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初中思品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学科。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应“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却经常是重知识而轻情感,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需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要素构成的。从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来看,认知是基础,能力和行为是关键,情意(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调节由知转化为行(能)的内部动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改变把德育课程仅仅视为传授学科知识的工具的状况,增强课程的德育功能,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并引导之。”下面笔者结合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初中思品课上突破情意目标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力求在一定的情境中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冲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认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没有情境的教学就是空洞的说教,乏味而枯燥。选择的情境要能够引起求知兴趣、易于触动情感、富有教育意义,或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关。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就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出学生心底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要求,启迪学生对问题的自发质疑和求知欲望,使整个课堂到处是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和彼此的理解和接受。如在讲授“培养创新精神”时,我选取了运动品牌和汽车品牌这两个学生耳熟能详的素材,通过中外比较,让学生看到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创新能力上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文字材料的呈现让他们了解创新能力不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从而激发了学生为国家的发展而创新的情感。
二、关注学生的已有认识,解决学生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增强情感教育的实效性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个体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有差距”,“教学可促进个体发展”。所-以,教者要关注学生的现有认识,找出其存在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出适当的更高的要求,让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讲授终身学习时,我发现一些学生有“我将来就做一个普通工人,学习外语没多大用处”,“终身学习的时间很长,现在学不学没关系”等错误的认识。为此,结合许振超的事例,我设计了两道题,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明白终身学习对自己、对国家的意义,明白在校学习对未来学习的意义,增强其主动学习的责任感,帮助他们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启发独立思考,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教学情境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而思考则可以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对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应避免空洞的说教,而应结合一定的情境,设计系列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考,通过独立思考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不断地把思维引向深入,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学会思考人生、关注民生,思考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社会规范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实践性是思品课程的重要特点。在教学中,教学的形式要力求多样化,多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辩论、演讲、模拟法庭、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丰富情感体验,感悟思想品德问题的存在,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在《礼仪展风采》这一课中,我让学生设计并表演不同客人来临时自己的待客礼仪,在活动中学生切身感受到礼仪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关注细节,适时评价,促进情意目标的实现
细节决定成败。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有可能成为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也有可能演绎精彩的教育。在平时课堂上,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行等细节上的表现,让细节成为教育的契机,对其正确的言行适时给予鼓励,对其错误的认识或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这必将促进学生品行的健康发展。
“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并引导之。”下面笔者结合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初中思品课上突破情意目标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力求在一定的情境中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冲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认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没有情境的教学就是空洞的说教,乏味而枯燥。选择的情境要能够引起求知兴趣、易于触动情感、富有教育意义,或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关。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就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出学生心底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要求,启迪学生对问题的自发质疑和求知欲望,使整个课堂到处是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和彼此的理解和接受。如在讲授“培养创新精神”时,我选取了运动品牌和汽车品牌这两个学生耳熟能详的素材,通过中外比较,让学生看到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创新能力上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文字材料的呈现让他们了解创新能力不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从而激发了学生为国家的发展而创新的情感。
二、关注学生的已有认识,解决学生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增强情感教育的实效性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个体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有差距”,“教学可促进个体发展”。所-以,教者要关注学生的现有认识,找出其存在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出适当的更高的要求,让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讲授终身学习时,我发现一些学生有“我将来就做一个普通工人,学习外语没多大用处”,“终身学习的时间很长,现在学不学没关系”等错误的认识。为此,结合许振超的事例,我设计了两道题,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明白终身学习对自己、对国家的意义,明白在校学习对未来学习的意义,增强其主动学习的责任感,帮助他们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启发独立思考,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教学情境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而思考则可以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对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应避免空洞的说教,而应结合一定的情境,设计系列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考,通过独立思考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不断地把思维引向深入,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学会思考人生、关注民生,思考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社会规范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实践性是思品课程的重要特点。在教学中,教学的形式要力求多样化,多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辩论、演讲、模拟法庭、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丰富情感体验,感悟思想品德问题的存在,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在《礼仪展风采》这一课中,我让学生设计并表演不同客人来临时自己的待客礼仪,在活动中学生切身感受到礼仪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关注细节,适时评价,促进情意目标的实现
细节决定成败。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有可能成为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也有可能演绎精彩的教育。在平时课堂上,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行等细节上的表现,让细节成为教育的契机,对其正确的言行适时给予鼓励,对其错误的认识或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这必将促进学生品行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