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的面积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其内容主要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教学,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简单几何体和平图形的基础,因此只有加强图形和面积的认识以及对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数学知识。
一、“面积”的教学
首先,我们从认识图形开始。学生要理解,就必须明晰“物体表面”、“大小”、“围成”等几个词的含意,再把它们综合概括,得到“面积”的整体概念。其中“围成”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往往把它与“组成”混淆。怎样避免概念不清?我设计了“看”、“摸”、“辨”三个小环节,让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己悟出“面积”的定义。
1、看——引导学生观察黑板、桌子、课本等实物的表面,初步感知“物体表面”。
2、摸——引导学生用手摸摸萝卜的表面,用小刀剖开萝卜观察它的截面,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使“物体表面”的具体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全面清晰的反映。
3、辨——设计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围成”
二、“面积单位”的教学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面积单位的教学,它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的主要环节设计如下:
1、自学——提出疑问。
2、在画画、剪剪、找找、估算中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小组合作造1平方米。 以小组为单位,用彩带、旧报纸、边长是1分米的春联、边长是25厘米的春联等材料拼出1平方米。其中一个小组没有给任何工具,让他们想法子围出1平方米。
4、估算在1平方米大的正方形内,能站多少人?再让学生现场站一站,帮助他们在脑海中正确构建“1平方米”真正大小。
5、估算教室地面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面积计算公式的引入
面积计算公式的引入是教学的起步,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引出面积计算公式时,注意做到:1、利用旧知识引出新内容,这是我们教学时常用的引进方法。它是以已有的旧知识作铺垫,迁移到新知识上,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理解,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先复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问接着问学生:你们还记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怎样,推导出来的吗?那么你们能不能仿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学习梯形的面积呢?经过这样一复习题,学生们很快利用前面学习经验,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图形。2、注意创设问情趣,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知识转人为主动获取知识,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首先设计了一些有关面积,面积单位两个概念的复习题,然后再出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启发学生说出可以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数出这个小长方形是由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进一步巩固了可以用面积单位来测量较小的长方形面积后,然后我又问:“如果要求学校长方形大操场的面积也采用这个方法行吗?”学生对问题感到新奇,陷入深思,这时我发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大利识已萌发,我便把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引入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内容上。
四、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一个较抽象的演算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化抽象的演算过程为实践活动,让学生能轻松自如地接受,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参与操作中感知到知识的真谛,形成知识表象,再通过分析,推理,概括归纳出规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硬纸上画一个圆,指导学生把圆平均分成16份,然后动手剪、拼,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让学生观察近似长方形的长与宽同圆的周长、半径有何联系?便学生从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明确近似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然后,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这样所学的新知识也易掌握和接受,并充满趣味性。
、 通过有层次、有趣味的练习,加强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对其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从而使他们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一种满载而归的感受,从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他们在数学课上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2001
[2]马延伟,马云鹏.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J].教育研究,2004
[3]夏周强. 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1
一、“面积”的教学
首先,我们从认识图形开始。学生要理解,就必须明晰“物体表面”、“大小”、“围成”等几个词的含意,再把它们综合概括,得到“面积”的整体概念。其中“围成”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往往把它与“组成”混淆。怎样避免概念不清?我设计了“看”、“摸”、“辨”三个小环节,让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己悟出“面积”的定义。
1、看——引导学生观察黑板、桌子、课本等实物的表面,初步感知“物体表面”。
2、摸——引导学生用手摸摸萝卜的表面,用小刀剖开萝卜观察它的截面,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使“物体表面”的具体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全面清晰的反映。
3、辨——设计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围成”
二、“面积单位”的教学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面积单位的教学,它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的主要环节设计如下:
1、自学——提出疑问。
2、在画画、剪剪、找找、估算中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小组合作造1平方米。 以小组为单位,用彩带、旧报纸、边长是1分米的春联、边长是25厘米的春联等材料拼出1平方米。其中一个小组没有给任何工具,让他们想法子围出1平方米。
4、估算在1平方米大的正方形内,能站多少人?再让学生现场站一站,帮助他们在脑海中正确构建“1平方米”真正大小。
5、估算教室地面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面积计算公式的引入
面积计算公式的引入是教学的起步,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引出面积计算公式时,注意做到:1、利用旧知识引出新内容,这是我们教学时常用的引进方法。它是以已有的旧知识作铺垫,迁移到新知识上,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理解,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先复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问接着问学生:你们还记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怎样,推导出来的吗?那么你们能不能仿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学习梯形的面积呢?经过这样一复习题,学生们很快利用前面学习经验,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图形。2、注意创设问情趣,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知识转人为主动获取知识,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首先设计了一些有关面积,面积单位两个概念的复习题,然后再出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启发学生说出可以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数出这个小长方形是由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进一步巩固了可以用面积单位来测量较小的长方形面积后,然后我又问:“如果要求学校长方形大操场的面积也采用这个方法行吗?”学生对问题感到新奇,陷入深思,这时我发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大利识已萌发,我便把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引入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内容上。
四、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一个较抽象的演算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化抽象的演算过程为实践活动,让学生能轻松自如地接受,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参与操作中感知到知识的真谛,形成知识表象,再通过分析,推理,概括归纳出规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硬纸上画一个圆,指导学生把圆平均分成16份,然后动手剪、拼,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让学生观察近似长方形的长与宽同圆的周长、半径有何联系?便学生从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明确近似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然后,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这样所学的新知识也易掌握和接受,并充满趣味性。
、 通过有层次、有趣味的练习,加强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对其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从而使他们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一种满载而归的感受,从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他们在数学课上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2001
[2]马延伟,马云鹏.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J].教育研究,2004
[3]夏周强. 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