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人才的竞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因此,广大教师要承担起开发青少年的创新潜能,培养大量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38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口头禅,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培养创新意识
  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始终没有逃脱应试教育的阴霾,还是在升学指挥棒的指引下进行教学。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主义还很流行,传统的“教师负责制”教育弊端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不断上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和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知识权威,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借口,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简单甚至是粗暴的方式,把知识作为像“圣旨”一样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因而教师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心安理得的“统治”着,没有争论,没有异样的声调,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也在这种长期的、没有硝烟的“传统版教育”中“正常”的淹没。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二、营造创新环境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教师作为领导者,他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
  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和積极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这种合作必须是人人平等参与的合作,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审视教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让课堂呈现出“杂音”。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三、扶持创新行为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都是为了需要的满足。所以说,需要是人的活动总动力、总根源(也称内在驱力)。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如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行动目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实施差异教学,以特定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引发学生探究、创新的需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并能深刻体验这种需要,就会形成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推动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地开发自己的潜能,能使人的创造心理活动全部都处于亢奋状态,为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
  虽然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
  四、培养创新方法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教学过程中我常用一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如: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利用数学中的美,教学中的美(语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谐美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他们,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他们也乐意参加。从而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我们教师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弘扬学生个性。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其他文献
如果专业设计课程开在前段,在教学时学生只能完成其中小部分手绘内容;而如果电脑美术软件课程开在前段,在学习、操作软件时又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这种分段式的教学模式并不适于艺
篮球这一运动项目,一直都备受全世界青少年的喜爱。学会打篮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准。因此,篮球也是目前大多数高级中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得不承认二十一世纪已经是互联网的时代了,我们需要与时俱进,而语文更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眼镜零售业近十年来发展迅猛,据调查。上海、北京等大型城市眼镜店的覆盖率为每万人1间眼镜店.而在中小型城市,人均拥有的眼镜店数量可能会更多一些。总之,面对眼镜零售业更加激
打造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语文知识。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在文中就打造高质量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科学
浙江大学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共建的首批12所“节约型高等学校”示范建设项目之一。通过监管体系项目建设,将形成校园建筑能耗统计、能耗监
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途径,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提高和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新课改的推进下,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去应对高中教学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在剖宫再孕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接收的剖宫再孕剖宫产产妇中,抽取68例,随机将其分
【摘 要】初中阶段,学生在对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正确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37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我们知道只有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让学生对学习英文有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知识,也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