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元杂剧作为一个重要范畴,在王国维的戏曲及文学理论著述中占有重要地位。王国维在坚守中国传统审美及治学方法基础上,融入西方哲学美学思想,对以元杂剧为首的中国古典戏曲进行研究,提出了元杂剧的不足,肯定并称赞了其特色,为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关键词]王国维 元杂剧 戏曲
[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090-01
王国维作为中国戏曲史及戏曲理论的开创者,对戏曲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做了极为详实的梳理,使后世学者的戏曲史及理论研究均需依附于王国维所提出的论点展开,其中以《宋元戏曲史》为集大成,建立起一门独立戏曲的学科,并真正将元曲为“一代之文学”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宋元戏曲史·古剧之结构》的最后,王国维在分析了唐代歌舞剧滑稽剧以及宋金各个剧种后,总结出“而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的论断。由此可见元杂剧在王国维戏曲理论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纵观,王国维对于元杂剧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元杂剧与真戏曲之承启关系
王国维认为元杂剧较前代戏曲之进步,在形式上:“其视大曲为自由,而较诸宫调为雄肆”;材质上:独元杂剧“于科白中叙事,而于曲文全为代言”,“此二者兼备,而后我中国之真戏曲出焉。”以二者作为元杂剧较之前进步的标志。另外,曲文“代言体”借以辅助集言语、动作、歌唱的舞台表演于一身的综合藝术表现足以让“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表演步入成熟的舞台艺术轨道,使剧中人物与观众直接交流,从而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性体验。自此,形成了以元杂剧为标志的具有独立而完整的舞台表演形态的中国戏曲。
不过,王国维指出,“元剧虽有特色,而非尽出于创造”,与前代戏曲有直接的继承关系。就其所用曲而言,出于前代大曲、唐宋词、诸宫调或前代旧曲中,“为前此所有者几半”;“诸曲配置之法,亦非尽由创造”,“元剧之构造,实多取诸旧有之形式也”;且“就其材质言之,其取诸古剧者不少”。[1]可见,元杂剧较前代戏曲的进步为脱离前代的发展积淀,是在前代基础上的拓展创新,可谓起到了中国戏曲史上的承前启后作用。
二、从中西文学美学角度探析元杂剧成就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专章论述元杂剧的文章,称元杂剧为“一代之绝作”。从“自由使用新言语”的“新言语”中,“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2],总结出“自然”说、悲剧说、意境说三大范畴,用文学美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戏曲理论。
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这里的“自然”是指“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作者不过多考虑思想的粗鄙、文字的拙劣等客观因素,仅将胸中之所想以最自然最直接的形式流露出来,是对个人心境与社会现状的真实反映,脱离以往本色、巧夺天工等的意义,丰富了“自然”的内涵。
而元杂剧文章之妙,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这是承接上文,对元剧文章“自然”理论的升华。“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并且“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这段话与王国维另一部文学巨著《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论述如出一辙,可见,王国维是从诗词的审美角度来肯定元杂剧的美学价值,将元杂剧推向“一代之文学”的历史地位,对后来中国戏曲曲文的研究开辟了一定研究空间。
三、由上观王国维对元杂剧的研究倾向
纵观王国维的文学美学论著,会发现其在称赞元杂剧为“一代之文学”“真戏曲”等论述之余也不乏对元杂剧的贬斥言论。在1907年所写《文学小言》第十四则中说:“至叙事的文学(谓叙事诗、史诗、戏曲等,非谓散文也),则我国尚在幼稚之时代。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格为何物。”[3]对元杂剧思想深刻性的否定,主要是受西方戏剧审美原则的影响,特别是叔本华的哲学美学观。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说:“文学艺术……是在我们面前演出人类难以形容的痛苦、悲伤,演出邪恶的胜利,嘲笑着人的偶然性的统治,演出正直、无辜的人们不可挽救的失陷。”[4]在叔本华看来,宇宙和人生的本质即意志,意志只能带给人痛苦。王国维受叔本华思想影响颇深,所以以他人之长与自身之短相较,得出以上的结论实属情理之中。因此,王国维把握住了中国戏曲重曲辞重音律的特点,同时也是把握住了元杂剧或者说是中华民族戏曲的特质。
综上,王国维以深厚扎实的国学根基与传统的治学方法,融入西方哲学美学理论,对元杂剧的研究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卓越成就,将全新的文学观念融入其中,深入了对元杂剧的认识,并有力提高了之前“鄙夷不复道”的元曲地位。在与西方戏剧的比较下,认识到元杂剧思想深度的一定缺憾,却又有力把握住其音乐性与文学性这一中国古典戏曲特色,为以后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方向指引。
【参考文献】
[1]王国维.王国维文集(第一卷)[M].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2]陈寅格.王静安先生遗书序[A].陈寅格史学论文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王国维.王国维文集(第三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4]叔本华.作为意志的表象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关键词]王国维 元杂剧 戏曲
[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090-01
王国维作为中国戏曲史及戏曲理论的开创者,对戏曲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做了极为详实的梳理,使后世学者的戏曲史及理论研究均需依附于王国维所提出的论点展开,其中以《宋元戏曲史》为集大成,建立起一门独立戏曲的学科,并真正将元曲为“一代之文学”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宋元戏曲史·古剧之结构》的最后,王国维在分析了唐代歌舞剧滑稽剧以及宋金各个剧种后,总结出“而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的论断。由此可见元杂剧在王国维戏曲理论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纵观,王国维对于元杂剧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元杂剧与真戏曲之承启关系
王国维认为元杂剧较前代戏曲之进步,在形式上:“其视大曲为自由,而较诸宫调为雄肆”;材质上:独元杂剧“于科白中叙事,而于曲文全为代言”,“此二者兼备,而后我中国之真戏曲出焉。”以二者作为元杂剧较之前进步的标志。另外,曲文“代言体”借以辅助集言语、动作、歌唱的舞台表演于一身的综合藝术表现足以让“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表演步入成熟的舞台艺术轨道,使剧中人物与观众直接交流,从而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性体验。自此,形成了以元杂剧为标志的具有独立而完整的舞台表演形态的中国戏曲。
不过,王国维指出,“元剧虽有特色,而非尽出于创造”,与前代戏曲有直接的继承关系。就其所用曲而言,出于前代大曲、唐宋词、诸宫调或前代旧曲中,“为前此所有者几半”;“诸曲配置之法,亦非尽由创造”,“元剧之构造,实多取诸旧有之形式也”;且“就其材质言之,其取诸古剧者不少”。[1]可见,元杂剧较前代戏曲的进步为脱离前代的发展积淀,是在前代基础上的拓展创新,可谓起到了中国戏曲史上的承前启后作用。
二、从中西文学美学角度探析元杂剧成就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专章论述元杂剧的文章,称元杂剧为“一代之绝作”。从“自由使用新言语”的“新言语”中,“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2],总结出“自然”说、悲剧说、意境说三大范畴,用文学美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戏曲理论。
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这里的“自然”是指“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作者不过多考虑思想的粗鄙、文字的拙劣等客观因素,仅将胸中之所想以最自然最直接的形式流露出来,是对个人心境与社会现状的真实反映,脱离以往本色、巧夺天工等的意义,丰富了“自然”的内涵。
而元杂剧文章之妙,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这是承接上文,对元剧文章“自然”理论的升华。“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并且“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这段话与王国维另一部文学巨著《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论述如出一辙,可见,王国维是从诗词的审美角度来肯定元杂剧的美学价值,将元杂剧推向“一代之文学”的历史地位,对后来中国戏曲曲文的研究开辟了一定研究空间。
三、由上观王国维对元杂剧的研究倾向
纵观王国维的文学美学论著,会发现其在称赞元杂剧为“一代之文学”“真戏曲”等论述之余也不乏对元杂剧的贬斥言论。在1907年所写《文学小言》第十四则中说:“至叙事的文学(谓叙事诗、史诗、戏曲等,非谓散文也),则我国尚在幼稚之时代。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格为何物。”[3]对元杂剧思想深刻性的否定,主要是受西方戏剧审美原则的影响,特别是叔本华的哲学美学观。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说:“文学艺术……是在我们面前演出人类难以形容的痛苦、悲伤,演出邪恶的胜利,嘲笑着人的偶然性的统治,演出正直、无辜的人们不可挽救的失陷。”[4]在叔本华看来,宇宙和人生的本质即意志,意志只能带给人痛苦。王国维受叔本华思想影响颇深,所以以他人之长与自身之短相较,得出以上的结论实属情理之中。因此,王国维把握住了中国戏曲重曲辞重音律的特点,同时也是把握住了元杂剧或者说是中华民族戏曲的特质。
综上,王国维以深厚扎实的国学根基与传统的治学方法,融入西方哲学美学理论,对元杂剧的研究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卓越成就,将全新的文学观念融入其中,深入了对元杂剧的认识,并有力提高了之前“鄙夷不复道”的元曲地位。在与西方戏剧的比较下,认识到元杂剧思想深度的一定缺憾,却又有力把握住其音乐性与文学性这一中国古典戏曲特色,为以后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方向指引。
【参考文献】
[1]王国维.王国维文集(第一卷)[M].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2]陈寅格.王静安先生遗书序[A].陈寅格史学论文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王国维.王国维文集(第三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4]叔本华.作为意志的表象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