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家庭养老功能的退化以及机构养老的缺陷,社区养老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倡导。但目前,我国的社区养老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很多的缺陷和漏洞,如何突破传统局限,充分发挥社区养老的作用,构建一种即符合我国国情,又能够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新型社区养老模式,成为很多学者所探求的重点。笔者根据个人亲身参访台湾菩提长青村的经历,以台湾菩提长青村为例,提出构建一种符合大陆社区实际情况的“老有所养、老有所用、老人互助”的新型社区养老模式。
【关键词】社区;社区养老;老年人
1.社区与社区养老的相关概念界定
1.1社区的概念
1881年,德国社会学家藤尼斯将社区一词纳入社会学的研究范畴。藤尼斯认为社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群体[2]。社区是基于血缘、地缘基础上的,是具有共同特征并相互联系着的人们的情感纽带。社区的情感关系是支撑社区内的社会群体走向同一目标的基础。人们在同一个地域持续的相互关系着,会形成一股不可预测的情感力量,这种情感关系是一种可利用的优势资源,可以整合成为社区可利用的资源,满足社区资源供给不足的需要,互帮互助,齐心协力,为社区的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1.2社区养老的概念
社区养老源于英国的社区照顾,社区养老是一种立足于社区,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及精神慰藉等综合服务,让老人们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实现养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当前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和问题
2.1社区养老模式的理念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当前,我国的社区养老模式的理念过于传统,“依赖”式的养老理念,使社区和老年人群体缺乏主动性,以至于社区和老年人的潜力尚未被挖掘出来,完全依靠政府或者社会资助只能解暂时之需,却不能解决养老的长久问题。
2.2社区养老的服务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是医疗卫生、家政服务等,服务内容单一,忽略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且不能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没有充分发挥社区内外优势为老人建构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用、老有所乐的全面的系统的养老体系。
2.3社区养老的观念落后,服务的组织性和参与度低
一方面,我国的社区基层管理部门大多思想陈旧,观念落后,对养老的意识没有提高到高度重视层面组织性低;另一方面,由于代际倾斜,很多子女对养老的意识不到位。因此,社区内的养老服务形式过于行政化,服务质量差,服务项目单一且老套,使得老年人和社区群众的参与度大大降低。
2.4社区专业人才匮乏使得社区服务缺乏专业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社区养老服务是面向老人的服务,是一项包括生理、身心各个层面的复杂过程,必须由专业人员提供科学的专业的服务。但就目前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来看,社区内专业人员匮乏,社区内提供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大多是没有经过专业性的老年服务教育和技术培训的下岗工人和爱心人士,社区养老服务缺乏专业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2.5社区养老设备和设施不足且使用率低
目前,除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区,全国大多数社区的设备陈旧,且不足,仅仅具备简单的棋牌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等,没有先进的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活动设施和空间,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医疗和娱乐需求。同时,社区浓厚的行政色彩让社区内引进的设备成为摆设,降低了使用率。
2.6社区养老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我国社区养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资助和扶持,来自于社区外界的资助和支持网络少,社区缺乏利用社区优势自主挖掘外来资源的能力,资金短缺,资源不足。社区养老不仅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简单的依靠政府扶持并不能解决我国当前严峻的养老问题,社区养老需要广拓资金来源渠道。
2.7社会力量在社区养老中发挥的作用小
当前,社区养老还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缺少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合作,社会力量在社区养老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养老的力量单薄。而相对而言,一些公益性的志愿服务大多被社区接受,但很多志愿服务都是一次性的,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
针对我国大陆社区养老的现状和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大背景下,突破传统,打开社区养老新局面,解决我国长期养老问题,减缓养老压力,构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全方位服务体系的温馨、和谐养老社区。
3.台湾菩提长青村社区养老模式的启发
3.1菩提长青村的理念和思维模式
台湾菩提长青村近12年来,藉由老人自主性的参与社区内的服务“老有所用”,创造出让长青村能够提供老人照养的新思维与新模式。坚持“老有所用”的态度,改变传统“依赖”的养老态度,以新形态的老人福利社区产业化为主轴,进一步发挥老人家在年轻时所习有的专长,在年老之时相互贡献专长,互利共居,创造和谐,共营有尊严的老人生活态度。
3.2独特的产业化
自成立以来,长青村完全免费服务失依老人,鼓励老人自立并走出户外多活动筋骨、多晒太阳,开辟有机菜园种植各项季节蔬果,采取自立、募集、开源相结合的经济理念,推出感恩咖啡及鲜榨番茄汁、庭院式自助感恩团餐、夜市摆摊义卖活动,由协会的工作人员协助,长者帮忙端咖啡和番茄汁、收杯子,招呼前来村内的来宾等。现在他们还积极配合与当地观光相关产业结合,提供老人制作之还念老人味的餐点,并将利益回馈,以有效提升老人福利社区产业化的效能。
台湾菩提长青村是一个老人自助、互助的社区,老人得到了尊严和价值的肯定,实质上,长青村的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运用了优势视角的理念,充分发挥社区内部和社区老人的优势和潜力,不仅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用,老有所乐,同时自给自足的模式还解决了社区的养老资金资源问题。针对我国目前社区养老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长青村的全新理念和思维模式对于我国大陆社区养老具有十分可贵的借鉴意义,为我国内地养老开辟了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 4.新型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
在借鉴台湾菩提长青村社区养老的新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陆社区实际情况,构建新型社区养老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政治层面
4.1.1完善法律法规,给予老人以法律保护
老年人是一个弱势群体,生理机能的退化,使老人丧失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当前代际倾斜和家庭养老功能的退化,道德的缺失,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不能得到保证,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来维护老人的权利,使社会上的养老意识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层面。
4.1.2政府与社区强强联合,大力支持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依托社区,依靠政府扶持的养老模式,只有政府和社区强强联合,才能够充分发挥社区养老的作用。政府给予社区更多的自主权,鼓励社区充分挖掘内部优势资源,实现社区自治。政府给予社区充裕的财政支持,开拓服务项目,丰富各项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大批专业性人才进入社区,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4.1.3政府完善相关民间非营利机构的准入政策
在民间,有很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的技术人员、先进养老服务技术和项目的非盈利组织,政府完善相关民间非营利机构的准入政策,鼓励老年人非盈利机构加入到社区养老的行列,无疑是给社区养老锦上添花,为社区养老解决人员、技术等问题。
4.2经济层面
4.2.1开拓广泛的资金资源的来源渠道
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无疑给未富先老的我国加重了养老负担,社区养老的压力更是加重。社区可以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挖掘社区的内外部资源和社会支持网络,广拓资金来源渠道,诸如,社区可以利用媒体新闻获取社会关注,扩大社区宣传力度,依靠社区的特色和优势吸引外界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机构,以及社会上的仁爱之士,获取他们的资金援助。
4.2.2社区养老模式产业化和市场化
当前,我国的社区养老紧靠政府和社区是远远不能满足老人养老需求的,社区需要根据自身社区的优势资源,开辟新的产业链条,与市场结合,在政府扶持前提下,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社区在服务内容应在基于本社区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吸取各方的经验,引入外界各方的先进设备、技术、以及服务项目,允许市场进入社区,针对不同层次的老年人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构建起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养服务体系。
4.3文化层面
4.3.1构建社区持续性的情感关系,社区互助
依靠社区情感关系,建立属于社区本身的独特的社区文化,巩固社区凝聚力。社区的持续性情感关系是社区的巨大财富,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互帮互助,可以实现人的最大程度的潜能发挥,更加可以凝聚社区力量,齐心协力,共同承担社区养老的责任。
4.3.2老有所用,发挥老人余热
老人在进入老年期之后,虽然生理机能慢慢退化,但是老人们积存下来的智慧与经验是社会发展与进步必不可少的。社区应该根据老人所长,发挥老人的潜能与优势,让老人参与到社区产业的过程中,不仅使老人活动筋骨,锻炼身体,还肯定老人的价值和尊严,使老人老有所用。
4.3.3老有所乐,满足老人精神需求
社区根据社区老人的具体情况建立老人档案,根据老人的需求爱好,建立属于老人自己的活动中心,老人的娱乐项目应以老人的精神需求为基点,具体分析每一个老人的情况,不能以偏概全。同时,社区可以根据社区情况和老人的优势,开发社区特色文化,开辟老人特色文化产业,不仅要让老人真正的老有所乐,还能满足老人内心深处的精神需求。
4.4社会方面
4.4.1社区专业人员的培育
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要求高的技术工作,包括老人心理指导、健康康复、医疗卫生知识,需要一批专业性的人才进行专业的服务工作。因此,我国应高度重视老年社会工作的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多种教育方式,为社区养老培育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同时,社区的管理部门也需要进行学习和培训,掌握老年方面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政策知识,才能更好地把握社区养老的大局。
4.4.2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设
目前,我国开设老年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越来越多,很多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组织成志愿者团队,他们愿意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投入到实际的养老实践中,为老人也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社区通过与学校建立联系,准入志愿者团队进入社区,为社区养老增添新的血液。志愿者所做的是一种志愿服务,很多情况下,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持续性会影响到社区和老人对志愿者的认同,因此,志愿者服务队伍就需要构建起与社区相同的情感关系,遵从社区的文化认同,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和服务质量。
4.5老年人个人方面
4.5.1打破传统家庭养老和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老人需要跟着社会的脚步,转变个人的思想观念,打破传统家庭养老和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调整个人的情感,适应新的观念带来的新的变化,学会接受新的事物,增强个人的抗逆力。
4.5.2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老年期,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对于老人的身体和身心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老人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新的变化和转变,坚强地面对生老病死这个自然规律,学会自我调整不良情绪,缓解自身生理或心理变化带来的压力和苦恼。
4.5.3转变角色,适应老年人角色
老人社会身份的转变也是社会化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人要学会转变角色,,接受自己退出社会舞台的事实,适应自己新的角色。同时,寻求新的生活目标,培育自己新的生活乐趣和爱好,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
5.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面对当前我国社区养老的种种问题,我们借鉴台湾菩提长青村的经验,在坚持政府扶持基础上,社区与社区老人自身发挥优势,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构建新型的社区养老模式,能够打破我国传统社区养老的局限,开辟我国当前社区养老的新模式,对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养老具有其重要意义,但新型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还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探究。 [科]
【参考文献】
[1]Saleebey.李亚文,杜立婕译.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欧莹莹.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综述.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
[3]田原.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日本的经验与启示.中国发展观察,2010,5.
[4]秦桂娟.构建依托社区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7(4).
[5]王辅贤.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取向、问题与对策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4,4.
【关键词】社区;社区养老;老年人
1.社区与社区养老的相关概念界定
1.1社区的概念
1881年,德国社会学家藤尼斯将社区一词纳入社会学的研究范畴。藤尼斯认为社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群体[2]。社区是基于血缘、地缘基础上的,是具有共同特征并相互联系着的人们的情感纽带。社区的情感关系是支撑社区内的社会群体走向同一目标的基础。人们在同一个地域持续的相互关系着,会形成一股不可预测的情感力量,这种情感关系是一种可利用的优势资源,可以整合成为社区可利用的资源,满足社区资源供给不足的需要,互帮互助,齐心协力,为社区的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1.2社区养老的概念
社区养老源于英国的社区照顾,社区养老是一种立足于社区,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及精神慰藉等综合服务,让老人们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实现养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当前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和问题
2.1社区养老模式的理念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当前,我国的社区养老模式的理念过于传统,“依赖”式的养老理念,使社区和老年人群体缺乏主动性,以至于社区和老年人的潜力尚未被挖掘出来,完全依靠政府或者社会资助只能解暂时之需,却不能解决养老的长久问题。
2.2社区养老的服务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是医疗卫生、家政服务等,服务内容单一,忽略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且不能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没有充分发挥社区内外优势为老人建构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用、老有所乐的全面的系统的养老体系。
2.3社区养老的观念落后,服务的组织性和参与度低
一方面,我国的社区基层管理部门大多思想陈旧,观念落后,对养老的意识没有提高到高度重视层面组织性低;另一方面,由于代际倾斜,很多子女对养老的意识不到位。因此,社区内的养老服务形式过于行政化,服务质量差,服务项目单一且老套,使得老年人和社区群众的参与度大大降低。
2.4社区专业人才匮乏使得社区服务缺乏专业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社区养老服务是面向老人的服务,是一项包括生理、身心各个层面的复杂过程,必须由专业人员提供科学的专业的服务。但就目前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来看,社区内专业人员匮乏,社区内提供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大多是没有经过专业性的老年服务教育和技术培训的下岗工人和爱心人士,社区养老服务缺乏专业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2.5社区养老设备和设施不足且使用率低
目前,除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区,全国大多数社区的设备陈旧,且不足,仅仅具备简单的棋牌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等,没有先进的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活动设施和空间,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医疗和娱乐需求。同时,社区浓厚的行政色彩让社区内引进的设备成为摆设,降低了使用率。
2.6社区养老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我国社区养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资助和扶持,来自于社区外界的资助和支持网络少,社区缺乏利用社区优势自主挖掘外来资源的能力,资金短缺,资源不足。社区养老不仅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简单的依靠政府扶持并不能解决我国当前严峻的养老问题,社区养老需要广拓资金来源渠道。
2.7社会力量在社区养老中发挥的作用小
当前,社区养老还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缺少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合作,社会力量在社区养老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养老的力量单薄。而相对而言,一些公益性的志愿服务大多被社区接受,但很多志愿服务都是一次性的,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
针对我国大陆社区养老的现状和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大背景下,突破传统,打开社区养老新局面,解决我国长期养老问题,减缓养老压力,构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全方位服务体系的温馨、和谐养老社区。
3.台湾菩提长青村社区养老模式的启发
3.1菩提长青村的理念和思维模式
台湾菩提长青村近12年来,藉由老人自主性的参与社区内的服务“老有所用”,创造出让长青村能够提供老人照养的新思维与新模式。坚持“老有所用”的态度,改变传统“依赖”的养老态度,以新形态的老人福利社区产业化为主轴,进一步发挥老人家在年轻时所习有的专长,在年老之时相互贡献专长,互利共居,创造和谐,共营有尊严的老人生活态度。
3.2独特的产业化
自成立以来,长青村完全免费服务失依老人,鼓励老人自立并走出户外多活动筋骨、多晒太阳,开辟有机菜园种植各项季节蔬果,采取自立、募集、开源相结合的经济理念,推出感恩咖啡及鲜榨番茄汁、庭院式自助感恩团餐、夜市摆摊义卖活动,由协会的工作人员协助,长者帮忙端咖啡和番茄汁、收杯子,招呼前来村内的来宾等。现在他们还积极配合与当地观光相关产业结合,提供老人制作之还念老人味的餐点,并将利益回馈,以有效提升老人福利社区产业化的效能。
台湾菩提长青村是一个老人自助、互助的社区,老人得到了尊严和价值的肯定,实质上,长青村的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运用了优势视角的理念,充分发挥社区内部和社区老人的优势和潜力,不仅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用,老有所乐,同时自给自足的模式还解决了社区的养老资金资源问题。针对我国目前社区养老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长青村的全新理念和思维模式对于我国大陆社区养老具有十分可贵的借鉴意义,为我国内地养老开辟了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 4.新型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
在借鉴台湾菩提长青村社区养老的新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陆社区实际情况,构建新型社区养老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政治层面
4.1.1完善法律法规,给予老人以法律保护
老年人是一个弱势群体,生理机能的退化,使老人丧失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当前代际倾斜和家庭养老功能的退化,道德的缺失,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不能得到保证,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来维护老人的权利,使社会上的养老意识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层面。
4.1.2政府与社区强强联合,大力支持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依托社区,依靠政府扶持的养老模式,只有政府和社区强强联合,才能够充分发挥社区养老的作用。政府给予社区更多的自主权,鼓励社区充分挖掘内部优势资源,实现社区自治。政府给予社区充裕的财政支持,开拓服务项目,丰富各项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大批专业性人才进入社区,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4.1.3政府完善相关民间非营利机构的准入政策
在民间,有很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的技术人员、先进养老服务技术和项目的非盈利组织,政府完善相关民间非营利机构的准入政策,鼓励老年人非盈利机构加入到社区养老的行列,无疑是给社区养老锦上添花,为社区养老解决人员、技术等问题。
4.2经济层面
4.2.1开拓广泛的资金资源的来源渠道
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无疑给未富先老的我国加重了养老负担,社区养老的压力更是加重。社区可以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挖掘社区的内外部资源和社会支持网络,广拓资金来源渠道,诸如,社区可以利用媒体新闻获取社会关注,扩大社区宣传力度,依靠社区的特色和优势吸引外界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机构,以及社会上的仁爱之士,获取他们的资金援助。
4.2.2社区养老模式产业化和市场化
当前,我国的社区养老紧靠政府和社区是远远不能满足老人养老需求的,社区需要根据自身社区的优势资源,开辟新的产业链条,与市场结合,在政府扶持前提下,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社区在服务内容应在基于本社区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吸取各方的经验,引入外界各方的先进设备、技术、以及服务项目,允许市场进入社区,针对不同层次的老年人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构建起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养服务体系。
4.3文化层面
4.3.1构建社区持续性的情感关系,社区互助
依靠社区情感关系,建立属于社区本身的独特的社区文化,巩固社区凝聚力。社区的持续性情感关系是社区的巨大财富,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互帮互助,可以实现人的最大程度的潜能发挥,更加可以凝聚社区力量,齐心协力,共同承担社区养老的责任。
4.3.2老有所用,发挥老人余热
老人在进入老年期之后,虽然生理机能慢慢退化,但是老人们积存下来的智慧与经验是社会发展与进步必不可少的。社区应该根据老人所长,发挥老人的潜能与优势,让老人参与到社区产业的过程中,不仅使老人活动筋骨,锻炼身体,还肯定老人的价值和尊严,使老人老有所用。
4.3.3老有所乐,满足老人精神需求
社区根据社区老人的具体情况建立老人档案,根据老人的需求爱好,建立属于老人自己的活动中心,老人的娱乐项目应以老人的精神需求为基点,具体分析每一个老人的情况,不能以偏概全。同时,社区可以根据社区情况和老人的优势,开发社区特色文化,开辟老人特色文化产业,不仅要让老人真正的老有所乐,还能满足老人内心深处的精神需求。
4.4社会方面
4.4.1社区专业人员的培育
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要求高的技术工作,包括老人心理指导、健康康复、医疗卫生知识,需要一批专业性的人才进行专业的服务工作。因此,我国应高度重视老年社会工作的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多种教育方式,为社区养老培育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同时,社区的管理部门也需要进行学习和培训,掌握老年方面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政策知识,才能更好地把握社区养老的大局。
4.4.2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设
目前,我国开设老年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越来越多,很多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组织成志愿者团队,他们愿意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投入到实际的养老实践中,为老人也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社区通过与学校建立联系,准入志愿者团队进入社区,为社区养老增添新的血液。志愿者所做的是一种志愿服务,很多情况下,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持续性会影响到社区和老人对志愿者的认同,因此,志愿者服务队伍就需要构建起与社区相同的情感关系,遵从社区的文化认同,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和服务质量。
4.5老年人个人方面
4.5.1打破传统家庭养老和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老人需要跟着社会的脚步,转变个人的思想观念,打破传统家庭养老和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调整个人的情感,适应新的观念带来的新的变化,学会接受新的事物,增强个人的抗逆力。
4.5.2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老年期,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对于老人的身体和身心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老人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新的变化和转变,坚强地面对生老病死这个自然规律,学会自我调整不良情绪,缓解自身生理或心理变化带来的压力和苦恼。
4.5.3转变角色,适应老年人角色
老人社会身份的转变也是社会化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人要学会转变角色,,接受自己退出社会舞台的事实,适应自己新的角色。同时,寻求新的生活目标,培育自己新的生活乐趣和爱好,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
5.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面对当前我国社区养老的种种问题,我们借鉴台湾菩提长青村的经验,在坚持政府扶持基础上,社区与社区老人自身发挥优势,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构建新型的社区养老模式,能够打破我国传统社区养老的局限,开辟我国当前社区养老的新模式,对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养老具有其重要意义,但新型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还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探究。 [科]
【参考文献】
[1]Saleebey.李亚文,杜立婕译.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欧莹莹.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综述.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
[3]田原.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日本的经验与启示.中国发展观察,2010,5.
[4]秦桂娟.构建依托社区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7(4).
[5]王辅贤.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取向、问题与对策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