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西部农村教育中,由于教育经费困难;教育人才少;留守儿童多。在教育中产生了大量的“差生”,其实他们只是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时间相对慢。家庭方面的因素是我们西部农村教育中产生差生的最大原因,如何解决“差生”问题西部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西部 农村 教育 差生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东部经济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模式。2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东部沿海城市的飞跃发展,然而沿海城市同内地的发展却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较大的距离。由于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和劳动力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大量的人才和劳动力也在由西往东流。在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罕见的打工潮。这些现象都对西部农村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经费困难;教育人才少;留守儿童多。这一切使得在西部农村教育中产生了大量的“差生”,解决“差生”问题西部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一、我对“差生”的定义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经常把在校学习差和表现差的学生称为“差生”,我认为这是比较偏颇的,并且也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其实在被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还凝聚着某些优生不一定具有的优点。“差生”具有的优点而优生不一定具有,那么“差生”也就成为了另一方面的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单方面的看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我个人认为“差生”并不差,只是在成长历程上比别的学生慢了一步而已,但假如我们仍然用老眼光看问题的话“优生”。著名的教育学家布卢姆也指出,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不存在智能的悬殊或学生的优劣,所存在的只是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时间的快慢。因此,作为,那他们可真要成为真正的差生了。
二、西部农村教育中“差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俗话说“性相近,习相远。”意思就是说刚出生的孩子在品性上是相差无几的。其实刚上学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也是差不多的,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然而,几年下来,他们的变化就大了,有的成绩不断上升,成了老师天天挂在嘴边的标兵;而有的却对学习失去兴趣,厌学、逃学。伴随着学习的下降,随之产生的是坏的习惯和品质,成为所谓的“差生”。“差生”的产生可以从家庭方面、社会环境,学生个人以及学校教育来看。
首先我个人认为家庭方面的因素是我们内地教育中产生差生的最大原因,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现今的家庭教育却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中国的打工潮让许多孩子从小便变成了留守儿童,在失去父母关爱的同时更失去了家庭的教育;由于家庭生活的不稳定,中国离婚率的不断上涨,使许多孩子从小便成为了有心理疾病的孩子。在这些种情况下,网络游戏、一些低级趣味的书籍便成了孩子们的忠实的“朋友”。孩子心灵的扭曲让他们一开始便成了“注定”的“差生”。
其次才是学校教育!由于家庭、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成绩关心之至!因此在教育方面,使学校产生了强大的压力。现今各学校在对教学成果的评定都是看成绩,因而教师教学压力巨大,提高学生成绩便成了他们的首要任务。大量的、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每天超负荷运转。在强大的压力下,孩子产生了厌学逃学的现象,“差生”也就慢慢形成了。
三、我眼中的“差生”
“差生”的提法过于笼统,不能一言以蔽之,而要具体分析。由于角度不同,依据不同,分析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差生大致可从以下两方面判断:
(一)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学习兴趣淡薄,一遇到困难便退缩,平时学习不认真,上课注意力差、观察力薄弱、记忆力差、思维能力差,打瞌睡,自习课总爱讲话,遇事总爱给自己找原因下台。
(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没有集体意识,惹事生非,自由散漫,有极强的表现欲,但又不够自信。生活作风方面喜欢攀比,劳动经常不守时,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四、“差生”的几种表现
1、学习困难学生由于其学习成绩达不到教学要求水平,因此常常处于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缺乏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自卑感增长,胸无大志,没有拼搏精神、不知奋斗,甚至自暴自弃,自尊心很强又特别敏感,在一次一次失败的失败的面前,信心动摇,精神退却,丧失了“自信”,再加上一些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更让这些孩子一蹶不振。
2、有的学生由于父母有一定技术,或长年在外经营,家庭境况较好,无紧迫感,热衷于穿名牌、交朋友、追明星、玩电脑,看到别人艰苦的学习认为是毫无意义的生活,认为人生就应享受,读书只不过混个毕业文凭,结朋拉友那才是人生。
3、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太差,每日便沉醉在后悔之中,后悔自身以前的不努力,同时也为目前同别人的差距与人甚远而担忧,为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彷徨,为没有正确的方法而发愁。这部分人在“差生”中为数不少。
4、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学习方面的“差”,甚或“双差”,如今已是积重难返,长期以来已经给老师已经形成了不好的印象,即使有想努力的,但也缺乏前进的勇气和目标,而采取自暴自弃,自我放纵,平是无视学校和班级的纪律,无视老师的教育。
5、有的学生因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恼怒,或受到误解而形成一种扭曲的变态的心理,于是就产生一种想毁掉自己或毁掉别人的念头,这种人人数甚少,但为害极大,若不注意防范,妥善处理,往往容易酿成苦果,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
五、转化“差生”的几点做法
1、面对有心理有疾病的学生,转化关键便是使他们已经扭曲的心理得到恢复。
一是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成功便是满意地达到目标,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为差生设立合适目标,使他们通过一定努力能达到目标,得到鼓励与表扬,增加他们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信心。
二是创设环境,改变学生的消极情绪。对于这一点我们应多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多从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心理。不揭学生短处,要看学生的长处,多鼓励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宽容、兴奋、鼓励人前进的学习环境,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爱戴、感激、信任,会倾心于老师,乐于接近老师,向老师打开心灵的窗户,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
三是教师应经常深入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让其感到家的温馨,使父母长年在外的孩子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家长的身影,从而医治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疾病,从根本上转变学生。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兴趣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提高学生兴趣:
首先,利用直观教学、形象化教学,发挥形象思维的艺术感染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事物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最后,在运用知识和联系实际中,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因此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兴趣的差异。兴趣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因此,针对兴趣差异进行教育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每一个“差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其它的具体情况是不相同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差生”转化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个别施教的方法和措施,力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使每一个“差生”得到逐步提高。
3、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课后作业量和难易程度,从整体上讲要减轻学生课后练习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同多开展一些让学生有兴趣的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很多“差生”是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而产生厌学情绪的,减轻学生课后练习量,和有层次的布置作业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可一定程度上缓减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4、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以环境的力量熏陶部分学生。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形成某种心理气氛。因此,要防止消极心理气氛的出现,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形成积极的心理气氛。
总之,“差生”的转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对待“差生”,教师一定要从心理上正视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差生”的学习兴趣,严格要求,通过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技能、方法,不断鼓励,增强“差生”的学习自信,并时刻做好差生问题的教育预防工作,从而使“差生”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我相信学校教育中就没有不能被感化的“差生”。
参考文献:
[1]张兴.教育通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2]四川省教育厅师范处组织编写.中学教学心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关键词:西部 农村 教育 差生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东部经济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模式。2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东部沿海城市的飞跃发展,然而沿海城市同内地的发展却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较大的距离。由于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和劳动力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大量的人才和劳动力也在由西往东流。在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罕见的打工潮。这些现象都对西部农村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经费困难;教育人才少;留守儿童多。这一切使得在西部农村教育中产生了大量的“差生”,解决“差生”问题西部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一、我对“差生”的定义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经常把在校学习差和表现差的学生称为“差生”,我认为这是比较偏颇的,并且也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其实在被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还凝聚着某些优生不一定具有的优点。“差生”具有的优点而优生不一定具有,那么“差生”也就成为了另一方面的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单方面的看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我个人认为“差生”并不差,只是在成长历程上比别的学生慢了一步而已,但假如我们仍然用老眼光看问题的话“优生”。著名的教育学家布卢姆也指出,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不存在智能的悬殊或学生的优劣,所存在的只是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时间的快慢。因此,作为,那他们可真要成为真正的差生了。
二、西部农村教育中“差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俗话说“性相近,习相远。”意思就是说刚出生的孩子在品性上是相差无几的。其实刚上学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也是差不多的,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然而,几年下来,他们的变化就大了,有的成绩不断上升,成了老师天天挂在嘴边的标兵;而有的却对学习失去兴趣,厌学、逃学。伴随着学习的下降,随之产生的是坏的习惯和品质,成为所谓的“差生”。“差生”的产生可以从家庭方面、社会环境,学生个人以及学校教育来看。
首先我个人认为家庭方面的因素是我们内地教育中产生差生的最大原因,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现今的家庭教育却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中国的打工潮让许多孩子从小便变成了留守儿童,在失去父母关爱的同时更失去了家庭的教育;由于家庭生活的不稳定,中国离婚率的不断上涨,使许多孩子从小便成为了有心理疾病的孩子。在这些种情况下,网络游戏、一些低级趣味的书籍便成了孩子们的忠实的“朋友”。孩子心灵的扭曲让他们一开始便成了“注定”的“差生”。
其次才是学校教育!由于家庭、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成绩关心之至!因此在教育方面,使学校产生了强大的压力。现今各学校在对教学成果的评定都是看成绩,因而教师教学压力巨大,提高学生成绩便成了他们的首要任务。大量的、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每天超负荷运转。在强大的压力下,孩子产生了厌学逃学的现象,“差生”也就慢慢形成了。
三、我眼中的“差生”
“差生”的提法过于笼统,不能一言以蔽之,而要具体分析。由于角度不同,依据不同,分析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差生大致可从以下两方面判断:
(一)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学习兴趣淡薄,一遇到困难便退缩,平时学习不认真,上课注意力差、观察力薄弱、记忆力差、思维能力差,打瞌睡,自习课总爱讲话,遇事总爱给自己找原因下台。
(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没有集体意识,惹事生非,自由散漫,有极强的表现欲,但又不够自信。生活作风方面喜欢攀比,劳动经常不守时,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四、“差生”的几种表现
1、学习困难学生由于其学习成绩达不到教学要求水平,因此常常处于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缺乏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自卑感增长,胸无大志,没有拼搏精神、不知奋斗,甚至自暴自弃,自尊心很强又特别敏感,在一次一次失败的失败的面前,信心动摇,精神退却,丧失了“自信”,再加上一些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更让这些孩子一蹶不振。
2、有的学生由于父母有一定技术,或长年在外经营,家庭境况较好,无紧迫感,热衷于穿名牌、交朋友、追明星、玩电脑,看到别人艰苦的学习认为是毫无意义的生活,认为人生就应享受,读书只不过混个毕业文凭,结朋拉友那才是人生。
3、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太差,每日便沉醉在后悔之中,后悔自身以前的不努力,同时也为目前同别人的差距与人甚远而担忧,为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彷徨,为没有正确的方法而发愁。这部分人在“差生”中为数不少。
4、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学习方面的“差”,甚或“双差”,如今已是积重难返,长期以来已经给老师已经形成了不好的印象,即使有想努力的,但也缺乏前进的勇气和目标,而采取自暴自弃,自我放纵,平是无视学校和班级的纪律,无视老师的教育。
5、有的学生因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恼怒,或受到误解而形成一种扭曲的变态的心理,于是就产生一种想毁掉自己或毁掉别人的念头,这种人人数甚少,但为害极大,若不注意防范,妥善处理,往往容易酿成苦果,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
五、转化“差生”的几点做法
1、面对有心理有疾病的学生,转化关键便是使他们已经扭曲的心理得到恢复。
一是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成功便是满意地达到目标,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为差生设立合适目标,使他们通过一定努力能达到目标,得到鼓励与表扬,增加他们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信心。
二是创设环境,改变学生的消极情绪。对于这一点我们应多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多从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心理。不揭学生短处,要看学生的长处,多鼓励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宽容、兴奋、鼓励人前进的学习环境,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爱戴、感激、信任,会倾心于老师,乐于接近老师,向老师打开心灵的窗户,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
三是教师应经常深入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让其感到家的温馨,使父母长年在外的孩子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家长的身影,从而医治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疾病,从根本上转变学生。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兴趣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提高学生兴趣:
首先,利用直观教学、形象化教学,发挥形象思维的艺术感染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事物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最后,在运用知识和联系实际中,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因此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兴趣的差异。兴趣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因此,针对兴趣差异进行教育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每一个“差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其它的具体情况是不相同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差生”转化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个别施教的方法和措施,力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使每一个“差生”得到逐步提高。
3、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课后作业量和难易程度,从整体上讲要减轻学生课后练习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同多开展一些让学生有兴趣的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很多“差生”是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而产生厌学情绪的,减轻学生课后练习量,和有层次的布置作业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可一定程度上缓减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4、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以环境的力量熏陶部分学生。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形成某种心理气氛。因此,要防止消极心理气氛的出现,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形成积极的心理气氛。
总之,“差生”的转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对待“差生”,教师一定要从心理上正视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差生”的学习兴趣,严格要求,通过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技能、方法,不断鼓励,增强“差生”的学习自信,并时刻做好差生问题的教育预防工作,从而使“差生”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我相信学校教育中就没有不能被感化的“差生”。
参考文献:
[1]张兴.教育通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2]四川省教育厅师范处组织编写.中学教学心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