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我和儿子一起翻看了这两年他写的作文,笑成一对儿傻子。他作文里一个最明显的问题是,语言十分匮乏,与他灵动的脑瓜子完全不匹配。这种匮乏的体现并不限于他在复杂词句的运用上总是显得比较吃力,更体现在所使用的语言简单直接,枯燥单一,缺乏趣味。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当下大量粗糙的、口号式的、同质化严重的网络流行语对中文的冲击,这些语言甚至不是中文字。比如yyds(“永远的神”拼音首字母缩写),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褒奖场合。这些通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过于泛滥,会阻断孩子在使用语言时追求生动和多样的能力和欲望,结果是,事儿都没说清楚,就急着输出观点或表达情绪。
就我看来,改变这种情况也不难,除了阅读,还可以多带孩子到大街上转转。上周,我走在大街上,看见一对老夫妇。我听见大妈抱怨:“我就说今儿个别出来别出来!多晒啊!太晒了!”大爷说:“就您还怕晒?您本来也不白!”大妈说:“我跟你不一样,你打小儿就扔煤堆里找不着,走太阳底下分不清哪个是影子。”北京人互喷传统由来已久,越熟的关系喷得越损。这些话虽谈不上高雅,但实在算是有趣的“人话”。你可以很容易品出话里的婉转和陷阱,以及“谁直接开骂谁就输了”的倔强。
疫情开始到现在,我不坐公交车,一直骑车上下班,累是累了点,但走在路上,跟人更近了些。我特意选不同的小街小巷,就为能多学学说话的艺术。
任何时代都有它流行的语言,但语言终归不能只有热度,没有温度。語言温度就来源于具体的、实际的生活体验。语言为人所用,在人群中最生动,想要“说人话”,就要到人群里看看。鉴于此,我建议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多到大街上溜达溜达,学学说话。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当下大量粗糙的、口号式的、同质化严重的网络流行语对中文的冲击,这些语言甚至不是中文字。比如yyds(“永远的神”拼音首字母缩写),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褒奖场合。这些通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过于泛滥,会阻断孩子在使用语言时追求生动和多样的能力和欲望,结果是,事儿都没说清楚,就急着输出观点或表达情绪。
就我看来,改变这种情况也不难,除了阅读,还可以多带孩子到大街上转转。上周,我走在大街上,看见一对老夫妇。我听见大妈抱怨:“我就说今儿个别出来别出来!多晒啊!太晒了!”大爷说:“就您还怕晒?您本来也不白!”大妈说:“我跟你不一样,你打小儿就扔煤堆里找不着,走太阳底下分不清哪个是影子。”北京人互喷传统由来已久,越熟的关系喷得越损。这些话虽谈不上高雅,但实在算是有趣的“人话”。你可以很容易品出话里的婉转和陷阱,以及“谁直接开骂谁就输了”的倔强。
疫情开始到现在,我不坐公交车,一直骑车上下班,累是累了点,但走在路上,跟人更近了些。我特意选不同的小街小巷,就为能多学学说话的艺术。
任何时代都有它流行的语言,但语言终归不能只有热度,没有温度。語言温度就来源于具体的、实际的生活体验。语言为人所用,在人群中最生动,想要“说人话”,就要到人群里看看。鉴于此,我建议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多到大街上溜达溜达,学学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