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让语文教师最为头痛的就是作文教学。对教师来说,作文难教;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如何解决这些情况,是每个语文教师苦苦思索而又不得其解的问题。多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找作文教学的方法,力求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捷径。我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源,是基础,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够解决困扰语文教师的作文难教的顽疾。
一、从观察生活入手,在写实上下工夫
在教师布置了作文题目之后,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写起来也只能是生搬硬套,废话连篇,距离生活越来越远。学生作文中很多字句不是从内心发出的,而是想一句写一句,词不达意,前后内容缺乏联系。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师布置的题目与学生的生活脱节,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我们不妨看看峻青在《海滨仲夏夜》中对晚霞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从描写的对象来看,是晚霞,同时写到了落山的夕阳、西方的天空、染红的大海。在具体描写时,作者突出了晚霞的橘红色特征,用了“燃烧”二字,给人以动态之感。为了突出晚霞橘红色的效果,作者用了一个“染”字将其形象化,突出了其红色的变化过程。这里的晚霞是海上的晚霞,是特定的环境中出现的,作者之所以写得逼真形象,是因为作者对海滨仲夏夜中晚霞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细心的描写,才将这一壮观的景色真实再现出来。同样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多到生活中去,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笔真实地再现生活。生活是美好的,是丰富多彩的,它是学生作文的源泉所在,只要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就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来。
二、积累生活素材,善于迁移运用
现在的小学生经常处于题海之中,很少有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对生活的积累也是少之又少。再加上现在“重理轻文”的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学生忙于参加奥赛班、美术班等,一点课余的时间都被各种各样的培训占用了,使得学生很少走到户外感受生活,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所以,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少了,写作素材自然储备不足,写起作文来就没有话可说,从而畏惧写作文。要想使学生有话可说,言而有物,就必须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到生活中去挖掘素材,到阅读材料中去挖掘素材。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告诉我们书读得多了,知识的积累自然就丰厚了,也就能够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写起文章来才会旁征博引,左右逢源。俗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里的“行万里路”就是说要写出好的文章必须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体会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感受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有了广博的知识,写作文时才有了源头活水,这时教师再指导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积累迁移到作文中去,做到融会贯通,随心所欲,就能使学生写起作文来思如泉涌,滔滔不竭。
三、善于巧妙借鉴,在模仿中提升
小学生善于模仿,这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能够降低学习难度,循着前人走过的路找到捷徑。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优秀的作文为我们提供了写作范例,让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不仅针对性强,有法可依,而且效果突出。大凡有成就的作家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模仿中借鉴,在借鉴中模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例如,司马迁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他在《史记》中用生动的语言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后世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取法于《史记》。又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对小学生来说,刚开始进行模仿时可能会比较生硬,比较机械,但时间长了就会模仿自如,能将别人的语言融化为自己的,能套用别人文章的结构。这样,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形成一套自己写文章的思路,就不会再惧怕写作文了。
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以说促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侃侃而谈,可是写起作文来却绞尽脑汁,无话可说,有时甚至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关键的原因在于学生写得少,缺乏写作的实践,即使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也不能灵活应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讲授语文课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多让学生回答问题,指导他们回答问题时要紧扣中心,要有合理的顺序,要有重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应让学生先说自己运用的材料,自己的写作思路,然后让大家评说,教师也可以做适当的点评。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顺序合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当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说”和“写”联系起来,在说中写,在写中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能单纯靠作文课来解决,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比如片段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写好某一个段落,进而写好整篇文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写日记,把自己经历的事情按照先后的顺序记下来,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文字不一定多,只要是叙述合理、感受真切就行了。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表达能力自然就能得到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他们写作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轻车熟路,不会再惧怕写作文了。
(责编 张翼翔)
一、从观察生活入手,在写实上下工夫
在教师布置了作文题目之后,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写起来也只能是生搬硬套,废话连篇,距离生活越来越远。学生作文中很多字句不是从内心发出的,而是想一句写一句,词不达意,前后内容缺乏联系。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师布置的题目与学生的生活脱节,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我们不妨看看峻青在《海滨仲夏夜》中对晚霞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从描写的对象来看,是晚霞,同时写到了落山的夕阳、西方的天空、染红的大海。在具体描写时,作者突出了晚霞的橘红色特征,用了“燃烧”二字,给人以动态之感。为了突出晚霞橘红色的效果,作者用了一个“染”字将其形象化,突出了其红色的变化过程。这里的晚霞是海上的晚霞,是特定的环境中出现的,作者之所以写得逼真形象,是因为作者对海滨仲夏夜中晚霞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细心的描写,才将这一壮观的景色真实再现出来。同样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多到生活中去,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笔真实地再现生活。生活是美好的,是丰富多彩的,它是学生作文的源泉所在,只要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就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来。
二、积累生活素材,善于迁移运用
现在的小学生经常处于题海之中,很少有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对生活的积累也是少之又少。再加上现在“重理轻文”的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学生忙于参加奥赛班、美术班等,一点课余的时间都被各种各样的培训占用了,使得学生很少走到户外感受生活,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所以,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少了,写作素材自然储备不足,写起作文来就没有话可说,从而畏惧写作文。要想使学生有话可说,言而有物,就必须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到生活中去挖掘素材,到阅读材料中去挖掘素材。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告诉我们书读得多了,知识的积累自然就丰厚了,也就能够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写起文章来才会旁征博引,左右逢源。俗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里的“行万里路”就是说要写出好的文章必须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体会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感受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有了广博的知识,写作文时才有了源头活水,这时教师再指导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积累迁移到作文中去,做到融会贯通,随心所欲,就能使学生写起作文来思如泉涌,滔滔不竭。
三、善于巧妙借鉴,在模仿中提升
小学生善于模仿,这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能够降低学习难度,循着前人走过的路找到捷徑。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优秀的作文为我们提供了写作范例,让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不仅针对性强,有法可依,而且效果突出。大凡有成就的作家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模仿中借鉴,在借鉴中模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例如,司马迁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他在《史记》中用生动的语言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后世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取法于《史记》。又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对小学生来说,刚开始进行模仿时可能会比较生硬,比较机械,但时间长了就会模仿自如,能将别人的语言融化为自己的,能套用别人文章的结构。这样,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形成一套自己写文章的思路,就不会再惧怕写作文了。
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以说促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侃侃而谈,可是写起作文来却绞尽脑汁,无话可说,有时甚至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关键的原因在于学生写得少,缺乏写作的实践,即使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也不能灵活应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讲授语文课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多让学生回答问题,指导他们回答问题时要紧扣中心,要有合理的顺序,要有重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应让学生先说自己运用的材料,自己的写作思路,然后让大家评说,教师也可以做适当的点评。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顺序合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当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说”和“写”联系起来,在说中写,在写中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能单纯靠作文课来解决,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比如片段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写好某一个段落,进而写好整篇文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写日记,把自己经历的事情按照先后的顺序记下来,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文字不一定多,只要是叙述合理、感受真切就行了。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表达能力自然就能得到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他们写作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轻车熟路,不会再惧怕写作文了。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