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我国现存的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无一例外的都有叠山的堆筑,叠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自然式园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造形多样,易于和周围景物协调统一,同时它灵活,巧于变化,丰富了园林的景观,增加了园林空间和层次感。叠山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园的景观,叠山与风景园林的关系是值得每个设计者和造园家耗费精力、气力去追求、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叠山 技法 应用途径
Abstract: From our existing royal gardens to the private gardens, all have rockery piling; mountain to its unique beauty expresse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ural garden. It is easy to shape and diverse, and the surrounding scenery is harmonious and unified, it is flexible change, clever, enriching the landscape garden space, increased and layering. Mountain has a direct effect on the whole garden landscape, mountain and landscape relationship is worth of each of the designers and gardeners consuming energy, the power to pursue, a topic for discussion.
Key words: mountain; technique; application method
中圖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绪论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园著称。这就决定了假山叠石处于中国园林主要组成部分这一地位。今天,当我们需要创建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新型园林的时候,很有必要对叠山进行一番研讨,使之“古为今用”。
1.1中国园林叠山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中国叠山的历史几乎和中国园林的历史一样长,叠山史上两次高峰(宋代、清代)也都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全盛期。两千多年来涌现出的名匠、大师和技艺手法也必定是灿若星辰,丰富多彩的。然而真正能流传至今的工匠和技术却寥寥无几,由于缺乏理论总结和文献记载,都不幸失传了。直到明代末期《园冶》问世前,中国园林始终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造园理论专著或技术总结。这方面,除了孟兆祯、曹汛等先生做过一些技术性总结和研究外,有关中国叠山演化和技术风格研究的尝试极少。
1.2中国园林叠山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叠山是中国园林独有的一支艺术奇葩,中国园林尤其是传统园林叠山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它足以成为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研究,继承和发扬光大。这门古老的技艺中所包含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理性精神,对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它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研究中一个突出的难点和重点,是当代园林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深入研究传统园林叠山对于完善中国园林体系,更好地修复传统园林假山以及指导当代园林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研究叠山的造园艺术是为了传承,汇滴水成川,聚川成海,以此传播知识。叠山是中国园林研究中最薄弱的一环。对我国传统园林的主要阶段性风格和典型手法加以梳理,并探讨叠山形式、技术演化背后的原因,是本次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2叠山在造园中的内涵
已故园林专家童寯先生曾说:“造园要素:一为花木鱼池,二为屋宇,三为叠石。叠山之艺,则在于且叠山之石,须现成的天然之石,不可以斧凿加工,否则就不自然。因此叠山之事,可谓因材施法。陈从周在《说园》中说:“石无定形,山有定法。”这就是堆山的要诀。从理论上说,没有假山石,也是可以成园的,亦如中国画除了山水还有花鸟、人物画一样。但在实践上,无论中国的皇家造园还是私家建园,却没有哪一家少得了假山石的。
3叠山在中国造园中的基本表现手法
3.1选石
石质要统一,黄石、湖石不能混用,这一点《园治》中的“选石”对其做了详细的说明。自然之山,石质必然同一。而艺术之法则,其首条便是“变化与统一”。石质统一,造型变化,符合艺术规律。扬州个园中的秋山,全是黄石,若大自然金秋之景观;而西首的夏山,则一律湖石,是冷色调的,凉趣可人。
3.2造型
所谓假山,其实不假,其气质甚至胜出真山。人们常说的“风景如画”,意谓画之景可以取舍,胜于风景,其理一样。叠石造山,轮郭线须有变化,变化中又须求得均衡。如扬州的片石山房,高低错落,虚实得体,有清芬雅致之感。叠石造山与画山水画是想通的,叠山须有绘画修养。叠石造山最关键的是峰峦要有立体布局,产生前后掩映,似表现出“崇山峻岭”之感。
3.3险峻
叠石造山仿的是真山的气质,不是做真山的模型。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真山之美,一在巍峨雄健,二在险峻挺拔。叠山虽小,但其姿态气质不亚于真山之雄伟和奇险。特别是立峰、单石,更须重视险峻之美。大凡名贵的单石、立峰,均具有险峻之美。
3.4立体
绘画中有“石分三面”之说。因为画是平面的两度空间,山石是立体的三度空间,所以须有这个原则才使画中之石有立体感。其实园林中的叠山也同样,须从空间来看,不能只看一面,侧面、背面不管。从景来说,有“步移景异”之说,叠山尤须从三度空间出发。
3.5意境
山之意境有不同的类别。人常言泰山以雄著称,黄山以奇著称,华山险,峨眉秀,庐山迷,审美特征不同。叠山是一种艺术,其意境应当是山,而不要去做似是而非,具象的某种东西,刻意求之而不免俗气。
4叠山在造园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建议
4.1叠山造园应讲究选石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内有个叫“东吴小筑”湖石假山,给我印象很深刻。这座山无遮无挡,全景全形的伫立在那,让人一目了然,完全没有体现出叠石造山中讲究的“隐”和“藏”。而山顶修建的一圆亭,再加上山上光秃秃的寸草不生,用今天的话说叫“穷山恶水”。堆此山者根本不懂相石、选石、拼叠、造型灯最基本的技法常识,是外行胡堆乱造的假山。可见,叠石造山不在于用石多少、高低大小,而在于布石之巧妙。
4.2叠山造园应讲究“因地制宜”
一些园林方面的学者专家由于不懂叠山技法实践,如同不懂笔墨技巧者谈论中国画,致使理论研究无法深入下去。例如扬州市在市区公共地段文津园北处造了一座山亭,不但山石堆叠形同乱石堆,对水的处理也是如蛇游一般,是人观之如同未加盖的城市下水道,假气明显,其结果只能造假不会求真,使假山如搭积木玩技巧只见人工不见自然。其主要原因除了不懂山石拼叠和造型技法外,还在于分不清绘画“三远”透视创作原理和山水盆景“小中见大”造型原理与叠石造山“以少胜多”的审美创作原理之区别,许多城市中的叠石造山虽用石越来越大、规模越来越大,而山境山意却越造越假,越早越小。
4.3叠山的基础应稳固
孤赏石、山石洞壑由于荷重集中,要做可靠基础。过去常用直径12~15厘米木桩,按20~30厘米间距梅花点打夯至持力层,上覆厚实石板为基础。现在只要土质硬实,无流砂、淤泥、杂质松土,一般用砼板较省时省工,达到8吨/平方米以上即可。驳岸石为节约投资,在水下、泥下10~20厘米,一般用毛石砌筑。剑石为减少入土长度和安全起见,四周必须以砼包裹固定。山石瀑布如造于老土上(过去堆土造山已有数年功夫),可在素土、碎石夯实上,捣筑一层钢砼作基础。如造于新堆土山之上,则要较费心思防止因沉降而产生裂隙,因漏水而水土冲刷,逐渐变形失真,产生危险。山石的安全,是假山堆叠中第一主要点。
5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个人认为在当今要弘扬和发展叠山技艺,一方面要继承前人技法以满足传统园林的维修、恢复和新建的需求,其次对于小空间私家造园,仍然是大有可为的。同时要针对现代城市建筑的特点及空气污染、人口密集、用地紧张等情况,研究如何使叠山从传统的,多于高不过二层的传统建筑配置进行封闭造型的模式中走出来,从单门独院仅供少数人享受的私家造园到可供大多数人游玩的公共园林的建设,运用“以少胜多”的叠石造园技艺使城市变成山林城市。要认识到在现代城市中,基础绿化是第一位的,叠山是使基础绿化更具艺术性的重要手段,是使城市建筑更具自然、和谐气氛的重要手段。
总之,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带来了经济的繁荣,而经济的繁荣又带动了叠石造园艺术的繁荣,伴随着这种繁荣的匠师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那时,粗制滥造的假山才会失去市场,已堆的乱石堆将被拔掉,惟有真正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叠山作品才能与城市的繁荣并存于世。
【参考文献】
〔1〕王劲韬.《中国皇家园林叠山理论与技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明·计成.《园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童寯.《江南园林志·假山》.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4〕童寯.《造园史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5〕方惠.《叠石造山的理论与技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叠山 技法 应用途径
Abstract: From our existing royal gardens to the private gardens, all have rockery piling; mountain to its unique beauty expresse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ural garden. It is easy to shape and diverse, and the surrounding scenery is harmonious and unified, it is flexible change, clever, enriching the landscape garden space, increased and layering. Mountain has a direct effect on the whole garden landscape, mountain and landscape relationship is worth of each of the designers and gardeners consuming energy, the power to pursue, a topic for discussion.
Key words: mountain; technique; application method
中圖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绪论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园著称。这就决定了假山叠石处于中国园林主要组成部分这一地位。今天,当我们需要创建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新型园林的时候,很有必要对叠山进行一番研讨,使之“古为今用”。
1.1中国园林叠山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中国叠山的历史几乎和中国园林的历史一样长,叠山史上两次高峰(宋代、清代)也都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全盛期。两千多年来涌现出的名匠、大师和技艺手法也必定是灿若星辰,丰富多彩的。然而真正能流传至今的工匠和技术却寥寥无几,由于缺乏理论总结和文献记载,都不幸失传了。直到明代末期《园冶》问世前,中国园林始终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造园理论专著或技术总结。这方面,除了孟兆祯、曹汛等先生做过一些技术性总结和研究外,有关中国叠山演化和技术风格研究的尝试极少。
1.2中国园林叠山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叠山是中国园林独有的一支艺术奇葩,中国园林尤其是传统园林叠山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它足以成为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研究,继承和发扬光大。这门古老的技艺中所包含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理性精神,对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它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研究中一个突出的难点和重点,是当代园林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深入研究传统园林叠山对于完善中国园林体系,更好地修复传统园林假山以及指导当代园林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研究叠山的造园艺术是为了传承,汇滴水成川,聚川成海,以此传播知识。叠山是中国园林研究中最薄弱的一环。对我国传统园林的主要阶段性风格和典型手法加以梳理,并探讨叠山形式、技术演化背后的原因,是本次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2叠山在造园中的内涵
已故园林专家童寯先生曾说:“造园要素:一为花木鱼池,二为屋宇,三为叠石。叠山之艺,则在于且叠山之石,须现成的天然之石,不可以斧凿加工,否则就不自然。因此叠山之事,可谓因材施法。陈从周在《说园》中说:“石无定形,山有定法。”这就是堆山的要诀。从理论上说,没有假山石,也是可以成园的,亦如中国画除了山水还有花鸟、人物画一样。但在实践上,无论中国的皇家造园还是私家建园,却没有哪一家少得了假山石的。
3叠山在中国造园中的基本表现手法
3.1选石
石质要统一,黄石、湖石不能混用,这一点《园治》中的“选石”对其做了详细的说明。自然之山,石质必然同一。而艺术之法则,其首条便是“变化与统一”。石质统一,造型变化,符合艺术规律。扬州个园中的秋山,全是黄石,若大自然金秋之景观;而西首的夏山,则一律湖石,是冷色调的,凉趣可人。
3.2造型
所谓假山,其实不假,其气质甚至胜出真山。人们常说的“风景如画”,意谓画之景可以取舍,胜于风景,其理一样。叠石造山,轮郭线须有变化,变化中又须求得均衡。如扬州的片石山房,高低错落,虚实得体,有清芬雅致之感。叠石造山与画山水画是想通的,叠山须有绘画修养。叠石造山最关键的是峰峦要有立体布局,产生前后掩映,似表现出“崇山峻岭”之感。
3.3险峻
叠石造山仿的是真山的气质,不是做真山的模型。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真山之美,一在巍峨雄健,二在险峻挺拔。叠山虽小,但其姿态气质不亚于真山之雄伟和奇险。特别是立峰、单石,更须重视险峻之美。大凡名贵的单石、立峰,均具有险峻之美。
3.4立体
绘画中有“石分三面”之说。因为画是平面的两度空间,山石是立体的三度空间,所以须有这个原则才使画中之石有立体感。其实园林中的叠山也同样,须从空间来看,不能只看一面,侧面、背面不管。从景来说,有“步移景异”之说,叠山尤须从三度空间出发。
3.5意境
山之意境有不同的类别。人常言泰山以雄著称,黄山以奇著称,华山险,峨眉秀,庐山迷,审美特征不同。叠山是一种艺术,其意境应当是山,而不要去做似是而非,具象的某种东西,刻意求之而不免俗气。
4叠山在造园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建议
4.1叠山造园应讲究选石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内有个叫“东吴小筑”湖石假山,给我印象很深刻。这座山无遮无挡,全景全形的伫立在那,让人一目了然,完全没有体现出叠石造山中讲究的“隐”和“藏”。而山顶修建的一圆亭,再加上山上光秃秃的寸草不生,用今天的话说叫“穷山恶水”。堆此山者根本不懂相石、选石、拼叠、造型灯最基本的技法常识,是外行胡堆乱造的假山。可见,叠石造山不在于用石多少、高低大小,而在于布石之巧妙。
4.2叠山造园应讲究“因地制宜”
一些园林方面的学者专家由于不懂叠山技法实践,如同不懂笔墨技巧者谈论中国画,致使理论研究无法深入下去。例如扬州市在市区公共地段文津园北处造了一座山亭,不但山石堆叠形同乱石堆,对水的处理也是如蛇游一般,是人观之如同未加盖的城市下水道,假气明显,其结果只能造假不会求真,使假山如搭积木玩技巧只见人工不见自然。其主要原因除了不懂山石拼叠和造型技法外,还在于分不清绘画“三远”透视创作原理和山水盆景“小中见大”造型原理与叠石造山“以少胜多”的审美创作原理之区别,许多城市中的叠石造山虽用石越来越大、规模越来越大,而山境山意却越造越假,越早越小。
4.3叠山的基础应稳固
孤赏石、山石洞壑由于荷重集中,要做可靠基础。过去常用直径12~15厘米木桩,按20~30厘米间距梅花点打夯至持力层,上覆厚实石板为基础。现在只要土质硬实,无流砂、淤泥、杂质松土,一般用砼板较省时省工,达到8吨/平方米以上即可。驳岸石为节约投资,在水下、泥下10~20厘米,一般用毛石砌筑。剑石为减少入土长度和安全起见,四周必须以砼包裹固定。山石瀑布如造于老土上(过去堆土造山已有数年功夫),可在素土、碎石夯实上,捣筑一层钢砼作基础。如造于新堆土山之上,则要较费心思防止因沉降而产生裂隙,因漏水而水土冲刷,逐渐变形失真,产生危险。山石的安全,是假山堆叠中第一主要点。
5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个人认为在当今要弘扬和发展叠山技艺,一方面要继承前人技法以满足传统园林的维修、恢复和新建的需求,其次对于小空间私家造园,仍然是大有可为的。同时要针对现代城市建筑的特点及空气污染、人口密集、用地紧张等情况,研究如何使叠山从传统的,多于高不过二层的传统建筑配置进行封闭造型的模式中走出来,从单门独院仅供少数人享受的私家造园到可供大多数人游玩的公共园林的建设,运用“以少胜多”的叠石造园技艺使城市变成山林城市。要认识到在现代城市中,基础绿化是第一位的,叠山是使基础绿化更具艺术性的重要手段,是使城市建筑更具自然、和谐气氛的重要手段。
总之,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带来了经济的繁荣,而经济的繁荣又带动了叠石造园艺术的繁荣,伴随着这种繁荣的匠师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那时,粗制滥造的假山才会失去市场,已堆的乱石堆将被拔掉,惟有真正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叠山作品才能与城市的繁荣并存于世。
【参考文献】
〔1〕王劲韬.《中国皇家园林叠山理论与技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明·计成.《园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童寯.《江南园林志·假山》.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4〕童寯.《造园史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5〕方惠.《叠石造山的理论与技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