从图形学角度看商周青铜器纹饰的特点

来源 :雨露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青铜器纹饰不仅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表面的装饰纹样,更是当时铸造技术、手工艺水平、科技能力、社会形态、历史文化、自然图腾、宗教信仰等情况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纹饰的梳理,从图形学的角度归纳了青铜器纹饰的图形特点和主要规律。
  关键词:青铜器纹饰;手工艺水平;历史文化
  在青铜器研究中,除器型、分期、铭文、工艺备受关注外,纹饰也一直是研究的对象。李济先生在其1957年出版的《中国文明的开始》一书中写道:“中国古代文明中至少有三件事物是确确凿凿土生土长的,即骨卜、蚕丝与殷代的装饰艺术。”这里所谓殷代的装饰艺术,主要就是指青铜器的装饰工艺,包括青铜器的纹饰,它具有极高的艺术、宗教及历史学价值。
  纹饰是装饰花纹的图案总称。世界上所有的图案纹饰都是由简入繁,由粗变精。这是因为人类对图案纹饰的追求日益细化,需要给纹饰赋予更多的内涵,从而表达更多的信息。其实这种对纹饰图案的不断追求也是人类脑力思维的进步,是创造力的图案纹饰化表现。从另一角度来看要将这些创造力付诸于实践,变为作品,也是需要技术工艺的不断细分化和进步,从而不断创造与实现之前不能完成的作品。
  历代青铜器纹饰种类繁多。1941年,容庚先生在其所撰《商周彝器通考》中,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青铜器纹饰做了定名。该书专用一章列举了77种纹饰,并对纹饰进行了型式划分,说明每类纹饰的名称来源、沿革,比较了同种纹饰中的不同形式。随着青铜文化研究不断深入,对青铜器纹饰的梳理与系统归纳也更趋科学、合理。
  从文物修复与保护的角度出发,将青铜器纹饰特点和规律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青铜器纹饰的特点
  (一)对称
  对称是人类大脑、眼力、体力与协调性的综合体现。对称是健康和谐,是自然进化的选择。“对称是美”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经典观点。在人类艺术历史发展过程中,对称作为一种很重要的构成形式被广泛应用。从史前艺术到今天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对称结构一直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我们的知觉偏爱简单结构,我们在混乱的外部世界里往往易于看清的是有规则的形状,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形状。显然,对称因为是获得这种秩序美感一种直接、简洁的方法而为人们所青睐。
  商周青铜纹饰艺术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对称。任何一种纹饰的形式都从最基本的对称开始发展与变化。以其中最为著名的“兽面纹”为例(图1),其特征是一个正视的兽面,以鼻梁为中轴对称线,左右两侧对称展开角、眉、目、牙、爪甚至躯干。除了单个图案的内在对称,在纹饰的布局方面也呈现大量的对称结构,其中包括左右对称与辐射对称。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亚方罍(图2),从器形到纹饰全部采用对称设计,从颈部到足部自上而下的六组凤鸟纹、龙纹、兽面纹等都采用轴对称排列,这些对称结构给人以稳重、严谨的审美感觉。
  (二)平衡
  平衡原本是物理学的术语,意思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客观物质因素间进行的自主调控及和谐调整。在美学中平衡是指美的客体对象各部分之间进行排列,使各视觉要素在整体中形成和谐统一的分布关系。格式塔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倾向于平衡、简单、有规则的组织结构状态。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到,平衡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平衡可以给人安全感,使人心情愉悦。格式塔心理学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每一个心理活动领域都趋向于一种最简单、最平衡和最规则的组织状态。
  在青铜器纹饰中,平衡效应得到广泛的应用。除了前面所述的对称平衡,还存在相当数量非严格对称的平衡。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西周早期父乙觥(图3),器身上那只巨大的凤鸟纹长冠飘逸,长尾逶迤,昂首伫立,只有一足置于圈足前部,显得重心偏前并不对称,但当时的工匠艺人巧妙地在凤的尾部下面又增加了一只极具张力的长尾鸟纹,填补在这个非对称平衡体系空间中,再配合整个觥的不对称器形,使得原本偏前的纹饰重心得以有力的支撑而得以视觉平衡。
  (三)简化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大脑存在那种向最简单的结构发展的趋势。因此,简化是人们在设计造物中的一种重要的无意识思维惯性。简化不仅仅是简单,美学家库尔特·贝德特把艺术简化解释为“在洞察本质的基础上所掌握的最聪明的组织手段。这个本质,就是其余一切事物都从属于它的那个本质。”
  在青铜器纹饰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这样简化、抽象的趋势,兽面纹从早期的“五官”俱全,对称完整的形象,到后来头部萎缩及弱化,头与身躯分离,体现出视觉表现形式逐渐简化,而视觉形式本身所包含的意义也随着图形的简化而减弱。另外,从具向纹饰图样简化成几何纹样也是青铜器纹饰简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如简化的夔纹,身作两歧,手法简洁,极度几何形化。图4而的两头夔纹,两端的头部一上一下,身为对角线,简洁生动,具有高度的装饰性。
  (四)重复
  “重复”无处不在,它是人类文化中各种文本的主要构成方式。达尔文把重复看成是人类的一种特质。重复是装饰艺术中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形式。重复制造了艺术的秩序感,是艺术的基本构建要素。贡布里希认为,任何东西一旦变成重复图案中的一个成分,就會被“风格化”,即会得到几何意义上的简化。
   青铜纹饰中,几何纹样的重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装饰手法。特别是使用最多的“云雷纹”,这种连续方折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几何图案的重复,不仅仅是对主纹间隙的一种填充,更是创造了整体纹饰的秩序感与规律感(图5)。它们环环相扣,相互依存,每个几何纹样既可分成独立单元,结合起来又是一个有机整体,蕴含着一种东方哲学,对中国后世装饰艺术影响深远。
  二、青铜器纹饰的规律
  出于职业的训练与经验的积累,青铜器修复师对青铜器纹饰有着充分观察与深入的理解。青铜器纹饰为手工制作,每一块纹饰之间都有差异,无一相同,但在经验丰富的文物修复师眼里,它们不仅有差异,其实更有一些共同点与规律。   (一)上窄下宽
  陶范法铸造的纹饰线条虽然有宽有狭,凹凸也不一致,却显得自然流畅。阴刻纹饰呈现上窄下宽的状态,也就是口部窄底部宽,阴线剖面略呈梯形。阳线纹理呈现微微的上宽下窄。后期的模拟试验发现,在新錾的纹饰上实施锉磨加工后,也可以达到阴纹上窄下宽的效果。可见,这种纹饰上窄下宽现象不仅和当时青铜器制作过程中在模与范上正反刻纹饰有关,还与青铜器铸成后加工打磨的工序有关。
  (二)倾斜
  不论何种纹饰,所组成的纹饰线条并非横平竖直,大都具有倾斜角度,这种倾斜是微妙的,在纹饰随着器形立体展开中而自然消化。使得整体布局贯气融合。角、耳、尾、腿、足的相距也呈上宽下窄的角度。各单组纹饰竖线之间或横线之间虽有倾角,但线条间方向一致,间隔均匀,互相平行,大小、粗细、凹凸各纹饰都保持这种规律,形成了一种有韵律的美感。(图6)
  (三)凸目
  无论兽面纹、鸟纹、龙纹还是各种动物纹,“双目”是整个纹饰的“灵魂”。而凸起的双目几乎总是凸起于纹饰最高点,将纹饰拉开落差。即便是兽面纹简化到极致,其最后唯一保留的仍然是一对鼓凸的双目,凝聚了动物类纹饰的全部精神(图7)。
  “双目”的形状基本有二类,一类是双目呈半球形高突,凸起的眼球中央有正圆形瞳孔状凹陷。另一类双目呈椭长方形高突,中间有凹陷的横条状长方形瞳孔。
  这样的纹饰是写实还是想象?2015年海外学者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文章《Why do animal eyes have pupils of different shapes?》(为什么动物的瞳孔有不同形状?)(图8)文章对陆生动物习性与瞳孔形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研究人员对214种来自不同科的陆生动物的生态位(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一天中活动的时间(昼行、夜行、昼夜活动)以及瞳孔形状(圆瞳、近圆瞳、竖瞳、横瞳)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瞳孔形状与它们的生态位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比如,大多数昼行的主动捕食动物有着圆形瞳孔;夜行和昼夜活动的伏击捕食动物则通常有着竖瞳;作为被捕食者的食草动物大都长着横瞳。横瞳会增加物体在横向上的视角,能帮助它们拥有清晰的横向全景视觉,以探测来自不同方向的捕食者。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西周早期古父已卣的器腹和器盖上的牛头纹,那对凸起的眼大瞳圆的圆瞳大眼正是对自然界牛的真实刻画(图9)。瑞士苏黎世里特贝格博物馆收藏的商晚期兽面纹鬲鼎,鼎腹上带有横条状瞳孔的山羊纹饰正是对另一类带有横条状瞳孔的食草动物的写实描绘(图10)。
  凸“目”一般都有阴线目框纹饰,常见的可分三种(图11)。一是阴线环绕圆形目一周为眶,衬出半球形目。二是以凸目为眼珠,以阴线勾刻出内外二个眼角。类似一个金文“臣”字,通常也被称为“臣”字目。三是夸大眼角,内眼角向前延伸并下折,形成弯钩收尖。图12为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眼形器。
  (四)非平整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大部分青铜器阴纹的底部及四壁呈现高低不平,其实这是范铸的标志。特别是阴纹底连壁处之角,角微显圆,而非直角,这也是范铸的特点。而后期采用作伪方法錾刻的纹饰线条,往往上下宽窄一致,过于平整,失去了范铸自然痕迹。
  作为当时最高级的时尚纹饰,青铜器纹饰随着时局更替、权利喜好、材料更新、技术进步等原因逐渐发生着改变。商周青铜器纹饰只是中国数千年图案发展史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其具有明显的本土图案的特征性与原创性,并对后期中国图案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掌握青铜器纹饰的规律与特点对于前秦文化的研究,甚至整个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组编.商周青铜器纹饰[M].文物出版社,1984.
  〔2〕马承源.中国青铜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容庚.商周彝器通考[M].上海:中华书局,1941.
  〔4〕谭德睿.艺术铸造[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5〕华觉明.中国古代金属技术——铜和铁造就的文明[M].邓州:大象出版社,1999.
  〔6〕魯道夫·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54.
  〔7〕敖琳. 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在艺术作品中的形式解读[J]. 读天下, 2016(9).
  〔8〕殷晓克. 打破构图的平衡感——谈当代摄影构图中的视觉张力[J]. 作家, 2013(11X):245-246.
  〔9〕H.G.卜伦德莱斯.古物及艺术品的保养[M].北京图博口文博翻印,2014.
  〔10〕马鸿藻.考古器物绘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若盛开  这样的夜  风是风荷是荷  蛙鸣,心静之人  喜欢听的歌  风,来自千里之外  也曾在低处徘徊  也曾扬起尘埃  荷,是唐诗宋词里  最婉约的等待  若盛开  就有立出浑浊的姿态  斜阳·花  一朵花  在斜阳里  静默成  不语的风景  似乎还有很多话  已经无须表达  在夜幕降临之前  允许自己  将最美的芳华  一半赠给暮春  一半留给初夏  自此,所有的馨香皆如云霞  所有的深情
期刊
第一章 雾 离  许多人一生只说一句真话,在他死前的那一刻,才能被人听到。  例如在我眼前的这个人,鲜血如注,是被星坠刺伤的缘故。  而星坠,这种小小的,散发蓝光的暗器,此刻正握在我手中。  我追杀他三个月零十六天,只因他在酒楼与人谈天时说的一句话。  “震云大侠啊,你们不知道吗?真是孤陋寡闻,他手中那柄叫雾离的剑……”。  他没能说完这句话,因为我已经把星坠打在了他面前的桌子上,他甚至来不及惊讶
期刊
2005年春天,我接受一个朋友的邀请,到深圳市赛格三星公司应聘。  赛格三星坐落在深圳大工业区,是中韩合资的一家大型上市公司。当时物流处缺少一名管理人员,我很快地通过了面试。  那天,刚上班,电话响了,我一看,是晓萍打来的。  晓萍是著名画家大江的弟子,在山东聊城开了家美术培训班。  “你在家吗?”晓萍问  “没有,我在深圳。”  “你咋跑这么远呀?”晓萍在电话那头说,“我这里学员写生需要个模特,
期刊
作者简介:王奕鑫,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忻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未央区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未央区美术家协会会员,《知音》杂志金牌作者,广东省作家协会《作品》杂志评论家,电影《哪儿,家》《最后的心事》文学顾问。  曾获评“中国老挝国家旅游年文化大使”荣誉称号,获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二等奖,吉林省文化厅《参花》2018年度优秀作者奖等。  出版图书《活出自己》《我们,就这样走》《染墨诗
期刊
摘要: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理论之一,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经久不息的力量来源。少数民族文化一直以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酒文化与舞蹈文化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文化自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关键词:文化自信;酒文化;舞蹈文化;互动关系  一、文化记忆中的云南少数民族酒文化  酒,自出现以来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千百年的民族文化
期刊
每年春节前,为干部遗属送温暖是团队一项重要政治工作。由于副政委休假,团队委派我代表党委去走访慰问。这是我任副主任后首次走访。因为对走访对象都不太熟悉,我特意向干部股要了一份走访名单了解情况。  走访名单罗列了五六个干部遗属,还专门标注了逝世干部基本情况。他们当中有威震敌胆、战功显赫的功臣,有兢兢业业为团队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原任团领导,有国防施工中不幸因公牺牲的同志,还有曾经浴血边疆保家卫国牺牲的年
期刊
入暮的花园  入径的细雨夹杂着雾是白色的,风在起潮。  不见鸟木,但花朵的心脏隐隐攒动  遥望落叶如何像光阴的碎片一样  划过时间的脸庞  醉人的夜似潮水,不断拍打着我的身影  园内幽幽,藤蔓慢慢地爬上杆头  那装满行路人慰藉的行囊  正在卸下重量:紧闭的唇欲言又止  试着轻盈——但不变的是岁月沉淀  摇曳彤彤斜阳的秋千,被夜色包裹  惬意温馨的笑缱绻在伊人低声耳语里  荡绳依恋她迷人勾魂的部分,
期刊
时光荏苒,一晃母亲已离开我们八年。八年来,我写过一些怀念的文字,写过老师、同学、故乡、父亲……可却偏偏未曾写过生我养我,抚育我成人,拉扯我成家,到死都对我牵肠挂肚的母亲。  是母亲太过普通,还是母亲太过于平凡?  是的,我的母亲也同全天下大多数的母亲一样,是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农村妇女。  母亲的一生,是艰难坎坷的一生,辛勤劳累的一生。在她漫长的88年人生中,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
期刊
摘要: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是伟大的作曲家,一生共创作出8首钢琴即兴曲。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色,是钢琴音乐中重要的文献,也是钢琴艺术教学中重要的曲目。他的音乐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和复杂多样的技巧为主,刻画了多种鲜明且丰富的音乐形象。本文以即兴曲OP.142No.3这首作品为例,分析作品的背景和即兴曲的旋律性、歌唱性、和声运用的色彩、调式及调性的转换,阐述即兴曲等音乐风格和特色。  关键
期刊
喻璇水彩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