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以4个护卫队群挑战数十艘先进常规潜艇甚至核潜艇,难度相当大;因此,日本将主要把以16DDH为核心的“八·八”舰队分置在几个关键水道,依靠单位海域上的密度覆盖来达成封锁对手的企图。
16DDH驱逐舰/护卫舰/航母
16DDH在日本被称为“直升机护卫舰”,原因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没有驱逐舰这一分类,所有驱逐舰都被划入护卫舰级。该级舰标准排水量1.35万吨,满载排水量1.6万吨,是日本现役榛名级驱逐舰的3倍,人员编制347名。舰型为类似航母的直通甲板设计,飞行甲板长195米,宽40米,甲板上共设4个直升机起降点,可同时起降3架反潜直升机和1架多用途直升机。最大载机量16架。舰上武备包括2座8联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改进型海麻雀”舰空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2座三联鱼雷发射系统,及舰首尾2座“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
此外,舰上还装备了FCS-3主动相控阵雷达,可自动识别200个不同方向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20个,舰首声呐罩内的OOS-XX声呐系统实现了低频化,探测距离比原来的声呐有了飞跃性提高。
动力系统采用4台LM-2500燃气轮机,功率10万马力,双轴推进,航速大于30节。16DDH整体方案具有准航母性质。在搭载不同类型直升机时可执行反潜、扫雷、对海打击、救援、海上指挥、应对恐怖袭击等任务。按计划,16DDH将搭载SH-60K改进型“海鹰”反潜直升机,执行警戒、监视、输送,救援等任务,机上新增加了低频吊放声呐,97式鱼雷反潜深弹等,反潜能力大大增强。未来有可能装备固定翼的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正式升级为轻型航母。
“猎鲨”自卫队
不管是“八·八”还是“十·九”,日本海上自卫队(简称“海自”)都仍是一支着重与潜艇作战的海军。16DDH继续强化了这一点,它不是航母!至少暂时不是!
日本人很重视反潜,那是因为曾经吃过蔑视“偷袭”的亏。太平洋战争中被击沉的781万吨日本商船中,被潜艇击沉486万吨,占62%,在被击沉的50万吨舰艇中。被美军潜艇击沉的约13万吨,高达25.9%。日本因为海上交通线的阻断而丧失了持续作战能力。而对于目前战略资源90%以上依靠进口、每年通过海运输入物资6亿多吨、且严重依靠海外市场的日本来说,同样的灾难当然不想再次发生。
上世纪80年代初,海上自卫队为了达成1000海里护航目标,以实现“封锁护航”战略而设计出了目前众人所知的“八·八舰队”。当时的作战构想是以苏联潜艇为主要目标,应用了运筹学、建模计算等多种“高深学科”。从1985—1992年,日本海上自卫队陆续建成了4支“八·八舰队”,作为其机动反潜作战的主力。“八·八舰队”也成为日本护卫舰队的基本组成形式,反潜能力仅次于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
尽管如此,由于舰艇装备和兵力结构的限制,“八·八舰队”在遂行基于未来威胁的反潜作战时依然面临很多问题。诸如反潜兵力单位出动数量不足,每次一般只能出动1组4架直升机,难以完全覆盖所需搜索海域;两组直升机相继出动的时间间隔过大,每组直升机留空搜索时间仅为2小时,再次出动时间远大于2小时,因此难以确保反潜作战持续不断。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日本周边国家通过自行研制、引进技术生产等多种方式发展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潜艇力量,尤其是配备AIP和先进武器的常规动力潜艇,对日本的海上安全构成了较大压力。由于没有航母和战斗航空兵,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作战能力基本上还局限在航空自卫队的作战半径和1000海里交通线范围内。而且随着核潜艇和导弹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八·八舰队”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严峻的反潜作战需要。因此,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着手研制新一代直升机驱逐舰16DDH,用于取代日显老态的“榛名”号和“比睿”号。
甚低频“捕鯊”
日本政府在2000年12月批准的2001-2005年间《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中,决定建造2艘标准排水量13500吨的直升机驱逐舰(代号16DDH)。2004年,日本国会批准了该计划,同年石川岛播磨重工集团切割第一块钢板并铺设龙骨,2007年8月23日,首舰“日向”号下水,预计2009年3月服役。该舰的角色定位是未来海上自卫队远洋反潜编队的旗舰,其16架的直升机搭载量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八·八舰队”反潜机数量不足的问题(“榛名”号载机3架)。
加入16DDH后的新“八·八舰队”将仍由8艘驱逐舰构成。编队所有驱逐舰均装有球鼻首声纳(作用距离可达30链),以及“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和MK-46反潜鱼雷(反潜导弹总数达124枚、反潜鱼雷总数48枚)。而且,除了16DDH直升机驱逐舰和2艘防空驱逐舰外,其余4艘舰上还装有新型的拖曳式线列阵声纳系统。
日本的舰壳声纳原来主要是OQS-3型以及更新型的OQS-5型,是日本以美国SQS-23型为基础研制的改进型,采用的工作方法是海底反射法和会聚区法,能探测搜索较远距离和深水层潜艇。而拖曳声纳主要是sQR-18型和OQR-1改进型可变深度甚低频拖曳阵列声纳,由水下听音器组成48×8阵列,通过捕捉潜艇发出的超声波,即可测定目标方位和距离,一般与直升机投掷的声纳浮标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即将服役的16DDH则装有0QS-21大型舰壳低频声纳。该声呐由正面的圆柱状阵列和侧面的平面阵列组成,水声探测能力更加出色。不过16DDH并没有配备拖曳声呐,但应该不会对整个舰队的反潜作战产生太大影响。毕竟,其所搭载的反潜直升机才是真正的反潜尖兵。
新型SH-60K直升机加装了日本自行研制的先进低频主动声呐,其性能超过美国海军MH-60R直升机使用的AQS-22低频声响。该机还将配备逆合成孔径雷达,这种雷达通过解析目标反射的雷达波多普勒偏移,可以识别目标形状,并得到类似照片质量的高分辨率,对水面舰艇目标的搜索距离超过250公里。SH-60K入役后,肯定会显著提高海上自卫队空中对潜侦搜能力。
水下火网
按照日本海上自卫队公布的新“八·八舰队”构成方案,16DDH服役后将用于替换原有的直升机驱逐舰,现有3个层次的反潜作战体系得到保留,主要区别在于反潜兵力密度增加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反潜能力的提升。
编队反潜的第一层为舰载直升机,这也是变化最大的层次。全编队22架SH-60K担负搜潜、攻潜任务。其最大速度25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1110公里,续航时间约4小时,可携带总计44枚MK-46-5型或日产97式鱼雷,以及550枚声纳浮标。其中97型鱼雷采用双航速(搜索阶段为低航速、攻击时为高航速)攻击高速,深潜目标。该型鱼雷增强了在浅水区 作战能力,而且其声制导系统可根据其他大型反潜平台的声呐反馈信号确定目标,有效地对付装有消声瓦的现代安静型潜艇。
第二层为“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八·八舰队”的所有舰艇均装备有“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承担编队中程反潜任务,“阿斯洛克”的战斗部是MK-46-5鱼雷。导弹采用MK-112八联装箱式发射或MK-41系统垂直发射,飞行速度约0.8马赫,箱式发射型射程1.6-10公里,垂直发射型射程15-20公里。在16DDH、金刚、高波和村雨级驱逐舰上装备的“阿斯洛克”均为垂直发射型。金刚级有90个发射单元,一般装备反潜导弹16枚,高波级有32个单元,备弹16枚,村雨级的16个单元全部装备“阿斯洛克”,新型16DDH驱逐舰有16个发射单元,备弹12枚。其他驱逐舰和护卫舰则装备1座MK-112发射箱,备弹16枚。整个“八·八舰队”装备反潜导弹124枚。
第三层为MK-46型鱼雷。“八·八舰队”各舰都装有2具三联装鱼雷发射系统。MK-46鱼类根据航速和深度不同可攻击600-12000米深度范围内的水下目标。全编队共携带反潜鱼雷约48枚。
反潜作战时,新添了16DDH直升机驱逐舰的“八·八舰队”将一如既往采用舰机联合的搜潜方式对潜搜索。为了能够快速大面积搜索和攻击,反潜直升机一般3机为1组,其中2架负责搜潜,另1架随时准备攻潜。负责搜潜的三机呈倒三角队形,一般位于编队前3—10海里区域,有敌情威胁的翼侧搜索。声纳吊放时,反潜直升机悬停高度约13米,正常情况下悬停搜索26分钟后即飞向下一个悬停点。如果提供的情报准确,一般有4-5个回合即可测出目标位置。每组留空搜索时间2小时,一架直升机搜索的有效宽度正常为5海里,整个编队1小时就能清扫3000—4000平方海里海域,较之原先800-1000平方海里增加约3倍。发现判明敌潜艇后,引导另一架直升机或载舰实施攻潜,编队的机载或舰载反潜武器一次齐射的弹药数量,理论上即可将该潜艇击毁。
被动:伴随护航反潜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海上自卫队护卫舰队最核心的作战任务是战时确保东南、西南两条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的安全畅通,最主要的作战样式是对两条1000海里远洋国际航线的反潜护航作战。从历年的训练演习看,护卫舰队保交护航的基本反潜作战形式有两种,即伴随护航反潜和区域护航反潜。
伴随护航反潜是保护远洋航线最主要的方式,主要目的是在被保护目标周围形成无敌潜艇空间,而该空间是连续机动的。这就要求防御方向不能存在空白区,防御纵深要大,梯次要多,尤其在严重威胁方向。“八·八舰队”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实施伴随护航反潜最主要的兵力。
从理论计算和海上自卫队历年来的演习看,在实施伴随护航反潜时,日本海上自卫队一般将50艘左右的运输船只编成一个船队,再根据反潜兵力的数量和敌情威胁的大小,派出一定数量的舰艇组成编队(水面舰艇一般以“八·八舰队”建制出动)和反潜飞机一起伴随船队行动。通常情况下,一般是由P-3C大型反潜机在船队预定航线前方约100海里实施航线预警,由舰载反潜直升机编队在船队前方约40海里做前导搜索,水面舰艇在船队四周或前方组成半圆或环形警戒队形。有时,还在船队的前方或易受潜艇、飞机袭击的一侧增派一个舰艇搜索警戒编队。所有护航舰只的间隔都保持在舰用声纳和防空导弹的有效作用距离内。
16DDH服役后,将作为整个“八·八舰队”的楱心反潜力量,能够利用其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和大量直升机组织严密的反潜网。在一般情况下,整个编队除了采取前置伞式和围置圆式护航队形外,将更多地采取由直升机参与的多层疏散式反潜队形。在这种队形内,舰与舰之间距离增大,相对于整个编队中心的阵位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区域之间的海域由拖曳阵列声纳侦测范围覆盖,从而减少警戒同一半径的圆周所需舰艇数量。节省下来的舰艇将用于加强威胁严重的方向,从而形成大纵深、多梯次的反潜防御空间。为了增大反潜纵深,降低敌潜艇占领武器发射阵位,和提高抗击敌潜射反舰导弹的概率,16DDH及其它各舰所搭载的直升机将在编队外侧巡逻警戒。
原先“八·八舰队”每次用于前导搜索的直升机数量仅为2-3架,如果敌潜艇威胁程度较高或数量较多,一般只能采取遭遇点搜索或扇形搜索,很难保证准确捕捉目标。16DDH服役后,整个护卫队群的直升机数量将由原先的8架增加为22架,在不改变原有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未来将可派出6--9架直升机,除了遭遇点搜索或扇形搜索外,还可采取范围更广的圆形搜索,搜索区将扩大3-4倍,发现潜艇的概率也随之大幅上升。
当编队发现敌人潜艇征候与敌潜艇遭遇时,“·八舰队”将会立即抽调部分兵力组成搜索攻击小队实施反潜搜索,另一部分舰只继续护卫船队前进,或者船队停止前进,除留少数警戒兵力外,其余兵力迅速驶往目标区搜索攻击,并召唤附近海区的反潜飞机临空支援。
当反潜飞机发现可疑目标时,立即投放声纳浮标,对其跟踪搜索、识别定位和攻击。在向编队报告情况的同时,召唤附近海区的水面反潜舰艇实施联合反潜。在反潜兵力实施反潜搜索时,船队可依据敌情采取规避措施(如转向、变速或改走备用航线等)。当判定目标被击沉或消失时,攻击兵力迅速返回原阵位,继续护卫船队航行。
16DDH服役后,整个“八·八舰队”直升机数量高达22架,同时由于直升机的反应速度要高于水面舰艇,而1架直升机难以有效跟踪常规动力潜艇,2架直升机难以跟踪核动力潜艇,且2架以下的直升机难以占据有力的攻潜态势并获取较高毁伤概率,因此编队仍然将以3架反潜直升机为1个作战单元,但届时将派出数量最多可达3个机队共9架直升机前往目标区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水面舰艇的需求,可以确保护航船队的安全。
主动:区域护航反潜
伴随护航虽是一种有效的护航手段,但终究是被动的防御性护航而且需要庞大的兵力。因此,在大量装备反潜巡逻机和载机驱逐舰,尤其是金刚级(包括改进型)驱逐舰的服役基本上解决了防空问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即开始着手加强区域护航作战能力。
一般情况下,区域护航反潜主要由反潜巡逻机与潜艇配合“八·八舰队”实施。潜艇通常设置固定的巡逻区,建立水下反潜幕,主要负责重点海区的水下反潜和巡逻控制,巡逻机则充分发挥速度快、机动性好、控制范围大的特点,负责对敌潜艇可能活动的海区和航线密集海域实施广域扫荡。“八·八舰队”则组成反潜突击群,负责对航线所经海域的海权控制和机动反潜。
在区域护航作战中,日本海上自卫队特别重视充分发挥现有的固定水下声监测设备、反潜巡逻机、反潜直升机、潜艇和水面舰艇的综合作战能力,充分利用岛链、海峡、水道等地形,建立有效的反潜封锁屏障。一旦发现敌情,以高速数据链联通调动相关反潜体系,迅速集中附近海 区的海空兵力协同作战,以确保敌方兵力不能进入舰船航行医,从而保障海一交通线安全。
16DDH服役后,虽然不会对现有区域护航作战战法构成颠覆。但是技术手段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改变具体战术运用。由于反潜直升机数量剧增,因此“八·八舰队”可根据作战需要灵活编组,同时避免了大范围搜潜时兵力捉襟见肘的窘境。比如将22架直升机分成3个机群,每个机群2支机队,每机队3架飞机,同时留有4架直升机作预留兵力,可以进行3个方向上的数次连续扇形搜索,或者1个方向上的反复高强度圆形搜索,提高整体搜潜攻潜能力。
如果反潜区域较大,则将整个编队作为一个整体检查搜索,也可将编队划分为2-3个小队,甚至给每艘舰艇指定区域,按区域进行网格坐标式搜查。若没有发现可疑目标,则在反潜区域外建立巡逻线,防止敌潜艇渗入。如果反潜区域不大,且护航目标较为重要,则应以16DDH为主派出直升机检查搜索区域,其余舰艇于反潜区域外建立巡逻线。
麻雀的内部结构微调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八·八舰队”是各国海军中最为典型的、以非航母水面舰艇为主的海上舰艇编队,具有相对固定的结构。目前其基本编成是1艘白根级驱逐舰;金刚级防空驱逐舰或旗风级、太刀风级防空导弹驱逐舰1艘;村雨级、高波级、朝雾级多用途驱逐舰共6艘。整个“八·八舰队”的专用防空、反潜、多用途战舰的比例为1比1比6,其中多用途驱逐舰主要也是承担反潜任务,因此反潜作战兵力所占比重达到7/8,结构相对失衡。
随着以16DDH直升机驱逐舰和爱宕级(金刚改进型)防空驱逐舰的建成服役,新型护卫舰队典型的战术队形应为:金刚级防牵驱逐舰居前,16DDH直升机驱逐舰任指挥舰居中,5艘多用途驱逐舰呈扇形配置在左右两侧,1艘爱宕级防空驱逐舰殿后,舰与舰之间距离保持20链,以保证舰载声纳可靠发现敌潜艇。
16DDH服役后,虽然反潜作战兵力所占比重仍然占到3/4,但是整个编队的搜潜攻潜将主要由反潜直升机担负,多用途驱逐舰则使用拖曳阵列声纳进行目标初步搜索和概略判别,这样水面舰艇的反潜作战压力大大减少,可以有效执行其他诸如反舰、近程防空等作战任务,应对更加激烈的海空对抗。
警惕“鼠”还是警惕“猫”
2008年3月26日,日本防卫省智库防卫研究所发布了一份题为《东亚战略概览2008》的,年度报告。该报告着重分析了日本周边的安保环境。报告认为,“中国最早可能于2010年建成航母”,中国海军战略正从面向日本列岛、台湾和菲律宾一线的第一岛链以内海域的“近海防御”,转向包括印度洋在内的“远海防御”。报告中特别强调中国潜艇部队近年来日益壮大,俄罗斯向中国已交付多艘基洛级潜艇,令日本“寝食不安”。
这种被美国海军点名警告“具有极高危险性”的潜艇噪音非常小,号称“大洋黑洞”。目前,除了美国特有的超低频声纳和水下声纳基阵之外,几乎难有其他手段探测到它的行踪。日本防卫省认为,如果不在大陆架浅水区寻找到基洛级潜艇的方位,一旦这种潜艇进入浩瀚的太平洋,再想搜寻将根本无从下手。
同时,在这份报告中日本防卫省还指出中国自身设计的宋级和元级常规潜艇正在批量建造,再加上093和094型新一代核潜艇,“水下作战力量已经远超日本”。防卫省认为,以目前日本护卫舰队的实力,应对数量庞大且技术不断提升的周边潜艇威胁已经力不从心了。
16DDH型直升机驱逐舰的陆续服役,以及更加先进的19DD多用途驱逐舰的研制,将极大地改善目前日本护卫舰队的作战能力。但即便如此,要想以4个护卫队群去直接挑战数十艘先进常规潜艇,甚至是技术更加先进的核潜艇,难度将是相当大的。因此,日本海上自卫队将主要把以16DDH为核心的护卫队群分置在几个关键水道,以单位海域上的反潜兵力密度覆盖来达成战略上封锁潜在对手的企图。
此外,该舰服役后将使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海域进一步向远洋扩展,作战使用更加灵活;尤其是将来从美国引进的F-35B战斗/攻击机装备该舰后,它将成为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届时“八·八舰队”也将摇身变为远洋航母舰队,严重影响东北亚乃至西太平洋的海上军力平衡。
16DDH驱逐舰/护卫舰/航母
16DDH在日本被称为“直升机护卫舰”,原因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没有驱逐舰这一分类,所有驱逐舰都被划入护卫舰级。该级舰标准排水量1.35万吨,满载排水量1.6万吨,是日本现役榛名级驱逐舰的3倍,人员编制347名。舰型为类似航母的直通甲板设计,飞行甲板长195米,宽40米,甲板上共设4个直升机起降点,可同时起降3架反潜直升机和1架多用途直升机。最大载机量16架。舰上武备包括2座8联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改进型海麻雀”舰空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2座三联鱼雷发射系统,及舰首尾2座“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
此外,舰上还装备了FCS-3主动相控阵雷达,可自动识别200个不同方向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20个,舰首声呐罩内的OOS-XX声呐系统实现了低频化,探测距离比原来的声呐有了飞跃性提高。
动力系统采用4台LM-2500燃气轮机,功率10万马力,双轴推进,航速大于30节。16DDH整体方案具有准航母性质。在搭载不同类型直升机时可执行反潜、扫雷、对海打击、救援、海上指挥、应对恐怖袭击等任务。按计划,16DDH将搭载SH-60K改进型“海鹰”反潜直升机,执行警戒、监视、输送,救援等任务,机上新增加了低频吊放声呐,97式鱼雷反潜深弹等,反潜能力大大增强。未来有可能装备固定翼的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正式升级为轻型航母。
“猎鲨”自卫队
不管是“八·八”还是“十·九”,日本海上自卫队(简称“海自”)都仍是一支着重与潜艇作战的海军。16DDH继续强化了这一点,它不是航母!至少暂时不是!
日本人很重视反潜,那是因为曾经吃过蔑视“偷袭”的亏。太平洋战争中被击沉的781万吨日本商船中,被潜艇击沉486万吨,占62%,在被击沉的50万吨舰艇中。被美军潜艇击沉的约13万吨,高达25.9%。日本因为海上交通线的阻断而丧失了持续作战能力。而对于目前战略资源90%以上依靠进口、每年通过海运输入物资6亿多吨、且严重依靠海外市场的日本来说,同样的灾难当然不想再次发生。
上世纪80年代初,海上自卫队为了达成1000海里护航目标,以实现“封锁护航”战略而设计出了目前众人所知的“八·八舰队”。当时的作战构想是以苏联潜艇为主要目标,应用了运筹学、建模计算等多种“高深学科”。从1985—1992年,日本海上自卫队陆续建成了4支“八·八舰队”,作为其机动反潜作战的主力。“八·八舰队”也成为日本护卫舰队的基本组成形式,反潜能力仅次于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
尽管如此,由于舰艇装备和兵力结构的限制,“八·八舰队”在遂行基于未来威胁的反潜作战时依然面临很多问题。诸如反潜兵力单位出动数量不足,每次一般只能出动1组4架直升机,难以完全覆盖所需搜索海域;两组直升机相继出动的时间间隔过大,每组直升机留空搜索时间仅为2小时,再次出动时间远大于2小时,因此难以确保反潜作战持续不断。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日本周边国家通过自行研制、引进技术生产等多种方式发展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潜艇力量,尤其是配备AIP和先进武器的常规动力潜艇,对日本的海上安全构成了较大压力。由于没有航母和战斗航空兵,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作战能力基本上还局限在航空自卫队的作战半径和1000海里交通线范围内。而且随着核潜艇和导弹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八·八舰队”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严峻的反潜作战需要。因此,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着手研制新一代直升机驱逐舰16DDH,用于取代日显老态的“榛名”号和“比睿”号。
甚低频“捕鯊”
日本政府在2000年12月批准的2001-2005年间《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中,决定建造2艘标准排水量13500吨的直升机驱逐舰(代号16DDH)。2004年,日本国会批准了该计划,同年石川岛播磨重工集团切割第一块钢板并铺设龙骨,2007年8月23日,首舰“日向”号下水,预计2009年3月服役。该舰的角色定位是未来海上自卫队远洋反潜编队的旗舰,其16架的直升机搭载量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八·八舰队”反潜机数量不足的问题(“榛名”号载机3架)。
加入16DDH后的新“八·八舰队”将仍由8艘驱逐舰构成。编队所有驱逐舰均装有球鼻首声纳(作用距离可达30链),以及“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和MK-46反潜鱼雷(反潜导弹总数达124枚、反潜鱼雷总数48枚)。而且,除了16DDH直升机驱逐舰和2艘防空驱逐舰外,其余4艘舰上还装有新型的拖曳式线列阵声纳系统。
日本的舰壳声纳原来主要是OQS-3型以及更新型的OQS-5型,是日本以美国SQS-23型为基础研制的改进型,采用的工作方法是海底反射法和会聚区法,能探测搜索较远距离和深水层潜艇。而拖曳声纳主要是sQR-18型和OQR-1改进型可变深度甚低频拖曳阵列声纳,由水下听音器组成48×8阵列,通过捕捉潜艇发出的超声波,即可测定目标方位和距离,一般与直升机投掷的声纳浮标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即将服役的16DDH则装有0QS-21大型舰壳低频声纳。该声呐由正面的圆柱状阵列和侧面的平面阵列组成,水声探测能力更加出色。不过16DDH并没有配备拖曳声呐,但应该不会对整个舰队的反潜作战产生太大影响。毕竟,其所搭载的反潜直升机才是真正的反潜尖兵。
新型SH-60K直升机加装了日本自行研制的先进低频主动声呐,其性能超过美国海军MH-60R直升机使用的AQS-22低频声响。该机还将配备逆合成孔径雷达,这种雷达通过解析目标反射的雷达波多普勒偏移,可以识别目标形状,并得到类似照片质量的高分辨率,对水面舰艇目标的搜索距离超过250公里。SH-60K入役后,肯定会显著提高海上自卫队空中对潜侦搜能力。
水下火网
按照日本海上自卫队公布的新“八·八舰队”构成方案,16DDH服役后将用于替换原有的直升机驱逐舰,现有3个层次的反潜作战体系得到保留,主要区别在于反潜兵力密度增加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反潜能力的提升。
编队反潜的第一层为舰载直升机,这也是变化最大的层次。全编队22架SH-60K担负搜潜、攻潜任务。其最大速度25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1110公里,续航时间约4小时,可携带总计44枚MK-46-5型或日产97式鱼雷,以及550枚声纳浮标。其中97型鱼雷采用双航速(搜索阶段为低航速、攻击时为高航速)攻击高速,深潜目标。该型鱼雷增强了在浅水区 作战能力,而且其声制导系统可根据其他大型反潜平台的声呐反馈信号确定目标,有效地对付装有消声瓦的现代安静型潜艇。
第二层为“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八·八舰队”的所有舰艇均装备有“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承担编队中程反潜任务,“阿斯洛克”的战斗部是MK-46-5鱼雷。导弹采用MK-112八联装箱式发射或MK-41系统垂直发射,飞行速度约0.8马赫,箱式发射型射程1.6-10公里,垂直发射型射程15-20公里。在16DDH、金刚、高波和村雨级驱逐舰上装备的“阿斯洛克”均为垂直发射型。金刚级有90个发射单元,一般装备反潜导弹16枚,高波级有32个单元,备弹16枚,村雨级的16个单元全部装备“阿斯洛克”,新型16DDH驱逐舰有16个发射单元,备弹12枚。其他驱逐舰和护卫舰则装备1座MK-112发射箱,备弹16枚。整个“八·八舰队”装备反潜导弹124枚。
第三层为MK-46型鱼雷。“八·八舰队”各舰都装有2具三联装鱼雷发射系统。MK-46鱼类根据航速和深度不同可攻击600-12000米深度范围内的水下目标。全编队共携带反潜鱼雷约48枚。
反潜作战时,新添了16DDH直升机驱逐舰的“八·八舰队”将一如既往采用舰机联合的搜潜方式对潜搜索。为了能够快速大面积搜索和攻击,反潜直升机一般3机为1组,其中2架负责搜潜,另1架随时准备攻潜。负责搜潜的三机呈倒三角队形,一般位于编队前3—10海里区域,有敌情威胁的翼侧搜索。声纳吊放时,反潜直升机悬停高度约13米,正常情况下悬停搜索26分钟后即飞向下一个悬停点。如果提供的情报准确,一般有4-5个回合即可测出目标位置。每组留空搜索时间2小时,一架直升机搜索的有效宽度正常为5海里,整个编队1小时就能清扫3000—4000平方海里海域,较之原先800-1000平方海里增加约3倍。发现判明敌潜艇后,引导另一架直升机或载舰实施攻潜,编队的机载或舰载反潜武器一次齐射的弹药数量,理论上即可将该潜艇击毁。
被动:伴随护航反潜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海上自卫队护卫舰队最核心的作战任务是战时确保东南、西南两条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的安全畅通,最主要的作战样式是对两条1000海里远洋国际航线的反潜护航作战。从历年的训练演习看,护卫舰队保交护航的基本反潜作战形式有两种,即伴随护航反潜和区域护航反潜。
伴随护航反潜是保护远洋航线最主要的方式,主要目的是在被保护目标周围形成无敌潜艇空间,而该空间是连续机动的。这就要求防御方向不能存在空白区,防御纵深要大,梯次要多,尤其在严重威胁方向。“八·八舰队”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实施伴随护航反潜最主要的兵力。
从理论计算和海上自卫队历年来的演习看,在实施伴随护航反潜时,日本海上自卫队一般将50艘左右的运输船只编成一个船队,再根据反潜兵力的数量和敌情威胁的大小,派出一定数量的舰艇组成编队(水面舰艇一般以“八·八舰队”建制出动)和反潜飞机一起伴随船队行动。通常情况下,一般是由P-3C大型反潜机在船队预定航线前方约100海里实施航线预警,由舰载反潜直升机编队在船队前方约40海里做前导搜索,水面舰艇在船队四周或前方组成半圆或环形警戒队形。有时,还在船队的前方或易受潜艇、飞机袭击的一侧增派一个舰艇搜索警戒编队。所有护航舰只的间隔都保持在舰用声纳和防空导弹的有效作用距离内。
16DDH服役后,将作为整个“八·八舰队”的楱心反潜力量,能够利用其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和大量直升机组织严密的反潜网。在一般情况下,整个编队除了采取前置伞式和围置圆式护航队形外,将更多地采取由直升机参与的多层疏散式反潜队形。在这种队形内,舰与舰之间距离增大,相对于整个编队中心的阵位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区域之间的海域由拖曳阵列声纳侦测范围覆盖,从而减少警戒同一半径的圆周所需舰艇数量。节省下来的舰艇将用于加强威胁严重的方向,从而形成大纵深、多梯次的反潜防御空间。为了增大反潜纵深,降低敌潜艇占领武器发射阵位,和提高抗击敌潜射反舰导弹的概率,16DDH及其它各舰所搭载的直升机将在编队外侧巡逻警戒。
原先“八·八舰队”每次用于前导搜索的直升机数量仅为2-3架,如果敌潜艇威胁程度较高或数量较多,一般只能采取遭遇点搜索或扇形搜索,很难保证准确捕捉目标。16DDH服役后,整个护卫队群的直升机数量将由原先的8架增加为22架,在不改变原有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未来将可派出6--9架直升机,除了遭遇点搜索或扇形搜索外,还可采取范围更广的圆形搜索,搜索区将扩大3-4倍,发现潜艇的概率也随之大幅上升。
当编队发现敌人潜艇征候与敌潜艇遭遇时,“·八舰队”将会立即抽调部分兵力组成搜索攻击小队实施反潜搜索,另一部分舰只继续护卫船队前进,或者船队停止前进,除留少数警戒兵力外,其余兵力迅速驶往目标区搜索攻击,并召唤附近海区的反潜飞机临空支援。
当反潜飞机发现可疑目标时,立即投放声纳浮标,对其跟踪搜索、识别定位和攻击。在向编队报告情况的同时,召唤附近海区的水面反潜舰艇实施联合反潜。在反潜兵力实施反潜搜索时,船队可依据敌情采取规避措施(如转向、变速或改走备用航线等)。当判定目标被击沉或消失时,攻击兵力迅速返回原阵位,继续护卫船队航行。
16DDH服役后,整个“八·八舰队”直升机数量高达22架,同时由于直升机的反应速度要高于水面舰艇,而1架直升机难以有效跟踪常规动力潜艇,2架直升机难以跟踪核动力潜艇,且2架以下的直升机难以占据有力的攻潜态势并获取较高毁伤概率,因此编队仍然将以3架反潜直升机为1个作战单元,但届时将派出数量最多可达3个机队共9架直升机前往目标区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水面舰艇的需求,可以确保护航船队的安全。
主动:区域护航反潜
伴随护航虽是一种有效的护航手段,但终究是被动的防御性护航而且需要庞大的兵力。因此,在大量装备反潜巡逻机和载机驱逐舰,尤其是金刚级(包括改进型)驱逐舰的服役基本上解决了防空问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即开始着手加强区域护航作战能力。
一般情况下,区域护航反潜主要由反潜巡逻机与潜艇配合“八·八舰队”实施。潜艇通常设置固定的巡逻区,建立水下反潜幕,主要负责重点海区的水下反潜和巡逻控制,巡逻机则充分发挥速度快、机动性好、控制范围大的特点,负责对敌潜艇可能活动的海区和航线密集海域实施广域扫荡。“八·八舰队”则组成反潜突击群,负责对航线所经海域的海权控制和机动反潜。
在区域护航作战中,日本海上自卫队特别重视充分发挥现有的固定水下声监测设备、反潜巡逻机、反潜直升机、潜艇和水面舰艇的综合作战能力,充分利用岛链、海峡、水道等地形,建立有效的反潜封锁屏障。一旦发现敌情,以高速数据链联通调动相关反潜体系,迅速集中附近海 区的海空兵力协同作战,以确保敌方兵力不能进入舰船航行医,从而保障海一交通线安全。
16DDH服役后,虽然不会对现有区域护航作战战法构成颠覆。但是技术手段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改变具体战术运用。由于反潜直升机数量剧增,因此“八·八舰队”可根据作战需要灵活编组,同时避免了大范围搜潜时兵力捉襟见肘的窘境。比如将22架直升机分成3个机群,每个机群2支机队,每机队3架飞机,同时留有4架直升机作预留兵力,可以进行3个方向上的数次连续扇形搜索,或者1个方向上的反复高强度圆形搜索,提高整体搜潜攻潜能力。
如果反潜区域较大,则将整个编队作为一个整体检查搜索,也可将编队划分为2-3个小队,甚至给每艘舰艇指定区域,按区域进行网格坐标式搜查。若没有发现可疑目标,则在反潜区域外建立巡逻线,防止敌潜艇渗入。如果反潜区域不大,且护航目标较为重要,则应以16DDH为主派出直升机检查搜索区域,其余舰艇于反潜区域外建立巡逻线。
麻雀的内部结构微调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八·八舰队”是各国海军中最为典型的、以非航母水面舰艇为主的海上舰艇编队,具有相对固定的结构。目前其基本编成是1艘白根级驱逐舰;金刚级防空驱逐舰或旗风级、太刀风级防空导弹驱逐舰1艘;村雨级、高波级、朝雾级多用途驱逐舰共6艘。整个“八·八舰队”的专用防空、反潜、多用途战舰的比例为1比1比6,其中多用途驱逐舰主要也是承担反潜任务,因此反潜作战兵力所占比重达到7/8,结构相对失衡。
随着以16DDH直升机驱逐舰和爱宕级(金刚改进型)防空驱逐舰的建成服役,新型护卫舰队典型的战术队形应为:金刚级防牵驱逐舰居前,16DDH直升机驱逐舰任指挥舰居中,5艘多用途驱逐舰呈扇形配置在左右两侧,1艘爱宕级防空驱逐舰殿后,舰与舰之间距离保持20链,以保证舰载声纳可靠发现敌潜艇。
16DDH服役后,虽然反潜作战兵力所占比重仍然占到3/4,但是整个编队的搜潜攻潜将主要由反潜直升机担负,多用途驱逐舰则使用拖曳阵列声纳进行目标初步搜索和概略判别,这样水面舰艇的反潜作战压力大大减少,可以有效执行其他诸如反舰、近程防空等作战任务,应对更加激烈的海空对抗。
警惕“鼠”还是警惕“猫”
2008年3月26日,日本防卫省智库防卫研究所发布了一份题为《东亚战略概览2008》的,年度报告。该报告着重分析了日本周边的安保环境。报告认为,“中国最早可能于2010年建成航母”,中国海军战略正从面向日本列岛、台湾和菲律宾一线的第一岛链以内海域的“近海防御”,转向包括印度洋在内的“远海防御”。报告中特别强调中国潜艇部队近年来日益壮大,俄罗斯向中国已交付多艘基洛级潜艇,令日本“寝食不安”。
这种被美国海军点名警告“具有极高危险性”的潜艇噪音非常小,号称“大洋黑洞”。目前,除了美国特有的超低频声纳和水下声纳基阵之外,几乎难有其他手段探测到它的行踪。日本防卫省认为,如果不在大陆架浅水区寻找到基洛级潜艇的方位,一旦这种潜艇进入浩瀚的太平洋,再想搜寻将根本无从下手。
同时,在这份报告中日本防卫省还指出中国自身设计的宋级和元级常规潜艇正在批量建造,再加上093和094型新一代核潜艇,“水下作战力量已经远超日本”。防卫省认为,以目前日本护卫舰队的实力,应对数量庞大且技术不断提升的周边潜艇威胁已经力不从心了。
16DDH型直升机驱逐舰的陆续服役,以及更加先进的19DD多用途驱逐舰的研制,将极大地改善目前日本护卫舰队的作战能力。但即便如此,要想以4个护卫队群去直接挑战数十艘先进常规潜艇,甚至是技术更加先进的核潜艇,难度将是相当大的。因此,日本海上自卫队将主要把以16DDH为核心的护卫队群分置在几个关键水道,以单位海域上的反潜兵力密度覆盖来达成战略上封锁潜在对手的企图。
此外,该舰服役后将使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海域进一步向远洋扩展,作战使用更加灵活;尤其是将来从美国引进的F-35B战斗/攻击机装备该舰后,它将成为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届时“八·八舰队”也将摇身变为远洋航母舰队,严重影响东北亚乃至西太平洋的海上军力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