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学术出版面临的问题与机遇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anli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术出版是当今出版的重要形态,具有积淀知识、传播思想和传承文化的功能。当下出版形势日新月异,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正视中国学术出版中存在的问题,抓住时代发展脉搏,创建学术出版规范,打造良好的学术出版环境,开创学术出版的新局面。
  关键词:学术出版;问题;机遇
  学术出版是当今出版的重要形态,具有积淀知识、传播思想和传承文化的功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发展进步的载体。当下出版形势日新月异,对出版界、学术界来说,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正视中国学术出版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再创中国学术出版的新局面,是时代赋予这一代从业者的新使命。
  一、当下学术出版存在的问题
  1.规模巨大,精品缺席
  现在中国正式的出版机构有570余家。2013年,全国出版图书总量接近44.4万种,其中90%以上的出版机构都涉及学术出版。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出版学术图书4万余种,约占新书总品种数的1/4。如此庞大的数量,称得上精品的图书却少之又少。而真正给予读者营养的,往往是那些经典之作。
  2.市场小众,出版喊难
  学术出版,也可以说是精英出版,本来的受众面就不大,加上社会浮躁,读书人渐少,而学术著作专业面窄、内容深奥、语言艰涩,导致其订数极少,出版界叫苦连连,无资助不出书;学者哀声叹气,自己辛辛苦苦的成果还需要自己再行掏钱。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个两者互相指责的矛盾。
  3.出版无门槛,专业水平低
  有相当多的出版单位对学术出版不设门槛,导致次品书、平庸之作、重复品种充斥市场,质量相对较好的图书遭到湮没。而且,在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出版领域,能够实行专业编辑制度的出版社寥寥无几,能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的更是凤毛麟角。
  4.学术出版规范缺失,评价体系紊乱
  学术规范主要涉及法律规范、学术规范、技术规范等多个层面,是各种学术活动、学术行为的有效约束。出台学界广泛认可的学术出版规范是非常必要的,出版界和学术界都需要有章可循。各出版单位应统一行动,达成行业学术出版标准,不要各自为战,加重学术出版乱象。学术出版领域的另一不足之处,在于学术出版物评价体系混乱、缺乏公信力。与文学界相比,缺少像“茅盾文学奖”这样的重量级奖项。
  二、当下学术出版面临的机遇
  1.进入信息社会,学术出版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
  第一,新的科技领域不断涌现,对新领域的知识普及与研究有大量文章可做;第二,研究手段数字化,学术成果的推出相对以往更富成效,极大地提高了学术生产能力;第三,新的数字技术带来印刷界革命,按需印刷日益普及,大量极其小众的出版成果得以面世;第四,网络发行渠道的加入,极大提高了学术图书的销售量。
  2.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学术投入增加
  目前,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三大基金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到2012年的研究经费已经是12亿元,“十二五”末将会达到20亿元;新闻出版总署的出版基金2012年已是3亿元,以后还会逐年增加。国家出版基金规模的扩大,无疑将刺激学术界、出版界的“出版欲望”。
  3.学术出版的规范已成业界共識,良好的出版环境建设指日可待
  2012年9月底,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明确规定,出版单位应加强学术著作选题论证,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对学术著作的学术水平、创新成果、出版价值等进行认真评估,提高学术著作出版质量。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50余家重点学术著作出版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呼吁进一步提高我国学术著作出版质量和水平。学术出版规范的建立,必将促进学术出版的有效前行。
  4.学术出版的数字化前景广阔
  近年来,数字出版收入在全行业占比不断提升,新型数字化内容服务收入增长迅猛。这其中,电子书、互联网期刊与数字报纸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仅为7.0%,远远低于数字出版33%的整体增速,说明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转型尚需进一步加强。而学术出版作为最具有知识含量和文化传承价值的载体,无疑将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关于当下学术出版的几点建议
  第一,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尊重学术、敬畏学术的专业精神,要让学者从自己的成果中找到应有的价值和尊严。每一个出版人,都要以专业的精神对待自己的职责。
  第二,创建切实可行的出版规范和学术评价体系,彰显学术研究价值,倒逼学术水准提升,净化研究和出版风气,提升学术出版的专业门槛,促进精品出版。
  第三,学术出版不要固步自封,要多借鉴、多吸收、多使用新的科技手段,多培养和吸纳大批具有学术造诣同时又懂得学术出版的复合型人才。
  学术出版离不开现实土壤,无论学术界还是出版界,都要自觉地将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自觉地为国家民族的文化积累和文明传承,为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渗透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探讨这一问题,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自如地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努力打造快乐高效课堂。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景,情境的有效设置是激发学生乐学的催生剂。化学教师应当依托化学问题、化学实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