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尝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t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要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索、操作实践、亲身体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感受数学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具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具的操作者是学生,可以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主动地接受学习。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强化学具操作实验教学,让小学生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功能,带着兴致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学生动手进行反复的操作练习,既能全面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又能从实践中去发现知识规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一、强化学具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几何直观性很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观察,同时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足够的操作训练,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活动,促使具体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反映,建立表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我一上课就兴致勃勃地说:“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橡皮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一个底部留有一个洞的盒中装满橡皮泥,再把一个长方体塞入橡皮泥中,盖紧盒盖,盒中的一些橡皮泥就从底部的洞中挤出来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白了,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观察一些身边的学具(如橡皮、文具盒、书包),问哪一个所占空间大,进而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样,学生运用学具自己动手操作,不但理解了“空间”、“体积”的概念,而且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充分利用学具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动力。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实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行创新学习。可见,利用学具进行“操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通过教师操作的“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后,我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这时就出现了不同的折法,如图:
  
  师问:“还有别的折法?”学生们动手折起来。过了一会儿,一名学生问:“老师,刚才这几种折法的折痕都经过了中心点,我想问一下,经过这一点任意折是不是都能把它平均分?”话音刚落,教室里活跃起来了,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这根本不可能!这时,我因势利导,让同学们按他的方法试一试,结果恰好和那个同学的说法一样。这种让学生运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的“操作教学法”,既能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方法,富有创意地思考,又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发挥学具的启迪作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让学生运用学具动手操作,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根据小学生直观形象性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可通过学具操作,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知识规律。在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眼、耳的功能,还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进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教师采取何种方法能使学生掌握“把各个数位的数字相加”这一规律?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用硬纸做一张数位顺序表,然后分四个过程进行:
  (1)用3根小棒在数位顺序表中任意摆1个三位数(如102),看这个三位数能否被3整除。
  (2)用6根小棒在数位顺序表中任意摆1个四位数(如2301),看这个四位数能否被3整除。
  (3)用9根小棒在数位顺序表中任意摆1个五位数(如31221),看这个五位数能否被3整除。
  (4)用3的倍数把小棒在数位顺序表中任意摆1个三位数(如102),看这个三位数能否被3整除。
  然后教师问学生:通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你摆的这个数是用3的倍数把小棒在数位顺序表中摆出来的,这说明这个数各数位之和与3一定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随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验证质疑,从而找出规律特征。如果用不是3的倍数把小棒在数位顺序表任意摆个数,看你摆的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通过比较,进而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不仅能够初步探索和发现规律,还能促使其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情感、能力、智力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
期刊
摘 要:文本的基本要素是语言,语言的本质属性又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情感不是靠教者“告诉”、“灌输”、“讲解”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要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思想的磨砺和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语文 人文 情感    眼下,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值得思考,文本在教学中的地位仅仅是引出话题,教者往往围绕一些问题转: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活动由此出发,信马由缰,任意驰骋。语文课上,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快速进入到了课堂教学中,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且易于被学生接受。本文想通过自己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 数学课堂 作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形式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
期刊
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语。研究这种新词语具有广义文化学的意义,还有社会学的意义。  一、比喻造词法  从结构上看,新词新语里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格的,大体有以下几类:  1.以
期刊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讲是生活的一次大转变,从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玩的生活转变为正规的小学教育,大多数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上课坐不住,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无从认识。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法,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迅速地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如何使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期刊
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分析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作为一位现代物理教师,应该了解一些分析学生物理学习心理的方法。  本文对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作了一番简要介绍。   一、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内容和特点   物理学习心理分析是指对那些跟物理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现象的分析。这些心理现象包括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物理学习能力、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等。另有一些心理现象如性格、气
期刊
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而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
期刊
物理课堂启发式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系统理论知识和能力的主渠道。运用启发式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势在必行的教学方式改革。  一、充分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  师与生及其活动构成了教学过程。教师是主体,教的活动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一面;而学生则成为客体,教师施教于学生,主体作用于客体。教和学两个过程相比较,学习过程是实现目标的过程,而教
期刊
摘 要: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师与生、人与文、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语文教师要建立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追求语文的诗情和创意,使语文课堂成为启发孩子想象的乐园;营造彰现个性的语文课堂,唤醒成功, 放飞学生自由的心灵,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民主氛围,实现有效互动,一个
期刊
摘 要: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由熟知的生活现象自然过渡到课堂学习中去,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之一。结合物理学科知识特点,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和问题性。  关键词: 教学情境 生活性 形象性 学科性 问题性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教师们越来越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