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咏物诗的形式审美与自为性理念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朝咏物诗创作非常活跃,特点是"赋以体物",这种为咏物而咏物的形式审美是文学自为性理念的显性表征。追求形式审美的咏物诗人扭转了两汉以来诗教与言志的他律传统,从自身形式因素积极开拓诗歌意义,体现文学"自为"的发展变化,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其他文献
自近代以来,启蒙便一直是中国文化语境下充满魅力而又未完成的规划。通过对60年以来乡土中国生育状况的描画,莫言的长篇小说《蛙》在突破作者既定创作程式的同时,更深刻展现
师心论通过圆融处理物我关系,形成了物我双观、两忘与合一,成为盛唐诗歌基本的观照方式。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搜求于心”,成为中晚唐诗歌创新的出口,推动了险怪诗风的发展。晚
蒋光慈是中国早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其文艺思想与苏俄文艺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小说中,原型化的重要途径,是将现实的人事物象与原型意象彼此交融,或者将原型意象"置换变形",使它与现实人事物象巧妙叠合。原型象征的创造,使作品与人类无限的记忆建立了深
文章以70个槽关系类型为出发点,用计算机和人工结合的方法,分别找出了与它们对应的定语类型,以校对后的工作单为基础,分别统计出每个槽关系类型出现的次数,并制成了槽关系类
庄子的“神明说”以精神为最高本体,以实现精神超越为宗旨。他不仅揭示了精神对于人类的本体性意义,同时揭示精神的无限潜能以及开发潜能的幽径。
刘小枫《重启古典诗学》首先要确立的是文化的“价值尺度”,就我们迄今所拥有的“价值”来说,“古典学问”是最高的“尺度”,其次也提出了“如何读古典”的问题。在后一问题上,伯
本文选择现代中国的三个断点,即1910、1930、1950年代,分别以马君武、陈白尘、冯至为中心,探讨退尔形象的演变建构,及其在中国语境的不同时代所形成与被赋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