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内涵极丰富、主体感极强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传统的语文教师也只凭着一支粉笔、几幅图画就能驰骋于三尺讲台之上,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就这样产生于平凡的粉笔和寻常的课本中。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语文课的要求日渐提高,对人才的要求也越趋全面,我们不能再墨守成规。于是,班班通教学成为必然。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空间、抽象、费解的概念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而且还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声、画交融,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刺激,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
关键词:班班通 学习兴趣 课堂活力
自从我校安装了班班通教学这让我们着实开了眼界,也更方便更快捷的进行语文教学。班班通作为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有些语文教师把班班通当作“全能选手”,展示在“课堂”这一赛场上。一堂课下来,从课题到字词句段篇到朗读到练习,甚至作业的布置,能用上班班通的通通上,把班班通当成教学的“命根”,造成了班班通使用过滥过泛的现象。这种“教学随着班班通走”的做法与传统“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危害性无异,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效率极低。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班班通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只是实施教学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那么,语文课上如何巧用班班通进行有效教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课堂活力?
一、巧用班班通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才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班班通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例如上《周庄水韵》、《苏州园林》、《游恒山记》等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互联网上搜集这些地方的相关图片,并把它们制成CAI视听课件;同样对于《骆驼寻宝记》、《犟龟》这样的童话,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制作动画课件,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这些优美诗意的画境、趣味盎然的情境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学生可谓百看不厌,百听不倦。欣赏的同时,老师应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他们的朗读能力、欣赏能力就会在这边听边看边读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中不断提高。有的老师说:“这样的课堂,时时有动画相伴,节节有音乐相随,孩子们又怎么不感兴趣呢?
二、巧用班班通调控教学活动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过程,通过反馈信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突出矛盾,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而且,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运用多媒体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并及时调控师生活动进程。如在课件制作是,应用交互中的“判断”功能,当学生的回答结合符合题意时,屏幕就出现一只鼓掌的小动物,并同时播放一至五秒的掌声,连小动物也肯定自己的表现,学生会无比兴奋,更想好好表现,当学生的回答结合不符合题意时,屏幕上就出现一位小朋友,说“没关系,请加油!”这种新的评价方式,能调节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愉快学习。
三、巧用班班通拓宽学生参与学习的课外活动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教学活动基于网络环境下,师生双方在交流、讨论、启发等活动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如教完朱德写的《回忆我的母亲》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对朱德同志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课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朱德同志的故事,开展“我心中的十大元帅”读书交流。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生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班班通具有娱情激趣、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等特殊功能,使学生乐看乐学,能激发其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运用实际、技巧等的要求更高了,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根据教学实际科学、恰当的运用电教媒体,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美不胜收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活力。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不要滥用,不要千篇一律,要根据语文课本中教学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特点,结合挂图、书本、粉笔的实际应用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调动和运用,这才是真正成功的语文课。
关键词:班班通 学习兴趣 课堂活力
自从我校安装了班班通教学这让我们着实开了眼界,也更方便更快捷的进行语文教学。班班通作为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有些语文教师把班班通当作“全能选手”,展示在“课堂”这一赛场上。一堂课下来,从课题到字词句段篇到朗读到练习,甚至作业的布置,能用上班班通的通通上,把班班通当成教学的“命根”,造成了班班通使用过滥过泛的现象。这种“教学随着班班通走”的做法与传统“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危害性无异,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效率极低。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班班通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只是实施教学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那么,语文课上如何巧用班班通进行有效教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课堂活力?
一、巧用班班通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才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班班通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例如上《周庄水韵》、《苏州园林》、《游恒山记》等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互联网上搜集这些地方的相关图片,并把它们制成CAI视听课件;同样对于《骆驼寻宝记》、《犟龟》这样的童话,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制作动画课件,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这些优美诗意的画境、趣味盎然的情境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学生可谓百看不厌,百听不倦。欣赏的同时,老师应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他们的朗读能力、欣赏能力就会在这边听边看边读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中不断提高。有的老师说:“这样的课堂,时时有动画相伴,节节有音乐相随,孩子们又怎么不感兴趣呢?
二、巧用班班通调控教学活动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过程,通过反馈信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突出矛盾,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而且,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运用多媒体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并及时调控师生活动进程。如在课件制作是,应用交互中的“判断”功能,当学生的回答结合符合题意时,屏幕就出现一只鼓掌的小动物,并同时播放一至五秒的掌声,连小动物也肯定自己的表现,学生会无比兴奋,更想好好表现,当学生的回答结合不符合题意时,屏幕上就出现一位小朋友,说“没关系,请加油!”这种新的评价方式,能调节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愉快学习。
三、巧用班班通拓宽学生参与学习的课外活动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教学活动基于网络环境下,师生双方在交流、讨论、启发等活动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如教完朱德写的《回忆我的母亲》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对朱德同志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课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朱德同志的故事,开展“我心中的十大元帅”读书交流。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生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班班通具有娱情激趣、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等特殊功能,使学生乐看乐学,能激发其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运用实际、技巧等的要求更高了,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根据教学实际科学、恰当的运用电教媒体,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美不胜收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活力。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不要滥用,不要千篇一律,要根据语文课本中教学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特点,结合挂图、书本、粉笔的实际应用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调动和运用,这才是真正成功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