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任务教学法指导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u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中职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务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以任务为核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此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的能力。本文結合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就任务教学法在中职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任务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207-02
  随着中职教育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把职业教育仅仅看作单纯的技能传播是短视行为”。作为基础文化课的中职语文因其具有基础性、工具性、通用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求知、开智、立德、审美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阅读能力为职业人的素质打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没有阅读能力的人,他几乎很难与他人沟通,他对外界信息的再加工能力也较弱。因此,中职的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语文阅读教学。
  一、当前中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过于强调教师“教”的作用。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对阅读材料细心揣摩与品位,实现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产生共鸣。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主体,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去完成这样一个阅读的过程。在当前教学中,教师用单一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忽略了阅读的本质,久而久之,这种教学理念将使学生与作品相对立,学生的独立思想与主观能动性成为空谈。
  2.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
  无论是阅读课的选文还是阅读理解试卷的题目,其所选取的材料都是实际生活的载体,作者所描述的事物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深刻的社会背景。学生没有相应的社会活动阅历,无法理解经历了长期社会经历的作者所写出的优美文字。阅读教学材料的解读往往只能依靠教师一个人“自说自话”。我们仅仅局限于课堂的阅读教学,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去社会中感受作者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深刻的心理活动,阅读教学的效果十分有限。
  3.阅读质量差,阅读缺失现象严重。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近七成的中专学生在课余时间是不阅读的,家庭藏书量极低,也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手机和电脑的普及,碎片化阅读和快餐文化大行其道,即使是阅读的学生,他们阅读能力较弱,漫画类书籍或言情、武打、侦探等通俗文学作品成了他们阅读的主要选择。从阅读方法来说,学生阅读时仅追求感官刺激,未能联系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和自身的专业发展。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方活动,要进行有效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任务教学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 任务教学法的实践运用
  1.任务教学法简介。
  任务教学法指的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调动学习者已有学习资源,以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其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实践中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倡学生主动求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2.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1)任务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中职生的注意力较难马上集中,在阅读前不宜一上课就直接让学生进入文本,尤其是当文本有些难度或者和学生存在较大距离时,教师应为学生架起与文本沟通的桥梁,引入话题,通过阅读情境的创设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激起学生对文本产生阅读兴趣。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生动有趣,最好能够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比如在对营销专业的同学讲朱光潜的《学业职业事业》时,以文章《从高考落榜到销售总监》和北大毕业生卖烤鸭的新闻引入话题,让同学们思考学业职业事业的关系,从而开启文本阅读。
  (2)任务中:设置任务,合作学习。
  教师围绕阅读教学设置一系列任务,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完成任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主动尝试、反复体验,真正理解文本的深意。
  考虑到中职学生阅读能力,任务设置要难易适中,也要有一定的梯度,任务的设计要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配合下能够完成,太简单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太复杂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放弃完成。此外,在合乎阅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任务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专业学习需求,寻找不同的教学契合点,去设置贴合专业贴合生活的任务,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各学所需。比如阅读《一碗阳春面》时,让餐饮专业的同学找出面店老板夫妇的肖像和动作描写,体会蕴含其中的服务意识;阅读《胡同文化》时,请导游专业的同学去找介绍北京风土人情的文章阅读、推介并完成个性化导介词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应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不能照顾个别差异的缺点,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人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身经验,力图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展现个性和能力的机会,促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审美快乐和思维启发。因此,针对不同特质的小组,任务的分配也要有技巧性。   (3)任务后:展示成果,评价反馈。
  评价任务是整个任务教学法的最后总结分析, 通过学生对任务执行情况及目标达成状况的展示,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效果做出评价,并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达到及时诊断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此阶段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如小组互评、组内互评、教师讲评等等,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小组合作协调能力进行评价。评价应全面,不仅要注重结果评价,还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总体表现既有清楚的认识,又有关于自己综合素质的具体了解,为学生调整阅读策略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奖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惩罚则不能。教师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能够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因此,教师要努力发现和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与学生恰当的鼓励和及时的肯定,帮助学生提升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3.任务教学法应用举例。
  下面以多媒体专业的学生完成阅读学习语文课文《清明上河图》为例具体说明任务型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1)任务前——导入。
  课前,笔者给学生展示摹本《清明上河图》,播放动漫《麦兜响当当》中《清明上河图》的片段,从而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设计意图:实物展示引起学生注意,动漫引发兴趣,对于多媒体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加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2)任务中——设置任务。
  任务一
  ①了解这幅画的时代背景、历史价值以及作者张择端的生平经历。
  ②这幅画都画了什么?梳理文章结构,认清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③画作在艺术技巧上有哪些成就?
  ④作者张择端身上体现的职业精神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发?
  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民主推选一人为组长,组长负责分工和协调工作,确保每位组员任务明确、发挥作用。每组挑选以上一个选题完成,以学生自主讨论和教师指导相结合,选题注意考虑小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了有关这幅画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价值,作为著名的北宋风俗画作,学生们对北宋的风俗世情和经济文化状况有了一定的感知。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作者对画作艺术水平的执着和娴熟的绘画技巧,体现了严谨钻研的工匠精神,对今天中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精神有极大的启发。
  任务二
  你最喜欢画作中的哪个场景,請扮解说员向游人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阅读是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完整过程,这一任务进一步检测学习效果,把课本的书面语言变成自己的口头语言,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再次感知《清明上河图》的魅力和价值,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文化。
  任务三
  设计意图: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投入中华艺术宫场景去探索、去发现、去感悟、去阅读、去表达、去锤炼,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获得直接的经验和即时的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范围,并结合专业学习,培养多媒体专业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任务后——展示和评价。
  学生展示了任务成果,在组内自评、小组互评,再由教师点评,笔者侧重评价过程,特别是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在充分鼓励学生自学成果的同时,让学生明确掌握知识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领会历史人文思想,又激发了读者的民族情感,并积极与专业结合,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三、任务教学法的实践效果
  运用任务教学法进行了一学期时间的阅读教学后,笔者对班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开展了几次访谈活动,总结如下:
  (1)相对于以往的阅读教学法,87%的学生更喜欢任务教学法,感觉对阅读更加有兴趣。
  (2)91%的学生表示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的学习过程非常愉快,学习效率高,完成任务后感到极大满足和自信,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84%的学生对于任务教学法培养的自主研究能力、搜集分析信息能力以及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很认同,认为这也是未来社会所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4)对于评价方式,82%的学生认为是公平合理的关注了学习过程评价和同伴评价,让他们能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
  综上,任务教学法着力改变了“教师讲得过多,怕学生不懂”这一现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明确的阅读任务自主阅读,边读边积累,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并能及时反馈改正,最终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应在今后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探寻优化任务教学法的策略,提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功(教育),2013.
  [2]李雪红.在探究中阅读,在阅读中探究——中职语文阅读探究性教学活动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
  [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4]尹园园.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J].作文成功之路,2014.
  [5]李霑.“做中学,学中做”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
  作者简介:徐恬恬,1983年3月,女,汉,现在是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语文教研组长,中级职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古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了全面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均发生变化,充分遵循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实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以教师灌输式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发挥,制约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缓解当前问题,应及时创新教学模式,崇尚提问教学模式,将问题作为课堂主线,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对此,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展开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
运用构型方法,探讨中国情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结构的匹配问题。依据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能力/动机/机会"结构(AMO模型),相互组合得到8种构型系统,其中6种为有现实意义
将非线性动力系统化为连续变化的线性系统,并导出任意自治或非自治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瞬时线性化方程,该线性方程的连续变化描述了系统的全部复杂动力行为.进一步采用Taylor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217-01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但是不同的学生具体效果可能大不一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及创新创造能力等。但初中数学的逻辑性、空间性思维及内容难度等都远强于小学数学,在教学实践中,初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以趣激学,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意义,并着重探讨了激发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兴趣 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研究了圆柱绕流中流体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侧重结构振动对湍流尾迹的影响.用激光测振仪测量圆柱在升力方向的位移;用热线和LDA(二维)测量湍流的近尾迹.通过变化自由流的速度和圆
运用描述颗粒相内部作用力的离散介质动力理论和"双流体”欧拉方法对循环流化床中的稠密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专门研究了颗粒边界条件对其在近壁区浓度分布的影响,
【摘 要】教育改革越来越深入,教育部门的专家学者也在为课本教材内容更加完善而坚持不懈的努力着。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全国各地的初中教材全部统一使用“部编版”。在对改革后的语文教材进行学习教研后,就如何对改革后的初中语文“名著导读”部分进行创新教育,浅述一点拙见,希望能够对同行有些启发。  【关键词】语文教材改革;名著导读;部编版语文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