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聋校的语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语文教学是提高聋校整体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发展听觉障碍儿童的语文能力,一向是聋校教学活动的中心课题。语文教学对听觉障碍儿童的听、说、读、写、思维、智力、个性的发展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然而,目前聋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在教学体制、教材、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充分发挥阅读和写作的关键作用;从整体出发,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来取得聋校教学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聋校;语文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一、低年级的学词识字教学。
耳聋学生由于没有口语基础,他不仅不识字,而且连生活中常用的话都不会说,识了字还是不会阅读和写作,也不会听话和说话,所以不能像《普通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那样广义提法: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以往的聋校识字教学中由于忽视了这一点,受到的教訓不少,如搬用普小的集中识字、汉字加拼音加快读写等做法,结果事倍功半,实效都不高,在学词识字、学生学会了一个词语,同时识了字,就能在生活中运用,既有兴趣,又容易者到巩固符合耳聋学生的学习特点,如采用识字的方法,在教学字义,词义上都会产生许多困难和周折,这都是因此对耳聋学生的特点不为解而增添了教学难度,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改进字词教学方法。
二、在中高年级,对语言教学中的基础教学环节重视不够,而把时间过多的用在分析课文上。
虽然在低年级学习了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子,但这远不能满足学生运用语言的要求,学生必须在中、高年级继续学习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子。虽然《大纲》上说,中、高年级语文对教学侧重节、段、篇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忽视词句的基础教学。因此,在中高年级,我们必须先从词句下手,帮助学生弄清生词和句子的意思,积累词语,听写句子、句群,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文分析。可有些教师上课时只用一个课时用手语打出课文内空,而不是认真地运用直观的方法学生理解生词,理解句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简单而轻描淡写地进行完第一课时,便进入了分析课文阶段。可想而知,由于学生词句的基础没打好,分析课文时就出现了老师一言堂而皇之,学生一问三不知,启而不发的现象。这样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形式和发展吗?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受普小语文教学的影响,没有认识到聋生学语言的特点。二是虽知道词句教学的重要性,却由于太难,太繁锁,而放弃了。为了聋生更好地学习语言,提高他们的实际语言能力,在中高年级我们还要重视语句教学,从词、句入手,学习和积累词语,仿写句型,把读写相结合。
三、传统的普小模式制约着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聋校应有的语言教学特色没有得到发挥。
当前聋校语文教学忽视聋生的特殊性,不顾聋生的语文能力和理解水平与普通教育攀比的现象仍比较严重。这是因为:一方面,大部分聋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来源于普通学校,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普通教育的影响,将聋校语文教学普通化,脱离聋生实际,拔高要求,用普通教育的要求和普通教育的方法来要求聋校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对聋教育的对象-----聋生的特殊性也了解和研究的不够。聋生因为听觉障碍产生的最关键的缺陷是语言缺陷,所以聋校教学的突出任务是补偿聋生的语言缺陷,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文字能力,即听(看)、说(口型)、读、写能力。因此,龙了校语文教学必须以这个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而目前聋校的语言教学往往忽视了聋生的语言实际和学习语言的特点,教学内容深,教学要求高,教学递进坡度大,结果是句子教学不扎实,句群教学虚晃而过,篇章教学上不去;教学花力大,效益差,学生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我国聋校的老师曾对八年级的学生(相当于普小六年级)做过调查,要求他们书面回答几个问题,如你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里,父母工作单位,你最佩服谁等。班上12人,回答准确语言完整的只有1人。而不知家庭地址和父母工作单位的有5人,占42%。其他如说、阅读等方面也是如此。
针对以上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端正聋校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改变教学观念。
一、适应“回归主流”思想,所谓“回归主流”,也称“一体化”就是让残疾学生尽可能地回到社会的主流群体之中,每天的生活模式尽可能接近主流社会,在最小受限制的环境中受到适当的教育。顺应这一思想,进入主流社会的聋人就要求在读写、思维、智力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以此能在社会中进行正常的交际、工作、学习和生活。这一重任无可非议要落在语文教学的肩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聋教育界接受了新的思想之后,其教育理念也应有所更新。
聋 校语文教学的正确指导思想应该是:“着眼素质,加强双基教学,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也就是重视素质教育,切切实实地使聋生经过特殊学校的培养,成为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服务于社会的劳动者。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在教学观念上必须实行七个转变。
(1)由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能力的培养。(2)由让学生被动地学,转变为乐学、愿学、主动地学。(3)由单篇课文或单方面教学转变到整体教学。(4)由单纯采用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教学方式转变到语言文字训练方面来。(5)由“满堂灌”、“满堂讲”的灌输式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6)由注重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即时教学相结合。(7)由师生的授受式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友爱的关系。
(二)发挥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补偿能力,拓宽教学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情境教学能引起学习兴趣
聋校课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属于“无声”,而且课堂氛围不是简单地用语言或手势语能活跃的,如教师没做好充分准备,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聋哑学生却完全沉没在自己的自由思想空间中,出现教师自己给自己上课情形。时间久了可能会出现课堂纪律涣散、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出现抵触思想及不喜欢你等,形成一种恶性的教学循环。笔者在教学当中,克服教学条件的局限性,采用最原始且有效的情境教学,把聋哑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教师的教学中,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吸引聋生的注意力,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捏鸡蛋》这课时,我就在市场上买了几个鸡蛋,按照课文内容请所有学生一一上台来捏鸡蛋,让他们都亲身体验。特别是那个顽颇的学生,一开始就急得好象一头发狂的雄狮,挽起袖子就一个箭地冲到讲台前想抓鸡蛋,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抓住他的手,说:“先等一等。”他就一跳一蹦撒娇似的求我让他试一试,我说:“我会让你捏,但不是现在,你先看看别的同学能否捏破,你看这里准备了好几个鸡蛋,有你一个。”别的学生都捏不破,到最后请他上台捏,他雀跃地跑上来,先搓搓手,再运运气,一副要搬运千斤重的样子,然后手握鸡蛋,开头以为能捏破,就有点满不在乎,只用几成力。后来感到情况不妙,就使尽全身力气,咬牙切齿,脸涨得通红,鸡蛋还是没捏碎。这下让他彻底败下阵来,不得不老老实实回到座位上认真听取老师讲解捏不碎的原因。
听觉障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是聋校语文教学成效高低的主要考核依据。如果学生只会读而不会写,那么,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一半。聋校的各科教学,都肩负着发展学生读写能力的任务。因此,要提高聋生的语文素质,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尽力补偿聋生的生理缺陷,在聋生尽可能接受的范围内,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拓宽教学内容和聋生获得信息的渠道。由一定的量而产生质的飞跃。量中求质,以质求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能力,而且可以丰富聋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同时受到思想教育。但阅读要根據聋生各年级段的特点有明确的目的性、实用性,起到以读代“耳”的作用。对课本上的阅读文章要侧重学知识,懂方法,课外的读物侧重用方法,成习惯。使课内课外紧密联系,相得益彰。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1、用生活化的手段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教师若想使抽象的语文问题具体化,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聋生形象思维占优的特点,采用直观手语、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如词语“差点儿”对聋生来说是个新词,一时又很难表述清楚,教师即可举生活中的“差点儿摔倒”这样的例子,辅以形象动作让聋生来感悟。以更便捷的途径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是语文教学情境设置的一大艺术。
2、以生活化的学习过程发展聋生语文能力。
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手段、方法与过程。要发展聋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概括能力……教师必须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具体说来,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如在语文课堂中,变单纯的问问答答为其他多种形式的学,《打猎》一课中让聋生演演、《草原》一课中让他们画画、教《自相矛盾》时让聋生议议。生活化的学习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激情的过程,更是培养聋生好学情感、健全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这样,从人的发展角度看,用生活的方式来学语文,更有利于聋生语文能力与生活能力的协同发展。
3、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培养聋生自主性学习的品质。
四、写作教学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综合训练,它对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学能锻炼聋生的写作水平。聋生写作是聋校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聋生学习语文水平的一个体现。要提高聋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提高聋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教学不只是为教而教,而是教会学生自学。聋生模仿能力强,笔者依据这一特性,在语文课堂中经常运用情境教学,把古板的课堂转变成一个“情景再现舞台”,让他们把课文中的语句通过动作或情景的“再现”进行对照学习。
特别在写作课上,笔者会安排一些学生扮演一些生活场景,叫另一部分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且及时地面批。学生为了写好,会认真观察每一个细节,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描写,当中会产生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动作怎么描述,那个动作怎么描述;这种神态那种神态又是怎么描述等等。慢慢地就会启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提高写作能力,养成善于捕捉一些生活情景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情景教学是聋生的兴奋剂,语文课堂中灵活穿插运用,能有效地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聋生在娱乐中学习。也能逐渐地提高聋生认识能力,由感性认识跃为更高层的理性认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如果写作能力提高了,相应的聋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认识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用性。因为聋生虽然听觉器官有缺陷,但他们生活的环境都是在有声世界里,长大后需要工作、学习,更需要与周围的人们交往,聋生单凭手语是不行的。作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明显:凡属学生亲身参加的活动内容进行写作,此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尽管学生文学水平不高,但基本上在写作时为难情绪相对减少,写作兴趣较强。北京第一聋哑学校曾在两次团队主题大会上进行了写作练习,但效果却截然不同。同一个学生,第一篇文章《逆境出人才》只写了八十个字,没有具体内容,层次也不清楚;而第二篇文章《记一次劳动竞赛》因与生活紧密并认真地观察此项活动过程,竟写出五百多字,文章层次清楚,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因此,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内容应与学生的社会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总之,聋校语文教学应该从交际、语义、语法、运用等方面加强对聋生的语言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实际语言能力。聋校语文教学的改革是相当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
参考文献:
[1] 沈玉林,吴安安,褚朝禹主编.双语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6,前言1-10
[2] 丁山燕.以聋童为本 科学合理地编写聋校语文教材[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5.1,P55-58
[3]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教学用书.聋哑学校语文教材教法.南京:南京新中彩印厂,P55-58
【关键词】聋校;语文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一、低年级的学词识字教学。
耳聋学生由于没有口语基础,他不仅不识字,而且连生活中常用的话都不会说,识了字还是不会阅读和写作,也不会听话和说话,所以不能像《普通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那样广义提法: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以往的聋校识字教学中由于忽视了这一点,受到的教訓不少,如搬用普小的集中识字、汉字加拼音加快读写等做法,结果事倍功半,实效都不高,在学词识字、学生学会了一个词语,同时识了字,就能在生活中运用,既有兴趣,又容易者到巩固符合耳聋学生的学习特点,如采用识字的方法,在教学字义,词义上都会产生许多困难和周折,这都是因此对耳聋学生的特点不为解而增添了教学难度,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改进字词教学方法。
二、在中高年级,对语言教学中的基础教学环节重视不够,而把时间过多的用在分析课文上。
虽然在低年级学习了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子,但这远不能满足学生运用语言的要求,学生必须在中、高年级继续学习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子。虽然《大纲》上说,中、高年级语文对教学侧重节、段、篇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忽视词句的基础教学。因此,在中高年级,我们必须先从词句下手,帮助学生弄清生词和句子的意思,积累词语,听写句子、句群,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文分析。可有些教师上课时只用一个课时用手语打出课文内空,而不是认真地运用直观的方法学生理解生词,理解句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简单而轻描淡写地进行完第一课时,便进入了分析课文阶段。可想而知,由于学生词句的基础没打好,分析课文时就出现了老师一言堂而皇之,学生一问三不知,启而不发的现象。这样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形式和发展吗?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受普小语文教学的影响,没有认识到聋生学语言的特点。二是虽知道词句教学的重要性,却由于太难,太繁锁,而放弃了。为了聋生更好地学习语言,提高他们的实际语言能力,在中高年级我们还要重视语句教学,从词、句入手,学习和积累词语,仿写句型,把读写相结合。
三、传统的普小模式制约着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聋校应有的语言教学特色没有得到发挥。
当前聋校语文教学忽视聋生的特殊性,不顾聋生的语文能力和理解水平与普通教育攀比的现象仍比较严重。这是因为:一方面,大部分聋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来源于普通学校,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普通教育的影响,将聋校语文教学普通化,脱离聋生实际,拔高要求,用普通教育的要求和普通教育的方法来要求聋校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对聋教育的对象-----聋生的特殊性也了解和研究的不够。聋生因为听觉障碍产生的最关键的缺陷是语言缺陷,所以聋校教学的突出任务是补偿聋生的语言缺陷,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文字能力,即听(看)、说(口型)、读、写能力。因此,龙了校语文教学必须以这个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而目前聋校的语言教学往往忽视了聋生的语言实际和学习语言的特点,教学内容深,教学要求高,教学递进坡度大,结果是句子教学不扎实,句群教学虚晃而过,篇章教学上不去;教学花力大,效益差,学生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我国聋校的老师曾对八年级的学生(相当于普小六年级)做过调查,要求他们书面回答几个问题,如你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里,父母工作单位,你最佩服谁等。班上12人,回答准确语言完整的只有1人。而不知家庭地址和父母工作单位的有5人,占42%。其他如说、阅读等方面也是如此。
针对以上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端正聋校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改变教学观念。
一、适应“回归主流”思想,所谓“回归主流”,也称“一体化”就是让残疾学生尽可能地回到社会的主流群体之中,每天的生活模式尽可能接近主流社会,在最小受限制的环境中受到适当的教育。顺应这一思想,进入主流社会的聋人就要求在读写、思维、智力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以此能在社会中进行正常的交际、工作、学习和生活。这一重任无可非议要落在语文教学的肩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聋教育界接受了新的思想之后,其教育理念也应有所更新。
聋 校语文教学的正确指导思想应该是:“着眼素质,加强双基教学,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也就是重视素质教育,切切实实地使聋生经过特殊学校的培养,成为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服务于社会的劳动者。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在教学观念上必须实行七个转变。
(1)由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能力的培养。(2)由让学生被动地学,转变为乐学、愿学、主动地学。(3)由单篇课文或单方面教学转变到整体教学。(4)由单纯采用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教学方式转变到语言文字训练方面来。(5)由“满堂灌”、“满堂讲”的灌输式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6)由注重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即时教学相结合。(7)由师生的授受式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友爱的关系。
(二)发挥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补偿能力,拓宽教学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情境教学能引起学习兴趣
聋校课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属于“无声”,而且课堂氛围不是简单地用语言或手势语能活跃的,如教师没做好充分准备,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聋哑学生却完全沉没在自己的自由思想空间中,出现教师自己给自己上课情形。时间久了可能会出现课堂纪律涣散、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出现抵触思想及不喜欢你等,形成一种恶性的教学循环。笔者在教学当中,克服教学条件的局限性,采用最原始且有效的情境教学,把聋哑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教师的教学中,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吸引聋生的注意力,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捏鸡蛋》这课时,我就在市场上买了几个鸡蛋,按照课文内容请所有学生一一上台来捏鸡蛋,让他们都亲身体验。特别是那个顽颇的学生,一开始就急得好象一头发狂的雄狮,挽起袖子就一个箭地冲到讲台前想抓鸡蛋,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抓住他的手,说:“先等一等。”他就一跳一蹦撒娇似的求我让他试一试,我说:“我会让你捏,但不是现在,你先看看别的同学能否捏破,你看这里准备了好几个鸡蛋,有你一个。”别的学生都捏不破,到最后请他上台捏,他雀跃地跑上来,先搓搓手,再运运气,一副要搬运千斤重的样子,然后手握鸡蛋,开头以为能捏破,就有点满不在乎,只用几成力。后来感到情况不妙,就使尽全身力气,咬牙切齿,脸涨得通红,鸡蛋还是没捏碎。这下让他彻底败下阵来,不得不老老实实回到座位上认真听取老师讲解捏不碎的原因。
听觉障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是聋校语文教学成效高低的主要考核依据。如果学生只会读而不会写,那么,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一半。聋校的各科教学,都肩负着发展学生读写能力的任务。因此,要提高聋生的语文素质,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尽力补偿聋生的生理缺陷,在聋生尽可能接受的范围内,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拓宽教学内容和聋生获得信息的渠道。由一定的量而产生质的飞跃。量中求质,以质求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能力,而且可以丰富聋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同时受到思想教育。但阅读要根據聋生各年级段的特点有明确的目的性、实用性,起到以读代“耳”的作用。对课本上的阅读文章要侧重学知识,懂方法,课外的读物侧重用方法,成习惯。使课内课外紧密联系,相得益彰。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1、用生活化的手段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教师若想使抽象的语文问题具体化,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聋生形象思维占优的特点,采用直观手语、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如词语“差点儿”对聋生来说是个新词,一时又很难表述清楚,教师即可举生活中的“差点儿摔倒”这样的例子,辅以形象动作让聋生来感悟。以更便捷的途径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是语文教学情境设置的一大艺术。
2、以生活化的学习过程发展聋生语文能力。
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手段、方法与过程。要发展聋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概括能力……教师必须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具体说来,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如在语文课堂中,变单纯的问问答答为其他多种形式的学,《打猎》一课中让聋生演演、《草原》一课中让他们画画、教《自相矛盾》时让聋生议议。生活化的学习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激情的过程,更是培养聋生好学情感、健全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这样,从人的发展角度看,用生活的方式来学语文,更有利于聋生语文能力与生活能力的协同发展。
3、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培养聋生自主性学习的品质。
四、写作教学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综合训练,它对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学能锻炼聋生的写作水平。聋生写作是聋校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聋生学习语文水平的一个体现。要提高聋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提高聋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教学不只是为教而教,而是教会学生自学。聋生模仿能力强,笔者依据这一特性,在语文课堂中经常运用情境教学,把古板的课堂转变成一个“情景再现舞台”,让他们把课文中的语句通过动作或情景的“再现”进行对照学习。
特别在写作课上,笔者会安排一些学生扮演一些生活场景,叫另一部分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且及时地面批。学生为了写好,会认真观察每一个细节,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描写,当中会产生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动作怎么描述,那个动作怎么描述;这种神态那种神态又是怎么描述等等。慢慢地就会启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提高写作能力,养成善于捕捉一些生活情景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情景教学是聋生的兴奋剂,语文课堂中灵活穿插运用,能有效地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聋生在娱乐中学习。也能逐渐地提高聋生认识能力,由感性认识跃为更高层的理性认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如果写作能力提高了,相应的聋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认识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用性。因为聋生虽然听觉器官有缺陷,但他们生活的环境都是在有声世界里,长大后需要工作、学习,更需要与周围的人们交往,聋生单凭手语是不行的。作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明显:凡属学生亲身参加的活动内容进行写作,此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尽管学生文学水平不高,但基本上在写作时为难情绪相对减少,写作兴趣较强。北京第一聋哑学校曾在两次团队主题大会上进行了写作练习,但效果却截然不同。同一个学生,第一篇文章《逆境出人才》只写了八十个字,没有具体内容,层次也不清楚;而第二篇文章《记一次劳动竞赛》因与生活紧密并认真地观察此项活动过程,竟写出五百多字,文章层次清楚,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因此,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内容应与学生的社会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总之,聋校语文教学应该从交际、语义、语法、运用等方面加强对聋生的语言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实际语言能力。聋校语文教学的改革是相当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
参考文献:
[1] 沈玉林,吴安安,褚朝禹主编.双语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6,前言1-10
[2] 丁山燕.以聋童为本 科学合理地编写聋校语文教材[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5.1,P55-58
[3]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教学用书.聋哑学校语文教材教法.南京:南京新中彩印厂,P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