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类矛盾开始显现,网络舆情时有发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统战工作必须适应舆情环境,懂得舆情规律。本文通过客观分析网络舆情环境给高校统战工作带来的影响,并结合国内高等教育实际,尝试找到网络舆情与高校统战的联结点,从而尽可能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拓展高校统战工作的内涵及外延。
关键词: 网络舆情;网上意见人士;高校统战
中图分类号: 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8122(2021)09-0154-03
2019年11月,中央召开网络人士统战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对网络人士的思想政治引导,加强网络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支持他们在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 。高校师生作为网络上活跃度最高的群体之一,他们中存在的网络意见领袖尤其众多。而由于高校师生接收各方思想和新事物较多,特别是学生群体的价值观还尚未完整形成,更容易被错误思想所影响,带来负面舆情。因此,理解高校师生活跃的网络空间,熟练运用舆情技巧,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师生、团结师生,在网络安全、舆论引导和弘扬主旋律方面展现正能量。
一、网络舆情视角下高校统战工作新增的机遇
谈及舆情,人们往往闻风色变。其实,网络舆情不过是以现实世界里发生的事件为依托,网民表达自身态度、情感、观点和意见,产生互动,并扩散影响的过程。网络舆情本身并无 “ 好坏 ” 之分,既有起到正面宣传作用的舆情,也有带来消极不良影响的舆情。正因为网络舆情是不同群体态度和诉求在网络空间的映射,其天然具备一致性和多样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 ” [2] 。因此,读懂网络舆情,将会为高校统战工作增添新的机遇。
(一)通过网络舆情预警,可预防不稳定因素发生
目前国内高校的舆情工作,大多是采用 “ 技术+人工 ” 的结合模式,指派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网络搜索工具软件,综合利用大数据、网络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来进行。这一模式在一定限度内确保涉校的负面网络舆情能及时被发现、及时被反馈、及时被处置。通过网络舆情工作,能及时发现社会矛盾或统战人员的思想动态,在问题显现的初期干涉处置。例如,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以资助游学等形式,赞助资金负担学生短期出国费用,借机对学生进行洗脑,使其为不良思想做宣传。通过网络舆情监测,高校系统发现了境外势力进行渗透的这一方式,规范了对游学人员的考核,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此外,利用大数据技术,还能够搜集海量舆情案例,分析整理出不同时间节点上教育舆情的出现规律,进而有针对性地做好舆情预案,规避相关风险。如在每年复活节等西方宗教节日前,是否有舆情风险?风险主要在哪些方面?这些都可以通过充实的舆情案例库来进行分析研判。
(二)通过网络舆情表达,可搭建情绪传导平台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互联网舆论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网络舆论场参与人群丰富且多元,高校师生是互联网舆论场发展的重要意见领袖群体和话题参与者。作为统战对象,他们积极活跃在互联网上,用网言网语来表达自身的观点和诉求。鼓励高校师生参与网上发声,对于开展统战工作有两点益处:一方面,师生的网络表达疏导了部分现实中存在的负面社会情绪,一些被压抑的情感得以宣泄,一些难解决的事件得到了关注与推动。更重要的是,通过主动对话,能建立起网上交流的一条新渠道。用网络对话的方式做统战对象的思想工作,也会比传统的宣传教育更加有成效;另一方面,网络舆情表达提升了高校统战对象的社会责任感,据研究显示,网络舆情已成为高校统战对象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 [3] 。高校内知识分子由于其理论水平较高、知识储备较大,往往容易成为网上意见领袖,对网络生态起到一定范围的影响。提升这部分人群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有意识地开展舆论引导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一项新任务。正因此,在2015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首次将 “ 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 ” 列为了重要团结人群。
(三)通过网络舆情运用,可增强统战工作话语权
高校的统战对象都是网络生态圈中的一分子,网络舆情作为他们最常接触的一种网络生态,只有主动掌握,熟练运用,才能真正做好实践工作,真正形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同时,高校是各种思潮交锋的主战场,要巩固和拓展红色地带,进入和改变黑色地带,稳住并转化灰色地带,就要有效开展统战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网上力量。增强网络舆情运用,认真总结统战网络宣传工作,深刻把握统战网络宣传意义,要熟练运用网络舆情技巧,通过设置议题、开展网上评论、培养统一战线意见领袖等方式,不断增强高校统战的网络话语权,突破意识形态领域空间的限制,与西方国家扶植的所谓 “ 民主人士 ” 打对垒,让真理越辩越明。正如孙春兰同志强调的, “ 要树立互联网思维,重视运用网络开展统战宣传工作 ” 。
二、网络舆情视角下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挑战
尽管网络舆情的发展为高校统战工作带来了不少机遇。但不可忽视的是,网络空间本身的无序、追求热度等属性,以及由于网络治理能力尚有不足导致的虚假信息泛滥、网络情绪极端化等问题,使得网络舆情容易向负面转化。如何应对网上负面舆情对统战工作的影响,是每所高校都需解决的问题。
(一)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为高校统战带来了新冲击
互联网 “ 去中心化 ” 的特征在网络舆情中表露无遗。因为舆情是不同利益群体在网络上诉求与互动的产物,加之互联网的匿名属性,人们的发言对比现实生活少了一些约束与顾忌,极端化言论、捏造事实的谣言、对国家体制的中伤充斥在舆情信息中,这给统战对象的思想聚焦带来了一定难度。更有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散布谣言、宣扬邪教、鼓吹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妄图 “ 西化 ” 高校师生,动摇他们的价值观,从而制造颜色革命。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重心将进一步放在守好网络阵地上,在网络舆情的多样性观点里找到一致性,寻求愛国共识的理念认识,正向寻找广泛师生在价值领域的 “ 最大公约数 ” ,画好 “ 最美同心圆 ” 。 (二) 对网络意见领袖群体的统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活跃在互联网社区的高校网络意见领袖身份相对比较简单,一般为师生员工,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个性鲜明,对他们进行统战工作需要抓住其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4] 。一方面,好的意见领袖可以在网络舆情中积极引导舆论,分化网上戾气,进一步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带动统战工作进一步开展。因此,挖掘和培养高校自身的网络统战工作意见领袖,是一项漫长但必要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意见领袖在利益的驱动下,利用自身的网络影响力,散布虚假信息,诱发民众不满情绪,损害人民的合法权益,破坏国家的政治安全。这类意见领袖的学者、教授头衔,带来的破坏力是非常惊人的。对于这些人群,高校应及时掌握信息,深入交心沟通,争取转化思想,对错误言论进行严肃处理。
(三) 为高校统战部门的软硬件提升设定了新目标
传统意识形态构建是向群众单向传输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现出鲜明的导向性。而网络弱化了个体对组织的依附,过去依靠组织权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优势不复存在 [5] 。因此,在网络舆情高发的当下,高校统战工作软硬件均需相应提升。在部门效能上,大多高校缺乏统战、网信、宣传、保卫等部门的联动机制。由于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实名认证制度,如何与网上意见人士取得联系和沟通,如何开展网上意见人士的政治思想教育,这都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协作,互通有无,建立起高校 “ 大统战 ” 工作格局。在人才队伍上,大多高校统战工作人员有限,缺乏能进行及时沟通、案例收集、舆情监控、危机预警的专业人才。要做好网络统战工作,不仅要了解网络舆情原理,而且要有网络话题参与度,保持一定的网络影响力,不做网上的 “ 隐形人 ” 。当前高校统战部门培养自己的网络意见领袖和网络评论员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网络舆情视角下提升高校统战工作效能的对策
网络统战是国家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重要阵地。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也就是营造良好的统战氛围。因此,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努力构建与高等教育发展相配套的统战体系。
(一)构建全校联动的舆情工作体系,营造良好网上统战氛围
根据康奈尔假设,中等程度的干扰频率是维持生态多样性最好的选择。在网络舆情生态中,规制是最好的干扰 [6] 。管控不当,会导致网络失声,反而激化矛盾;疏于管控,又容易出现意识形态等性质严重的错误。联合学校统战、宣传、保卫、教工等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规制力度,充分利用各级网络平台,通过设置议题,制造导向性舆论,能创造出极大调动统战对象参与治校管校热情的网络环境。可对接高校宣传、网信等部门,建立统战舆情案例库,在重要时间节点或重大政治事件发生前提前做好舆情预案,在舆情出现之初及时通气,线上线下同步处置,化不利为有利,发挥舆情引导的积极作用。做好网络统战,需要树立 “ 一盘棋 ” 思想,明确职责定位,做好统筹舆情研判,才能形成工作合力,扩大声势和效果。
(二)利用技术手段,搭建统战数据采集系统
大数据作为新时期一种重要的信息利用手段,在网络工作中有着无限潜力和广阔的前景。目前,已有部分市级统战部门采用了大数据技术,如湖北省孝感市于2017年9月推出的 “ 孝感统一战线数据采集系统 ” ,其具备信息采集、统计分析、数据联网、智慧分析等多项功能,将全市统战工作人员、统战对象、回归企业等信息全部分门别类纳入数据库。并根据数据分析,建立统战代表人士业务模型。采用算法,挖掘统战代表人士的潜在规律,预测统战代表人士各项能力的成长趋势,建立涵盖日常考核和任前考核的统战代表人士的成长轨迹 [7] 。高校作为大数据研究的前沿阵地,利用好大数据优势,使信息更为集成化和标准化,便于统一使用。系统建立后,依托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等进行信息采集、更新和维护,避免了日常事务中的一些人为错误,确保了数据质量;也能让具体工作人员从重复性、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节省了工作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
(三)探索统战工作人员培养新模式,组建网络统战专业队伍
统战工作的落脚还是在于做人的工作,因此,着力网络统战人才培养,有针对地强化网络思维、舆情思维,打造一支善于用网的专业队伍十分必要。一是要加强统战人员舆情意识,通过培训学习,使其对舆情有敏感性,能够及时发现和研判舆情,懂得网络生态环境运作的基本规则,能初步开展舆情处置工作;二是要注重实操,可以通过组织调研、模拟演练等方式,培养出专业素养,练就出真正本领。在网络舆情的处置中,实践经验往往大于理论知识,是业务人员必备的一项素质;三是进一步完善校内网络意见人士联络机制,建立经常性对话机制,在舆情事件发生时与他们及时交流,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通过长期真诚的联络工作,培养其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发挥他们传递正能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央统战部、中央网信办在京召开网络人士统战工作会议 尤权出席并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1/28/ c_1 125285689.htm.
[2] 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报,2015-05-21.
[3] 钱英伟,石新宇.网络舆情视域下的高校统战工作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82-85.
[4] 金家新,王云兰.自媒体时代网络意见领袖的特征、问题与引导规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6):115-119.
[5] 薛小荣.信息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网络社会治理能力[J].探索与争鸣,2014(5):88-92.
[6] 何志平,卿志军,李明菲.网络“新意见群体”演替现象的生态学解读与启示[J].传播文化,2017(9):21-26.
[7] 周希茜.推进大数据在统战工作中應用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责任编辑:艾涓]
关键词: 网络舆情;网上意见人士;高校统战
中图分类号: 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8122(2021)09-0154-03
2019年11月,中央召开网络人士统战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对网络人士的思想政治引导,加强网络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支持他们在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 。高校师生作为网络上活跃度最高的群体之一,他们中存在的网络意见领袖尤其众多。而由于高校师生接收各方思想和新事物较多,特别是学生群体的价值观还尚未完整形成,更容易被错误思想所影响,带来负面舆情。因此,理解高校师生活跃的网络空间,熟练运用舆情技巧,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师生、团结师生,在网络安全、舆论引导和弘扬主旋律方面展现正能量。
一、网络舆情视角下高校统战工作新增的机遇
谈及舆情,人们往往闻风色变。其实,网络舆情不过是以现实世界里发生的事件为依托,网民表达自身态度、情感、观点和意见,产生互动,并扩散影响的过程。网络舆情本身并无 “ 好坏 ” 之分,既有起到正面宣传作用的舆情,也有带来消极不良影响的舆情。正因为网络舆情是不同群体态度和诉求在网络空间的映射,其天然具备一致性和多样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 ” [2] 。因此,读懂网络舆情,将会为高校统战工作增添新的机遇。
(一)通过网络舆情预警,可预防不稳定因素发生
目前国内高校的舆情工作,大多是采用 “ 技术+人工 ” 的结合模式,指派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网络搜索工具软件,综合利用大数据、网络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来进行。这一模式在一定限度内确保涉校的负面网络舆情能及时被发现、及时被反馈、及时被处置。通过网络舆情工作,能及时发现社会矛盾或统战人员的思想动态,在问题显现的初期干涉处置。例如,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以资助游学等形式,赞助资金负担学生短期出国费用,借机对学生进行洗脑,使其为不良思想做宣传。通过网络舆情监测,高校系统发现了境外势力进行渗透的这一方式,规范了对游学人员的考核,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此外,利用大数据技术,还能够搜集海量舆情案例,分析整理出不同时间节点上教育舆情的出现规律,进而有针对性地做好舆情预案,规避相关风险。如在每年复活节等西方宗教节日前,是否有舆情风险?风险主要在哪些方面?这些都可以通过充实的舆情案例库来进行分析研判。
(二)通过网络舆情表达,可搭建情绪传导平台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互联网舆论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网络舆论场参与人群丰富且多元,高校师生是互联网舆论场发展的重要意见领袖群体和话题参与者。作为统战对象,他们积极活跃在互联网上,用网言网语来表达自身的观点和诉求。鼓励高校师生参与网上发声,对于开展统战工作有两点益处:一方面,师生的网络表达疏导了部分现实中存在的负面社会情绪,一些被压抑的情感得以宣泄,一些难解决的事件得到了关注与推动。更重要的是,通过主动对话,能建立起网上交流的一条新渠道。用网络对话的方式做统战对象的思想工作,也会比传统的宣传教育更加有成效;另一方面,网络舆情表达提升了高校统战对象的社会责任感,据研究显示,网络舆情已成为高校统战对象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 [3] 。高校内知识分子由于其理论水平较高、知识储备较大,往往容易成为网上意见领袖,对网络生态起到一定范围的影响。提升这部分人群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有意识地开展舆论引导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一项新任务。正因此,在2015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首次将 “ 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 ” 列为了重要团结人群。
(三)通过网络舆情运用,可增强统战工作话语权
高校的统战对象都是网络生态圈中的一分子,网络舆情作为他们最常接触的一种网络生态,只有主动掌握,熟练运用,才能真正做好实践工作,真正形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同时,高校是各种思潮交锋的主战场,要巩固和拓展红色地带,进入和改变黑色地带,稳住并转化灰色地带,就要有效开展统战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网上力量。增强网络舆情运用,认真总结统战网络宣传工作,深刻把握统战网络宣传意义,要熟练运用网络舆情技巧,通过设置议题、开展网上评论、培养统一战线意见领袖等方式,不断增强高校统战的网络话语权,突破意识形态领域空间的限制,与西方国家扶植的所谓 “ 民主人士 ” 打对垒,让真理越辩越明。正如孙春兰同志强调的, “ 要树立互联网思维,重视运用网络开展统战宣传工作 ” 。
二、网络舆情视角下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挑战
尽管网络舆情的发展为高校统战工作带来了不少机遇。但不可忽视的是,网络空间本身的无序、追求热度等属性,以及由于网络治理能力尚有不足导致的虚假信息泛滥、网络情绪极端化等问题,使得网络舆情容易向负面转化。如何应对网上负面舆情对统战工作的影响,是每所高校都需解决的问题。
(一)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为高校统战带来了新冲击
互联网 “ 去中心化 ” 的特征在网络舆情中表露无遗。因为舆情是不同利益群体在网络上诉求与互动的产物,加之互联网的匿名属性,人们的发言对比现实生活少了一些约束与顾忌,极端化言论、捏造事实的谣言、对国家体制的中伤充斥在舆情信息中,这给统战对象的思想聚焦带来了一定难度。更有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散布谣言、宣扬邪教、鼓吹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妄图 “ 西化 ” 高校师生,动摇他们的价值观,从而制造颜色革命。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重心将进一步放在守好网络阵地上,在网络舆情的多样性观点里找到一致性,寻求愛国共识的理念认识,正向寻找广泛师生在价值领域的 “ 最大公约数 ” ,画好 “ 最美同心圆 ” 。 (二) 对网络意见领袖群体的统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活跃在互联网社区的高校网络意见领袖身份相对比较简单,一般为师生员工,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个性鲜明,对他们进行统战工作需要抓住其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4] 。一方面,好的意见领袖可以在网络舆情中积极引导舆论,分化网上戾气,进一步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带动统战工作进一步开展。因此,挖掘和培养高校自身的网络统战工作意见领袖,是一项漫长但必要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意见领袖在利益的驱动下,利用自身的网络影响力,散布虚假信息,诱发民众不满情绪,损害人民的合法权益,破坏国家的政治安全。这类意见领袖的学者、教授头衔,带来的破坏力是非常惊人的。对于这些人群,高校应及时掌握信息,深入交心沟通,争取转化思想,对错误言论进行严肃处理。
(三) 为高校统战部门的软硬件提升设定了新目标
传统意识形态构建是向群众单向传输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现出鲜明的导向性。而网络弱化了个体对组织的依附,过去依靠组织权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优势不复存在 [5] 。因此,在网络舆情高发的当下,高校统战工作软硬件均需相应提升。在部门效能上,大多高校缺乏统战、网信、宣传、保卫等部门的联动机制。由于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实名认证制度,如何与网上意见人士取得联系和沟通,如何开展网上意见人士的政治思想教育,这都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协作,互通有无,建立起高校 “ 大统战 ” 工作格局。在人才队伍上,大多高校统战工作人员有限,缺乏能进行及时沟通、案例收集、舆情监控、危机预警的专业人才。要做好网络统战工作,不仅要了解网络舆情原理,而且要有网络话题参与度,保持一定的网络影响力,不做网上的 “ 隐形人 ” 。当前高校统战部门培养自己的网络意见领袖和网络评论员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网络舆情视角下提升高校统战工作效能的对策
网络统战是国家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重要阵地。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也就是营造良好的统战氛围。因此,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努力构建与高等教育发展相配套的统战体系。
(一)构建全校联动的舆情工作体系,营造良好网上统战氛围
根据康奈尔假设,中等程度的干扰频率是维持生态多样性最好的选择。在网络舆情生态中,规制是最好的干扰 [6] 。管控不当,会导致网络失声,反而激化矛盾;疏于管控,又容易出现意识形态等性质严重的错误。联合学校统战、宣传、保卫、教工等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规制力度,充分利用各级网络平台,通过设置议题,制造导向性舆论,能创造出极大调动统战对象参与治校管校热情的网络环境。可对接高校宣传、网信等部门,建立统战舆情案例库,在重要时间节点或重大政治事件发生前提前做好舆情预案,在舆情出现之初及时通气,线上线下同步处置,化不利为有利,发挥舆情引导的积极作用。做好网络统战,需要树立 “ 一盘棋 ” 思想,明确职责定位,做好统筹舆情研判,才能形成工作合力,扩大声势和效果。
(二)利用技术手段,搭建统战数据采集系统
大数据作为新时期一种重要的信息利用手段,在网络工作中有着无限潜力和广阔的前景。目前,已有部分市级统战部门采用了大数据技术,如湖北省孝感市于2017年9月推出的 “ 孝感统一战线数据采集系统 ” ,其具备信息采集、统计分析、数据联网、智慧分析等多项功能,将全市统战工作人员、统战对象、回归企业等信息全部分门别类纳入数据库。并根据数据分析,建立统战代表人士业务模型。采用算法,挖掘统战代表人士的潜在规律,预测统战代表人士各项能力的成长趋势,建立涵盖日常考核和任前考核的统战代表人士的成长轨迹 [7] 。高校作为大数据研究的前沿阵地,利用好大数据优势,使信息更为集成化和标准化,便于统一使用。系统建立后,依托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等进行信息采集、更新和维护,避免了日常事务中的一些人为错误,确保了数据质量;也能让具体工作人员从重复性、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节省了工作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
(三)探索统战工作人员培养新模式,组建网络统战专业队伍
统战工作的落脚还是在于做人的工作,因此,着力网络统战人才培养,有针对地强化网络思维、舆情思维,打造一支善于用网的专业队伍十分必要。一是要加强统战人员舆情意识,通过培训学习,使其对舆情有敏感性,能够及时发现和研判舆情,懂得网络生态环境运作的基本规则,能初步开展舆情处置工作;二是要注重实操,可以通过组织调研、模拟演练等方式,培养出专业素养,练就出真正本领。在网络舆情的处置中,实践经验往往大于理论知识,是业务人员必备的一项素质;三是进一步完善校内网络意见人士联络机制,建立经常性对话机制,在舆情事件发生时与他们及时交流,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通过长期真诚的联络工作,培养其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发挥他们传递正能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央统战部、中央网信办在京召开网络人士统战工作会议 尤权出席并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1/28/ c_1 125285689.htm.
[2] 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报,2015-05-21.
[3] 钱英伟,石新宇.网络舆情视域下的高校统战工作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82-85.
[4] 金家新,王云兰.自媒体时代网络意见领袖的特征、问题与引导规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6):115-119.
[5] 薛小荣.信息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网络社会治理能力[J].探索与争鸣,2014(5):88-92.
[6] 何志平,卿志军,李明菲.网络“新意见群体”演替现象的生态学解读与启示[J].传播文化,2017(9):21-26.
[7] 周希茜.推进大数据在统战工作中應用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