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Q94-34+4文献标识码:A
藏品、基本陈列、向公众开放和专业人员是博物馆应当具备的四个条件,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构成了博物馆的基本要素。各类型博物馆藏品千差万别,所有博物馆都应对藏品进行科学的管理、保护和研究。一般情况下,藏品由保管部门对其进行登记、分类、建档等一系列科学管理。
陈列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当藏品作为展品被展示于公众面前时,陈展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联合保管部门更好地保护、管理它们。为了对文物进行查找和研究方便,需要对展品进行科学的管理、登记等工作,而制作《展品陈列清册》就是其中一个必须的方面。
《展品陈列清册》,即是对陈列于展线上展品的现场记录。它主要信息来源于保管部门的藏品帐,是对藏品帐的一个补充。制作《展品陈列清册》对于陈列部门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人在外八庙工作十几年的时间,先后两次负责了寺庙《展品陈列清册》的制作,由此总结出几点经验,在此把经验与各位分享,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制作《展品陈列清册》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内容要全面。
陈列清册的内容一般包括封面和内页两部分。
1、封面为制作清册的说明文字。藏品变为展品,从库房到展线,要经过各部门的清点、确认,所以陈列清册的封面首先要写出该份清册清点、确认的时间及人员,确认后展品的总数及各分类项总数。其次写出制作此清册的部门,此清册的效力。最后注明日期,清册的份数,每份总页数,负责保管的部门等。在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参加清点、确认的各部门人员及主要负责人要在此页下方“手写”签字。
2、内页为展品具体信息。最好采用excel表格形式,这样便于随时调整展品前后顺序。每页10行,便于计数。每一列为一个信息点。这样,一行基本上就包括了一件展品的全部信息。
内页范例:
外八庙管理处普乐寺展品陈列清册
信息要准确具体。
展品的文字信息,主要来源于文保部门,录入时要求文字规范、简明、准确、严谨,含义清楚,这些信息点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件展品的完整有效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查找某件展品,就会方便快捷,一目了然。
对于展品信息点的设立,要根据它们的具体情况而定。各地的展品千差万别,不同博物馆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以外八庙寺庙陈列清册为例,信息点包括:总登记号,分类号,名称,质地,数量,级别,展品现状,陈列地点和备注等几项。如果每件展品都有明确的时代、质量或其他重要信息,可以把这些信息点调整添加,同时删除不必要的信息。
记录顺序要明确。
制作《展品陈列清册》时展品顺序要清晰、明确。如在制作寺庙《展品陈列清册》时,一般按照参观路线来记录展品。自入口开始,依照参观顺序进入各殿堂,标注各殿堂展品,至出口为止。以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为例,按照山门、碑亭、西罡殿、中罡殿、东罡殿、千佛之阁殿、群一楼东南西北殿、万法归一殿、群二楼东南西北殿、群三楼东南西北殿、慈航普渡殿、洛伽胜境殿、权衡三界殿的顺序记录。这样一路走来,到现场清点展品时可以避免走重复路线,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同时,在记录每个殿堂展品时,一般按照进入殿堂顺时针顺序记录。殿堂中一般都供有佛像,佛像前陈设供桌,桌上摆放五供、八宝等供法器。这时,要按照佛→桌→器的顺序,依次记录,组成一个小的单元,避免与其他单元发生混淆。
殿堂中一些展品经常左右对称摆放,如木漆珊瑚树,经常陈列于主尊佛像左右两侧,在记录时不能简单标注“左”“右”了事,而应标明具体方位“东”“西”,以明确其位置。
四、记录过程要仔细。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严谨细心,文博工作更需如此。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数字标注错误,此展品可能就成为了彼展品。展品记录信息不准,将为其查找带来一系列麻烦。如我们在核对一件展品录入信息时,发现其标注为“大清乾隆已巳年敬造”,粗看好像没有问题,仔细一看,天干应为“乙”,不可能出现“已” 字,查看实物发现,果真为笔误。工作中的小失误在所难免,为此要求我们文博工作者工作时一定要细心再细心,反复核对,仔细检查,切不可因贪多求快,出现失误。
在清点寺庙展品时,我们发现某些展品上还有一些独特的标注,如须弥福寿之庙展品上贴有纸签,纸签上墨书“须佛44号”、“金漆雕刻供桌须供21号”、“须群二供63年40:42”等等,这些标注一般贴在寺庙原存文物的背面或角落,不容易被发现。它们是以前的管理者清点展品时所作标记,有些标注的意思目前还没有弄清楚。这些标注表明了当时此件展品的位置、状况等,是研究寺庙原存文物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些补充信息,清点时要仔细查找,在制作《展品陈列清册》时也要仔细注明,充实到备注一项。
五、更新要及时。
寺庙中陈展通常为复原陈列和临时展览。复原陈列一般是按照陈设档案布置展品,再现当时场景,展品一般不需要经常更换。同时,陈列部门为了满足不同观众的多方面需求,要经常举办一些临时展览。这些推陈出新,灵活多样的临时展览,内容丰富,切合当下主题,可以充分调动观众兴趣,使博物馆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某个殿堂展览换了,展品当然也随之更换。此时《展品陈列清册》的相关内容也要及时更新,便于展品查找和清点。如要求快速更新,那么展品调整一次,就把清册更新一次。如不做严格要求,同时时间也不允许重做新册,就要在最新使用的清册相应的页上標注“××展品已于×年×月×日撤走归库”,同时针对新展览作一份简单的陈列清册予以补充。
以上是本人在制作《展品陈列清册》过程中总结出的几点经验。这里制作的《展品陈列清册》记录的只是展品的文字信息,通过它来了解一件展品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把它和展品的图片、影像等其它多媒体信息一同组合使用,构成展线展品的综合信息,那对于我们查找、了解、研究展品将更为直观、方便、快捷,对文博事业的飞速发展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我们正在向这个目标努力,把每件展品的文字和图片等信息进行综合,争取制作出更全面直观的展品信息记录,为文博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藏品、基本陈列、向公众开放和专业人员是博物馆应当具备的四个条件,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构成了博物馆的基本要素。各类型博物馆藏品千差万别,所有博物馆都应对藏品进行科学的管理、保护和研究。一般情况下,藏品由保管部门对其进行登记、分类、建档等一系列科学管理。
陈列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当藏品作为展品被展示于公众面前时,陈展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联合保管部门更好地保护、管理它们。为了对文物进行查找和研究方便,需要对展品进行科学的管理、登记等工作,而制作《展品陈列清册》就是其中一个必须的方面。
《展品陈列清册》,即是对陈列于展线上展品的现场记录。它主要信息来源于保管部门的藏品帐,是对藏品帐的一个补充。制作《展品陈列清册》对于陈列部门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人在外八庙工作十几年的时间,先后两次负责了寺庙《展品陈列清册》的制作,由此总结出几点经验,在此把经验与各位分享,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制作《展品陈列清册》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内容要全面。
陈列清册的内容一般包括封面和内页两部分。
1、封面为制作清册的说明文字。藏品变为展品,从库房到展线,要经过各部门的清点、确认,所以陈列清册的封面首先要写出该份清册清点、确认的时间及人员,确认后展品的总数及各分类项总数。其次写出制作此清册的部门,此清册的效力。最后注明日期,清册的份数,每份总页数,负责保管的部门等。在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参加清点、确认的各部门人员及主要负责人要在此页下方“手写”签字。
2、内页为展品具体信息。最好采用excel表格形式,这样便于随时调整展品前后顺序。每页10行,便于计数。每一列为一个信息点。这样,一行基本上就包括了一件展品的全部信息。
内页范例:
外八庙管理处普乐寺展品陈列清册
信息要准确具体。
展品的文字信息,主要来源于文保部门,录入时要求文字规范、简明、准确、严谨,含义清楚,这些信息点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件展品的完整有效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查找某件展品,就会方便快捷,一目了然。
对于展品信息点的设立,要根据它们的具体情况而定。各地的展品千差万别,不同博物馆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以外八庙寺庙陈列清册为例,信息点包括:总登记号,分类号,名称,质地,数量,级别,展品现状,陈列地点和备注等几项。如果每件展品都有明确的时代、质量或其他重要信息,可以把这些信息点调整添加,同时删除不必要的信息。
记录顺序要明确。
制作《展品陈列清册》时展品顺序要清晰、明确。如在制作寺庙《展品陈列清册》时,一般按照参观路线来记录展品。自入口开始,依照参观顺序进入各殿堂,标注各殿堂展品,至出口为止。以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为例,按照山门、碑亭、西罡殿、中罡殿、东罡殿、千佛之阁殿、群一楼东南西北殿、万法归一殿、群二楼东南西北殿、群三楼东南西北殿、慈航普渡殿、洛伽胜境殿、权衡三界殿的顺序记录。这样一路走来,到现场清点展品时可以避免走重复路线,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同时,在记录每个殿堂展品时,一般按照进入殿堂顺时针顺序记录。殿堂中一般都供有佛像,佛像前陈设供桌,桌上摆放五供、八宝等供法器。这时,要按照佛→桌→器的顺序,依次记录,组成一个小的单元,避免与其他单元发生混淆。
殿堂中一些展品经常左右对称摆放,如木漆珊瑚树,经常陈列于主尊佛像左右两侧,在记录时不能简单标注“左”“右”了事,而应标明具体方位“东”“西”,以明确其位置。
四、记录过程要仔细。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严谨细心,文博工作更需如此。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数字标注错误,此展品可能就成为了彼展品。展品记录信息不准,将为其查找带来一系列麻烦。如我们在核对一件展品录入信息时,发现其标注为“大清乾隆已巳年敬造”,粗看好像没有问题,仔细一看,天干应为“乙”,不可能出现“已” 字,查看实物发现,果真为笔误。工作中的小失误在所难免,为此要求我们文博工作者工作时一定要细心再细心,反复核对,仔细检查,切不可因贪多求快,出现失误。
在清点寺庙展品时,我们发现某些展品上还有一些独特的标注,如须弥福寿之庙展品上贴有纸签,纸签上墨书“须佛44号”、“金漆雕刻供桌须供21号”、“须群二供63年40:42”等等,这些标注一般贴在寺庙原存文物的背面或角落,不容易被发现。它们是以前的管理者清点展品时所作标记,有些标注的意思目前还没有弄清楚。这些标注表明了当时此件展品的位置、状况等,是研究寺庙原存文物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些补充信息,清点时要仔细查找,在制作《展品陈列清册》时也要仔细注明,充实到备注一项。
五、更新要及时。
寺庙中陈展通常为复原陈列和临时展览。复原陈列一般是按照陈设档案布置展品,再现当时场景,展品一般不需要经常更换。同时,陈列部门为了满足不同观众的多方面需求,要经常举办一些临时展览。这些推陈出新,灵活多样的临时展览,内容丰富,切合当下主题,可以充分调动观众兴趣,使博物馆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某个殿堂展览换了,展品当然也随之更换。此时《展品陈列清册》的相关内容也要及时更新,便于展品查找和清点。如要求快速更新,那么展品调整一次,就把清册更新一次。如不做严格要求,同时时间也不允许重做新册,就要在最新使用的清册相应的页上標注“××展品已于×年×月×日撤走归库”,同时针对新展览作一份简单的陈列清册予以补充。
以上是本人在制作《展品陈列清册》过程中总结出的几点经验。这里制作的《展品陈列清册》记录的只是展品的文字信息,通过它来了解一件展品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把它和展品的图片、影像等其它多媒体信息一同组合使用,构成展线展品的综合信息,那对于我们查找、了解、研究展品将更为直观、方便、快捷,对文博事业的飞速发展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我们正在向这个目标努力,把每件展品的文字和图片等信息进行综合,争取制作出更全面直观的展品信息记录,为文博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