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特异性免疫的教学中,采用智慧课堂平板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小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构建免疫过程的流程图,并使用平板及时对流程图拍照上传进行展示,利用平板功能在课堂练习、回答问题、师生互动中即时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智慧课堂;小组合作;流程图;生物核心素养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免疫系统防卫功能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涉及到比较多的免疫细胞的功能,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流程有些复杂,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与日常生活联系也比较紧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历年来也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和易错点。
针对此部分内容,设置了导学案,通过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各种免疫细胞等的小卡片,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同时小组合作贴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各小组进行对比分析讲评,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并找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2)通过设置递进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3)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把注射疫苗预防疾病的原理与所学的特异性免疫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常识的能力,了解疫苗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平板推送相关资料视频,布置学生预习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准备小卡片。教师归纳总结学生提出的疑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学生活动:预习老师布置的内容并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
平板功能:师生互动,提出疑问。 推送资料、视频给学生提前观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老师提供的视频,自行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问题的能力。
2.导入主题
教师活动:教师利用平板播放“什么是疫苗”视频,提问:注射疫苗为什么可以预防疾病?引出什么是抗原,抗体及两者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注射疫苗会使身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平板功能: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疫苗视频,让学生认识到打疫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抗原、抗体及两者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抗原与抗体
教师活动:设问:你们打过疫苗吗?以学生熟悉的乙肝疫苗为例,讲解抗原抗体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抗体的产生就属于我们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让学生了解乙肝疫苗会产生乙肝病毒的抗体,抗原抗体是一一对应特异性结合的关系,理解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平板功能:播放视频PPT
设计意图:以学生打过的乙肝疫苗为例,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抗原抗体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4.体液免疫的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设疑:那么抗原具体是如何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呢?引出体液免疫,设置了探究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自主讨论学习。
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一:通过阅读课本第37页的内容,结合图2-15,分组交流讨论学习体液免疫的过程,完成两个任务:
(1)小组合作完成:利用卡片(卡片代表各种细胞或物质)在纸上贴出体液免疫的流程图,并用箭头连接起来,拍照上传。
(2)思考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 抗原是如何刺激B细胞的?有几个途径?吞噬细胞和T细胞有什么作用?
②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有什么反应?
③ 抗体是哪种细胞产生的?
④ 最后抗原是怎样被消灭的?
⑤ 记忆细胞有什么作用?
⑥ 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人体时,体液免疫如何起作用呢?(尝试用箭头表示出来)
教师及学生活动:教师对比分析各小组所提交的体液免疫流程图,进行讲评,选出小组代表讲解流程图,并回答探究活动中设置的问题,师生一起总结体液免疫过程。
平板功能:使用“提问”,“拍照作答”“抢答”功能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构建流程图,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图解,从文字中提取关键信息的科学探究素养。
(3)二次免疫的过程及特点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让学生回答记忆细胞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二次免疫是如何发生的,展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时抗体数量的曲线图,让学生思考二次免疫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二次免疫曲线图,总结二次免疫的特点。
平板功能:使用“学生讲”“提问”的功能,学生可以直接在平板上进行操作,完成课堂反馈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二次免疫过程中抗体数量变化的曲线图,锻炼学生图形对比分析能力和对问题原因的探究能力。
5.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师活动:
(1)通过展示抗原侵入细胞内部的图片,引出“细胞免疫”,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分组讨论完成探究活动二。
①效应T细胞有什么作用?它能够直接消灭抗原吗?
②抗原最后是怎么被消灭的呢?
③效应T细胞是如何产生的呢? ④参考体液免疫的过程,利用卡片和箭头贴出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并思考回答所涉及的各免疫细胞的具体作用。
(2)请小组代表回答探究活动二中的问题,对比分析讲解小组提交的细胞免疫流程图,找出相应的错误,并及时的进行纠正和相关知识点的补充。
(3)提问:细胞免疫中记忆细胞的作用?引出细胞免疫中的二次免疫。
学生活动:
①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二:阅读课本第37-38页的内容,结合图2-16,讨论回答学案中的一系列问题;
②在体液免疫流程图的基础上利用卡片贴出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各小组完成后利用平板拍照功能提交;
③完成反馈练习并利用平板提交答案。
平板功能:通过平板课件展示细胞免疫流程图;使用“画笔”功能完成连线题;发布选择题,及时统计答题情况,即时反馈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答题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回答细胞免疫的相关问题,在体液免疫流程图的基础上补充出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培养了学生演绎推理,类比学习的生物科学思维,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教师活动:
(1)在课件中展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综合过程图解,让学生思考回答相应数字所代表的细胞名称或过程。
(2)引导学生总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活动:
(3)通过对比观察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流程图,说出相应字母代表的细胞,总结归纳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活动:完成学案反馈练习,并拍照提交。
平板功能:
(1)课件展示
(2)发布习题,使用“拍照提交”,即时显示学生提交的答题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理解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根据图解获取信息、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五、课后安排
教师活动:
(1)布置相关配套练习,根据平板统计的学生作业的答题情况,筛选题目进行讲解;
(2)结合课本第36页的资料分析,布置学生小组合作收集有关艾滋病的相关资料,了解艾滋病的致病机理以及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等。
学生活动:
(1)完成相关配套练习,巩固这节课所学内容;
(2)结合课本第36页的资料分析,收集艾滋病的相关资料,了解艾滋病的致病机理以及与本节课所学的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平板功能:
(1)作业的自动批改与分析,统计答题情况(2)分享艾滋病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练习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通过收集艾滋病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艾滋病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高二生物备课组全体成员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本着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结合平板的一系列功能,不断地讨论摸索更合适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通过这节课的课堂反馈来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完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反馈练习完成的正确率也比较高,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好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等原因,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节课的上课情况以及课后听课老师的反馈意见,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反思和总结:
(1)导入时使用的介绍“疫苗是什么”的视频,结合疫苗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通过联系学生生活中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能够比较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利用平板的“拍照提交”功能,及时地对比分析小组活动的完成情况,并进行讲解更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高,课堂互动好,在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时,给予了适当的引导,培养了学生的生物理性思维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3)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突出,讲练结合,能够很好地结合平板的“提问”“抢答”“学生讲”等功能及时地反馈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结合统计报告进行讲评,很好地体现了智慧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帮助。
(4)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在不断磨课的过程中,发现小组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观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视频,所以在课堂上没有播放视频,而是在课前通过平板推送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平板在预习时提前观看,有助于提高预习效果和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理解。课堂最后由于时間原因没能来得及更好地进行总结、归纳和延伸,结合实际生活的例子不够多,因此,就留作了课后作业,让学生自行先去收集有关艾滋病的相关资料,了解艾滋病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的联系,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5)在讲评过程中发现某个小组合作贴出的流程图中有一些小问题时及时进行了更正,也可以让该小组代表讲解本小组的思路,解释这样贴的原因,有助于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在本节课中所用的部分有关教学内容的语言文字表述不够准确精辟,板书还可以更加规范,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述能力,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的核心与本质,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和相关练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智慧课堂;小组合作;流程图;生物核心素养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免疫系统防卫功能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涉及到比较多的免疫细胞的功能,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流程有些复杂,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与日常生活联系也比较紧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历年来也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和易错点。
针对此部分内容,设置了导学案,通过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各种免疫细胞等的小卡片,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同时小组合作贴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各小组进行对比分析讲评,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并找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2)通过设置递进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3)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把注射疫苗预防疾病的原理与所学的特异性免疫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常识的能力,了解疫苗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平板推送相关资料视频,布置学生预习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准备小卡片。教师归纳总结学生提出的疑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学生活动:预习老师布置的内容并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
平板功能:师生互动,提出疑问。 推送资料、视频给学生提前观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老师提供的视频,自行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问题的能力。
2.导入主题
教师活动:教师利用平板播放“什么是疫苗”视频,提问:注射疫苗为什么可以预防疾病?引出什么是抗原,抗体及两者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注射疫苗会使身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平板功能: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疫苗视频,让学生认识到打疫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抗原、抗体及两者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抗原与抗体
教师活动:设问:你们打过疫苗吗?以学生熟悉的乙肝疫苗为例,讲解抗原抗体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抗体的产生就属于我们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让学生了解乙肝疫苗会产生乙肝病毒的抗体,抗原抗体是一一对应特异性结合的关系,理解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平板功能:播放视频PPT
设计意图:以学生打过的乙肝疫苗为例,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抗原抗体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4.体液免疫的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设疑:那么抗原具体是如何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呢?引出体液免疫,设置了探究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自主讨论学习。
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一:通过阅读课本第37页的内容,结合图2-15,分组交流讨论学习体液免疫的过程,完成两个任务:
(1)小组合作完成:利用卡片(卡片代表各种细胞或物质)在纸上贴出体液免疫的流程图,并用箭头连接起来,拍照上传。
(2)思考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 抗原是如何刺激B细胞的?有几个途径?吞噬细胞和T细胞有什么作用?
②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有什么反应?
③ 抗体是哪种细胞产生的?
④ 最后抗原是怎样被消灭的?
⑤ 记忆细胞有什么作用?
⑥ 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人体时,体液免疫如何起作用呢?(尝试用箭头表示出来)
教师及学生活动:教师对比分析各小组所提交的体液免疫流程图,进行讲评,选出小组代表讲解流程图,并回答探究活动中设置的问题,师生一起总结体液免疫过程。
平板功能:使用“提问”,“拍照作答”“抢答”功能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构建流程图,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图解,从文字中提取关键信息的科学探究素养。
(3)二次免疫的过程及特点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让学生回答记忆细胞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二次免疫是如何发生的,展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时抗体数量的曲线图,让学生思考二次免疫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二次免疫曲线图,总结二次免疫的特点。
平板功能:使用“学生讲”“提问”的功能,学生可以直接在平板上进行操作,完成课堂反馈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二次免疫过程中抗体数量变化的曲线图,锻炼学生图形对比分析能力和对问题原因的探究能力。
5.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师活动:
(1)通过展示抗原侵入细胞内部的图片,引出“细胞免疫”,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分组讨论完成探究活动二。
①效应T细胞有什么作用?它能够直接消灭抗原吗?
②抗原最后是怎么被消灭的呢?
③效应T细胞是如何产生的呢? ④参考体液免疫的过程,利用卡片和箭头贴出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并思考回答所涉及的各免疫细胞的具体作用。
(2)请小组代表回答探究活动二中的问题,对比分析讲解小组提交的细胞免疫流程图,找出相应的错误,并及时的进行纠正和相关知识点的补充。
(3)提问:细胞免疫中记忆细胞的作用?引出细胞免疫中的二次免疫。
学生活动:
①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二:阅读课本第37-38页的内容,结合图2-16,讨论回答学案中的一系列问题;
②在体液免疫流程图的基础上利用卡片贴出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各小组完成后利用平板拍照功能提交;
③完成反馈练习并利用平板提交答案。
平板功能:通过平板课件展示细胞免疫流程图;使用“画笔”功能完成连线题;发布选择题,及时统计答题情况,即时反馈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答题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回答细胞免疫的相关问题,在体液免疫流程图的基础上补充出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培养了学生演绎推理,类比学习的生物科学思维,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教师活动:
(1)在课件中展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综合过程图解,让学生思考回答相应数字所代表的细胞名称或过程。
(2)引导学生总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活动:
(3)通过对比观察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流程图,说出相应字母代表的细胞,总结归纳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活动:完成学案反馈练习,并拍照提交。
平板功能:
(1)课件展示
(2)发布习题,使用“拍照提交”,即时显示学生提交的答题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理解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根据图解获取信息、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五、课后安排
教师活动:
(1)布置相关配套练习,根据平板统计的学生作业的答题情况,筛选题目进行讲解;
(2)结合课本第36页的资料分析,布置学生小组合作收集有关艾滋病的相关资料,了解艾滋病的致病机理以及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等。
学生活动:
(1)完成相关配套练习,巩固这节课所学内容;
(2)结合课本第36页的资料分析,收集艾滋病的相关资料,了解艾滋病的致病机理以及与本节课所学的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平板功能:
(1)作业的自动批改与分析,统计答题情况(2)分享艾滋病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练习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通过收集艾滋病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艾滋病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高二生物备课组全体成员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本着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结合平板的一系列功能,不断地讨论摸索更合适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通过这节课的课堂反馈来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完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反馈练习完成的正确率也比较高,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好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等原因,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节课的上课情况以及课后听课老师的反馈意见,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反思和总结:
(1)导入时使用的介绍“疫苗是什么”的视频,结合疫苗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通过联系学生生活中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能够比较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利用平板的“拍照提交”功能,及时地对比分析小组活动的完成情况,并进行讲解更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高,课堂互动好,在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时,给予了适当的引导,培养了学生的生物理性思维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3)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突出,讲练结合,能够很好地结合平板的“提问”“抢答”“学生讲”等功能及时地反馈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结合统计报告进行讲评,很好地体现了智慧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帮助。
(4)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在不断磨课的过程中,发现小组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观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视频,所以在课堂上没有播放视频,而是在课前通过平板推送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平板在预习时提前观看,有助于提高预习效果和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理解。课堂最后由于时間原因没能来得及更好地进行总结、归纳和延伸,结合实际生活的例子不够多,因此,就留作了课后作业,让学生自行先去收集有关艾滋病的相关资料,了解艾滋病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的联系,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5)在讲评过程中发现某个小组合作贴出的流程图中有一些小问题时及时进行了更正,也可以让该小组代表讲解本小组的思路,解释这样贴的原因,有助于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在本节课中所用的部分有关教学内容的语言文字表述不够准确精辟,板书还可以更加规范,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述能力,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的核心与本质,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和相关练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