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的教育,曾经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教育之一。然而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也同样意味着苏联教育的失败。诚然,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的。教育,对于政治、经济又反作用,但教育的的目的、内容、规模等都决定于政治和经济,却不是反之。这其中,一种,是决定作用,一种,是反作用。
我们中国的教育,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很深。建国之初,利用苏联的教育对旧中国教育进行了彻底改变,这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完全的生搬硬套自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中国的教育科学研究因而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重放光辉。
“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完全能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知道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我想,在我看来,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尽可能地发挥每一个儿童的力量。让他们在脑力劳动中同样享受到无限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每一个儿童,对我们而言都是不一样的,而教学大纲是相同的,这就需要我们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题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布置一道。让这个学生做比较复杂的题目,而另一个学生完全相对简单的。这样的做法下,我想,作为他们的老师,会发现,所有人都是在进步的。只不过,有的人快一点,有的人慢一点。但相同的是,所有的学生都会享受到学习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这样,在学生眼里,老师就不再是严厉的监督者,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坦诚。
“教师不必紧张地等待着会发生不愉快的事,他不必去监视哪些由于无事可做而不时地用调皮行为来‘招待’教师的那些机灵而坐立不安稳的孩子们,因为在这样的课上,他们的精力都被纳入了正当的轨道。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地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
我常常听到有的老师抱怨学生的调皮,不听话,好像每个班里,总是有这么几个调皮的捣蛋分子存在。但我想批评学生的同时,作为教师,或许也应适当加以反思,怎样的课上,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他们的脑力劳动,集中他们全部的注意力完成作业,那也许,就会少很多所谓的“调皮鬼”了。
“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我在自己的区里只知道有30人左右。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这一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用终生来备课,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备这节课,很多人会想,这怎么可能呢?这要怎么做到呢!我想,作者在这里所提到的终身备课,应该是读书,每一天,都在读书,不间断的读书,丰富自己的储备。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有了足够多的知识,那么,作为老师,我们传达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基础知识,同样,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小学面临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你主要操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启蒙的阶段,在我的认知里,从小学开始,我们真正开始学习如何读书。幼儿园,在我看来,更多的是让我们学会与适应群体生活。一个学生往往,在他的中年级和高年级能否顺利地学习,还有赖于他在低年级时,在多大程度上学会了迅速而有理解地书写,以及,这种技能怎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作为教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去主动的获取知识,这样,也许可以节约中高年级教师的很多时间。
“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他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
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在中高年级出现学业落后或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基础没有打好。就像一座楼房,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砖头会不断脱落,也许工人们每天在忙于消除工程上的毛病,但这座楼,无论如何,都始终处于将要倒塌的危险之下。这就像学生的小学教育,我们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
“我给这些孩子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习题集里有约200道应用题,主要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其中的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它们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解答这种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思考。”
老师们往往觉得,“后进生”一定是这个班級里“最难啃的骨头”,常常有一些学生,他们理解或记住一道题一个知识点的时间是其他普通学生的2、3倍,第一天学习的东西,他们会在第二天遗忘。我从上面“费佳”的例子中看到,要使他们的成绩提高,要让他们先学会思考,而不是拿到题目,迫不及待地开始做。
兒童的学习越困难,越是所谓的“后进生”,他们在学习中就会遇到越多的困难,所需要克服的障碍就越多。在我看来,应该教他们先学会阅读,在每一次的阅读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他们的智力会得到启发,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那怕便是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了。
“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中学教学大纲里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你要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你在讲解大纲规定的新教材是,就应当用大纲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学生看见了越出必修的大纲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读那些书,这也就是激发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去读一些科普书刊,有一些教学大纲里很难得章节,可能会迎刃而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问,而这些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我们学校里有这样一条规矩:关于每一个对知识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学生,我们都要在心理学研究会议上进行讨论。我们在思考,怎样才能找到人与自然界、人与知识相互作用的那个领域,以便在这个领域里用认识来鼓舞起他的精神。”
所谓冷漠无动于衷的学生,那么,一定是他们心底的兴趣没有被激发。其实,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最为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态度。所以要努力唤醒他们的意识,给予一些创造性劳动,使他们对知识的兴趣觉醒。假若一个学生有一门喜欢的学科,在我看来,一定比那些门门优秀但却没有一门喜欢的学生拥有更好的将来,因为后者,多将成为平庸之辈。
我们中国的教育,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很深。建国之初,利用苏联的教育对旧中国教育进行了彻底改变,这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完全的生搬硬套自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中国的教育科学研究因而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重放光辉。
“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完全能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知道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我想,在我看来,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尽可能地发挥每一个儿童的力量。让他们在脑力劳动中同样享受到无限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每一个儿童,对我们而言都是不一样的,而教学大纲是相同的,这就需要我们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题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布置一道。让这个学生做比较复杂的题目,而另一个学生完全相对简单的。这样的做法下,我想,作为他们的老师,会发现,所有人都是在进步的。只不过,有的人快一点,有的人慢一点。但相同的是,所有的学生都会享受到学习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这样,在学生眼里,老师就不再是严厉的监督者,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坦诚。
“教师不必紧张地等待着会发生不愉快的事,他不必去监视哪些由于无事可做而不时地用调皮行为来‘招待’教师的那些机灵而坐立不安稳的孩子们,因为在这样的课上,他们的精力都被纳入了正当的轨道。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地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
我常常听到有的老师抱怨学生的调皮,不听话,好像每个班里,总是有这么几个调皮的捣蛋分子存在。但我想批评学生的同时,作为教师,或许也应适当加以反思,怎样的课上,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他们的脑力劳动,集中他们全部的注意力完成作业,那也许,就会少很多所谓的“调皮鬼”了。
“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我在自己的区里只知道有30人左右。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这一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用终生来备课,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备这节课,很多人会想,这怎么可能呢?这要怎么做到呢!我想,作者在这里所提到的终身备课,应该是读书,每一天,都在读书,不间断的读书,丰富自己的储备。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有了足够多的知识,那么,作为老师,我们传达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基础知识,同样,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小学面临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你主要操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启蒙的阶段,在我的认知里,从小学开始,我们真正开始学习如何读书。幼儿园,在我看来,更多的是让我们学会与适应群体生活。一个学生往往,在他的中年级和高年级能否顺利地学习,还有赖于他在低年级时,在多大程度上学会了迅速而有理解地书写,以及,这种技能怎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作为教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去主动的获取知识,这样,也许可以节约中高年级教师的很多时间。
“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他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
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在中高年级出现学业落后或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基础没有打好。就像一座楼房,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砖头会不断脱落,也许工人们每天在忙于消除工程上的毛病,但这座楼,无论如何,都始终处于将要倒塌的危险之下。这就像学生的小学教育,我们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
“我给这些孩子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习题集里有约200道应用题,主要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其中的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它们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解答这种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思考。”
老师们往往觉得,“后进生”一定是这个班級里“最难啃的骨头”,常常有一些学生,他们理解或记住一道题一个知识点的时间是其他普通学生的2、3倍,第一天学习的东西,他们会在第二天遗忘。我从上面“费佳”的例子中看到,要使他们的成绩提高,要让他们先学会思考,而不是拿到题目,迫不及待地开始做。
兒童的学习越困难,越是所谓的“后进生”,他们在学习中就会遇到越多的困难,所需要克服的障碍就越多。在我看来,应该教他们先学会阅读,在每一次的阅读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他们的智力会得到启发,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那怕便是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了。
“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中学教学大纲里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你要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你在讲解大纲规定的新教材是,就应当用大纲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学生看见了越出必修的大纲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读那些书,这也就是激发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去读一些科普书刊,有一些教学大纲里很难得章节,可能会迎刃而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问,而这些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我们学校里有这样一条规矩:关于每一个对知识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学生,我们都要在心理学研究会议上进行讨论。我们在思考,怎样才能找到人与自然界、人与知识相互作用的那个领域,以便在这个领域里用认识来鼓舞起他的精神。”
所谓冷漠无动于衷的学生,那么,一定是他们心底的兴趣没有被激发。其实,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最为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态度。所以要努力唤醒他们的意识,给予一些创造性劳动,使他们对知识的兴趣觉醒。假若一个学生有一门喜欢的学科,在我看来,一定比那些门门优秀但却没有一门喜欢的学生拥有更好的将来,因为后者,多将成为平庸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