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新课程师生同成长

来源 :中华儿女·海外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i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三方面阐述了作为一名新一代年轻的幼儿老师,在新纲要的引领下如何进行生成课程活动,如何在倾听、解读、实践的过程中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成长。并且在每一方面都摆出了大量的事例论证了教师的成长和幼儿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是在共同学习中得到提升。
  关键词:倾听;解读;兴趣点;教育价值
  正文:
  请允许我摘錄这么一段对话作为本文的引子:
  智者:“你是谁?”
  教师:“我是幼儿的老师。”
  智者:“老师是什么?”
  教师:“是幼儿的大朋友、大伙伴。相信幼儿、欣赏幼儿、引导幼儿,我试图进入幼儿的世界,我与幼儿共同成长。”
  智者:“这世界将会有更多的智者,那就是教师与幼儿。”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深深的体悟到这些------!
  (一)教师在学会倾听、解读中理解引导孩子
  瑞吉欧有句名言:“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幼儿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作为孩子大朋友、大伙伴的我,就必须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也就是走进孩子的心灵,知道孩子的“一百种语言”,然后才能欣赏孩子,成为他们成长的有力支持者。记得一次幼儿户外活动,有一个小男孩在拼命地摇晃一棵脆弱的小树,眼看着枝条有被摇断的危险。我看见后,马上走过去,蹲下身询问孩子,然后轻声靠着他的耳朵说道:“小树快受不了了,头晕了,脖子也快断了”他立刻松开小树,内疚地走开了。其实任何一个孩子听到了这样的话,都能够接受,作为老师,不仅要帮助孩子停止一些不良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试着了解那种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才能在学会倾听、解读中理解引导孩子。
  (二)教师在学会观察、追随中捕捉孩子自发生成的兴趣点和教育价值
  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者,面对新课程赋予我们的更宽泛更具有弹性的选择空间。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选择权到底怎么用?如何在课程中学会观察、追随即时捕捉孩子自发生成问题中的教育价值呢?例如在“叶子”的系列主题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对树叶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去大公园观察树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树叶形状的关注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预设了树叶贴画的活动,引导孩子们在收集树叶的基础上说说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象什么,和他们一起去贴一贴,拼一拼,画一画,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一件件风格各异的树叶贴画作品,尽情体现对树叶形状、颜色的想象与创新。
  (三)教师引入生成课程的话题,指导幼儿小组探究
  再例如大班生成课程《梦幻的夜》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前期的预设和后期的调整,将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巧妙结合,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收获和积淀了许多跟夜晚相关的秘密。
  大班的孩子以小组为单位的自我学习已成为生成课程中主要的模式。因为通过前期的团讨,我发现每个孩子前期经验和当前兴趣点都各有不同,如何在课程中既体验主体又能展现出个体的学习过程呢?我想小组探究性学习是最好的方式。
  四大项目组,在团讨的第一天就以自我选择的方式成立了,分别是1、夜晚里出行的动物2、探寻黑夜的奥秘3、寻找黑夜里的光4、夜晚忙碌的人。
  随着项目组课程不断的深入,孩子们对夜晚的兴趣越来越浓,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刮画纸,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彩色梦幻的夜晚。还让他们做了一次黑暗中艺术家,蒙上了眼睛进行绘画,许多孩子都觉得这种方式特别新奇,在采访中说到自己蒙上眼睛绘画时的心情很紧张,手会抖,但是这种画画的方式特别好玩。在课程开展的尾声,孩子们对夜晚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清晰,都能用科学的现象来解释夜晚的形成,大家还在辩论会上自发分成两组,对黑夜和白天的自然现象进行辩论,还能用流畅的语言去阐述自己为什么喜欢白天或者黑夜的理由。辩论场面非常激烈,这个活动给每个孩子都提供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四)教师要学会与幼儿进行高水平互动
  记得一次随堂的美术欣赏活动,欣赏的内容是现代抽象派作品。活动一开始我就试着跟孩子们坐在一起,成为活动的“共同体”,我首先指着前面的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前面这幅画,每个人边看边想,你从画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孩子们开始注意这幅画。作为欣赏,我不时候引导幼儿去关注画面上有什么、画什么,而是启发引导从多角度多画面去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也可以象模象样。并要求孩子从画面上感受到什么。过了一会儿,我请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他们各抒己见:“我好象看到很多双手,有些恐怖的感觉”“我觉得是各种颜色的方块很鲜艳我很喜欢”对于他们的各种意见,我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设法去“解读”孩子们的表达,并试图引起其他孩子的进一步表达。我除了在开始提出问题,因起孩子们的思考外,在过程中则不再提问,那些看似提问实际上是根据孩子们的反应,在对孩子们的反应进行解读的基础上的一种进一步的引导。整个活动,我是在积极的与孩子进行互动,从提问到建议,没有常规、规则方面的约束,但我一直会提醒他们:“请选择你们自己觉得最喜欢方式进行创作。”当你把权利和自由归还给孩子们时,他们的灵感和创作的欲望就如同山间的小溪轻盈而又风溢。在他们笔下流淌出各种图案的装饰画,有抽象的;有具象,有的让人遐想联翩;有的让人瞠目结舌。作为老师你不得不感叹他们的年轻和大胆。最后在欣赏的过程,没有绝对的权威,也没有对与错的二元认识,一个人的理解,一个人的创意,都会激发其他人的进一步思考和反应,可以说这是在彼此坦诚,敞亮的基础上的一种生成、一种激发、一种碰撞。
  在倾听孩子、解读孩子中,我觉得自己越来越理解孩子,欣赏孩子,喜欢每一个孩子。为什么呢?刚从幼师毕业当老师时喜欢孩子,是一种职业的需要,还有就是人的天性,孩子漂亮、可爱,人人喜欢;现在喜欢孩子是因为自己的角色转换了,自己的观念改变了,自己的理念提升了,懂得尊重孩子,与孩子沟通很自然,让自己的工作也变得轻松、心情更愉快 在新课程的洗礼下,我愿与孩子共浴阳光,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根.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J].辽宁教育,2018,000(023):1.
  [2]张晖,刘艳京,李涛.课程评价助力师生共同成长[J].教育家,2018(36):57-58.
其他文献
2008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无论是年初的冰灾,5月的地震,还是8月举世瞩目的奥运。在这一年里,国人感动并被感动着,慈善,公益和志愿者等字眼开始在国人心中生根发芽。在接受本刊专访时,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汪敏女士谈道:“2008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对中国公益事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8年,被业内称为公益事业的春天。”  青联刊(以下简称青):提到青基会,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
期刊
5月14日上午,纪念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成立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出席座谈会。王兆国在座谈会上讲话强调,各级青联组织要继承优良传统,发挥自身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王兆国指出,60年前全国青联的成立,标志着党领导的青年运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60年来,青联组织始终坚持党的
期刊
初夏,北京,陈格雷跟记者约好的采访时间,因为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不得不推迟了一个多小时。“下雨天很适合睡懒觉”,更何况他直到当天凌晨五点才结束前一天的工作。  中关村某机关宿舍楼的五层,陈格雷租了一套不到100平米的房子,既是“盒子创造社”的工作室,同时也是他和三名员工的宿舍。在广州,还有一个类似的所在,那里负责每周拿出三个张小盒的四格漫画,而创意及网络发布则由陈格雷和北京的同事完成。  “最爱收
期刊
“原来我也曾经想过把孩子培养成最快乐的人就可以了。但实际上根本不是,如果你的孩子将来上学成绩很差,他都四五岁了,一首儿歌都不会唱,就会傻乐,你能容忍吗?所以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我还在探索。”    作为国内资深投资银行专家,盛希泰在业内享有极高的盛誉,他用一年时间就将联合证券由一家亏损累累的公司改造成为持续盈利,市场排名节节攀升的企业;更在随后的三年中,带领联合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回归行业领先地位。  
期刊
五月的一个午后,天气宜人,在北京西海北沿的工作室里,刘一祯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眼前的刘一祯和舞台上的她十分不同她未施粉黛, 身邻家女孩的装束,浅浅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可能因为近期日程安排得很紧密,刘祯显得有些疲惫。  “10号就是母亲节了,我还有很多诺言没有兑现,要去看一位107岁的老人,给她带一个漂亮的发卡。要去看看松堂医院的李奶奶,最近工作实在很忙,有几个月没有去看她了,不知道奶奶吃的好不好,
期刊
2009年春天,网络上最火的动漫形象非“阿狸”莫属,而创造它的人叫HANS。以“阿狸”为主角的系列童话和四格漫画,在猫扑,天涯等网站发表后,立刻受到众多网友热捧。相关漫画的帖子点击总量达到千万。近日,小狐狸“阿狸”的故事集结成书——《阿狸·梦之城堡》精美细腻的画笔和温暖柔和的文字,扣响了人们心底最纯真的温暖与感动。而徐瀚本人,也被网友称之为“内地几米”。    “我是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如果
期刊
2009年5月7日,一个略微炎热的清晨。北京博爱医院四楼会议室内,一个小小的欢送会正在举行。  欢送会的主角是四个来自四川的孩子。她们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不同程度地受伤,经过一年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已经伤愈,即将出院了。  黄思雨,这个在地震中用砖块砸断自己的左腿脱险逃生的坚强女孩,今天却流下了眼泪。面对会场的所有人,她哽咽着说,“是周洲姐姐把我送到这里,让我受到很好的治疗,谢谢周洲姐姐!” 
期刊
年仅22岁的潘洋在漫画界,网络上有一个异常响亮的笔名——恩恩。她在2008年参加了《知音漫客》新人王比赛。当时的潘洋正沉迷于四格漫画,于是“立马十分青春又热血地着笔了”。“那时,我的想法就是很想画小学生的故事,也就是最初的《跳房子》,画了几页发到漫客的论坛上,有幸被编辑雪亮的眼睛扫描到。于是,就拿着起初的12页四格漫画参加了新人王比赛。”  最终,潘洋以可爱萌萌的画风脱颖而出,并得到连载机会。从此
期刊
“做父亲的,要让孩子了解父亲,知道父亲的事情。当弦子讲到父亲的时候,你一定要让他有故事可讲。如果说他只知道这个父亲很勤劳、很慈祥,只是说父亲把他养大,好好疼爱他,但是父亲在他心目中没有留下能顺口就讲出来的故事,说明没有多少影响,那这个父亲应该还是没有尽到另一方面的责任。”    很多人都在说家长不能太溺爱孩子,但我觉得不溺爱孩子是不可能的。我们这代人,对孩子倾注的那种感情,也是我们自己爱心的种宣泄
期刊
2009年5月9日晚上,四川大学江安校区,100名同学心情激动地等待和他们的“潘爸爸”见面。2008年,“潘爸爸”在川大资助了100名贫困学生。此次来四川,他为灾区的1000多名孩子送来了装着铅笔,橡皮,水壶的爱心包裹,同时探望他资助的孩子们。2009年,他还将再资助100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对很多孩子来说,潘亚文不是个一般的资助者。他是可以拉着手聊天,写信,谈心事的亲人。在和川大受助学生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