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与理论课程配套的实验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硬件资源有限、实验评分过于主观等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提出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的解决方案,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主要起到一个良好的启发和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作用。
关键词:实验评分;自主性学习能力;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255-01
一、实验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工程类课程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均配有一定学时的实验课。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由于在实验开展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接收老师所灌输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不会主动去分析实验现象背后所包含的理论成因;另一方面,当实验现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不能主动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同时由于实验条件有限,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部分学生滥竽充数,而实验成绩的评定往往不像理论考试那样有一套标准的给分机制,教师的主观性因素在其中占据较大比例,最后可能导致某些学生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等方面的原因获得较高分数,而他实际并未真正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解决方案
(一)精选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方案
以笔者所教授的DSP课程为例,学生使用的实验板卡都有厂家免费提供的实验例程。以往在开展实验时,学生往往按照实验指导手册提供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看到与实验手册描述的实现现象一致后即认为实验完成。最后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实验报告几乎千篇一律,完全体现不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实验内容的选取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涵盖理论课上的重要知识点,又要能体现学生综合运行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厂家编制的实验内容,由于个人编程习惯以及实际应用等问题,与课本理论知识点的结合不是很紧密。因此为了凸显理论课程中相关知识点在实验过程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教师需要对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进行修改,即对某些程序代码部分进行对照式修改,使得学生很明显就能感觉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所起到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二)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般实验条件有限,实验往往采取分组方式进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了解程度肯定不如组内学生彼此之间深入,因此笔者认为完全可以以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每组学生选拨一名主要负责人,由学生自己负责实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对于每组学生内部之间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初步排名,该排名作为教师最后评分的依据。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要根据问题的情况进行分类。如程序加载后未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如硬件板卡中某些器件损坏、程序加载错误、程序代码逻辑设计有问题等。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让其自己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通过理论与实验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自主解决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是在实验过程中起到一个良好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三)设计考核方案,激发学生兴趣
1.合理安排实验成绩构成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平时考勤占实验总分10%。并根据实际出勤情况进行给分,教师需做好每节课的考勤工作。学生对实验内容的了解与掌握,笔者建议采用直接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与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该项内容占实验总分50%。由于每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差异,问答时的表现可能并不代表学生实际水平,因此增加40%分数比例用于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内容进行评价给分。为防止实验报告内容千篇一律,实验报告内容需要与实际问答时一致,同时提倡对原有实验内容进行修改,改动越大,实验效果保证正确,获得的实验报告部分分数就越高。
2.采用随机抽取答题方式
为了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根据不同知识点会设置不同实验内容。让学生重视每个开展的实验,笔者建议可以将所有实验以抽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抽取一道实验题,然后进行现场问答,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重视所有实验内容,同时也可以排除学生在选择回答问题时投机取巧。笔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微信上的骰子功能,既吸引学生的兴趣,也保证了抽题的公平,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较好。
3.采用多种起评分标准
在原有实验要求和内容的基础上不作任何修改的,起评分为30分。对原有实验内容修改越大,越有自己主见,同时实验现象正确且能解释清楚的,起评分在30分基础以2分一个阶梯上浮,但最高不超过40分。对于自行选题且内容涵盖大纲要求的知识点的学生,起评分为35分,最后根据功能是否完善、是否有创新等,给出0-5分的浮动区间。此种方式主要为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建立问答题库
为考核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需要对学生进行现场问答。根据实际回答问题情况给分。这样既能保证公平,又能促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去了解实验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点,以及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5.合理评估实验报告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相应程序的修改必须在实验报告中加以标识,同时理论课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在实验中的体现方式必须明确指出,真正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能让理论指导实践。根据学生对实验的修改和理解程度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0分。
三、总结
在实验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实验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俞一彪,孙兵,曹洪龙等.电子信息类本科DSP教学实践与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4):111-112.
[2]曹阳,赵明富,黄丽雯,罗彬彬.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DSP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4):951-952.
关键词:实验评分;自主性学习能力;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255-01
一、实验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工程类课程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均配有一定学时的实验课。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由于在实验开展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接收老师所灌输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不会主动去分析实验现象背后所包含的理论成因;另一方面,当实验现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不能主动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同时由于实验条件有限,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部分学生滥竽充数,而实验成绩的评定往往不像理论考试那样有一套标准的给分机制,教师的主观性因素在其中占据较大比例,最后可能导致某些学生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等方面的原因获得较高分数,而他实际并未真正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解决方案
(一)精选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方案
以笔者所教授的DSP课程为例,学生使用的实验板卡都有厂家免费提供的实验例程。以往在开展实验时,学生往往按照实验指导手册提供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看到与实验手册描述的实现现象一致后即认为实验完成。最后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实验报告几乎千篇一律,完全体现不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实验内容的选取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涵盖理论课上的重要知识点,又要能体现学生综合运行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厂家编制的实验内容,由于个人编程习惯以及实际应用等问题,与课本理论知识点的结合不是很紧密。因此为了凸显理论课程中相关知识点在实验过程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教师需要对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进行修改,即对某些程序代码部分进行对照式修改,使得学生很明显就能感觉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所起到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二)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般实验条件有限,实验往往采取分组方式进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了解程度肯定不如组内学生彼此之间深入,因此笔者认为完全可以以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每组学生选拨一名主要负责人,由学生自己负责实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对于每组学生内部之间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初步排名,该排名作为教师最后评分的依据。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要根据问题的情况进行分类。如程序加载后未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如硬件板卡中某些器件损坏、程序加载错误、程序代码逻辑设计有问题等。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让其自己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通过理论与实验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自主解决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是在实验过程中起到一个良好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三)设计考核方案,激发学生兴趣
1.合理安排实验成绩构成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平时考勤占实验总分10%。并根据实际出勤情况进行给分,教师需做好每节课的考勤工作。学生对实验内容的了解与掌握,笔者建议采用直接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与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该项内容占实验总分50%。由于每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差异,问答时的表现可能并不代表学生实际水平,因此增加40%分数比例用于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内容进行评价给分。为防止实验报告内容千篇一律,实验报告内容需要与实际问答时一致,同时提倡对原有实验内容进行修改,改动越大,实验效果保证正确,获得的实验报告部分分数就越高。
2.采用随机抽取答题方式
为了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根据不同知识点会设置不同实验内容。让学生重视每个开展的实验,笔者建议可以将所有实验以抽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抽取一道实验题,然后进行现场问答,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重视所有实验内容,同时也可以排除学生在选择回答问题时投机取巧。笔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微信上的骰子功能,既吸引学生的兴趣,也保证了抽题的公平,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较好。
3.采用多种起评分标准
在原有实验要求和内容的基础上不作任何修改的,起评分为30分。对原有实验内容修改越大,越有自己主见,同时实验现象正确且能解释清楚的,起评分在30分基础以2分一个阶梯上浮,但最高不超过40分。对于自行选题且内容涵盖大纲要求的知识点的学生,起评分为35分,最后根据功能是否完善、是否有创新等,给出0-5分的浮动区间。此种方式主要为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建立问答题库
为考核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需要对学生进行现场问答。根据实际回答问题情况给分。这样既能保证公平,又能促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去了解实验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点,以及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5.合理评估实验报告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相应程序的修改必须在实验报告中加以标识,同时理论课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在实验中的体现方式必须明确指出,真正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能让理论指导实践。根据学生对实验的修改和理解程度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0分。
三、总结
在实验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实验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俞一彪,孙兵,曹洪龙等.电子信息类本科DSP教学实践与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4):111-112.
[2]曹阳,赵明富,黄丽雯,罗彬彬.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DSP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4):95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