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与江南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upp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名篇,历来对他的解读,读者习惯于把眼光停留在“荷塘月色”的描写上,而对于作者提到的“江南采莲”则较为忽略甚至是不理解。笔者在此则认为,后者正是解读《荷塘月色》的重心所在。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文章的第四、五两段描写的荷塘月色世界的审美构成。诗人在此撷取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月华这些充满了古典文化意蕴的意象。荷塘之中,荷叶田田,美如裙裾;荷花如星,绰约千姿,明珠乳白;风送荷香。吹皱一池碧水,含情脉脉——朱先生在此创造出了一种素静淡雅的氛围。这是一种诗意的美,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宁静和谐、令人陶醉的审美愉悦。这些描写固然是写景抒情,寄托作者暂得的宁静,抒发心中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悲伤。
  但是如果仅作此分析,解读是很低浅显的。我们都知道,“散文是我手写我心”(郁达夫语),“散文是有我的艺术”(林可夫语),散文的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那荷塘的月色、月下的荷塘。处处浸润着朱先生的情思、意趣、气质与性情。
  荷香月色世界有一种柔而不媚、美而不妖、自然温婉的风格这正是儒家的温柔敦厚的美学观念的折射。特别是“荷”与“月”两个中心意象已经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荷的亭亭净植,香远益清,出淤泥而不染;月的皎洁澄明,纤尘不染;这些都寄托了朱先生的君子人格、清洁精神和儒家知识分子的典型的中和主义心态。不仅如此。这里还有“脉脉的流水99——象征诗人温润如玉、温婉多情的敦厚性格:“一层淡淡的云”“薄薄的青雾”——象征学者的苦闷惆怅。传统文士内心的郁结。所有这些既是写景抒情。更是托物言志!既是眼前之景。又是心中之景!
  但是文章并未就此收束,诗人却“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
  他们到底与上文的“荷香月色”有何关联,显然弄清“江南采莲”的意蕴是深入解读的关键。
  朱自清生在扬州。长在扬州。是典型的江南人。他熟悉江南的旧俗——采莲。江南采莲。“妖童媛女,荡舟心许”的情景,“低头弄莲子”的柔态,那种生活是“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这真是有趣的事”。江南采莲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在一起嬉戏采莲,不拘礼法地相互表露爱情。这不也正是一个自由的充满情趣的世界吗?这种意境不正与前文的荷香月色惊人的一致吗!
  这就要说到江南的审美意蕴了,江南“在传统的文化里是美”的象征。古诗词中的“忆江南”“梦江南”的生活都是无限美好的,在江南风景如画。佳人如月,风流繁华,在江南那里好像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宗自华的《美学散步》)。刘士林先生指出:“《西洲曲》是中国诗性精神的一个基调,所有关于江南的诗文、绘画、音乐、传说,所有关于江南的人生、童年、爱情、梦幻,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最初的原因。”《(西洲曲)与我的江南情结》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正是在一唱三叹的江南抒情诗中成长起来的。经过魏晋六朝的文化积淀。“江南”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它也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诗意的栖居地。
  江南,在文中是一方大的荷塘!她在朱先生的意识深处,她的色彩是清晰的而非朦胧的,她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荷塘”。
  作者为什么在结尾要提到“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笔者认为此处的江南不再是审美世界中的江南了,而应是现实世界的江南,这是诗人的顺势联想。文章正是在“入荷塘”与“出荷塘”,在“人江南”与“出江南”。在“人家门”与“出家门”这一审美结构中来完成意义建构的。“惦着江南”这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理由。第一。江南有他的浪漫的爱情。朱先生与妻子武钟谦女士1916年在扬州结婚,那一段时光是令他回味的,那种自由和悦的家庭生活与江南采莲的热闹有趣是多么的契合。可是,到写作之时,时过境迁。人已不在江南,并且斯人独憔悴,妻子由于多产体弱,已经患病。(参见季镇淮《朱自清年谱》)。第二,担心江南风风雨雨飘摇的时局,1921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7·15”反革命政变。这种形势,朱先生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是担心的。第三担心江南的朋友,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人都在发生分化,朱先生的许多在江南的朋友——激进的知识分子——有的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们的处境是令先生担忧的(参见《名著重读》之钱理群文《朱自清为什么“不宁静”》)。
其他文献
白求恩大夫的确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   《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文中体现的白求恩的精神却光芒万丈。单从题目就可见一斑——“手术台就是阵地”。“阵地”是什么?是战士们战斗的地方,是责任所在。白求恩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战士,一名坚守阵地的战士。他的这句话传递出一种责任,一种气概,一种忘我的精神。   英雄之所以成为一个英雄,在于特定环境中的特别言行。如狼牙山五壮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写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提起写作文,一定会有很多同学说不喜欢,一提到写作文就感觉头痛。其实,写好作文也不太难,只要肯钻研,坚持写,多练笔,写好作文也是有一定方法可寻的。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门道,积累了几点写作经验。写好作文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肯善
期刊
我听到你说,我是那样爱着你们这群朋友。  ——题记    一    我依旧记得初见你的那天,雨中沾湿了我的发梢。我瑟瑟地走进陌生的教室,只一眼便看到了你。小小的你,将头发编成一条长长的麻花辫,安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于是,在多年以后,每当我唤你姐姐。眼前便出现你稚嫩的脸庞,让我不自觉微笑。  时光蜿蜒地从我们身旁走过,我看着你一点点退去脸上的稚气。换上青春的光华,明亮得灼伤了我的眼。  你应该是温柔
期刊
古诗词在小学阶段不是一个简单的内容,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都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会出现对古诗的抵触情绪,怎样让学生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个小学语文老师都会感到头疼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改进和提升,采取更加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   一、古诗词教学中的情境代入感   古诗涵盖了多种情感和情绪,短小精悍的古诗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因此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但是古诗词包含
期刊
古人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書迟。”现在我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现在,我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名字叫《夏洛的网》。   《夏洛的网》主要讲了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在朱克曼家的谷仓中,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小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真正的友谊。在威尔伯快要绝望时,看似渺小的蜘蛛夏洛却说:“我救你。”于是,夏洛在网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文字,“了不起”这
期刊
童年,一段美好的时光。童年的趣事如一粒粒晶莹的珍珠,时常闪现在记忆的长河里。   记得6岁的时候,我做了一件无比好笑的事。   那时,我经常问爸爸妈妈一个问题:小孩子是从哪里来的?问得多了,问烦了,爸爸妈妈就对我说:“小孩子都是从河里捞出来的,就是我们家门前那条小河。你和你姐都是我和你爸把你们从那儿捞出来的!”“是呀!是呀!妈妈捞你的时候,我也在场,看得清清楚楚的!”姐姐在一边附和着作证。我不
期刊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县城买衣服。刚进县城,爸爸就遇上了他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两人亲热地唠个不停。   这时,我看见一个年轻人从对面的摊位上买了一盒烟,可没过多久又回来了,我一听原来是那盒烟已经发霉了。摆烟摊的小姑娘连忙说了些表示歉意的话,并把钱退给了那个年轻人。年轻人拿着钱就走了。   不一会儿,一位中年妇女过来了。她见烟盒启开了,便问小姑娘是怎么回事。小姑娘说明了情况。那位妇女把小姑娘给骂了
期刊
今年暑假,我们来到了齐山,据我看来,这个齐山的陡峭程度和博山的三山差不多,只不过博山的三山还有一些带刺的植物。   我们一行五人开始爬山了,爬了好长时间,看到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前方不远就是天水溪,然后就是观音瀑,我们在快到观音瀑时听到了一些钟声,那是打头阵的部队敲的钟,我喊道:“你们等等!”结果叫的效果比不叫还差,他们直接跑了!我只好先上去,敲了几下观音钟,再继续爬,我们又走了一段距离,终于看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要将知识的习得、技能的提升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与人格健全产生积极的影响。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师还不习惯于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预设方案时,过于关注教学目标,却忽略了学情,教学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存在着重智轻情的现状。部分教师为追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
期刊
书给了我知识,书给了我快乐。书是我最好的伙伴,书是我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读书一定要读好书,一定要读自己喜欢的书。   我比较喜欢读校园小说,因为校园小说情节曲折,但通俗易懂。我最喜欢的是阳光姐姐伍美珍和辫子姐姐郁雨君写的校园小说。因为我觉得她们的书写得贴近儿童的生活,富有情趣。当然,雷欧写的幻想小说《查理九世》,也是我的最爱,因为我比较爱冒险。   我与书有许多故事,可最尴尬、最令人叫屈的还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