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分数知识点抽象性强,概括性强,导致很多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吃力,学习效果不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现如今,小学生在分数学习中普遍存在概念理解不清晰、运算时候经常出错、解题时不知如何下手等问题,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理解、感兴趣的方式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的消化和吸收,使分数教学取得预期效果,对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数 教学方法
分数和正整数之间有着重要关联,但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如计算方式、读写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意义等均不相同。加上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有限,而且分数知识点比较复杂,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吃力,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应当针对这一情况予以重视,找到分数与学生实际生活、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契合點,在这个基础上探索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形成完善的、有效的教学体系,使分数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现阶段小学生在分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清晰理解分数概念
分数的概念相对于整数而言抽象性更强,概括性也非常强,而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对于这种抽象的概念往往不能很好理解。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虽然让学生记住了分数的概念,但很多学生并不清楚其内涵。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具有灵活性的问题时,往往不知道从何着手。
(二)进行分数运算时常出错
相对于整数之间的加减乘除,分数计算更为复杂一些,很多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错。尤其是在“颠倒相乘”关系、“运算变化”以及数量关系分析等各个方面,往往存在模糊不清等问题,运算的时候经常出错。究其根源,学生对分数的概念以及特点没有做到充分了解,没有掌握其本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运算错误率。
(三)分数解题中经常出错
由于小学生对分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够清晰,加上数学建模意识差,不能很好地处理数量之间的关系,导致在计算有关于分数的填空题、选择题以及应用题时经常犯错,比如弄错单位“1”的量,这个问题在分数应用题中经常出现。学生往往分不清“1/2”与“1/2个”之间区别,所以在解题的时候经常出错。
二、小学数学分数教学策略
(一)加强直观教学,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众所周知,小学生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较差,这也是小学生不喜欢纯理论知识而喜欢图文并茂文本的原因之一。在进行分数教学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以此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在笔者看来,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出可视化情境,从而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出“切蛋糕”的画面,通过将蛋糕切成若干份,每人吃其中一份的方式指导学生认识“几分之一”的概念。又或者,教师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分数的概念。再如,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两只苹果,然后将苹果带到课堂上,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老师现在要将苹果分给班上的两个学生,应该怎么去分?”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每人应当分配一个。在这个基础上,数学教师再进一步提问:“假如我拿出一个苹果,将它分给我们班上两个学生,又应该如何去分?”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切一半”,每个人吃半边,教师再让学生用数字将“半边”表示出来。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而且能够降低学生对分数的理解难度。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告诉学生“一半”就是将一个物体分成2份,取走其中的1份,所以写成1/2.同样,如果将一个苹果分给四个学生,则要对两个“一半”再进行对半切开,这样,2份就变成了4份,取走其中的一份,就是1/4,如果要取走其中的2份,则是2/4。这样的直观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分数的含义并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教学是一项可取之策。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数学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并将其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内涵和特点,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今天是弟弟的9岁生日,妈妈下班后给弟弟买了一个生日蛋糕。晚上吃完饭,爸爸准备按照人数将蛋糕切成6份,每人吃一份。弟弟说每人吃一块太少了,他至少要吃两块蛋糕。这个时候,妈妈灵机一动,让爸爸将蛋糕切成12份,然后问弟弟,两块是否够吃,弟弟高兴地点点头。同学们,你们认为弟弟多吃蛋糕了吗?”这样的问题具有生活气息,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说一说第一种切法和第二种切法的区别,弟弟是否多吃了蛋糕,原因是什么。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学生认识到1/6与2/12实际上意义相同,只是呈现出来的方式不同。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深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本质,而且也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渗透思想方法,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面对很多学生在分数的学习上表现出来的“会学不会用”问题,数学教师应当予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掌握了运用分数的工具。这样,学生在解题的时候也就能正确处理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到正确计算。在分数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渗透以下这几种数学思想方法:
第一,数形结合思想。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梳理问题中的关系量,使学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做到有效解决。例如,小学数学中普遍存在的“修路”问题,数学教师在讲解这类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一边读题一边绘图。如“一条路修了全程的2/5,还剩下240米需要修,问这条路全程多长?”很多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不知从何下手,数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路的全程设为“1”,绘制一条线段,将其分成5份,这样就可以看出,全程的3/5是240米,则一小段是80米,5段即5×80=400米。学生掌握了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在今后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也就能够做到快速解决。 第二,假设思想。在分数应用过程中,假设思想也是经常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尤其是选择题、填空题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题目所给的条件以及假设法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从而降低解题难度。举个简单的例子,有这样一道数学题: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了若干个白球和若干个黄球,已知1/10的白球和1/3的黄球一共有24个,问白球和黄球各有多少枚。很多学生刚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实际上,面对这道问题,教师可以渗透假设思想,指导学生将其转化为容易理解的简单问题。具体这样分析:球的数量是整数,而且白球的数量是10的倍数,黄球的数量是3的倍数,如果是选择题,这样可以直接选中答案。如果是填空题,学生只需要代入几次,就可以快速求得答案。
第三,类比思想。在小学数学分数应用过程中,类似思想也经常用到。教师在指导学生应用分数的时候,可以将这种思想方法渗透其中。例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有一个果园,里面只种了两种果树,分别是桃树和杏树,已知杏树的种植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而桃树的面积是杏树的3倍。问这个果园的面积一共是多大?”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快速解出答案。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对题目中“3倍”进行改变,将其变为40%、2/5、0.4倍,然后再让学生计算果园的面积。接着,笔者让学生结合这几次的计算结果进行总结。通过改前与改后的对比,并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如下:当数量之间倍数是“小于”的时候,通常说成百分之几、或零点几,又或者几分之几,都可以看成是分数倍。所以,乘法计算可以用来求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来计算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通过这样的类比推理,让学生学会将百分数或分数看成倍数去思考。这种思想方法渗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思考负担,还能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四,变换思想。变换思想是一种重要思想,掌握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处理带有分数的问题时,往往能够得心应手。例如,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这样三条信息:小王同学看一本共有160页的课外书;第一天看完了这本课外书的20%;第二天看完了这本课外书的1/4。然后问学生根据这三条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给出了如下答案:①小王同学第一天看几页书?②小王同学第二天看几页书?③小王同学两天内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④小王同学第二天看的书是第一天看的书的几分之几?⑤这本书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看?⑥小王同学第二天看的书比第一天多多少页?由三条信息,可以衍生出这么多的问题,换言之,可以解决这么多的问题。这个过程中渗透了变与不变的思想。
三、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是一个基础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的提升。然而,由于分数概括性、综合性、抽象性较强,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普遍感到吃力,而且往往投入大量的時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面对这一状况,数学教师要立足实际,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特点探索新型、多元的教学方式,如通过直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思想方法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分数教学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洪.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2018,(34) :52.
[2]钱中华.知识·思维·思想——小初衔接视域下北师版小学分数教学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9,(10) :45.
[3]洪媛媛,温丽建.彰显课程整合尽显课堂风采——“除法与分数”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9,(07) :31.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数 教学方法
分数和正整数之间有着重要关联,但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如计算方式、读写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意义等均不相同。加上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有限,而且分数知识点比较复杂,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吃力,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应当针对这一情况予以重视,找到分数与学生实际生活、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契合點,在这个基础上探索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形成完善的、有效的教学体系,使分数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现阶段小学生在分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清晰理解分数概念
分数的概念相对于整数而言抽象性更强,概括性也非常强,而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对于这种抽象的概念往往不能很好理解。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虽然让学生记住了分数的概念,但很多学生并不清楚其内涵。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具有灵活性的问题时,往往不知道从何着手。
(二)进行分数运算时常出错
相对于整数之间的加减乘除,分数计算更为复杂一些,很多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错。尤其是在“颠倒相乘”关系、“运算变化”以及数量关系分析等各个方面,往往存在模糊不清等问题,运算的时候经常出错。究其根源,学生对分数的概念以及特点没有做到充分了解,没有掌握其本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运算错误率。
(三)分数解题中经常出错
由于小学生对分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够清晰,加上数学建模意识差,不能很好地处理数量之间的关系,导致在计算有关于分数的填空题、选择题以及应用题时经常犯错,比如弄错单位“1”的量,这个问题在分数应用题中经常出现。学生往往分不清“1/2”与“1/2个”之间区别,所以在解题的时候经常出错。
二、小学数学分数教学策略
(一)加强直观教学,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众所周知,小学生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较差,这也是小学生不喜欢纯理论知识而喜欢图文并茂文本的原因之一。在进行分数教学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以此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在笔者看来,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出可视化情境,从而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出“切蛋糕”的画面,通过将蛋糕切成若干份,每人吃其中一份的方式指导学生认识“几分之一”的概念。又或者,教师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分数的概念。再如,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两只苹果,然后将苹果带到课堂上,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老师现在要将苹果分给班上的两个学生,应该怎么去分?”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每人应当分配一个。在这个基础上,数学教师再进一步提问:“假如我拿出一个苹果,将它分给我们班上两个学生,又应该如何去分?”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切一半”,每个人吃半边,教师再让学生用数字将“半边”表示出来。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而且能够降低学生对分数的理解难度。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告诉学生“一半”就是将一个物体分成2份,取走其中的1份,所以写成1/2.同样,如果将一个苹果分给四个学生,则要对两个“一半”再进行对半切开,这样,2份就变成了4份,取走其中的一份,就是1/4,如果要取走其中的2份,则是2/4。这样的直观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分数的含义并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教学是一项可取之策。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数学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并将其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内涵和特点,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今天是弟弟的9岁生日,妈妈下班后给弟弟买了一个生日蛋糕。晚上吃完饭,爸爸准备按照人数将蛋糕切成6份,每人吃一份。弟弟说每人吃一块太少了,他至少要吃两块蛋糕。这个时候,妈妈灵机一动,让爸爸将蛋糕切成12份,然后问弟弟,两块是否够吃,弟弟高兴地点点头。同学们,你们认为弟弟多吃蛋糕了吗?”这样的问题具有生活气息,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说一说第一种切法和第二种切法的区别,弟弟是否多吃了蛋糕,原因是什么。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学生认识到1/6与2/12实际上意义相同,只是呈现出来的方式不同。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深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本质,而且也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渗透思想方法,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面对很多学生在分数的学习上表现出来的“会学不会用”问题,数学教师应当予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掌握了运用分数的工具。这样,学生在解题的时候也就能正确处理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到正确计算。在分数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渗透以下这几种数学思想方法:
第一,数形结合思想。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梳理问题中的关系量,使学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做到有效解决。例如,小学数学中普遍存在的“修路”问题,数学教师在讲解这类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一边读题一边绘图。如“一条路修了全程的2/5,还剩下240米需要修,问这条路全程多长?”很多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不知从何下手,数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路的全程设为“1”,绘制一条线段,将其分成5份,这样就可以看出,全程的3/5是240米,则一小段是80米,5段即5×80=400米。学生掌握了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在今后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也就能够做到快速解决。 第二,假设思想。在分数应用过程中,假设思想也是经常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尤其是选择题、填空题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题目所给的条件以及假设法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从而降低解题难度。举个简单的例子,有这样一道数学题: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了若干个白球和若干个黄球,已知1/10的白球和1/3的黄球一共有24个,问白球和黄球各有多少枚。很多学生刚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实际上,面对这道问题,教师可以渗透假设思想,指导学生将其转化为容易理解的简单问题。具体这样分析:球的数量是整数,而且白球的数量是10的倍数,黄球的数量是3的倍数,如果是选择题,这样可以直接选中答案。如果是填空题,学生只需要代入几次,就可以快速求得答案。
第三,类比思想。在小学数学分数应用过程中,类似思想也经常用到。教师在指导学生应用分数的时候,可以将这种思想方法渗透其中。例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有一个果园,里面只种了两种果树,分别是桃树和杏树,已知杏树的种植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而桃树的面积是杏树的3倍。问这个果园的面积一共是多大?”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快速解出答案。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对题目中“3倍”进行改变,将其变为40%、2/5、0.4倍,然后再让学生计算果园的面积。接着,笔者让学生结合这几次的计算结果进行总结。通过改前与改后的对比,并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如下:当数量之间倍数是“小于”的时候,通常说成百分之几、或零点几,又或者几分之几,都可以看成是分数倍。所以,乘法计算可以用来求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来计算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通过这样的类比推理,让学生学会将百分数或分数看成倍数去思考。这种思想方法渗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思考负担,还能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四,变换思想。变换思想是一种重要思想,掌握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处理带有分数的问题时,往往能够得心应手。例如,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这样三条信息:小王同学看一本共有160页的课外书;第一天看完了这本课外书的20%;第二天看完了这本课外书的1/4。然后问学生根据这三条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给出了如下答案:①小王同学第一天看几页书?②小王同学第二天看几页书?③小王同学两天内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④小王同学第二天看的书是第一天看的书的几分之几?⑤这本书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看?⑥小王同学第二天看的书比第一天多多少页?由三条信息,可以衍生出这么多的问题,换言之,可以解决这么多的问题。这个过程中渗透了变与不变的思想。
三、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是一个基础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的提升。然而,由于分数概括性、综合性、抽象性较强,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普遍感到吃力,而且往往投入大量的時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面对这一状况,数学教师要立足实际,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特点探索新型、多元的教学方式,如通过直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思想方法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分数教学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洪.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2018,(34) :52.
[2]钱中华.知识·思维·思想——小初衔接视域下北师版小学分数教学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9,(10) :45.
[3]洪媛媛,温丽建.彰显课程整合尽显课堂风采——“除法与分数”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9,(07)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