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赏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赏析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诗歌赏析的要领,提高诗歌赏析效率。
  一、诗歌赏析应注重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诗的情意都是凭借诗歌的形象表现出来的。诗歌的形象包括人、事、物、景等。叙事诗,例如:白居易的《卖炭翁》人:卖炭翁。事:烧炭——运炭——卖炭。抒情诗,例如:于谦的《石灰吟》物:石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景物描写无不表现游子的悲伤。
  二、诗歌赏析应注重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感。诗歌的主旨是抒情言志。所以在诗歌赏析中要着力探究诗歌的情志。例如:柳宗元的《江雪》,通过“独钓寒江雪’’表现了作者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应注重诗歌中精美的语言,一方面表现在关键的动词上,例如:陈毅的《梅岭三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召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加点动词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元帅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另一方面表现在副词上,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副词使用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对五位帝王文治不足,武治有余的感慨。
  四、诗歌赏析应注重诗歌中所用的修辞和表达方式。例如:龚自珍的《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风雷”比喻政治变革。“万马齐喑”比喻人才压抑的封建社会。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运用拟人流露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律诗中颔联和颈联都是对偶修辞。
  五、诗歌赏析应注重诗歌中的押韵和节奏。例如:叶剑英的《攻关》:“攻城/不怕/坚,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全诗押an韵。“/”表示节奏符号。上句是按音节单位划分的节奏,下句是按意义单位划分的节奏。
  六、诗歌赏析应注重诗歌中的体类。诗歌从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说理诗;从体裁上,可分为旧体诗、新诗。例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从表达方式上是抒情诗,从体裁上是旧体诗。
  七、诗歌赏析应注重宏观上整体感悟和微观上从词句入手。根据信息管理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诗歌赏析时,首先整体感悟诗歌的意境,然后逐词逐句推敲深刻含义。
  八、诗歌赏析应注重背诵积累诗歌中的名句。例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做到在理解中背诵,在背诵中积累,在积累中应用,在应用中升华。
  彭芒有,教师,现居湖北襄樊。
其他文献
习作要求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二·我的小笔头”:生活中常常遇见这样那样的事,有的让你欢愉,有的让你痛惜,有的让你消沉,有的让你充满信心……请你选择一件令你难忘的
最近我发现,宝宝越来越急躁,没有一点耐心。要喝奶了,说喝就要喝,冲奶的时间都不能等;看上什么玩具了,马上就得要……一不如意就大哭大闹,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是让我着急,唉……  一位妈妈如此哭诉。  是你让宝宝越来越没耐心了吗?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会对这个问题给出否定的回答。然而,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却在日常行为中不知不觉地背离了自己的初衷。  ●“没耐心”是这么培养起来的  有时候,爱也会使宝宝“受伤”。
刘学颂是日本神户大学社会学硕士、日本芬理希梦中国区CEO、日本食育提案师、日本脑育引进者倡导师。她的工作就是为了孩子、保护孩子,并为孩子培养一种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雪今年10月份刚到5周岁,她是一个挺可爱的小姑娘,妈妈虽然每天在家中,可是,她特别地忙,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写东西,妈妈说:“我是自由撰稿人,写文章就是在工作,挣钱好给小雪
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匡永勤,严利春.曾力,胡威夷,陈明中目前治疗脑AVMs有三种主要方法,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血管内栓塞;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其疗效各有差异,本文总结我院13例脑
任何一部宪法都有不完善之处,任何一部宪法都无法预见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只有不断地实施,才能不断扩充宪法。事实上,对于中国而言,重点就是如何让宪法发挥作用,如果违反了
本文针对混凝土质量争议比较多的问题进行阐述,从而正面主动做好内外部的质量管理,合法有效地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告别混凝土企业在行业中弱势群体的局面,保护企业正常合法权益
新课程理念下的自主学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来进行学习的重要方法。那么,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呢?结合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中考的临近,家长们对中考非常关注,考试已不只是考生自己的事了,也是家长的事,因此家长要用正确的态度面对中考。教育专家特别提醒家长在中考前不该对孩子说这些话:叨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