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身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及其国家和社会相互关系的自我理解,是一个国家过渡到公民社会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指大学生基于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呈现的公民资格和身份而拥有的一系列意识觉悟性的教育。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就需要大批的优秀人才,未来社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就需要不断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实现优秀人才的永续供给。本文针对中西方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研究进行梳理,以便更好的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民意识教育;大学;高等教育
公民意识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实现政治文明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国家过渡到公民社会的重要前提和条件。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大约在2000万左右,毛入学率也达到了15%,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能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
一、国内外研究
(一)国内研究
国内公民意识教育研究主要起始于改革开放的80年代,这一阶段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旧的社会规范体系及评价标准被打破,但是新的体系还未形成,因此,这一阶段大学生意识教育的研究主要是注重应用性的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从最初的应用性研究发展为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均衡发展,表现在对大学生内涵认识更广泛了,从意义研究转入价值研究,从方法研究转向为对策研究。
1、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内涵研究方面:张健在《公民意识内涵:公民现象的反思与公民特质的认同》一文中认为,在一般意义上,公民意识是关于公民现象的反思和对公民特质的认同。在具体意义上,公民意识包含国家观念、私权意识、主人意识和公共理念四个方面,。[1]纪从文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探析》一文中从哲学角度概括了公民意识的内涵和共同属性,认为公民意识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思想上层建筑,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与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逻辑上相一致的公民思想和观点,是体现爱国主义与公民自身发展要求相一致的理论体系,[2]冯军等人在《从宪法视角看公民意识的内涵》一文中从宪法学的视角对公民意识的构成做了探求,认为公民意识包括四个层面:由于隶属特定国家而对国家产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基于宪法规定而确立法治意识、平等意识(公民人格独立、正确行使权利并主张权利)和义务意识(公民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对自己所履行的法定义务的认知、判断及价值取向)。[3]郑杭生在《从政治学、社会学视角看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一文中认为公民意识教育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国家主人意识和祖国民族意识,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公民意识教育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公民的民主和法治意识,公民意识教育的延伸内容是培养公民道德与文明意识。[4]杨涛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探究》一文中认为,现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国家意识教育、社会主义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社会公德意识教育、创新意识教育以及主体意识教育六个方面的内容。[5]而李尚旗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及其路径选择》一文中认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主体意识教育、权利意识教育、法制意识教育、道德意识教育等的四个方面说。[6]曹润花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刍议》一文中认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爱国主义主体意识和民族意识、权利、义务和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自由和平等意识。
2、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缺陷探因研究方面:周静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应然与实然》一文中认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传统的封建臣民意识的根深蒂固,政府引导的失范性对高校德育实效的抵消,高校系统的公民意识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缺少公民意识教育的课程以及高校缺乏公民实践的体验。[7]殷永贵、赵志国等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一文中,认为造成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点:一是传统的农业社会阻碍了公民意识的生长,二是西方文化的入侵对公民意识的消解,三是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错位。[8]曾熙在《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教育原因探析》一文中认为,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传统“圣人”教育的观念制约,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德育失衡,高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偏差以及社会教育的正面角色缺位等四个方面。[9]
3、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现状研究方面:陈继红在《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一文中指出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主要表现在主体意识淡薄、公德意识缺失以及民主法制意识薄弱等三个方面。[10]李尚旗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及其路径选择》一文中,指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二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三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缺乏主体性和自觉性。[11]周静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紧迫性与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一文中,认为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内容偏传统观念,轻现代意识,二是教育形式重理论灌输,缺公民实践,三是教育评价重考试成绩,轻现实表现。[12]
4、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研究方面:肖永忠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探微》一文中认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路径,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二是与实践体悟相结合,三是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网络,四是运用隐性教育方法。[13]周静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紧迫性与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一文中认为,改革的路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学内容,主要是指丰富教育的内涵,更多的加入自律意识教育、竞争意识教育、创新意识教育以及廉洁意识教育;二是从授课形式上,要增强公民行为实践;三是从评价机制上,要注重日常生活的行为表现,主要包括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建立科学的公民意识考评指标体系。曹润花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刍议》一文中认为在大学进行公民意识教育要根据大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主张在英语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在参与行动和实践中培育公民意识,必须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公民意识教育。[14]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研究一方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另一方面同时也指导高校公民意识教育的开展,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学者主要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大学生公民意识缺陷的探因、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研究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各各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现今国内关于公民意识教育的研究大都都是采用定性的方法,而较少通过定量的方法来调查和分析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
(二)国外研究
公民意识教育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较早并受到高度的重视,特别是20世纪以来,发展较快。美国前总统布什签署《关于全美教育目标的报告》要求全美“所有学生都要参加与提高和显示良好的公民意识、社区服务与责任心的活动”,1991年颁布了《公民教育大纲》,1994年制定了《公民学与政府》,其公民教育包括:政府及其职能、政治体制的基础、民主在政府中的体现、并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参与意识。澳大利亚教育部于1997年颁布了“发现民主”计划,开发公民意识教育的资源,并将公民教育渗透在社会科学课程中。日本战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以培养民主的和平的国家及社会建设者为目的,内容涉及国家、政府及其运行、国家意识、个人权利义务等。新加坡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它的公民教育以儒家的“八德”作为治国纲领,其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开设《儒家伦理课》,强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5]
就纯粹的公民教育研究来说,西方国家这方面研究远比关于我国高校公民教育的研究要早。近代就有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著名的《论公民》一书,其中就谈到了公民的教育与培养问题。在当代,公民教育理论形成四种代表性观点: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多元文化主义。
1、关于公民教育内容的研究方面:凯兴斯泰认为公民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入职业社会承担国家所赋予的历史使命,进行公民权利与义务教育。这种教育。在由近及远的多种层次的集体组织中进行,近如身边的小集体远如国家大集体。(2)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3)进行权威感教育。(4)进行民族感教育(5)劳作教育。杜威认为公民教育内容的核心是培养和提高公民民主素质,以更好的发展,民主。贺拉斯·曼改进了教学制度。根据公民教育的观点,公立学校开设了阅读、书写、算术、英语文法、历史、地理、人体生理学、公民道德、宗教常识等学生将来必须适应他所在的社会生活的实用课程。
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美国的公民教育》指出民主社会中公民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三个方面: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品性。公民知识的组成一般是围绕着五个中心问题而构建的,既政府及其职能、政治体制的基础、民主在政府中的体现、美国与世界事务的关系、公民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公民技能包括知识和智力技能,此外公民教育还必须注意参与技能的培养。
2、关于高校公民教育现状研究
李萍在日本学校中的公民教育浅议中,认为现今日本公民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学校教育与社会结构的脱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问题。[16]
陈清芳在美国高校公民教育研究中指出美国高校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资金缺乏,课程枯燥,强调个人主义导致的校园失控以及以美国为本位造成的霸权。[17]
3、关于高校公民教育策略研究
博耶以“形成联系”作为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的逻辑起点,在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各种联系的基础上,针对美国大学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的大学培养目标定位原则。并提出通过开设增进公民素养的核心课程、把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中增进公民责任感和提升公民参与能力、提倡教师的言传身教等途径来培养“受过教育的公民”。
2003年,美国公民学习与参与信息研究中心与卡耐基,发布了《学校公民教育使命》,其中包括提高公民教育质量的策略包括①教授政府、历史、法律与民主制度知识,学校应避免简单枯燥的知识背诵②把当前发生的有关本地、本国以及国际上的问题与事件,特别是对青少年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带到课堂上讨论③计划并实施与正式课程相关的社区服务,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应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公民知识④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为青少年融入学校或社区创造条件⑤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⑥鼓励学生参加模拟民主体制过程与步骤的情境。[18]
公民教育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公民教育被完整的嵌入在高校的显性课程以及隐性课程之中,涉及到了高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国家主要是通过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等文件来贯彻实施公民教育,政府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美国实施公民教育的策略中,参与式的公民教育是美国独创的一种课堂加实践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参与到社区的方式、亲自体验到公民教育的内容以达到深刻了解其内涵的目的。这种实践方式正是目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所缺乏的。
二、总结
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其确立与培育是公民个体成为现代社会主体的重要标志。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程度、公民素养的高低无疑对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影响,我国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方面还相当滞后,大学生公民意识欠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十分有必要对高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找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健.公民意识内涵:公民现象的反思与公民特质的认同[J].人文杂志,2009(1):41-46
[2]纪从文.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探析[J].东岳论坛,2009(3):151-155
[3]冯军. 从宪法视角看公民意识的内涵 [N].人民日报, 2008-03-26(07)
[4]郑杭生.从政治学、社会学视角看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J].学术研究,2008(8):19-22
[5]杨涛.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33
[6][11]李尚旗.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及其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36-38
[7]周静.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应然与实然[J].江苏高教,2009(6):100-101
[8]殷永贵,赵志刚,程家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2):171-173
[9]曾熙.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教育原因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195-196
[10]陈继红.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J].江苏高教,2003(1):94-96
[12]周静.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紧迫性与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改革[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42-145
[13]肖永忠.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探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4):126-128
[14]曹润花.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刍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8):88-90
[15]鲁延安.我国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6(10):94-97
[16]李萍. 日本学校中的公民教育浅议[J].道德与文明,2003(1)::58-61
[17]陈清芳. 美国高校公民教育研究.[M].福建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
关键词:公民意识教育;大学;高等教育
公民意识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实现政治文明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国家过渡到公民社会的重要前提和条件。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大约在2000万左右,毛入学率也达到了15%,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能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
一、国内外研究
(一)国内研究
国内公民意识教育研究主要起始于改革开放的80年代,这一阶段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旧的社会规范体系及评价标准被打破,但是新的体系还未形成,因此,这一阶段大学生意识教育的研究主要是注重应用性的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从最初的应用性研究发展为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均衡发展,表现在对大学生内涵认识更广泛了,从意义研究转入价值研究,从方法研究转向为对策研究。
1、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内涵研究方面:张健在《公民意识内涵:公民现象的反思与公民特质的认同》一文中认为,在一般意义上,公民意识是关于公民现象的反思和对公民特质的认同。在具体意义上,公民意识包含国家观念、私权意识、主人意识和公共理念四个方面,。[1]纪从文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探析》一文中从哲学角度概括了公民意识的内涵和共同属性,认为公民意识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思想上层建筑,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与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逻辑上相一致的公民思想和观点,是体现爱国主义与公民自身发展要求相一致的理论体系,[2]冯军等人在《从宪法视角看公民意识的内涵》一文中从宪法学的视角对公民意识的构成做了探求,认为公民意识包括四个层面:由于隶属特定国家而对国家产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基于宪法规定而确立法治意识、平等意识(公民人格独立、正确行使权利并主张权利)和义务意识(公民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对自己所履行的法定义务的认知、判断及价值取向)。[3]郑杭生在《从政治学、社会学视角看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一文中认为公民意识教育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国家主人意识和祖国民族意识,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公民意识教育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公民的民主和法治意识,公民意识教育的延伸内容是培养公民道德与文明意识。[4]杨涛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探究》一文中认为,现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国家意识教育、社会主义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社会公德意识教育、创新意识教育以及主体意识教育六个方面的内容。[5]而李尚旗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及其路径选择》一文中认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主体意识教育、权利意识教育、法制意识教育、道德意识教育等的四个方面说。[6]曹润花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刍议》一文中认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爱国主义主体意识和民族意识、权利、义务和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自由和平等意识。
2、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缺陷探因研究方面:周静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应然与实然》一文中认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传统的封建臣民意识的根深蒂固,政府引导的失范性对高校德育实效的抵消,高校系统的公民意识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缺少公民意识教育的课程以及高校缺乏公民实践的体验。[7]殷永贵、赵志国等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一文中,认为造成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点:一是传统的农业社会阻碍了公民意识的生长,二是西方文化的入侵对公民意识的消解,三是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错位。[8]曾熙在《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教育原因探析》一文中认为,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传统“圣人”教育的观念制约,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德育失衡,高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偏差以及社会教育的正面角色缺位等四个方面。[9]
3、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现状研究方面:陈继红在《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一文中指出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主要表现在主体意识淡薄、公德意识缺失以及民主法制意识薄弱等三个方面。[10]李尚旗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及其路径选择》一文中,指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二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三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缺乏主体性和自觉性。[11]周静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紧迫性与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一文中,认为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内容偏传统观念,轻现代意识,二是教育形式重理论灌输,缺公民实践,三是教育评价重考试成绩,轻现实表现。[12]
4、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研究方面:肖永忠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探微》一文中认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路径,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二是与实践体悟相结合,三是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网络,四是运用隐性教育方法。[13]周静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紧迫性与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一文中认为,改革的路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学内容,主要是指丰富教育的内涵,更多的加入自律意识教育、竞争意识教育、创新意识教育以及廉洁意识教育;二是从授课形式上,要增强公民行为实践;三是从评价机制上,要注重日常生活的行为表现,主要包括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建立科学的公民意识考评指标体系。曹润花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刍议》一文中认为在大学进行公民意识教育要根据大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主张在英语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在参与行动和实践中培育公民意识,必须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公民意识教育。[14]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研究一方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另一方面同时也指导高校公民意识教育的开展,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学者主要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大学生公民意识缺陷的探因、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研究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各各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现今国内关于公民意识教育的研究大都都是采用定性的方法,而较少通过定量的方法来调查和分析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
(二)国外研究
公民意识教育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较早并受到高度的重视,特别是20世纪以来,发展较快。美国前总统布什签署《关于全美教育目标的报告》要求全美“所有学生都要参加与提高和显示良好的公民意识、社区服务与责任心的活动”,1991年颁布了《公民教育大纲》,1994年制定了《公民学与政府》,其公民教育包括:政府及其职能、政治体制的基础、民主在政府中的体现、并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参与意识。澳大利亚教育部于1997年颁布了“发现民主”计划,开发公民意识教育的资源,并将公民教育渗透在社会科学课程中。日本战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以培养民主的和平的国家及社会建设者为目的,内容涉及国家、政府及其运行、国家意识、个人权利义务等。新加坡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它的公民教育以儒家的“八德”作为治国纲领,其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开设《儒家伦理课》,强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5]
就纯粹的公民教育研究来说,西方国家这方面研究远比关于我国高校公民教育的研究要早。近代就有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著名的《论公民》一书,其中就谈到了公民的教育与培养问题。在当代,公民教育理论形成四种代表性观点: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多元文化主义。
1、关于公民教育内容的研究方面:凯兴斯泰认为公民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入职业社会承担国家所赋予的历史使命,进行公民权利与义务教育。这种教育。在由近及远的多种层次的集体组织中进行,近如身边的小集体远如国家大集体。(2)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3)进行权威感教育。(4)进行民族感教育(5)劳作教育。杜威认为公民教育内容的核心是培养和提高公民民主素质,以更好的发展,民主。贺拉斯·曼改进了教学制度。根据公民教育的观点,公立学校开设了阅读、书写、算术、英语文法、历史、地理、人体生理学、公民道德、宗教常识等学生将来必须适应他所在的社会生活的实用课程。
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美国的公民教育》指出民主社会中公民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三个方面: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品性。公民知识的组成一般是围绕着五个中心问题而构建的,既政府及其职能、政治体制的基础、民主在政府中的体现、美国与世界事务的关系、公民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公民技能包括知识和智力技能,此外公民教育还必须注意参与技能的培养。
2、关于高校公民教育现状研究
李萍在日本学校中的公民教育浅议中,认为现今日本公民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学校教育与社会结构的脱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问题。[16]
陈清芳在美国高校公民教育研究中指出美国高校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资金缺乏,课程枯燥,强调个人主义导致的校园失控以及以美国为本位造成的霸权。[17]
3、关于高校公民教育策略研究
博耶以“形成联系”作为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的逻辑起点,在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各种联系的基础上,针对美国大学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的大学培养目标定位原则。并提出通过开设增进公民素养的核心课程、把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中增进公民责任感和提升公民参与能力、提倡教师的言传身教等途径来培养“受过教育的公民”。
2003年,美国公民学习与参与信息研究中心与卡耐基,发布了《学校公民教育使命》,其中包括提高公民教育质量的策略包括①教授政府、历史、法律与民主制度知识,学校应避免简单枯燥的知识背诵②把当前发生的有关本地、本国以及国际上的问题与事件,特别是对青少年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带到课堂上讨论③计划并实施与正式课程相关的社区服务,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应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公民知识④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为青少年融入学校或社区创造条件⑤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⑥鼓励学生参加模拟民主体制过程与步骤的情境。[18]
公民教育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公民教育被完整的嵌入在高校的显性课程以及隐性课程之中,涉及到了高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国家主要是通过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等文件来贯彻实施公民教育,政府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美国实施公民教育的策略中,参与式的公民教育是美国独创的一种课堂加实践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参与到社区的方式、亲自体验到公民教育的内容以达到深刻了解其内涵的目的。这种实践方式正是目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所缺乏的。
二、总结
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其确立与培育是公民个体成为现代社会主体的重要标志。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程度、公民素养的高低无疑对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影响,我国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方面还相当滞后,大学生公民意识欠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十分有必要对高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找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健.公民意识内涵:公民现象的反思与公民特质的认同[J].人文杂志,2009(1):41-46
[2]纪从文.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探析[J].东岳论坛,2009(3):151-155
[3]冯军. 从宪法视角看公民意识的内涵 [N].人民日报, 2008-03-26(07)
[4]郑杭生.从政治学、社会学视角看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J].学术研究,2008(8):19-22
[5]杨涛.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33
[6][11]李尚旗.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及其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36-38
[7]周静.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应然与实然[J].江苏高教,2009(6):100-101
[8]殷永贵,赵志刚,程家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2):171-173
[9]曾熙.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教育原因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195-196
[10]陈继红.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J].江苏高教,2003(1):94-96
[12]周静.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紧迫性与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改革[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42-145
[13]肖永忠.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探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4):126-128
[14]曹润花.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刍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8):88-90
[15]鲁延安.我国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6(10):94-97
[16]李萍. 日本学校中的公民教育浅议[J].道德与文明,2003(1)::58-61
[17]陈清芳. 美国高校公民教育研究.[M].福建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