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思修与法基"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设置疑问、自学探究和讨论交流和等活动,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对有效发挥"思修与法基"课程教育作用极为重要。
關键词:发展学生能力;设问解疑;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无论从 社会的要求,还是从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都是高等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切实有效地发挥“思修与法基”课的作用极为重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理解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是实现其教学目的的内在要求。运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上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保证。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我学习与探索,从而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学生的能力是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而形成的。“思修与法基”课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道德修养与法律知识、思想觉悟和践行能力”三者的有机统一。其中践行能力培养是实现三者统一的核心环节,我认为“思修与法基”课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已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个人的自学能力,可以要求学生选取与“思修与法基”相关的知识,在每堂课前进行三分钟演讲,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思修与法基”知识。在学习内容之前,要求每个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或上图书馆阅览的方式获取关于新的知识,并在课前10分钟进行交流、。这样,在学生获得较多课外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提问引发学生对新的章节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思考,同时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设疑问
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如何教会学生分析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如何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思修与法基”课要重点解决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教师在讲授中,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学生感兴趣而又难以一下子解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求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巧设疑问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兴趣的提高。
在探究疑问解惑中要获得最佳效果,教师提出的疑问要切中有关知识,要在关键处发问,要针对难点设疑,深入浅出;设置疑问要有灵活性,可以从正面设疑,还可以从问题的对立面设疑,这更便于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在讲法律内容时,运用这种方法更便于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驱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
3 讨论交流
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模糊观点及热点问题组织一些课堂讨论,让学生对有启发性、争议性的问题进行讨论,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极好方法。
当代中国青年,受各种思潮冲击和市场经济影响,其人生价值取向处于各种矛盾冲突之中。关于人生价值观问题,讲授说教很难将正确的观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而组织课堂讨论,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自我内部因素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从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例如:在讲人生价值观时,让学生讨论:“金钱价值观”等问题,使学生充分明确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理解人生的意义。从而促进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又如,通过学生对我院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反思开展学生道德讲堂活动,以实现学生由理解知识到运用知识,最后达到觉悟提升的目的。
实践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人生观、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不可能简单地移植到学生头脑中,而必须通过受教育者自身思想矛盾的运动转化,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形成。讨论课中,学生成为主角,由被 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加强了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组织课堂讨论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学生自身的思想实际提出问題。第二,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靠教师的“引导”得以体现,学生的积极性靠“引导”得以调动。所以讨论中,教师不能只是旁听,应全身心投入,应适时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第三,教师对课堂讨论要进行讲评或作必要的补充和订正,对讨论的问题应做出正确的结论。
4 自学探究
自学探究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探究能较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有利于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的能力活动,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得到发展。
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课前要调查研究学生思想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欲望,带着疑问读书求解,尝试解答。第二,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发展知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要“开而弗达”,给学生启发引导,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不是把现成答案硬灌给学生。第三,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为学生疏通思路,搬开“思维障碍”,这是学生独立思索的重要条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很多。但不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必须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在重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真正实现“道德修养与法律知识、思想觉悟和践行能力”三者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武士勋.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及其实施方案.教育与职业,2005.11.
作者简介:
刘玉霞(1965—),女,汉族,湖北襄阳,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關键词:发展学生能力;设问解疑;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无论从 社会的要求,还是从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都是高等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切实有效地发挥“思修与法基”课的作用极为重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理解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是实现其教学目的的内在要求。运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上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保证。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我学习与探索,从而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学生的能力是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而形成的。“思修与法基”课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道德修养与法律知识、思想觉悟和践行能力”三者的有机统一。其中践行能力培养是实现三者统一的核心环节,我认为“思修与法基”课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已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个人的自学能力,可以要求学生选取与“思修与法基”相关的知识,在每堂课前进行三分钟演讲,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思修与法基”知识。在学习内容之前,要求每个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或上图书馆阅览的方式获取关于新的知识,并在课前10分钟进行交流、。这样,在学生获得较多课外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提问引发学生对新的章节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思考,同时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设疑问
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如何教会学生分析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如何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思修与法基”课要重点解决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教师在讲授中,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学生感兴趣而又难以一下子解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求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巧设疑问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兴趣的提高。
在探究疑问解惑中要获得最佳效果,教师提出的疑问要切中有关知识,要在关键处发问,要针对难点设疑,深入浅出;设置疑问要有灵活性,可以从正面设疑,还可以从问题的对立面设疑,这更便于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在讲法律内容时,运用这种方法更便于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驱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
3 讨论交流
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模糊观点及热点问题组织一些课堂讨论,让学生对有启发性、争议性的问题进行讨论,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极好方法。
当代中国青年,受各种思潮冲击和市场经济影响,其人生价值取向处于各种矛盾冲突之中。关于人生价值观问题,讲授说教很难将正确的观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而组织课堂讨论,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自我内部因素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从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例如:在讲人生价值观时,让学生讨论:“金钱价值观”等问题,使学生充分明确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理解人生的意义。从而促进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又如,通过学生对我院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反思开展学生道德讲堂活动,以实现学生由理解知识到运用知识,最后达到觉悟提升的目的。
实践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人生观、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不可能简单地移植到学生头脑中,而必须通过受教育者自身思想矛盾的运动转化,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形成。讨论课中,学生成为主角,由被 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加强了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组织课堂讨论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学生自身的思想实际提出问題。第二,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靠教师的“引导”得以体现,学生的积极性靠“引导”得以调动。所以讨论中,教师不能只是旁听,应全身心投入,应适时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第三,教师对课堂讨论要进行讲评或作必要的补充和订正,对讨论的问题应做出正确的结论。
4 自学探究
自学探究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探究能较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有利于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的能力活动,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得到发展。
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课前要调查研究学生思想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欲望,带着疑问读书求解,尝试解答。第二,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发展知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要“开而弗达”,给学生启发引导,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不是把现成答案硬灌给学生。第三,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为学生疏通思路,搬开“思维障碍”,这是学生独立思索的重要条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很多。但不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必须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在重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真正实现“道德修养与法律知识、思想觉悟和践行能力”三者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武士勋.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及其实施方案.教育与职业,2005.11.
作者简介:
刘玉霞(1965—),女,汉族,湖北襄阳,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