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文化多元化和“大德育”语境之下,以微博为代表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影响作用日渐突出。从人本管理的视角出发,建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融入高校德育的沟通机制、建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自我约束的引导机制,是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管理;引导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很多高校在应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策略方面,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之所以呈现这种局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主观因素,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和德育机构囿于日常的显性的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曾认识到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存在及其影响,有的虽然认识到,但主观上不愿意深入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作调查和分析。另外,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机构的人员组成在年龄、心理上与当代大学生存在不小的心理隔阂,即所谓的代际鸿沟,无法充分认识和理解大学生微博等网络自组织的重要性,这在认识层面造成高校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微博等网络自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失察和忽视;二是客观因素,目前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和德育机构介入大学生微博等网络自组织生活缺乏必要的技术资源和仪器设备,更缺乏相应的组织制度和行为准则。以上原因导致针对大学生微博等网络自组织的管理和引导工作基本上处于未开放状态状态。
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利用微博、社交网站以及手机上网等形式开展的网络自组织的形成机制、组织模式、管理方式和运行规律,必须反思我国高校管理者和德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进行管理的成功经验与尚存缺陷,分析文化大众化、交往网络化等趋势下我国高校如何建立适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网上习惯、具有创新性和现实性的大学生网络活动的科学化发展和管理模式,是顺应建设和谐社会与幸福社会的要求。
一、构建沟通和融入机制
课题组从调查中注意到,大学生微博等网络自组织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排斥外来的行政管理和干涉,自命非主流,越是人数多而结构复杂的自组织越是如此。这就使它们区别于高校日常的行政管理、学生管理和德育引导机构和部门的“他组织”,形成一种自成体系、自我管理、自我协调的自组织。按照法律地位情况,网络社团等青年自组织被界定为“准民间组织”,属于民间组织,是典型的“自组织”①。
从系统论和协同学的角度看,自组织和他自组织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也都具有不理的因素,必须将二者有利结合,对于系统的平稳发展以及促使它对社会和谐作出贡献,是极其重要的。高校中一个大学生微博的正常运作,既需要内部成员之间的有序互动和协同,也需要来自上级的管理和引导。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注意到,目前虽然有部分高校管理者在应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策略方面,提出应该承认网络自组织的存在,高校管理方作为典型的“他组织”应该与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打交道,建立正式的沟通渠道,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提出在认同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基础上,建构有效的促使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融入高校有效管理的沟通机制。
建立沟通的渠道、制度与文化。为使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更好地融入高校管理体系和德育发展体系,高校管理者应制定促进沟通的制度,保证高校内部信息沟通的可能性与完全性。可以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第一,依靠学生会、党支部、团支部、班委等正式组织,调查和统计大学生使用微博等网络自组织的具体数据,如存在的数量、类型、人数、分层等,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掌握第一手信息;
第二,重视与网络自组织核心人物的交流, 及时地了解到网络自组织的动向, 疏通信息自上而下的沟通渠道, 便于学校及时地对政策进行修改补充。加强对网络自组织核心人物的培训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
第三,进行有效沟通,获得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成员的信任与支持。为此,高校管理者和德育工作者必须掌握与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成员进行协调沟通的语言和艺术,辅导员、团委老师、院系领导人应当运用“人际沟通职能”,强调以和谐和认同来处理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存在及其与学校管理和德育发展的关系,注重民主参与,关注那些在学习上、生活上和思想上有困难的学生,在管理上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通过网络自组织提出的意见加以重视,并及时给与反馈。
第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引导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健康发展。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教育管理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教育管理效果。高校管理者和德育工作者应通过问卷调查、各别访谈和群体考察的方式,了解和发现不同类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合理需求,刺激和满足其良好动机和需求,引导其消除不合理的动机和需求,营造良好的网络风气。在线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等,引导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成员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培养他们的学校认同感和团队协作意识,并通过规范生活秩序,建立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成员更好地融入高校管理体制和德育体系。
二、 建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自我约束的引导机制
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大学生的自律行为要比他律效果来得要好。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看,实现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既能够使管理效果最大化,也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加强监督引导,促使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高校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管理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效性和针对性。
首先,充分发挥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核心人物的作用。在课题组所做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大学生网络自组织中,基本都有一个或几个核心人物,这些人或者是组织的发起人,或者是主导者,或者是信息的主要发布者,或者是线下活动的组织者,或者是以上角色兼有。核心人物对组织的其他成员乃至整个组织的目标和规范都拥有很大的影响。故此,做好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核心人物的争取、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利于以点带面,抓住骨干影响一大片。
具体可以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 聘)制度、奖励制度、淘汰制度、约束和监督制度等, 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核心人物进行教育和引导, 为表现优秀的核心人物设立活动基金、提供活动场地, 形成激励机制, 吸引更多的网络自组织核心人物加入校园管理和德育工作中来。 其次,区别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教育管理。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具有自发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但是不同自组织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不尽相同。就类型而言也是多样化的,其总体的精神气质也相互区别。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和德育部门应在深入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进行分类教育管理,做到有的放矢、因类施教。
对积极型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学校管理部门和德育部门应当给予肯定、保护和激励,帮助其规范成员行为。对消极型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学校管理部门和德育部门应当密切关注,加强正面教育,引导组织成员克服消极情绪,科学地进行社会观察和现象分析,使其转变为积极型的网络自组织。
此外,大学生网上阅读或获取信息的频率很高,但目前的现状是大学生网络自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对大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无意义的消遣性信息和活动,而大学生对此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部分人深溺其中难以自拔。如微博、QQ群等网络自组织平台的使用效用较低,它们似乎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只不过是一个上网玩乐的工具,与此同时,网络上大量的不健康信息也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着不利的影响,有些学生甚至因为浏览了某些不健康的信息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一切都表明学生筛选、接受外来信息的能力急需教师来帮助提高。
因此,有必要围绕网络自组织建设,集中曝光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生活中的虚假信息、低劣游戏等问题,大力宣传营造科学、人文的网络生活环境,引导广大大学生努力成为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表率,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净化网络声音,实施强化网络监管的文化环保工作,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创建立体的网络自组织优化教育管理体系
网络自组织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普遍存在,根据上海青年中心的研究,截至2008年底,上海青年群体中有高达81%的人加入过青年自组织。②构建适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上网习惯、易于被接受的大学生网络活动的科学化发展和管理的模式,必须把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科学高效的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实施细致全面的学生德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单一化向立体化转变。
1、开展优质网站、微博等平台建设
首先,以学生口和思政口为主导,开设优质网站。网站设置方面可以风格多样,呈现生活的丰富内容,进一步优化信息资源的呈现方式,例如:设计部分板块,契合不同的兴趣圈、专业学习圈的热点信息,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需求推荐一些个性化的资源和话题。其次,以学生口和思政口为主导,鼓励广大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开设优秀微博,为学生切入社会观察和现象分析提供窗口和平台,并发布专业类、道德养成类以及法律规范类、生活情感类信息和话题,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和话题发布的形式要契合微博等网络新产品的特性,要做到短小、精干、独到、具体,避免出现行政管理部门文稿味道的通稿摘要、或者是简单摘取新闻报道的导语,并且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微博内容。
2、建设网络评论员队伍
充分利用网络匿名性、平等性的特点, 培养一支由专职党团干部、学生工作人员和学生骨干组成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重点在校、院、班三级选拔培训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学习成绩好、专业技能强的网络评论员队伍, 经常参与网络互动型非正式群体的活动和现实活动, 引领网上讨论的话题内容和舆论方向,推动校园网络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3、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
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数量多、类型多、开放性强、涉及面广,活动范围大,不仅在学校,还涉及家庭和社会,因此光靠学校抓教育管理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管理教育体系,使教育管理效果得到最优化,同时巩固这种效果,防止反复。学校牵头,努力争取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使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接受各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强化网络文明,消除不良倾向和影响,确保正确健康的发展方向。
建立院校团委、思政部(社科部)、学生处等学生管理机构为一体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管理体系,共同向大学生定期推荐优质网站资源,引导学生阅读,并可通过发表针对时事的评论,提高大学生利用网络自组织收集有益信息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学校技术管理中心-计算机系-学生口的联系,开展关于微博等网络自组织基本平台的使用、鉴别和改进等方面的内容教育,举办计算机方面的创新大赛,将等级认定情况、创新大赛结果记录在档案中,为学生以后就业积累资本,并隆重表彰在这些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逐渐从电脑游戏、不良信息中摆脱出来,用电脑这个工具促进自身发展,促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成绩。再次,学生管理部门和德育部门教师可以开展学生关注的国内、国际新闻评选活动,每月由学生投票,选出学生关注的重要国内、国际新闻。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互联网、电视、报纸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改变“信息病”的现状。
总之,大学生自组织群网络社团是随着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之势迅猛增加,是大学实体社团与信息网络相结合的产物,它拓展了校园实体社团的空间和平台,赋予了实体社团新的活力和生机。因此,研究和建设大学生自组织群网络社团对高校德育教育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不断改进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他们以正确心态加入网络自组织,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和现象分析。
[注释]
①王名,刘培峰等.民间组织通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 :16- 17.
②黄洪基等.参与热情的高涨自主意识的张扬——上海青年自组织研究报告[M]/ / 卢奉杰,杨长征.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 王名,刘培峰等.民间组织通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 :16- 17.
[2] 黄洪基等.参与热情的高涨自主意识的张扬——上海青年自组织研究报告[M]/ / 卢奉杰,杨长征.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3] 王欣.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115-117.
[4] 张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诉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24-26.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管理;引导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很多高校在应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策略方面,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之所以呈现这种局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主观因素,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和德育机构囿于日常的显性的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曾认识到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存在及其影响,有的虽然认识到,但主观上不愿意深入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作调查和分析。另外,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机构的人员组成在年龄、心理上与当代大学生存在不小的心理隔阂,即所谓的代际鸿沟,无法充分认识和理解大学生微博等网络自组织的重要性,这在认识层面造成高校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微博等网络自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失察和忽视;二是客观因素,目前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和德育机构介入大学生微博等网络自组织生活缺乏必要的技术资源和仪器设备,更缺乏相应的组织制度和行为准则。以上原因导致针对大学生微博等网络自组织的管理和引导工作基本上处于未开放状态状态。
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利用微博、社交网站以及手机上网等形式开展的网络自组织的形成机制、组织模式、管理方式和运行规律,必须反思我国高校管理者和德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进行管理的成功经验与尚存缺陷,分析文化大众化、交往网络化等趋势下我国高校如何建立适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网上习惯、具有创新性和现实性的大学生网络活动的科学化发展和管理模式,是顺应建设和谐社会与幸福社会的要求。
一、构建沟通和融入机制
课题组从调查中注意到,大学生微博等网络自组织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排斥外来的行政管理和干涉,自命非主流,越是人数多而结构复杂的自组织越是如此。这就使它们区别于高校日常的行政管理、学生管理和德育引导机构和部门的“他组织”,形成一种自成体系、自我管理、自我协调的自组织。按照法律地位情况,网络社团等青年自组织被界定为“准民间组织”,属于民间组织,是典型的“自组织”①。
从系统论和协同学的角度看,自组织和他自组织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也都具有不理的因素,必须将二者有利结合,对于系统的平稳发展以及促使它对社会和谐作出贡献,是极其重要的。高校中一个大学生微博的正常运作,既需要内部成员之间的有序互动和协同,也需要来自上级的管理和引导。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注意到,目前虽然有部分高校管理者在应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策略方面,提出应该承认网络自组织的存在,高校管理方作为典型的“他组织”应该与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打交道,建立正式的沟通渠道,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提出在认同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基础上,建构有效的促使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融入高校有效管理的沟通机制。
建立沟通的渠道、制度与文化。为使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更好地融入高校管理体系和德育发展体系,高校管理者应制定促进沟通的制度,保证高校内部信息沟通的可能性与完全性。可以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第一,依靠学生会、党支部、团支部、班委等正式组织,调查和统计大学生使用微博等网络自组织的具体数据,如存在的数量、类型、人数、分层等,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掌握第一手信息;
第二,重视与网络自组织核心人物的交流, 及时地了解到网络自组织的动向, 疏通信息自上而下的沟通渠道, 便于学校及时地对政策进行修改补充。加强对网络自组织核心人物的培训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
第三,进行有效沟通,获得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成员的信任与支持。为此,高校管理者和德育工作者必须掌握与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成员进行协调沟通的语言和艺术,辅导员、团委老师、院系领导人应当运用“人际沟通职能”,强调以和谐和认同来处理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存在及其与学校管理和德育发展的关系,注重民主参与,关注那些在学习上、生活上和思想上有困难的学生,在管理上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通过网络自组织提出的意见加以重视,并及时给与反馈。
第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引导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健康发展。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教育管理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教育管理效果。高校管理者和德育工作者应通过问卷调查、各别访谈和群体考察的方式,了解和发现不同类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合理需求,刺激和满足其良好动机和需求,引导其消除不合理的动机和需求,营造良好的网络风气。在线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等,引导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成员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培养他们的学校认同感和团队协作意识,并通过规范生活秩序,建立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成员更好地融入高校管理体制和德育体系。
二、 建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自我约束的引导机制
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大学生的自律行为要比他律效果来得要好。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看,实现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既能够使管理效果最大化,也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加强监督引导,促使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高校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管理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效性和针对性。
首先,充分发挥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核心人物的作用。在课题组所做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大学生网络自组织中,基本都有一个或几个核心人物,这些人或者是组织的发起人,或者是主导者,或者是信息的主要发布者,或者是线下活动的组织者,或者是以上角色兼有。核心人物对组织的其他成员乃至整个组织的目标和规范都拥有很大的影响。故此,做好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核心人物的争取、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利于以点带面,抓住骨干影响一大片。
具体可以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 聘)制度、奖励制度、淘汰制度、约束和监督制度等, 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核心人物进行教育和引导, 为表现优秀的核心人物设立活动基金、提供活动场地, 形成激励机制, 吸引更多的网络自组织核心人物加入校园管理和德育工作中来。 其次,区别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教育管理。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具有自发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但是不同自组织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不尽相同。就类型而言也是多样化的,其总体的精神气质也相互区别。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和德育部门应在深入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进行分类教育管理,做到有的放矢、因类施教。
对积极型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学校管理部门和德育部门应当给予肯定、保护和激励,帮助其规范成员行为。对消极型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学校管理部门和德育部门应当密切关注,加强正面教育,引导组织成员克服消极情绪,科学地进行社会观察和现象分析,使其转变为积极型的网络自组织。
此外,大学生网上阅读或获取信息的频率很高,但目前的现状是大学生网络自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对大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无意义的消遣性信息和活动,而大学生对此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部分人深溺其中难以自拔。如微博、QQ群等网络自组织平台的使用效用较低,它们似乎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只不过是一个上网玩乐的工具,与此同时,网络上大量的不健康信息也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着不利的影响,有些学生甚至因为浏览了某些不健康的信息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一切都表明学生筛选、接受外来信息的能力急需教师来帮助提高。
因此,有必要围绕网络自组织建设,集中曝光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生活中的虚假信息、低劣游戏等问题,大力宣传营造科学、人文的网络生活环境,引导广大大学生努力成为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表率,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净化网络声音,实施强化网络监管的文化环保工作,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创建立体的网络自组织优化教育管理体系
网络自组织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普遍存在,根据上海青年中心的研究,截至2008年底,上海青年群体中有高达81%的人加入过青年自组织。②构建适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上网习惯、易于被接受的大学生网络活动的科学化发展和管理的模式,必须把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科学高效的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实施细致全面的学生德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单一化向立体化转变。
1、开展优质网站、微博等平台建设
首先,以学生口和思政口为主导,开设优质网站。网站设置方面可以风格多样,呈现生活的丰富内容,进一步优化信息资源的呈现方式,例如:设计部分板块,契合不同的兴趣圈、专业学习圈的热点信息,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需求推荐一些个性化的资源和话题。其次,以学生口和思政口为主导,鼓励广大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开设优秀微博,为学生切入社会观察和现象分析提供窗口和平台,并发布专业类、道德养成类以及法律规范类、生活情感类信息和话题,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和话题发布的形式要契合微博等网络新产品的特性,要做到短小、精干、独到、具体,避免出现行政管理部门文稿味道的通稿摘要、或者是简单摘取新闻报道的导语,并且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微博内容。
2、建设网络评论员队伍
充分利用网络匿名性、平等性的特点, 培养一支由专职党团干部、学生工作人员和学生骨干组成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重点在校、院、班三级选拔培训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学习成绩好、专业技能强的网络评论员队伍, 经常参与网络互动型非正式群体的活动和现实活动, 引领网上讨论的话题内容和舆论方向,推动校园网络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3、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
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数量多、类型多、开放性强、涉及面广,活动范围大,不仅在学校,还涉及家庭和社会,因此光靠学校抓教育管理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管理教育体系,使教育管理效果得到最优化,同时巩固这种效果,防止反复。学校牵头,努力争取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使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接受各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强化网络文明,消除不良倾向和影响,确保正确健康的发展方向。
建立院校团委、思政部(社科部)、学生处等学生管理机构为一体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管理体系,共同向大学生定期推荐优质网站资源,引导学生阅读,并可通过发表针对时事的评论,提高大学生利用网络自组织收集有益信息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学校技术管理中心-计算机系-学生口的联系,开展关于微博等网络自组织基本平台的使用、鉴别和改进等方面的内容教育,举办计算机方面的创新大赛,将等级认定情况、创新大赛结果记录在档案中,为学生以后就业积累资本,并隆重表彰在这些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逐渐从电脑游戏、不良信息中摆脱出来,用电脑这个工具促进自身发展,促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成绩。再次,学生管理部门和德育部门教师可以开展学生关注的国内、国际新闻评选活动,每月由学生投票,选出学生关注的重要国内、国际新闻。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互联网、电视、报纸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改变“信息病”的现状。
总之,大学生自组织群网络社团是随着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之势迅猛增加,是大学实体社团与信息网络相结合的产物,它拓展了校园实体社团的空间和平台,赋予了实体社团新的活力和生机。因此,研究和建设大学生自组织群网络社团对高校德育教育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不断改进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他们以正确心态加入网络自组织,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和现象分析。
[注释]
①王名,刘培峰等.民间组织通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 :16- 17.
②黄洪基等.参与热情的高涨自主意识的张扬——上海青年自组织研究报告[M]/ / 卢奉杰,杨长征.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 王名,刘培峰等.民间组织通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 :16- 17.
[2] 黄洪基等.参与热情的高涨自主意识的张扬——上海青年自组织研究报告[M]/ / 卢奉杰,杨长征.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3] 王欣.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115-117.
[4] 张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诉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