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LC/MP水平及轻链逃逸在多发性骨髓瘤复发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i1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血清游离轻链(sFLC)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P)对多发性骨髓瘤(MM)复发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以及轻链逃逸(LCE)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MM患者复发后sFLC/MP水平与临床特征及转归的关系,根据复发后sFLC/MP水平将患者分为MO组、MLC组及LCE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疗效、复发后生存期(SAR)及总生存期(OS),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LCE组内复发前后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各组患者在ISS分期、复发后sFLC/MP水平、Hb、PLT、ALB及骨髓浆细胞比例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MO组患者初治疗效优于其他两组,LCE组初治疗效最差(P<0.05);LCE组内复发前后相关指标比较,MP、Hb和PLT水平显著下降,sFLC、LDH和Cr水平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O是影响患者SAR的独立危险因素,MO和LCE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O组、MLC组及LCE组平均SAR分别为41个月、28.6个月、23.5个月(P=0.002),平均OS分别为79.6个月、57.9个月、41个月(P<0.001),MO组患者具有更长的SAR和OS,而LCE组患者的SAR和OS最短.结论:复发后仅MP升高的患者疗效及预后较好,仅sFLC升高的患者疗效及预后差,sFLC/MP水平可作为预测MM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其中LCE提示患者疾病进展、预后不良及早期复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外周血EB病毒(EBV)检测及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内蒙古地区西部的淋巴瘤患者101例,收集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瘤类型、Ann Arbor分期、结外浸润、乳酸脱氢酶等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01例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EB病毒的含量,并对EB病毒阳性患者进行EB病毒分型检测.分析EB病毒核酸定量与淋巴瘤的临床不良预后因素、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EBV-DNA外周血检出率为68.3%(69/101).淋巴瘤患者不良预后因素分析显示,EBV阳性的淋巴瘤患者较EBV阴性患者拥有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和亚砷酸以及两药联合处理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 8226细胞,并分别采用0、1、2、4、8 nmol/L的亚砷酸和0、40、80、160、320μmol/L的青蒿琥酯处理细胞.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用qPCR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因子mRNA表达,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因子及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法检测到在亚砷酸和青蒿琥酯的作用下多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