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ngan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骨科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术后4周利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VAS评分、Barthel指数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恢复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介入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常用的解除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改善膝关功能活动和矫正畸形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1],但是膝关节恢复正常功能单纯靠手术,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术后的康复治疗和早期功能锻炼是术后膝关节康复的重要因素,精湛的手术加上科学的康复治疗,才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笔者选择在我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36例患者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33—72岁,平均(51.2±3.3)岁,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12例,骨性关节炎19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进行单膝置换25例,双膝置换11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38—75岁,平均(53.7±3.5)岁,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13例,骨性关节炎17例,创伤性关节炎6例,进行单膝置换26例,双膝置换10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骨科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2.1术后第一天:使用空气动力肢体循环治疗仪及CPM机进行被动膝关节活动,屈伸、旋转踝关节,随意的活动脚趾,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肌肉萎缩。
  1.2.2术后2—3d:在床上仰卧位做膝关节被动屈伸练习、被动压腿练习、髋膝关节被动外展内收练习、肌肉静力性收缩练习及屈髋屈膝练习[2],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确定练习次数,以患者不感到疼痛和疲劳为宜。
  1.2.3 术后4—14d:可进行坐位关节屈伸练习,由被动到主动,由坐位到站位,逐渐增大关节ROM训练,借助床沿、助行器等进行下地负重站立、重心转移、平衡本体感觉训练和行走训练。
  1.2.4术后2周:逐渐增加髋膝关节的主动活动,继续增大活动范围训练,平衡本体感觉训练,肌力及步行训练及上下楼梯训练。
  1.3 疗效评定标准:治疗4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来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90分以上为优秀;60—89为良好;45—60为尚可;45分以下为差[3]。术后并发症包括患者术后感染、疼痛、双下肢长度不等、假体移位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术前与术后应用t检验进行比较,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治疗4周后应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从疼痛、活动度、行走能力及功能四个方面来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例,%)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从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来看,观察组患者共有5例患者出现疼痛、血栓等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13.9%,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观点是持续的被动的活动理论,早已被临床广泛应用[4],临床研究显示早期进行科学、正确的康复介入治疗,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力量,也可以预防部分患者术后关节囊粘连和萎缩,软化瘢痕[5],促进关节早期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对术后膝关节康复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笔者选择在我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治疗4周后应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从疼痛、活动度、行走能力及功能四个方面来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恢复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杨梅,江容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早期康复介入的疗效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4,22(02):171—172.
  [2]王伟,早期康复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13,18(11):215—216.
  [3]吴新军,尹芝华.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9(08):203—204.
  [4]崔爱琴,李内英,张俊娥,等.康复训练的早期介入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3(06):78—79.
  [5]张超.早期康复介入对膝关节人工置换术疗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7(15):2330-233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温经通腑针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8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个治疗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中医单纯针刺法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中医针刺联合灸法辨证治疗,观察对比两个治疗小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对照指标为临床治疗总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中采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间80例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颅内压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40例患者,20例恢复良好,8例中残,10例重残及植物生存,2例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40例患者,12例恢复良好,9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非心脏手术患者术中知晓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00例非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输注剂量与维持其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输注时间等进行分析,术后第1d与第3d对所有患者进行术中知晓率调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术中知晓,丙泊酚输注中剂量为(9
期刊
摘要:胃柿石症(Gastroliths)属于消化道异物的一种,其临床表现取决于柿石所处的位置及是否有并发症。造成的原因是进食过多的柿子,从而导致消化不良,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并发症。对其的疗法多种多样,但是常用的冶疗方法是经手术或无痛胃镜诊疗。  关键词:胃柿石症,柿石,并发症,无痛胃镜  柿石属于植物结块,是因为大量的食用还没有成熟的柿子导致的,因为柿子中含有的鞣制和胃中的胃酸会产生作用,会很容易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在我中心选出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患者30人。实验组患者使用瑞格列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格列齐特药物治疗。治疗14周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浆葡萄糖(FPG) 、餐后 2 h 血浆葡萄糖(2 hPG) 、空腹血 C 肽、餐后 2 h 血 C 肽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含量, 并记
期刊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肺部非血管性介入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广泛应用于临床,活检对于明确肺部病变的病理组织学诊断、选择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改进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穿刺结果的准确性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T 扫描方法和技巧。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介绍如下。  1 术前准备  穿刺前要锻炼患者在平静呼吸下屏气,以取得患者配合,这是能否穿刺成功的关键。  穿刺前一定要仔细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E的认识。方法 :对2004年~2013年85例住院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肢静脉血栓及手术是主要的两大危险因素,共占56%。临床症状中,呼吸困难、胸憋为最多见。辅助检查中,D二聚体阳性者(>500ug/L)94.4%,血气分析显示缺氧者(PaO2<75 mm Hg)70.1%。结论: 肺栓塞诊断应综合病史、症状及血气分析、D二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孕三烯酮和腹腔镜手术配合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对象选取我院经腹腔镜检查并确诊为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患者100,根据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药物孕三烯酮,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妊娠能力。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腹腔镜联合手术与药物孕三烯酮配合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8.00%)显著高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每天3次静脉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每天1次静脉注射,1个疗程期为5天,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小儿呼吸道感染治愈率为96.67
期刊
摘要:心房颤动(Atrai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AF的治疗,如:速率和节律控制,通常都是基于试错法,主要是因为还没有找到预测AF状态和对药物反应情况的有效测试方法,导致现有的治疗策略都未能把AF的各种机制和模式考虑在内[1],其效果均存在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从体表心电图对房颤信号的时频相关特征进行分析,能及时提供反映患者心房活动动态行为的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