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维护中国经济安全

来源 :金融经济·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ch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维护中国经济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是由二者的现实逻辑所决定的。其具体的作用可以被概括为价值支撑和现实保障两个方面,其中后者又可在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现状的基础上被概括为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推进经济战略性调整三个方面。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经济安全;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之间的现实逻辑
  所谓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在参与国际经济过程中,合理获取经济利益并有效地得到保护而不受侵害或威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战略和环境具有保障而不受破坏和潜在危害,国际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并能够实现维护和巩固。”马克思认为,经济利益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目的,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经济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依托和基础”。只有在经济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一个国家的经济才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在现代社会中,判定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标准主要是看一国“能否有效地对本国经济进行管理和调控,能否有效地确立本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能否有效地抵御外国资本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与冲击,能否有效地保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优势,能否有效地维护本国经济制度和法律规范,能否有效地保障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能否有效地保护国家财富、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真正实现经济安全,从而为经济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就要做到这几个“有效”。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想要做到这几个“有效”,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落实到“持续发展”上。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最尖锐的时期。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成为这一矛盾的主要表现。“十八大”报告中在谈到我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时这样说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经济发展的未来空间,是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而中国的经济安全正面丧失发展空间的危险。
  “生态文明是人类深刻反思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发展的基本准则,在自然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自然的和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成果总和。”一般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建设指的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具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一个事业而非仅仅是一个理论,因此更多时候是通过与之有关的一系列目标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从这个角度出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其核心原则,就是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可持续的唯一一剂良方。
  那么,这是否意味要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给生态让路呢?
  其实在生态与经济的关系上一直存在着两派认识,一种“担心强调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会影响经济发展,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当作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另一种认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有着本质区别,社会发展可以没有极限,而经济增长必须有极限。这实际上就是以放弃经济增长来换取生态与环境保护”。“二律背反”是横亘在生态与经济之间的障碍,是破坏经济安全的元素。就此,我国区分了两种意义上的生态文明,“一种是后工业化国家的生态文明,他们的任务是实现对已有的现代化成果的生态化改造;另一种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文明,他们的任务是在生态文明的原则上实现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的现代化。”继而我国做出的有关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决定,那就是以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契合点为基础,以生态建设促经济安全。
  2、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之间的具体作用和意义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之间现实逻辑的展开,就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具体作用和意义的呈现。笔者将其概括为“价值支撑”和“实践保障”两个方面。
  2.1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维护中国经济安全提供价值支撑
  上文说到,从中国经济安全现状出发,要维护中国的经济安全就必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其提供价值支撑。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倡一种价值正义,而这能够为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价值支撑。
  我们知道,近代欧洲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是人类中心主义哲学观,它强调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为尺度,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人的利益服务。在这种哲学观的引导下,人类行为的价值准则是“人的尺度”即是“万物的尺度”。建立在这一价值原则上的人类世界以统治者的姿态面对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于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人类的科学被认为是战胜自然力量的强大武器。到了近现代工业化的时代,人类在这条价值准则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大规模的社会实践,使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在反对将人类的价值奉为唯一价值的语境下到来的。
  生态文明建设所提倡的价值正义,其主要内容是多元价值的共生性。强调的是这样彼此递进的两点:第一,承认并接受价值是多样的;第二,以第一点为基础,肯定多样的价值彼此之间是共生的。第一点旨在扩充人的“眼界”,看到“人的尺度”与“万物的尺度”之间的关系——前者并非等于后者,二者都是价值主体和客体在客观世界中彼此互动的产物,因此“人的尺度”绝非唯一的客观标准。第二点是强调“人的尺度”和“万物的尺度”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这是生态文明以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原则的应有之义。此处的“生”也不仅仅是生存,而是在阐扬价值正义的基础上的更为广泛的“生”,包括了生存和发展两个层面。正是在价值正义的引导下,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够真正做到以一般整体论和系统论为哲学基础,注重生态对社会生活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指导性和优先性。   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与自然之间单向度的能量传输方式遭到质疑,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被提上日程。新型的经济方式要求人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实践为本的认识论原理,认识、掌握并遵循复合生态系统运行的客观规律,实现生态效应、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相统一和最优化,实现复合生态系统的协调、持续、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化的生产方式,与自然形成双向互动的关系,不仅向自然索取,而且注重返还。这就要求把生态学理念引入生产过程和劳动组织中,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 生产 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力图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建立循环型的生产方式。同时注重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利用,逐步消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从而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2.2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维护中国经济安全提供实践保障
  如果说价值支撑重在理念性的内在牵引力的话,那么实践保障则强调的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维护中国经济安全的外在推动力。笔者将其概括为这样三个方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有利于推进经济战略性调整。
  2.2.1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发达国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以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巨大压力为代价的。我国如果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当前的水平,那么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将不堪重负。“以生态足迹计算,2007年我国人均生态足迹2.2 全球公顷,是当年生态承载力的2.3 倍;如果我国达到当年美国人均生态足迹8.0 公顷,那么生态足迹将是自身承载力的8.2 倍”,届时中国的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因此为了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就需要从重“量”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重“质”的经济发展方式。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要由传统粗放型经济向现代资源节约型经济转变,如此才能重“质”。要做到这点,我国要推进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这就需要尽量保全自然界的本来面貌,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由过去10年平均10.7%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两位数以下的中速增长。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已经将2011年至201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多年来的最低值7%。2012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已从前些年连续的8%调整为7.5%。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现状决定的,如环境约束、资源制约、发展不平衡等;另一方面是由国际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的,如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两者都对经济方式的转变提出要求。尤其在国际经济的大气候下,中国进入大调整、大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现在必须转向以内需为主的模式,因而必须更加关注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的保障能力。
  2.2.2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维护我国经济安全,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不受破坏,提高国家经济竞争能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其有着强大的推动力。其原因在于,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占领科技制高点,这就要求以创新驱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为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在“十八大”报告中,“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成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这些产业的实现和进一步推进,无不依赖高新科技的力量,客观上促就了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选择。而“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对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有着强大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创新力驱动这个支点,对维护我国的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3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进经济战略性调整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主攻方向”。“优化产业结构”、“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客观上要求建设符合生态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这将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比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深化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就起到了促进作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总体水平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但由于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布局仍然不尽合理,使得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依旧不高。这就造成了我国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工业生产的“三废”排放量与日俱增,对自然界的破坏日趋严重,对人类自身的安全构成了威胁。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客观上推进了提高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它在改变环境状况的同时,也在改变着非生态的生产方式。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具体作用还有许多。通过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对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实践过程中所提供的保障,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步伐逐一呈现。对于维护中国的经济安全来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其的价值支撑和实践保障是二者现实逻辑的应有之义。一个“美丽中国”,也必将是经济安全的中国。
  参考书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刘跃进,国家安全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82,62,82.
  [3]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福建日报,2010年3月2日第1版.
  [4]王奇,王会,生态文明内涵解析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基于文明内涵扩展的视角[J],鄱阳湖学刊,2012(1):92-97.
  [5] 廖福霖,发展生态文明经济破解“二律背反”[N],福建日报2011年8月2日第013版.
  [6]储大建,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7.
  [7] 邓翠华,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4):22-28.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7.
其他文献
摘要:上海市是金融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也是试点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上海市作为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对中国的经济的发展起着风向标的作用。由于金融改革必然伴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现代金融体系高度复杂,又高度脆弱。如果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崩溃是一瞬间的。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有效地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良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宏观审慎监管再一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在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构建
期刊
摘要:民间金融历史悠久,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金融已成为中小企业及“三农”经济等获得资金支持的重要渠道,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如何测算民间金融规模,以及怎样规范民间金融发展,一直是理论界的难点,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探索。  关键词:民间金融;规模测算;Granger因果检验;规范途径  一、民间金融内涵的界定  “民间金融”一词是在中国特殊的历
期刊
摘要: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是近年来人民银行推广的一项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本文基于娄底实证,在对全市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推广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推广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银行卡;助农取款;调查  助农取款服务是通过银行卡收单机构在农村乡(镇)、村的指定合作商户服务点(以下简称服务点)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向借记卡持卡人提供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的业务。助农取款服务通过在农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GARCH模型,研究了清算协议修订以来香港人民币NDF收益率的波动性。研究发现:(1)香港人民币NDF收益率的波动主要由市场参与主体的群体性行为导致;(2)期限较短的NDF市场中群体性行为弱,期限较长的NDF市场中的群体性行为强。  关键词:人民币NDF; 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波动性  一、引言  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重点。“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成为离
期刊
从2013年1月1日开始,按照监管要求,我行开始实行新的经济资本管理办法,对资本占用的要求提高了,而资本占用系数越低的产品,对资本的占用就越低,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EVA)就越高。2012年,我行流动资金贷款经济资本占用系数为7.21%,整个公司机构贷款经济资本占用系数为7.33%,而保理产品的经济资本占用系数为6.11%,因此,发展国内保理业务意义重大,日趋成为商业银行信贷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对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进行了梳理,然后以市场微观结构为角度,从发行上市制度、交易机制、投资者构成等方面比较了A、H股市场的差异,并且结合理论分析了这些差异对于两个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影响因素  一、引言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企业跨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同时上市,即交叉上市,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广受关注的现象。为了提高管理水平,
期刊
摘要: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体现着经济发展的动力。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离不开金融体系的强力支持,也为金融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以曹妃甸工业区为例,结合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和曹妃甸工业区的基本状况,分析循环经济与金融支持和发展的关系,并提出相应
期刊
“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启动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2012年国家又批复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简称《规划》)。这对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于一体的张家界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片区扶贫攻坚实施,对加快脱贫致富、改善民生极为重要。为落实好片区金融扶持政策,达到预期效果,人民银行张家界中支开展了专题调研,旨在摸清金融系统在先行先试中所面临的
期刊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银行业33家商业银行2004年-2011年的数据对资本充足率和银行风险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资本充足率要求能够有效控制银行风险。此外,本文也证实了银行规模和市场竞争与银行风险存在反向关系,但是非利息收入的增加会增加银行风险。  关键词: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银行风险  一、引言  资本充足率管制在上世纪70年代银行业放松规制背景下,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银行监管形式,
期刊
摘要:GATT在出口关税方面没有明确的具体约束规则,但中国在入世时承诺,除对列明的少数产品在约定税率之下征收出口税之外,取消适用于出口产品的全部税费。在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中,中国对某些稀有资源征收出口税的范围和最高税率超出了承诺水平,且不能援引GATT1994的一般例外条款抗辩。我们应考虑采取不会对国际贸易流向造成扭曲影响的替代措施,更多地运用国内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词:出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