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国和意大利均是艺术大国,且保留收藏众多艺术名作。从古罗马的雕塑到文艺复兴三杰的传世名作,再到枫丹白露派、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与野兽派、立体派、现代派的应接不暇,亲临两国艺术殿堂,其艺术的辉煌与国人对艺术的普遍热爱与保护与艺术本身一样令人动容。
【关键词】欧洲;艺术感想;美术馆
未曾想是在2012年夏天与法国和意大利如此接近,更未想到亲临其境的感受与站在远处想望如此相异。十几天的旅程,现在忆及竟如许漫长又如此短暂,似梦中,但留在脑海中的冲击与细微情感却真切依然。感慨万千,撷两点与大家分享。
美术馆里的人们
此行以参观美术馆为主,相对于大师们的作品由图片而真实出现在眼前的震撼更强烈的却是美术馆里的特殊人群。他们是老人、残疾人和带婴儿的年轻父母。从巴黎的卢浮宫、集美亚洲博物馆、罗丹美术馆、巴黎现代美术馆到佛罗伦萨的乌非兹美术馆,他们都给我不变的感动。
卢浮宫是这次所参观美术馆中面积最大,参观者也最多的一处。在那里有很多年轻的夫妇推着婴儿车,带着根本不知卢浮宫是何物,亦不知《蒙娜丽莎》的笑有多神秘,更不知站在一楼的那个没有双臂的叫维纳斯的女子有多么美丽,二楼楼梯口那个没有头带着翅膀的仙女为何让会博得大众的青眼—的只知吃与睡的孩子在艺术的长廊里慢慢地、安静地走着,只是这样浏览。小小的孩子带在身边,诸多不便,但年轻的父母们却并没有特别介意,他们很开心地在婴儿间为孩子花上十几分钟换尿布,然后继续入艺术的长河里,沐着艺术的光,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静静的感受。婴儿车里的小朋友虽不知眼前所为何物,但这些瑰宝的影响却可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想到两个字“浸润”。对这些从坐婴儿车便被父母带着欣赏辉煌艺术的孩子们来说,这便是“浸润”,勿需多言。在其他地方亦不乏这样的情形重演。
在国内很多地方也见有轮椅过道,基本上是个摆设。但在巴黎和意大利的美术馆里却见到轮椅过道原来真的在起作用。没有想到有那么多需要坐轮椅的人也会来到美术馆。他们或年轻或年老,但对生活的热望与对生命的尊重却没有不同。他们没有身有残疾的自卑或绝望,有的仅是与我们一样的或是超过我们的平和。他们在卢浮宫和乌非兹感受古典、在现代美术馆和蓬皮杜感受现代与超现实、在集美亚洲博物馆感受异域文化。在他们从容的轮椅前行步伐里,在他们有生命热度的眼神里,我感到的是力量,是生之可爱可贵可喜。他们静静的流连于画作,偶尔与身边人细语赞叹或评价作品。总是一种从容与淡然。
让我眼眶湿润美术馆是巴黎的集美亚洲博物馆,不是馆藏着众多本该身在故乡华夏大地的中国文物,而是一对至少七十岁的夫妻。在日本馆偶遇时,他们正在仔细欣赏日本的佛像。丈夫拄着拐杖,每移动一步都非常缓慢小心;妻子虽青春不再,但没有暮年的衰颓。他们那么悠然,宁静,我伫立在日本的能面具和武士服装、佛像和各式小玩意的展厅里,可眼中只有那对优雅安宁的夫妻。他们的衣服都是深色,但妻子胸前别着一朵美艳的大红胸花,那朵花如此耀眼,仿佛照亮了整个展厅,是他们心灵年轻蓬勃的表征。那一刻,深深感受到他们的美。这样年纪的国内老人,极少能去博物馆,即便去了,也很少细心领悟体味艺术的真谛。当我日渐老去,可否打扮得体优雅,还能用心漫步艺术的殿堂,感悟艺术,永存希望。
河畔暇思
此行有三条美丽且承载着丰富历史内涵的河流,它们是巴黎的塞纳河、罗马的台伯河及佛罗伦萨的阿诺河。三条河我都预留了时间去近距离接触,看水流从古绵延至今,想象着那些曾驻足或匆匆经过河边被浪淘尽的无数有名或无名的英雄或普通的生命。同样的街道、同样的波光、同样的石头栏干,刹那芳华,沧海桑田,转瞬千百年弹指一挥间。波旁王朝的辉煌、巴黎公社的喧嚣,罗马帝国的不可一世,美第奇家族的丰功伟绩如云烟消散殆尽。留下古老的遗存供后人追忆流年似水。
感慨时光巨大威力的同时,更赞叹这三条河流旁边保存完好的城市面貌及古建筑。在艾菲尔铁塔第二屋(离地面100米)鸟瞰巴黎全貌,几乎没有高大、现代的建筑,一派古城风貌。高的建筑就是蒙马特高地的教堂、巴黎圣母院等处,而它们亦不再年轻。巴黎的街道都非常相似,房屋也无大区别,都保存着它们原本的模样,狭窄的街道,从容的市民,优雅休闲的街边咖啡馆,几百年来都这样的迎接着世界各地的人们。以对悠久历史的完整保护,巴黎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旅游都市。
在奥赛美术馆和卢浮宫之间是塞纳河,有一座桥,在参观奥赛美术馆那天,我到桥上坐了许久。塞纳河的风很凉爽,很柔和,阳光下塞纳河两岸坐满了进行日光浴的人们。河里不时有游船载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观赏巴黎风光。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奥赛则是1900年的火车站,而塞纳河上的几十座桥有的也长达400岁高龄,同样位于河边的圣母院是1163年始建的。宏伟宽广的圣母院里,人流不息,却只有行路之声与圣乐的悠扬,坐在教堂里一小时多,真切体味着雨果笔下的圣母院,虽不信教,却能在这庄严崇高里感受到宗教的力量,正如耳中的圣乐进入心灵,有如被涤荡一般,清澈空明,心无杂尘。
历经风雨,它们都安然的静立于原来的地方,没有人会去给它们穿上现代的衣裳或是彻底打倒而建摩登的高楼。我见到的它们与上个世纪见到他们的画家徐悲鸿、潘玉良及伟人周恩来、邓小平所见没有一点改变。这里有周恩来当年曾住过的旅馆,依然是旅馆;有萨特曾坐过的咖啡馆,依然是咖啡馆。这就是巴黎足以吸引世人的重要因素,也是其恒久魅力所在。
台伯河上连接圣彼得大教堂和圣天使城堡的圣天使桥的最古历史可以追述到134年,现在见到的是1450年后所建。本为皇帝陵的圣天使城堡是139年所建,圣彼得大教堂最早可追述到326年。位于城市里的古羅马废墟则是公元前后的遗存,台伯河边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着让人惊叹的历史与过往。在圣天使桥上,望着碧蓝的天宇和拿着刑具的天使们,再看看圣天使城堡下正在结婚的新人,本不会留意他们,但新人面前的一排小车上都贴着大红的喜字,让我不得人注目,在古老的七丘之城,在台伯河畔,身处异国的我居然看到国人结婚,刹那间有时空错乱之感,恺撒、屋大维、图拉真、奥里略、君士坦丁、斯巴达克斯、教皇、圣徒、纳粹、墨索里尼、战争死亡,意大利、中国、历史现实。原来他们都曾经在这里活过,斯人已逝,但遗迹却长久留存来供我们想象缅怀。
斗兽场到威尼斯广场之间是废墟,中间是帝国大道,大道的路面是石子。有人颇有微词,言罗马不过尔尔,大道就是石头路而已。刚巧有工人在小补一点路面,挖起来几颗石子,终于明白为何那些路面和建筑能保存久远,原来那是石条,而非石子,是插入地面而不是放在地面的,其坚固结实可想而知。罗马曾修了很多大道,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此言不虚。
佛罗伦萨,鲜花之城,徐志摩译作很美的名字“翡冷翠”。那里有阿诺河,据说米开朗基罗曾在河边用功。风雨桥相连的一边是美第奇家族的办公处,现在的乌菲兹美术馆,另一边则是原美第奇家族的居所碧提宫。
从乌菲兹美术馆出来,沿着阿诺河到了“风雨桥”,这是瓦萨里的杰作。是美第奇家族为了便于居所与市政厅之间往来方便而建。“风雨桥”有两层,我仅在第一层徘徊,看人群熙来攘往。桥上众多的首饰店不能吸引我,于是坐在桥边,透过桥上的拱形看阿诺河风景,仿若看到了文艺复兴的画作,几百年来没有改变,画中物便是眼前景。
从碧提宫到市政厅,经过这条可档风遮雨的长廊,美第奇家族的人们如何行色匆匆或闲庭信步。这个家族有教皇,也有法国王后,法王路易十三的母亲,那位美第奇家族的玛丽亚小姐如何在这长廊欢笑,又带着怎样的心情通过长廊远离父母嫁与法王享利四世。住进碧提宫的美第奇家族开始走下坡路时,家族的人们该以如何的心绪走过“风雨”之桥。最后居于碧提宫的家族唯一幸存者安娜在面对祖辈的“风雨桥”时,以怎样的心情做出捐出全部家族藏品的决定。这几百余年历史的长廊该有多少神奇动人的故事呵。脑中想象极富,所知的历史纷涌而至。刚才在乌菲兹美术馆里抚摸着光滑的楼梯扶手,遥想几百年前佛罗伦萨的无冕之王,美第奇家族的人们也曾这样抚摸着它们,他们的手触及扶手时在想什么呢?又有怎样的心机、决策与争斗在这里上演。 无法猜想,幸有这些建筑与艺术品留存,让我们的想象有些驰骋的根基。
千百年来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欢笑和着这些桥下的流水一去不复返,今天有更多的人又加入这“行人”的行列,增加河水见证的欢欣与烦忧。
欧洲之行,想说的还很多,但就此打住吧。古人说言尽意无穷,我的言也未尽,希望意尚有一些。留待仔细体会。
【关键词】欧洲;艺术感想;美术馆
未曾想是在2012年夏天与法国和意大利如此接近,更未想到亲临其境的感受与站在远处想望如此相异。十几天的旅程,现在忆及竟如许漫长又如此短暂,似梦中,但留在脑海中的冲击与细微情感却真切依然。感慨万千,撷两点与大家分享。
美术馆里的人们
此行以参观美术馆为主,相对于大师们的作品由图片而真实出现在眼前的震撼更强烈的却是美术馆里的特殊人群。他们是老人、残疾人和带婴儿的年轻父母。从巴黎的卢浮宫、集美亚洲博物馆、罗丹美术馆、巴黎现代美术馆到佛罗伦萨的乌非兹美术馆,他们都给我不变的感动。
卢浮宫是这次所参观美术馆中面积最大,参观者也最多的一处。在那里有很多年轻的夫妇推着婴儿车,带着根本不知卢浮宫是何物,亦不知《蒙娜丽莎》的笑有多神秘,更不知站在一楼的那个没有双臂的叫维纳斯的女子有多么美丽,二楼楼梯口那个没有头带着翅膀的仙女为何让会博得大众的青眼—的只知吃与睡的孩子在艺术的长廊里慢慢地、安静地走着,只是这样浏览。小小的孩子带在身边,诸多不便,但年轻的父母们却并没有特别介意,他们很开心地在婴儿间为孩子花上十几分钟换尿布,然后继续入艺术的长河里,沐着艺术的光,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静静的感受。婴儿车里的小朋友虽不知眼前所为何物,但这些瑰宝的影响却可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想到两个字“浸润”。对这些从坐婴儿车便被父母带着欣赏辉煌艺术的孩子们来说,这便是“浸润”,勿需多言。在其他地方亦不乏这样的情形重演。
在国内很多地方也见有轮椅过道,基本上是个摆设。但在巴黎和意大利的美术馆里却见到轮椅过道原来真的在起作用。没有想到有那么多需要坐轮椅的人也会来到美术馆。他们或年轻或年老,但对生活的热望与对生命的尊重却没有不同。他们没有身有残疾的自卑或绝望,有的仅是与我们一样的或是超过我们的平和。他们在卢浮宫和乌非兹感受古典、在现代美术馆和蓬皮杜感受现代与超现实、在集美亚洲博物馆感受异域文化。在他们从容的轮椅前行步伐里,在他们有生命热度的眼神里,我感到的是力量,是生之可爱可贵可喜。他们静静的流连于画作,偶尔与身边人细语赞叹或评价作品。总是一种从容与淡然。
让我眼眶湿润美术馆是巴黎的集美亚洲博物馆,不是馆藏着众多本该身在故乡华夏大地的中国文物,而是一对至少七十岁的夫妻。在日本馆偶遇时,他们正在仔细欣赏日本的佛像。丈夫拄着拐杖,每移动一步都非常缓慢小心;妻子虽青春不再,但没有暮年的衰颓。他们那么悠然,宁静,我伫立在日本的能面具和武士服装、佛像和各式小玩意的展厅里,可眼中只有那对优雅安宁的夫妻。他们的衣服都是深色,但妻子胸前别着一朵美艳的大红胸花,那朵花如此耀眼,仿佛照亮了整个展厅,是他们心灵年轻蓬勃的表征。那一刻,深深感受到他们的美。这样年纪的国内老人,极少能去博物馆,即便去了,也很少细心领悟体味艺术的真谛。当我日渐老去,可否打扮得体优雅,还能用心漫步艺术的殿堂,感悟艺术,永存希望。
河畔暇思
此行有三条美丽且承载着丰富历史内涵的河流,它们是巴黎的塞纳河、罗马的台伯河及佛罗伦萨的阿诺河。三条河我都预留了时间去近距离接触,看水流从古绵延至今,想象着那些曾驻足或匆匆经过河边被浪淘尽的无数有名或无名的英雄或普通的生命。同样的街道、同样的波光、同样的石头栏干,刹那芳华,沧海桑田,转瞬千百年弹指一挥间。波旁王朝的辉煌、巴黎公社的喧嚣,罗马帝国的不可一世,美第奇家族的丰功伟绩如云烟消散殆尽。留下古老的遗存供后人追忆流年似水。
感慨时光巨大威力的同时,更赞叹这三条河流旁边保存完好的城市面貌及古建筑。在艾菲尔铁塔第二屋(离地面100米)鸟瞰巴黎全貌,几乎没有高大、现代的建筑,一派古城风貌。高的建筑就是蒙马特高地的教堂、巴黎圣母院等处,而它们亦不再年轻。巴黎的街道都非常相似,房屋也无大区别,都保存着它们原本的模样,狭窄的街道,从容的市民,优雅休闲的街边咖啡馆,几百年来都这样的迎接着世界各地的人们。以对悠久历史的完整保护,巴黎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旅游都市。
在奥赛美术馆和卢浮宫之间是塞纳河,有一座桥,在参观奥赛美术馆那天,我到桥上坐了许久。塞纳河的风很凉爽,很柔和,阳光下塞纳河两岸坐满了进行日光浴的人们。河里不时有游船载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观赏巴黎风光。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奥赛则是1900年的火车站,而塞纳河上的几十座桥有的也长达400岁高龄,同样位于河边的圣母院是1163年始建的。宏伟宽广的圣母院里,人流不息,却只有行路之声与圣乐的悠扬,坐在教堂里一小时多,真切体味着雨果笔下的圣母院,虽不信教,却能在这庄严崇高里感受到宗教的力量,正如耳中的圣乐进入心灵,有如被涤荡一般,清澈空明,心无杂尘。
历经风雨,它们都安然的静立于原来的地方,没有人会去给它们穿上现代的衣裳或是彻底打倒而建摩登的高楼。我见到的它们与上个世纪见到他们的画家徐悲鸿、潘玉良及伟人周恩来、邓小平所见没有一点改变。这里有周恩来当年曾住过的旅馆,依然是旅馆;有萨特曾坐过的咖啡馆,依然是咖啡馆。这就是巴黎足以吸引世人的重要因素,也是其恒久魅力所在。
台伯河上连接圣彼得大教堂和圣天使城堡的圣天使桥的最古历史可以追述到134年,现在见到的是1450年后所建。本为皇帝陵的圣天使城堡是139年所建,圣彼得大教堂最早可追述到326年。位于城市里的古羅马废墟则是公元前后的遗存,台伯河边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着让人惊叹的历史与过往。在圣天使桥上,望着碧蓝的天宇和拿着刑具的天使们,再看看圣天使城堡下正在结婚的新人,本不会留意他们,但新人面前的一排小车上都贴着大红的喜字,让我不得人注目,在古老的七丘之城,在台伯河畔,身处异国的我居然看到国人结婚,刹那间有时空错乱之感,恺撒、屋大维、图拉真、奥里略、君士坦丁、斯巴达克斯、教皇、圣徒、纳粹、墨索里尼、战争死亡,意大利、中国、历史现实。原来他们都曾经在这里活过,斯人已逝,但遗迹却长久留存来供我们想象缅怀。
斗兽场到威尼斯广场之间是废墟,中间是帝国大道,大道的路面是石子。有人颇有微词,言罗马不过尔尔,大道就是石头路而已。刚巧有工人在小补一点路面,挖起来几颗石子,终于明白为何那些路面和建筑能保存久远,原来那是石条,而非石子,是插入地面而不是放在地面的,其坚固结实可想而知。罗马曾修了很多大道,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此言不虚。
佛罗伦萨,鲜花之城,徐志摩译作很美的名字“翡冷翠”。那里有阿诺河,据说米开朗基罗曾在河边用功。风雨桥相连的一边是美第奇家族的办公处,现在的乌菲兹美术馆,另一边则是原美第奇家族的居所碧提宫。
从乌菲兹美术馆出来,沿着阿诺河到了“风雨桥”,这是瓦萨里的杰作。是美第奇家族为了便于居所与市政厅之间往来方便而建。“风雨桥”有两层,我仅在第一层徘徊,看人群熙来攘往。桥上众多的首饰店不能吸引我,于是坐在桥边,透过桥上的拱形看阿诺河风景,仿若看到了文艺复兴的画作,几百年来没有改变,画中物便是眼前景。
从碧提宫到市政厅,经过这条可档风遮雨的长廊,美第奇家族的人们如何行色匆匆或闲庭信步。这个家族有教皇,也有法国王后,法王路易十三的母亲,那位美第奇家族的玛丽亚小姐如何在这长廊欢笑,又带着怎样的心情通过长廊远离父母嫁与法王享利四世。住进碧提宫的美第奇家族开始走下坡路时,家族的人们该以如何的心绪走过“风雨”之桥。最后居于碧提宫的家族唯一幸存者安娜在面对祖辈的“风雨桥”时,以怎样的心情做出捐出全部家族藏品的决定。这几百余年历史的长廊该有多少神奇动人的故事呵。脑中想象极富,所知的历史纷涌而至。刚才在乌菲兹美术馆里抚摸着光滑的楼梯扶手,遥想几百年前佛罗伦萨的无冕之王,美第奇家族的人们也曾这样抚摸着它们,他们的手触及扶手时在想什么呢?又有怎样的心机、决策与争斗在这里上演。 无法猜想,幸有这些建筑与艺术品留存,让我们的想象有些驰骋的根基。
千百年来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欢笑和着这些桥下的流水一去不复返,今天有更多的人又加入这“行人”的行列,增加河水见证的欢欣与烦忧。
欧洲之行,想说的还很多,但就此打住吧。古人说言尽意无穷,我的言也未尽,希望意尚有一些。留待仔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