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化学难度大,学习内容多,课堂上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灌输”式和“给予”的方式教学,教师的主体作用取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低效现象严重,与新课改的理念相去甚远。本文从情境导入、问题教学、实验教学等方面,阐述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课堂创建的问题,以期共享。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面对高中化学,学生们指出:
(1)任务繁重;
(2)难度系数大;
(3)实验性强;
(4)概念难以理解;
(5)方程式难以记忆……能数出一箩筐,令他们望而生畏,导致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迫在眉睫,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不断创新教学,为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
下面,与同仁们一起探讨关于高中化学有效性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 巧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模式下,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任务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听”和“仓储”,如此的教学,学生对知识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灵活运用知识更不可能。在新课改下迫切要求还课堂给学生,彻底改变传统、低效模式。
而激发学习兴趣,运用故事、化学家的故事等情境法而导入,让学生把心思放到化学的学习中。如《氯气的生产原理》的教学时,在课堂之初,笔者首先用多媒体呈现文字材料——泰晤士河畔的霍乱:泰晤士河长期被污染,伦敦于1848年发生了大规模的霍乱。10年里,因饮用污水而患霍乱造成25000人死亡,这提醒人们饮用水应消毒。直到1855年,伦敦成为全世界处理污水最早的城市,你知道伦敦人净水是用的什么消毒剂吗?文字材料—因污染致死的庞大的数目—学生震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问题的提出,直接引出本课题的学习的主题。再用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戴维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发现——有味、绿色的气体而让学生明确氯气的由来:“绿色的气体”,引发学生的兴趣,也激活课堂氛围,为有效学习打下基础。
二、 注重问题的设计和引导,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问题教学,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突出主体地位的主要策略,实现以问引思、以问而启、因问促学的效果。
如《乙酸》的教学,精彩的导入之后,教师提出思考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醋,是一种有机酸,是乙酸,你们知道乙酸的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吗?如此的一问,提高了学生对“乙酸”新授课的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此时,学生不是想听老师接着讲,而是迫不及待阅读教材,一心一意探个究竟,为有效学习推波助澜。
对于问题的思考,教师应给出一定的引导,并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如“常见物质的检验”的教学时,笔者提出
NH4Cl、(NH4)2SO4、KCl、K2SO4四种溶液的鉴别的问题,教师通过问题的分析而给以指导: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酸根的检验方法。再提出如何鉴别硝酸根、硫酸根等问题,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给出“指导”:SO2-4的鉴别,取样并向内加入稀HCl和BaCl2溶液,如果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Cl,证明该试剂中含有SO2-4。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稀盐酸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稀盐酸的作用主要是排除CO2-3和SO2-4的干扰。
问题的引导,不是告诉学生具体的答案,而是巧妙引导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引导他们找出正确的答案,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发展思维力,发展创新能力。
三、 选择针对性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化学学科的主要特点是实验性强,化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实验的辅助作用。但应选择针对性、重要性的实验或演示或操作,突出实验的作用。
如进行《乙酸》的教学时,对于“乙酸是弱酸、具有酸的通性”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酸的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引发学生对实验的思考和期待。这样的问题对高中学生而言不陌生,初中时就知道了酸使指示剂变色、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与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明确了可以通过这三个实验而证明乙酸具有酸性的特点,在教师的追问“你能分别设计一个实验并证明乙酸具有酸性吗?”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实验方法,如取样在里面滴加指示剂(石蕊试剂)以及NaCO3溶液,再让学生操作以及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样的实验可以自己设计,自主实验或者是小组合作实验,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虽然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主要特点,但是高中化学课堂也不是搞化学实验的基地,积累知识、提高技能、提升能力是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一节课的操作实验应有代表性,不能遇到实验就让学生操作,否则,课堂会因太多的实验环节,而降低实效性。如“乙酸的化学性质”,除了乙酸具有弱酸的性质外,还可以与醇反应,有的教师还会拓展实验:家中水壶,长期使用会有水垢(主要成分CaCO3),用乙酸可以除垢,是用了乙酸的什么性质?再设计实验,验证这个作用和性质……这样,仅仅对于乙酸的化学性质就至少做了5个化学实验,学生一节课忙于实验的设计,忙于实验器材的准备,忙于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反思,虽然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但疲于实验的课堂教学也会让实验的效果大打折扣,课堂的有效性也随之锐减。
创新教学,远不止情境导入、问题教学、实验的运用,如:自主先学、课堂讨论交流、任务教学、多媒体的辅助运用、趣味教学等都是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效策略。教学中,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模式,创新教学,构建“二主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在课堂中实践和创新。课堂高效,学生学习提效,发展综合能力,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卢颖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高中化学课堂教師教学行为有效性访谈[J].化学教育,2009,(5):15-17.
[2]李娟娟.浅议新时期高中化学有效课堂策略的探索[J].未来英才,2016,(2):25.
[3]孟楚皓.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新教法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1).
作者简介:邓明翠,江苏省新沂市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面对高中化学,学生们指出:
(1)任务繁重;
(2)难度系数大;
(3)实验性强;
(4)概念难以理解;
(5)方程式难以记忆……能数出一箩筐,令他们望而生畏,导致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迫在眉睫,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不断创新教学,为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
下面,与同仁们一起探讨关于高中化学有效性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 巧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模式下,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任务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听”和“仓储”,如此的教学,学生对知识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灵活运用知识更不可能。在新课改下迫切要求还课堂给学生,彻底改变传统、低效模式。
而激发学习兴趣,运用故事、化学家的故事等情境法而导入,让学生把心思放到化学的学习中。如《氯气的生产原理》的教学时,在课堂之初,笔者首先用多媒体呈现文字材料——泰晤士河畔的霍乱:泰晤士河长期被污染,伦敦于1848年发生了大规模的霍乱。10年里,因饮用污水而患霍乱造成25000人死亡,这提醒人们饮用水应消毒。直到1855年,伦敦成为全世界处理污水最早的城市,你知道伦敦人净水是用的什么消毒剂吗?文字材料—因污染致死的庞大的数目—学生震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问题的提出,直接引出本课题的学习的主题。再用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戴维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发现——有味、绿色的气体而让学生明确氯气的由来:“绿色的气体”,引发学生的兴趣,也激活课堂氛围,为有效学习打下基础。
二、 注重问题的设计和引导,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问题教学,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突出主体地位的主要策略,实现以问引思、以问而启、因问促学的效果。
如《乙酸》的教学,精彩的导入之后,教师提出思考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醋,是一种有机酸,是乙酸,你们知道乙酸的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吗?如此的一问,提高了学生对“乙酸”新授课的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此时,学生不是想听老师接着讲,而是迫不及待阅读教材,一心一意探个究竟,为有效学习推波助澜。
对于问题的思考,教师应给出一定的引导,并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如“常见物质的检验”的教学时,笔者提出
NH4Cl、(NH4)2SO4、KCl、K2SO4四种溶液的鉴别的问题,教师通过问题的分析而给以指导: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酸根的检验方法。再提出如何鉴别硝酸根、硫酸根等问题,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给出“指导”:SO2-4的鉴别,取样并向内加入稀HCl和BaCl2溶液,如果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Cl,证明该试剂中含有SO2-4。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稀盐酸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稀盐酸的作用主要是排除CO2-3和SO2-4的干扰。
问题的引导,不是告诉学生具体的答案,而是巧妙引导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引导他们找出正确的答案,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发展思维力,发展创新能力。
三、 选择针对性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化学学科的主要特点是实验性强,化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实验的辅助作用。但应选择针对性、重要性的实验或演示或操作,突出实验的作用。
如进行《乙酸》的教学时,对于“乙酸是弱酸、具有酸的通性”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酸的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引发学生对实验的思考和期待。这样的问题对高中学生而言不陌生,初中时就知道了酸使指示剂变色、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与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明确了可以通过这三个实验而证明乙酸具有酸性的特点,在教师的追问“你能分别设计一个实验并证明乙酸具有酸性吗?”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实验方法,如取样在里面滴加指示剂(石蕊试剂)以及NaCO3溶液,再让学生操作以及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样的实验可以自己设计,自主实验或者是小组合作实验,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虽然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主要特点,但是高中化学课堂也不是搞化学实验的基地,积累知识、提高技能、提升能力是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一节课的操作实验应有代表性,不能遇到实验就让学生操作,否则,课堂会因太多的实验环节,而降低实效性。如“乙酸的化学性质”,除了乙酸具有弱酸的性质外,还可以与醇反应,有的教师还会拓展实验:家中水壶,长期使用会有水垢(主要成分CaCO3),用乙酸可以除垢,是用了乙酸的什么性质?再设计实验,验证这个作用和性质……这样,仅仅对于乙酸的化学性质就至少做了5个化学实验,学生一节课忙于实验的设计,忙于实验器材的准备,忙于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反思,虽然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但疲于实验的课堂教学也会让实验的效果大打折扣,课堂的有效性也随之锐减。
创新教学,远不止情境导入、问题教学、实验的运用,如:自主先学、课堂讨论交流、任务教学、多媒体的辅助运用、趣味教学等都是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效策略。教学中,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模式,创新教学,构建“二主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在课堂中实践和创新。课堂高效,学生学习提效,发展综合能力,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卢颖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高中化学课堂教師教学行为有效性访谈[J].化学教育,2009,(5):15-17.
[2]李娟娟.浅议新时期高中化学有效课堂策略的探索[J].未来英才,2016,(2):25.
[3]孟楚皓.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新教法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1).
作者简介:邓明翠,江苏省新沂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