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英教育”究竟怎么了?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zhongyu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高等教育,现在不要瞎扯什么“精英教育”,先把每年100万学生不能就业的问题解决了再说。这是此间笔者经常听到的话语,这样的话语,反映出民间的反“精英教育”情绪。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没有了精英情结。
  与这样的话语对应,还间或传来某大学校长说,中国大学目前的主要育人任务,是发展“蓝领教育”,以及教育部某官员出来号召中国大学生,要立志成为普通劳动者。诸多迹象表明,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如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理直气壮宣称“精英教育”的大学虽然依旧不少,但在具体教育过程中,逐渐思考并走向职业化、技能化、功利化道路的985高校、211工程院校已占相当多数,而几乎所有大学生,也逐渐丧失对自身成才的精英定位。
  在中国盛行久远的“精英教育”如今走向尴尬局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行政办学风尚”下的学校定位缺失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2002年前,按照“国际标准”,处于精英教育阶段,所有的大学生,包括专科生,进入高等学校,都接受精英式教育——学校告诉学生.你们是“天之骄子”,应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这种感觉,确切地说,在1999年应更加强烈,因为那之前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8%,1990年初,则只有3%、4%。转眼几年间,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5%,这是国际公认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标志;而到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1%——在校大学生占同龄蓝维鼎(韶关学院)人口的比重为21%。取得这样的飞速发展,靠的是行政命令。7年前,一夜之间,所有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纷纷按照文件,扩大招生规模。在过去几年时间中。我国所有原有高校,学生规模都至少翻了一番,有的甚至是原来的三四倍。这是一条与发达国家实现大众化教育完全不同的道路,发达国家的教育大众化,并没有过多依靠以前进行精英教育的高校,而是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社区大学来实现的。
  
  规模扩张后教育质量普遍下滑
  
  过快的教育规模扩大,导致高校办学资源严重不足,典型的表现是生师比过高,大学中以前100人的大课都比较少见,而今两三百人一起上课,也屡见不鲜。在国外高校,一名导师只有四五名研究生十分正常,而国内动辄就是一名导师二三十名研究生,多者甚至超过百名。这样的生师比例,将研究生、博士生们的“精英感觉”都打击得荡然无存,何况量大面广的本科同学。
  
  大学对人才培养的普遍不重视
  
  在985高校、211工程院校这类“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中,教授不上讲台,已经是多年的顽症,因为等待他们的,是课题表格要填、项目经费要争、科研论文要发、博士点硕士点要跑、学术报告要飞来飞去做。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文件,下了要教授上课的死命令,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报给“上级”的和实际操作的十几名教授上一门课也算上了讲台,课程表挂了名字隔三差五叫博士、硕士、助教代课也可交差——各大学均心中有数。
  
  教育体制落后。人才培养质量下降之后的生源外流
  
  随着教育向海外开放,境外招生成为近年来的教育热点,与国内大学生民调30%后悔大学生活对应的,是一批优秀高中毕业生拿着海外高校的奖学金读书去了。这些优秀学生,虽然相对于800万名高考生、500万被录取的学生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可是,却因为他们的“优秀”,而让留守国内高校的大学生,少了“骄子意识”。
  
  “精英教育”的曾经泛滥
  
  与今日高校明里暗里要摆脱“精英教育”走“职业教育”路线相反,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迈入大众化教育门槛之初,我国的本科高校却没有一所自愿宣布自己是进行大众化教育的,就是高职院校也渴望以打造精英来招揽生源。毕竟,在我们很多老百姓眼中,让自己的孩子成就为精英,是一辈子的梦想,毫无精英教育实质的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只给“精英教育”留下虚幻的口号和给学生不切实际的幻想空间。
  
  今日社会对“精英”的严重误读
  
  社会精英是那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拥有更多资源配置权的人士吗?社会精英是那种有着优厚的薪资,享受着贵族化运动,自我感觉高人一等的人吗?这在我国社会的普遍认识中。是肯定的。由于我国各行业、各岗位具有很大的薪资水平差异,所以人们往往以从事的工作岗位、拥有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来判断某人是否精英。而真正意义的社会精英,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享受着他人提供的高档服务,而是他们有着远大的社会理想,有着肯关注社会基层、从社会基层做起的人生规划,他们渴求在各自领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体现出自身更大的人生价值,而不在意自己生活的享受,社会地位的高低。环顾四周,我们社会一些所谓的精英都在做啥?当“精英们”都不干精英应该做的事之后,大学还敢培养讨人厌的所谓“精英”吗?
  
  严峻的就业形势与高校就业率压力
  
  本人一直认为,中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是社会经济环境、社会用人观念、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没有明确定位等多种原因造成,对当年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和攀比,明显在误导学校的整体教育。国内大多用人单位,不愿承担人才培训成本,热衷于要有经验、马上就用得上的人才,这加重了学校的职业教育倾向。本人对所收集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资料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却完全相反,他们招募的管理培训生,是先要进行两年的培训的,让这些学生适应公司文化、懂得职业技能、熟悉工作环境与岗位,因此在招聘中,他们很少关注学生有多少经验,更关注学生的潜能、可塑性、人格完善。
  
  高投入与低产出的“左右为难”
  
  对于今日中国高校的学费,所有教育者都可以说自己付出的是“精英学费”,所以要得到“精英教育”,去到“精英岗位”,人们无法指责老百姓在如此高的教育投入下对教育有更高的期望,而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又让老百姓对当前教育的华而不实怨声载道,可以说,投入越多,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
  中国高等教育,就这样在行政化的教育氛围、紧缺的办学资源和急功近利的社会中,把“精英教育”变得万分尴尬。问题是,就如当初高职学校也宣称自身要培养精英的“泛精英化”,严重影响大学的定位格局和人才培养目标,今天我国所有高校是否都应该向就业形势让步,又把步点统一到全部开展职业教育、技能教育上。以让学生更好地求职为目标呢?本人认为,这显然会把中国高等教育引进新的死胡同。大学应该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我国高校中,有少数高校本人认为不超过10%应该坚持进行“精英教育”,要对人才进行非功利化、非职业化、非技能化的能力与素质培养——即通过教育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让这些学生在大学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树立起做学问的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掌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创意能力,而非进行单纯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这些学生,会因为他们的自信、独立、自由、责任心、坚韧而对整个社会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信息化管理工作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从事研究生招生信息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深切感受到推进和深化研究生招生信息化管理进程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必要性    在当前信息工程高度发达的社会形势下,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网络和日臻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和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例如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已经完全实现网上阅卷、网上投送电子档案、网络远程录取;自2004年起,研究生招生工
期刊
一    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履行社会职责所需的社会劳动时间较过去大大缩小,闲暇时间越来越多。闲暇时间里开展怎样的活动、如何提高闲暇生活质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由此,“闲暇教育”也进一步摆到了人们的面前。简单地说:闲暇教育就是指导人们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一种教育。它主要培养人们对闲暇行为作出价值判断、学会选择和评价闲暇劳动、确定闲暇行为目的和标准等方面的能力,提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与时俱进,采取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陈至立要求各地各高校要
期刊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涵义    所谓职业生涯,一般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整个历程,具有明确的阶段性,因此,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必须明确地规划好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价值。所谓职业规划,简单地说,就是对职业生涯所做的规划,它是指每一个人都有从现在、将来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获得满意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为了实现这些愿望和要求,不断地追求理想的职业,并希望在自己的
期刊
现代社会人类交流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我们已经步入了“对话”的时代。“对话”的潮流已经波及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当然也波及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范式,更是一种教学精神、一种教育理念。在处处充满“对话”的语境下探讨有效对话教学的特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对话与对话教学     对话,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的对话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谈话。它
期刊
适应时代的发展,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    我国在多年的应试教育制度影响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和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研究;重视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过程;注重书本知识,轻视实际应用;注重考试成绩,轻视能力的培养,这样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潜能。于是,所选拔的学生擅长的只是知识的模仿、继承,造成重理论缺实践,重知识深度缺少广度,重
期刊
在美国,小课题称为Project,美国的教学材料中,有很多Project,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小课题时,往往进行合作交流,这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针对我国学位教育质量不高,学术上存在腐败的现象,为全面提高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水平,不妨借鉴美国的这种教育模式,即在课程教学中引进Project的教育模式。    Project教育模式有助于学位制度的改革    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
期刊
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开始,用5年时间对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进行一轮评估。评估规定评估指标体系。对于高校来说,迎接评估很大程度上是标准化建设问题。而标准化建设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档案建设,许多实际工作都需要通过档案来证明自身的存在。可以说,档案建设是评估工作的基础。  档案建设包括旧档案的整理和新档案的创建两方面。无论侧重点在哪个方面,档案建设都需要资源投入。由于中国高校财务状况不透明,获得完整
期刊
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如何提高生源质量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生源质量决定高校教学工作的起点,影响着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个问题的正确处理与否。不仅影响招生工作本身的质量和效果,而且对学校人才的培养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和制约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高校必须认真对待。    原因分析    1.教育资源、教学质量的差异  教育资源、教学质量的差异是导致高
期刊
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研究部2007年3月12日撰文《向3·15致敬:2006年十大消费维权事件》引起人们对“开瓶费”的广泛关注。2006年末王先生作为原告状告某酒楼以“禁止自带酒水”的行规为由收取“开瓶费”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和公平交易权,要求酒楼全额返还开瓶费100元。原告一审胜诉。2007年初一审败诉的某酒楼提起上诉,法院将于近期公开审理此案。  此案是涉及多方利益极其复杂的社会案例,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