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q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完善的制度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全方面。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
  面向未来,科学发展的目标还远未实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四个更加自觉”的要求,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全方面。
  一、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作为贯彻落实的重要前提
  决心,即坚定不移的意志,这是决定行动效果的前提。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表达了一种鲜明的态度和坚定的立场。要真正用好科学发展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首先要全面深刻地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确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理念,切实将其内化为全体党员乃至全体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1.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南来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科学发展观形成和贯彻落实的十年中,我国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模式”“中國奇迹”等伟大成就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强大真理力量。
  真理一旦被人民群众掌握就能发挥巨大的物质力量。要真正发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南作用,首先应坚定决心,真正做到“真学真懂”,即必须在理论上深刻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真正理解,形成理性上的清醒认知,而不是勉强接受和被迫认同。其次应坚定决心,真正做到“真信真用”,即通过深入学习、领会、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烙印在我们的头脑中,并把它内化为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才能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变成一种行为习惯或本能。
  2.作为崇高的政治信仰来坚守。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向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在前进道路上,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要做到这两个坚持,就必须加强全党的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对科学发展观的信仰。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周边环境也复杂多变,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不断加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各种渠道不断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甚至企图用腐朽没落的观念来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道路”“旗帜”面临严峻考验。只有把科学发展观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作为真理来追求,作为信仰来坚守,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只有情感上内化为理想信念,才会真心信仰、真心认同,才能在实践中自觉贯彻落实。
  3.作为正确的思维方式来遵循。在一定意义上,实践活动方式是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思维方式是人类改造自然实践能力的内化和理性积淀。思维方式科学与否,反映了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决定着认识的对与错,决定着实践的成与败。科学发展观的生命力和正确性根源于遵循规律、贴近实际的思维方式。科学发展观立足我国发展的实际,从遵循规律出发实现了唯GDP增长的片面思维到全面、协调发展的整体思维的转变;实现了从只重经济增长急功近利的短期性思维方式向注重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持续性思维转变;实现了从物本思维向人本思维的转化,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思维方式决定实践成效。从本质上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的变革说到底还是人自身观念层面的变革,也即社会发展主体思维方式的转变。因此,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二、出台有力的举措作为贯彻落实的关键步骤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在运用,因此必须进一步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找准有效抓手,以促进实践转化。
  1.通过提升实践主体的素质来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关键在人,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来落实,特别是靠各级领导干部来推动。科学发展观形成和贯彻落实的十年,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已越来越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但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没有真正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科学发展的理念也并未真正在我国社会全方位生根。特别是还有不少党员干部还存在与科学发展不相符的思维惯性,还没有彻底从狂奔的GDP战车上下来,对经济增长速度情有独钟,这种“GDP崇拜”的思维惯性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科学发展理念的战略指导意义。不仅如此,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由于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足,面对前进中遇到的新问题习惯于用老路子、老办法去解决,因此导致不少地方出现了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许多地方打着科学发展的旗号却干了许多违背科学发展的事情。
  因此,只有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发展理念,并顺应科学发展要求,自觉地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实现实践主体素质的提升与再造,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不走样。
  2.通过创新实践形式来牵动。形式和载体反映并丰富事物的内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需要更新发展理念,提升实践主体素质,同时还需要创新实践的形式和载体。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均衡,面临的突出问题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增强解放思想的敏锐性,保持开拓创新的自觉性,在尊重基层群众首创精神的基础上,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创新实践的形式和载体。在将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体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关键领域,应结合其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创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平台,通过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   三、制定完善的制度作为贯彻落实的长效保障
  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中还存在不少障碍,除对科学发展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措施不到位之外,影响最大的是符合科学发展的一系列体制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注重顶层设计,加快建立和完善与科学发展观配套的制度体系,才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长久之策和根本保证。
  1.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公正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党和国家制定政策的主管部门在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一整套包括经济、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以此来引导政府和企业乃至普通大众的行为。
  在整体指标体系设计上,要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不仅要看经济数据即GDP的多少,更要看环境保护情况,社会和谐程度,应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标准来考核。对于事关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的区域、领域和企业,要继续在项目审批、财政拨款、税收政策等方面优先支持。通过这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实施,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发展的政策导向。
  2.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和监督机制。干部考核指标指挥着干部的行为,干部的政绩观取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于干部科学的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因此,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形成与之配套的干部考核和监督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保障。为此,要尽快调整目前对政府机构与公务人员晋升的考核机制,清理各类行政绩效考核指标,凡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定位的一律取消;逐步淡化GDP增长以及与之相关的指标在考核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将地方政府干部的晋升考核项目转向辖区内的居民福利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上来,并将当地的生态效益纳入对领导干部晋升的考核体系中。当前尤其要突出“绿色生态GDP”“民生福利GDP”等考核指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6月28日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要改进干部考核的方法和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激励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平衡,增进社会福利。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切实发挥各级组织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特别是扩大和落实人民群众对行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充分发挥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监督作用。
  3.建立检验科学发展实践成效的考评体系。要确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性,不仅要重视建立和完善各具体实践环节的体制和机制,还要重视对实践结果的考核检验机制的建立。应以科學发展、协调发展、和平发展为目标,以政策科学度、执行有效度、群众满意度为核心,以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为方式,考虑组建专门独立的考核机构及完备的官员问责制度,探索检验科学发展成效的考评体系,从而全方位聚集社会各界谋求科学发展的智慧和力量,确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显著成效。○
  责任编辑 冷 波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了大量的经济技术援助。在60多年的对外援助实践中,我们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对外援助思想。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0—1974年为对外援助思想初步形成阶段,1975—1992年为对外援助思想改革调整阶段,1993—2002年为对外援助思想深化发展阶段。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对外援助思想 嬗变    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对外经济援助
[摘 要] 刘少奇有关公民财产保护的思想,主要是从新中国建立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的,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有关财产权利的深刻理解,是对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的科学认识及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超越与发展,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刘少奇 公民财产保护 稳定  刘少奇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有关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许多宝贵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宝库,奠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当前,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发展时期,进一步处理好党群关系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情
散文的精神$$ 读了贾梦玮的《当代散文批判》,让我想起八年前自己写过的一篇《营构散文大品》(载《散文百家》1992年第9期),那时散文热刚刚勃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捡到筐里都是
报纸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反腐倡廉体系建设,探索科学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监督体制,切实履行纪检监察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