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年纪事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ugui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瘟疫来了不用怕,防治恶疾听我话。
  催吐灌肠加放血,不待病死你命挂。
  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本期历史现场报道《大疫年纪事》,本期节目将向您讲述历史上人们是如何应对瘟疫的。
  现在是1665年9月9日,我正在伦敦的一家名为“猪头”的酒吧里。连续几个月的瘟疫,使伦敦市面上的大多数商店和餐馆都关了门,我好不容易找到这家开着的酒吧,点了一客鸡肉。坐在我身边的这两个人是负责搬运尸体的运尸工,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拉尸男孩”。他们一位叫萨缪尔(以下简称S),一位叫克瑞斯(以下简称C),让我来采访一下他们。
  R:你好,萨缪尔、克瑞斯,工作了半天很辛苦了吧?要不要来点儿鸡?
  S、C:不用了,你自己吃吧。
  R:特别时期,你们应该是最忙的吧。请你们谈谈你们的工作,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可以给观众讲讲?
  S:连着几个月我们都没歇了。天天推着装满尸体的车,挨家挨户地喊:‘把死的抬出来’,每天死不下七八百人,累得我们肋条都要迸出来,嗓子都快喊哑了!每过一条街,总有些倒运的死鬼被家人扔在门口,我们就把他抬上车运走,有时候扔出来的家伙还会喘气儿,眼睛还会动呢!你可不能怪那些家人狠心,这年头谁都自顾不暇。我们这活儿是该天杀的,那有什么办法,总得有人干吧?
  C:比起那些看门的,我们的工作可是高尚很多呢!(R:什么叫看门的?)看门的,就是一家里有染上瘟疫的,政府就会把这家封起来,然后派两个看门的日夜看着这家人,不让他们到处乱跑,直到40天隔离期结束。你要知道,那帮人才是真狠心呐!有的故意不往里头递吃的,也不让出来,里头的一家人就算不病死也得饿死,等他们听着里头没音儿了,就把我们招呼过来,把里头尸体抬走,他们再大肆搜刮一笔。稍微有点儿良心的,会假装发善心让里头的人偷偷逃跑,然后他们再进去抢掠一番。
  R:这不等于是谋财害命嘛!没有人管吗?
  S:管什么?你没看见那群穿着很漂亮衣服的女人吗?那就是前头几条街的那个服装店,老板躲瘟疫跑路了,上周刚走,今天大门就被砸开一抢而空。说到这个,确实有件趣事,克瑞斯伙计,你给讲讲?
  C:啊,就是几天前的事儿,那天我和他沿着街走,看见一个打着大红叉叉的门底下躺着个瘦家伙,也不动,我们就按规矩把他装上车推走了,拉到骲山大坑那儿,正准备把他和其它尸体一块儿倒坑里,没想到他居然活起来,我们还以为诈尸了,吓了一跳,尸体滚得到处都是,当时把人惊住了,事后我们笑了一天。
  R:那你们天天接触这些染上瘟疫的尸体,是怎么预防的呢?
  C:我们会戴着口罩,用醋洗头、闻醋味、烧硫磺。我们这种人还有个土法子,要是万一得上的话,就切开一只鸽子,把它包在脚上,也可以把瘟疫带走。
  R:如果没有鸽子呢?还有别的办法吗?
  C、S:那就用鸡!哈哈……
  R:抱歉,我要去趟厕所……老板,厕所在哪儿?我要……
  老板:你说的那种东西还没发明出来呢!到外头自己解决!
  欢迎来到我们的“历史会客厅”,我是主持人(以下简称C)。我们今天采访的嘉宾是来自1665年伦敦大瘟疫时期的科吕斯医生(以下简称D),从他张贴在门口的广告,我们得知,科吕斯医生曾经游历过荷兰和马赛,在当地爆发瘟疫时,凭借他高明的医术活人无数。现在,请大家热烈欢迎。
  C:科吕斯医生,我们都知道伦敦大瘟疫已经造成了10万人死亡,是发生在英国最大的瘟疫之一。作为这方面的专家,能否请您谈谈这场瘟疫究竟是怎么来的吗?瘟疫又是如何传播的呢?
  D: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关于这场瘟疫嘛,很自然,是我们的恶邻法国人带来的一个阴谋。就在去年12月初,据说有两个法国佬染上这种瘟疫死在伦敦特鲁利街的房子里,他们的家里人还想隐瞒这件事,但最后也没瞒住。玩儿阴谋诡计,往水井里投毒或者把得了瘟疫快死的人运到别的国家,好用恐怖击垮这个国家的民心,这是法国人最擅长的把戏。它的传播方式呢,像是猫、狗、兔子、鸽子、猪,都有可能传播瘟疫。不过我们尊敬的国王陛下已经下令成立打狗队,对这些混迹街头的猫、狗进行扑杀,至于那些鸽子嘛,不是还有孩子和他们的弹弓吗?另一个罪魁祸首就是伦敦那令人掩鼻的空气,里面充满了有毒的瘴气。
  C:这是个明智的办法,不过,既然瘟疫来了,那么像一般市民他们应当如何预防呢?
  D:刚才已经说过了,瘴气是瘟疫的罪魁祸首。我建议有经济能力的人应当用各种香料混合,装在一个小布袋子里,随身佩戴,或者喷洒气味浓烈的香水。在室内可以焚烧香料来驱赶瘴气。经济水平一般的普通朋友,也可以通过焚烧硫磺、松脂的方式来净化空气。据说直接焚烧煤炭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在这样的隆冬时节,还可以取暖,也许是个不错的注意。有的医生也推荐焚烧火药,但我不太推荐这种方法,一般人无法像我们医生一样掌握好剂量。几天前,一个住在泰晤士街的市民的仆人,因为过于热心为他的主人进行消毒,用了过多的火药,结果把整个屋顶都掀了。但无论如何,一定要记住:开窗通风。
  C:很好,我们一定会提示观众小心行事。那么如果已经染上瘟疫了,又应当怎么办呢?
  D:如果是这样,根据症状,淋巴肿大溃烂、咳血、高烧,很明显是严重的体液失调。对于发病初期的患者,我建议采取灌肠、催吐和放血的方式使他排出毒素、一身轻松,灌肠和催吐不妨一天多做几次,放血则至少要放两品脱(相当于2.6升)才能见效。但是对危重病人,除了开刀将溃烂处切开,使毒液排出来外,还需要服用我独家秘方研制的“科吕斯医生万用灵丹”,每盒3先令,5盒一个疗程,绝对见效。要是不见效的话,患者可以自己拿药前来退款,见面退款,决不食言,说到做到。
  C:稍微打断一下,如果没有治好的话,我想患者应该已经死啦,就算没死,也被封在家里,根本出不来。
  D:……   C:好,谢谢您的精彩讲解,我们现在将镜头切回现场报道。
  各位观众朋友、主持人,我还在伦敦,现在是在布丁巷的面包烘焙坊,现在已经临近傍晚,平时这条街会到处飘着浓浓的烤面包的香味,今天尽管也有开门的店铺,但顾客明显少了很多。我刚看到一名顾客背着一麻袋面包从我身边走过,看来是在瘟疫的围困下铁下心要做宅男了。现在我们到前面那家烘焙坊里,采访一下那里的面包师傅。
  R:您好,我是历史现场报道的记者,想要采访一下您,请问您的名字?
  面包师(以下简称B):叫我法力诺就行。
  R:谢谢,法力诺先生,自从瘟疫发生以来,您这儿的生意怎么样?
  B:还能怎么样?以前的老主顾死的死,跑的跑,偶尔有个来买面包的,一买就是一大堆,然后就好几周见不到人影,许是也挂了。要不是我也为海军提供面包,指望人像往常一样来买,真赚不了几个钱。
  R:谢谢,请问一下您是如何保证食品安全的呢?
  B:食品安全?我不明白。您也听说了吧,瘟疫怕大火。我天天守着火炉子烤面包,没什么比这更安全的了。您要是怀疑面包的质量的话,我可都是用上好的面粉烤面包,除了里头儿有点儿提色的白垩以外,我可不像那些昧心的家伙往里头掺豆子和骨粉,还掺石灰,什么都往里头搁。
  R:不过,我刚才好像看见一只老鼠从面包上跑过去?
  B:天呐!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担心老鼠!你要不要尝尝刚出炉的面包?
  R:算了,谢谢。您刚才说瘟疫怕大火,以前不也是嘛,以前意大利闹瘟疫的时候,教皇就是在面前升起一堆大火,才没染上瘟疫,用火防瘟疫,哈!
  B:真的?我是说,真的!
  R:好的,谢谢您接受采访。
  播报一则重要消息,1666年9月2日夜间,伦敦突发大火。目击者称,大火是从布丁巷一家面包烘焙坊烧起来的。火势蔓延相当快,到9月4日,延烧面积已达半个伦敦城。查理二世下令炸掉燃烧的房子,防止火势继续蔓延,并亲身投入抢险救火当中。大火于9月5日被扑灭。据统计,有6人死于这场事故中。伦敦瘟疫在这起大火后彻底绝迹。
  另据消息,伦敦面包师行会称,其会员法力诺在工作后未能及时熄灭炉灶的失职行为,是引发这场大火的主要原因。
  我们将镜头再次转回报道现场,请看前方记者从1918年发回的西班牙大流感的报道。
  观众朋友们,现在是1918年9月19日,我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五大湖海军训练基地为各位做现场报道,自9月11日从波士顿抵达这里的水手中发现大流感的感染者以来,这里已经有超过650名士兵被确诊感染,进行隔离治疗。这场从波士顿海军营地开始爆发的流感,随着士兵被派往各个地方,疫情不断扩大。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和这里是最大的两个疫区。但由于费城市政府方面以会造成恐慌为由拒绝记者进行任何疫情方面的报道,所以我们来到这里为您进行直播报道。
  让我们来采访一下这里工作的护士。
  记者(以下简称R):您好,能请您谈谈这次疾疫的状况吗?
  护士(以下简称N):最近的工作都快要让人崩溃了!医院里只有42张床,但病人却足有六七百人。每天早晨,一听到救护车的声音就让人发狂!抬担架的人把病人抬进来,再把尸体放上抬出去。我们早早就得起来检查哪个咽气儿了,哪个快咽气儿了,然后把他们包进裹尸布里,还得填脚牌,把这些人的姓名、军衔和籍贯都写上,挂在他们左脚的大脚趾上。连写带挂,永远赶不上他们死亡的速度,真让人精疲力尽。
  R:等等,我刚才似乎听见您说,快死了,也要用裹尸布包起来,难道你们不立刻抢救吗?
  N:您听错了,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我们都是在确认病人死亡以后,才招呼人把他抬走的,在此之前,病人会得到我们全方位的救治。
  R:好的,我可以参观一下你们的病房吗?这是现场直播,我想观众也希望了解更多的信息。您放心,我们的观众都是一个世纪以后的人,不会给您找麻烦的。
  N:好的,请您稍等,我请示一下长官。
  观众朋友们,我想这是我从事采访生涯以来离死亡最近的一刻,比我把我姐的巧克力蛋糕吃了那次离死亡还近。我已经戴好了这种专防H1N1的活性炭五层医用口罩,看起来确实有点儿像在脸上装了个雷达。我还特意注射了5种流感疫苗,不过不知道是否对这场流感有效。我现在确实有点儿后悔没有带防化服来,不过跟我旁边的只穿件短袖T恤的摄像哥相比,我还是幸运了很多。你什么时候换的防化服?还有头盔?算了,进来吧。
  这位病人看起来精神状态还算好些,我们来采访一下他。
  记者(以下简称R):您好,请问您怎么称呼。
  罗伯特·圣约翰(以下简称J):罗伯特·圣约翰。
  R:您好,圣约翰先生,可否请您谈一下在这里接受治疗的状况?
  J:从来没人给我们量过体温,他们只是把我们关起来,就不管了!这还是我头次见着这个穿白大褂的家伙!他们昨天报只死了33个人,哼!每天光抬出去的就得有一个连!我听说现在停尸房的尸体都摞到天花板了。一个小家伙,昨天还躺在这张床上,刚才就抬走了。对,就是你现在坐的这张床。
  R:我先起来活动一下,请您接着讲。
  J:好的,他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还是个孩子呢!我到这儿时,他已经躺了两天了,虚弱得连口水也够不着!也没有护士给他拿。我当时也快不行了,但还拼了力气给他拿水壶,可怜的小家伙!到后来他连水也喝不下了,胸口一起一伏的,脸憋得铁青,每次给他喝水都呛出好多血来,我也没有力气给他擦。前胸上、嘴巴边上,到处都是。今天早晨,我看见他的脸色好像不那么青了,也安静了好多。我以为他好些了,结果发现他眼睛睁着,嘴还张着。后来一个勤务兵过来,拉上毯子把他的脸盖上了,两个水手把他放上担架就把他抬出去了。我想再看看他的脸,我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嘿!伙计!嘿!我还没采访完呢!
  抱歉,由于军队对探病的规定,我们不得不中断采访,现在将镜头切换到主播间。
  好,谢谢现场记者,现在播报一则1918年9月25日来自费城的要闻,由于派赴欧洲战场的美国部队与德国的战斗进入胶着状态,费城市政厅宣布,任何涉嫌妄论国政、散布谣言或谈论对前方士气不利的言论之人,其名字都将直接上报司法部和国家安全局,一经核实,即按战时忠诚条例进行严肃惩处。政府鼓励美国保护联盟(APL)成员对周围的邻居和同事进行更为严密的监视,并鼓励任何团体或私人的告发行为。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主席乔治·克里尔表示:“如果有人说自己知道所谓‘内幕消息’,就要把他的话套出来。告诉他,帮助你找到他言论的源头是尽他的爱国义务。如果你在追查中发现不忠之人,要及时将他的姓名地址上报华盛顿司法部。”
  另据报道,费城公共卫生局长克鲁森与费城海军辖区的首席医官普卢默在记者招待会公开发表演讲,指责近日本市流传的流感疫情扩大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叛国分子故意散布的谣言,其目的是扰乱民心,从而挫伤前线部队的士气。普卢默强调这种疾病只是旧式的流行感冒或普通感冒,局势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病例正在减少。驻扎本地的海军官兵中并没有爆发疫情,不论是海陆两军的医生还是专家权威人士都未对此感到忧心。克鲁森则保证流感并未在市民中传播,请市民保持镇定。
  现在插播一则1918年9月28日费城的直播新闻。今天,费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游行将在费城的市政广场举行,由乐队、彩旗、童子军、妇女后备队和海军组成的游行的队伍绵延达3公里,超过50万人簇拥在游行路线上,准备一睹游行队伍的绚丽场面。这场游行是为了募集战争自由公债而由市政府和民间团体自愿发起的。几天前,美国财政部长麦卡杜发表讲话,鼓励民众踊跃购买自由公债:“如果谁拒绝捐款或是保持这种态度而影响别人捐助,他就是亲德派!除了当面告诉他这点,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不能以4%的利率每周借给政府1.25美元的人就不配当美国公民!”
  现在我们将镜头转回现场记者。
  观众朋友们,现在是1918年10月26日,我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街头为各位做现场报道,现在这里已经人人自危,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任何一声轻轻的咳嗽都足以让周围行人退避三舍,人们不敢随便说话,因为担心沾上对方的唾液飞沫。任何一个像我这样的外来人都会遭到像这样敌视的目光,若不是担心从这些外来人身上传染上流感,我敢说他们一定会扑上来将我和摄像哥撕成碎片。如果不是人们的衣着和这些现代的建筑,我真的以为又回到了1665年的伦敦。
  我们已经在大街上搜寻多时,几乎所有人看到我们走近都加快脚步急忙跑开,要么就直接拒绝采访。现在在我身边的这位是过去的一个小时中唯一一名愿意停下来接受我们采访的路人。
  R:先生,你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路人(W):别废话,要不是你说你是从什么未来来的,身上还带了防瘟疫的疫苗,我才懒得理你,有什么快问!
  R:好吧。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西班牙大流感的?
  W:我要严正地警告你,不是什么“西班牙大流感”!仿佛这场病是我们西班牙人带来的!就因为我们是中立国,新闻开放,看起来好像流行严重似的!我敢说无论是法国还是德国,得瘟疫死的绝不少于战场上被打死的!民众就是这样,只有武力才能管住他们那条野蛮的舌头!记住,在这儿,这种病叫法国流感!好了,我要走了!快把疫苗给我!
  R:好的,在我们那个年代,医生认为你们得的是H5N1流感,这是专门针对它的疫苗。
  W:我不管是什么HN,快把疫苗给我!
  R:但是先生,您得留下一个名字,我好回去报销。
  W:我叫佛朗西斯科·佛朗哥!
  “法国流感”。观众朋友们,我想他最后这句话很能代表西班牙人对这场大流感的看法。让我们祝刚才的那位佛朗哥先生好运。我们知道,再有16天,到11月11日,这场宣称将终结所有战争的世界大战就结束了。不过我们也知道,再过20年,它就会被重新命名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这场流感使2000万人死在病床上,使部队抽不上足够的兵源,来填补壕沟里的空缺,导致这场世界大战提前结束。不然,恐怕一战和二战会连在一起,考试时需要记的重大战役也会更多。今天的历史现场报道就播报到这里,下期再见。
其他文献
经审查合格后由国府授予 办法草定完成立法手续中  《大公报》1943年5月7日  政府为促进学术之进步,表彰学人之荣誉,将创设博士学位,由国民政府授予。其实施办法已草定,俟完成立法程序后,即可公布施行。兹采志其要点如下:一、博士学位由国民政府直接授予;二、博士学位之考审机构,另组博士学位评定会,以行政院院长、考试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考选委员会委员长及国立大学校长二人为当然委员组织之。
期刊
一般认为是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德丁(Frank Tillman Derdin)发表的《所有俘虏均遭屠杀》(美国时间1937年12月18日)在国际上第一个报道了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一方面开始有计划的血腥屠杀,另一方面则严密封锁南京的新闻报道。当时有5名西方新闻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留在南京,他们本能地记录下了亲眼目睹的血淋淋的事实。    12月15日,其中的四人经
期刊
德富苏峰认为日本国民性中的“外尊内卑”的最大根源就是历史上长期“仰视”中国造成的。1874年福泽谕吉的《文明概略论》里还把中国和日本同列为半开化国家。到了1884年他在《脱亚论》里就鼓吹要“告别东方恶友”了。    但是这种日本精英阶层对中国的蔑视仅限于精神领域,在军事、经济等领域日本对中国的畏惧则由于中国在中法战争陆战中的胜利和日本图谋朝鲜的企图在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中的失败而加剧了。    甲午
期刊
1952年10月20日,南京大学法学院政治系的大二学生陆锦璧,正慢腾腾地收拾着行李,不情愿地准备离开校园,前往上海。他和同学们这年暑假回来后才听说,国家对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南大与安徽、庐江、圣约翰、复旦、东吴、上海七所大学的法律系、政治系均被裁撤,合并为华东政法学院,设立在上海原圣约翰大学校址。  突如其来的通知让他和同学们颇感忐忑,很多人不愿意走,不知道这种合并意味着什么。他们只知道,入学两年来
期刊
夏启、纣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了“国号”的朝代是夏,开国君主是夏启。一开始,夏启不仅继承了他父亲禹的治水功业,自己当国君也干得不错。虽然有人反对“家天下”,并且引发了战争,但夏启毕竟是个贤能的人,取了胜。他执政之初,很廉洁、很俭朴,吃粗食粗菜,睡在很破旧的被褥上,而且限制官员们的带有奢侈性的享乐和娱乐。但后来,他很快就糟糕起来。先是几个儿子争权夺势,后来他本人也腐化起来,被酒色和打猎等“恶性娱
期刊
人们通常认为是英国人斯蒂芬孙于1825年发明了火车蒸汽机车,然而根据不同的历史记载,此前已经有若干项类似的发明存在。据说早在1769年法国工程师库纳就研制成功第一辆蒸汽机车,然而,有关这一发明的详尽记载一直未能发现,因而这一传说往往会被严肃的考证者所忽略或抛弃。  1802年,理查德·特里维锡克(Richard Trevithick,1771-1833)研制成功第一辆能在铁轨上行驶的蒸汽机车。  
期刊
四五岁时不懂事,经常扯着脖子喊:“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吃杜鲁门。”接下来又喊:“苏联老大哥,挣钱挣得多,苏联老大嫂,挣钱挣得少……”  应该说,“苏联”二字,贯穿在20世纪50年代的童年生活中,抹也抹不去。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平时不开火,总是和大人一起到食堂吃饭,而吃饭的位置都是相对固定的。一个大圆桌上,经常在一起吃饭的大人和他们的孩子总是那几个。在我旁边总坐着个性格温和的叔叔,
期刊
《看历史》:你是怎么想到要写一部四卷本的中共货币战争史的?    马祥林(以下简称马):我的工作是军史研究,在工作中对党史也很感兴趣,我发现军史和党史的正规表述并不全面,只重视战争、战役的影响,一般会忽略了经济问题。过去与合作者写过一本关于南昌起义的书,叫《惊雷》,当时发现一些被忽略的因素,那就是钱,没钱,支撑不了战争。过去有句话叫“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就是烧钱的过程,共产党初期的革命也不能
期刊
《史记》记萧何有三次“受疑遭忌”,很有意思。  前两回,先是楚、汉相持未决时,刘邦“数使使劳苦丞相”,遂有鲍生提醒并建议萧何“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于是刘邦大悦;接着八年后,刘邦又“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遂有召平指点萧何“让封勿受”,然后再“悉以家私财佐军”,结果高帝大喜。这两次,在刘邦心里,到底疑忌多深,其实不得而知。但鲍生与召平的建议,总之有助于萧何;他们的建议,都吻合了萧何恭谨
期刊
在台湾海峡上空持续了三十多年的“心理战”,使空飘气球成为了两岸关系变迁史上的一个重要象征物,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机缘巧合使得两盒录像带开启了两岸交流的大门。    “白天看庙,晚上睡觉”  1971年,一艘台湾渔船为了躲避强台风,驶进了福建崇武的避风港,这是闽台隔绝以来第一艘来到大陆港口停靠的台湾渔船,在这艘渔船受到“友好接待”后,随后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台湾渔船来到福建避风、补给、修船。    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