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
摘要: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而城市标识系统的设计和构建能满足人们城市公共活动的基本需求,创造一个更符合现代人标准的公共生活环境。更能促进城市经济和文化持续性发展的活性环境的建立。
关键词:荆楚文化;旅游文化;标识设计
一、我国文化标识设计现状
今天的中国,城市景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城市景观的发展距离也在不断缩短。虽然各种环境标识在环境建设中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设计的整体性、观念的更新等诸多方面尚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缺少系统、规范、效力性高的标识设计。比如,在住宅小区和广场的建设中千篇一律,单调雷同,缺乏特定环境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突出的形象特征。总体言之,我国的标识设计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各种标识系统设计也滞后于我们的城市现代的化的建设,在我国百强城市中,拥有自己旅游标识的城市仅占49%,而且在拥有旅游logo的城市中,符合相应的设计原则的优秀作品却仅占20%,可想而知全国旅游景区的标志系统建设任务的迫切性。因此,提高我国环境景观系统设计的质量势在必行。
二、初步了解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其内涵包括炎帝神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武汉文化、现代革命文化八大系列,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与时俱进的要求,荆楚文化被赋予了更为励志、开放、创新的时代意义,具有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作为湖北省会和荆楚文化的中心,武汉自然担负着传播、介绍“荆楚文化”的重任。
荆楚特色文化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古代精华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的展现与宣传。前者包括独树一帜的青铜筑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等等,这些都曾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篇章。后者则包括三峡水利文化、現代建筑文化等,显示了新时代荆楚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三、标识设计与荆楚文化的相互作用
标识设计的关键在于创造具有强烈冲击力的视觉符号和听觉信号,使人由此产生兴趣而形成记忆,产生认同感,达到塑造景观形象、吸引人的目的。借由这个目的的达成,将荆楚文化溶于简单的线条中,以此达到将这些精华文化在武汉这座省会城市浓缩而又完整地展现出来,或者通过武汉城市的影响力传播出去。
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整合提升首义文化区和龟山、蛇山、洪山、月湖、琴台、归元寺等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成片实施汉口原租界区、武昌古城、汉正街等历史风貌区以及青山红房子片等历史地段的保护利用和综合整治。实现主城区城市设计全覆盖,严格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打造既具楚风汉韵,又充满现代特色的城市形象。
将党史文化与近现代工业文化、辛亥革命文化、国民革命文化、租界和码头商会文化等多元文化主题进行创新融合,培育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而同时,想要发扬与传播荆楚文化,是离不开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文化是旅游者的基本追求,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发展离不开文化传播。旅游活动可以说是多种符号的集合,宗教的、礼俗的、经济的、政治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等符号都可以说集中在旅游活动之中。通过旅游这种跨地域的交流,能够使游客在一种积极轻松的状态采用一种比较包容的态度对待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实现文化之间的调和与相互理解。旅游活动对文化的载体性和调和性,决定了它对文化的传播和储存,吸收、反馈与创新;而这种文化的传播、储存、吸收、反馈和创新的过程是在旅游活动中反复进行,循环无限的。
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也许会一时受到欢迎,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景色的雷同终会被人们遗忘在记忆中。旅游标识的设计需要文化的支撑,而标识设计则让旅游景点的文化以一种轻松,令人感兴趣的方式得以推广与传播。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四、结语
城市标识承载着人的需要和寄托,其设计的理念、服务的宗旨、构成的品味品质表现着城市功能应具备的物质和精神要素,无论是标识还是标牌,都浓缩着丰富的信息,是城市形象的外在体现。旅游标识系统不是城市建筑主体环境的补充,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是一项艰辛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全体市民的参与。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初步探索中,武汉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成绩。对武汉而言,在将来的实际操作中,遵循科学的规划、循序渐进地展开工作,必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宋娟.武汉地域文化符号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表达[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7)
[2]张筠.精心打造荆楚文化旅游品牌[J].咨询与决策,2010(01)
[3]李欣.基于创意视角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以天津杨柳青镇为例[D].南开大学,2010
[4]陈绍辉.荆楚文化与湖北旅游商品开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委员会官方网站,2010 年7月27日
[5]赵 川.徐文武.荆楚文化传播与荆州古城文化旅游的思考[J],南方论刊 2011(02)
摘要: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而城市标识系统的设计和构建能满足人们城市公共活动的基本需求,创造一个更符合现代人标准的公共生活环境。更能促进城市经济和文化持续性发展的活性环境的建立。
关键词:荆楚文化;旅游文化;标识设计
一、我国文化标识设计现状
今天的中国,城市景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城市景观的发展距离也在不断缩短。虽然各种环境标识在环境建设中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设计的整体性、观念的更新等诸多方面尚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缺少系统、规范、效力性高的标识设计。比如,在住宅小区和广场的建设中千篇一律,单调雷同,缺乏特定环境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突出的形象特征。总体言之,我国的标识设计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各种标识系统设计也滞后于我们的城市现代的化的建设,在我国百强城市中,拥有自己旅游标识的城市仅占49%,而且在拥有旅游logo的城市中,符合相应的设计原则的优秀作品却仅占20%,可想而知全国旅游景区的标志系统建设任务的迫切性。因此,提高我国环境景观系统设计的质量势在必行。
二、初步了解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其内涵包括炎帝神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武汉文化、现代革命文化八大系列,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与时俱进的要求,荆楚文化被赋予了更为励志、开放、创新的时代意义,具有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作为湖北省会和荆楚文化的中心,武汉自然担负着传播、介绍“荆楚文化”的重任。
荆楚特色文化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古代精华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的展现与宣传。前者包括独树一帜的青铜筑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等等,这些都曾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篇章。后者则包括三峡水利文化、現代建筑文化等,显示了新时代荆楚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三、标识设计与荆楚文化的相互作用
标识设计的关键在于创造具有强烈冲击力的视觉符号和听觉信号,使人由此产生兴趣而形成记忆,产生认同感,达到塑造景观形象、吸引人的目的。借由这个目的的达成,将荆楚文化溶于简单的线条中,以此达到将这些精华文化在武汉这座省会城市浓缩而又完整地展现出来,或者通过武汉城市的影响力传播出去。
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整合提升首义文化区和龟山、蛇山、洪山、月湖、琴台、归元寺等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成片实施汉口原租界区、武昌古城、汉正街等历史风貌区以及青山红房子片等历史地段的保护利用和综合整治。实现主城区城市设计全覆盖,严格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打造既具楚风汉韵,又充满现代特色的城市形象。
将党史文化与近现代工业文化、辛亥革命文化、国民革命文化、租界和码头商会文化等多元文化主题进行创新融合,培育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而同时,想要发扬与传播荆楚文化,是离不开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文化是旅游者的基本追求,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发展离不开文化传播。旅游活动可以说是多种符号的集合,宗教的、礼俗的、经济的、政治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等符号都可以说集中在旅游活动之中。通过旅游这种跨地域的交流,能够使游客在一种积极轻松的状态采用一种比较包容的态度对待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实现文化之间的调和与相互理解。旅游活动对文化的载体性和调和性,决定了它对文化的传播和储存,吸收、反馈与创新;而这种文化的传播、储存、吸收、反馈和创新的过程是在旅游活动中反复进行,循环无限的。
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也许会一时受到欢迎,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景色的雷同终会被人们遗忘在记忆中。旅游标识的设计需要文化的支撑,而标识设计则让旅游景点的文化以一种轻松,令人感兴趣的方式得以推广与传播。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四、结语
城市标识承载着人的需要和寄托,其设计的理念、服务的宗旨、构成的品味品质表现着城市功能应具备的物质和精神要素,无论是标识还是标牌,都浓缩着丰富的信息,是城市形象的外在体现。旅游标识系统不是城市建筑主体环境的补充,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是一项艰辛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全体市民的参与。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初步探索中,武汉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成绩。对武汉而言,在将来的实际操作中,遵循科学的规划、循序渐进地展开工作,必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宋娟.武汉地域文化符号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表达[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7)
[2]张筠.精心打造荆楚文化旅游品牌[J].咨询与决策,2010(01)
[3]李欣.基于创意视角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以天津杨柳青镇为例[D].南开大学,2010
[4]陈绍辉.荆楚文化与湖北旅游商品开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委员会官方网站,2010 年7月27日
[5]赵 川.徐文武.荆楚文化传播与荆州古城文化旅游的思考[J],南方论刊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