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群对生殖细胞捐献的认知差异分析

来源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238b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当今社会不同人群对生殖细胞捐献的认知及其差异,以期为进一步规范生殖细胞捐献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对1 458名学生和社会人士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完全不了解生殖细胞捐献的调查对象所占比例高达27.3%,而非常了解生殖细胞捐献的调查对象所占比例仅为2.5%。非常了解生殖细胞捐献的女性所占比例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常了解生殖细胞捐献的社会人士所占比例高于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了解生殖细胞捐献信息的途径中排列前3位的依次为网络(65.6%)、学校教育(33.7%)及广播影视(32.9%)。通过学校教育了解生殖细胞捐献信息的女性及学生所占比例高于男性及社会人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选择捐精补贴金为1 000~5 000元的调查对象中,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选择无捐卵补贴金的人群中,社会人士所占比例高于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1%的调查对象能正确认识到捐精对男性身体影响不大。36.8%的调查对象不能正确认识捐卵对女性身体的影响。46.7%的调查对象能正确认识到捐精已合法。8.9%的调查对象能正确认识到捐卵不合法。在是否需要加快健全生殖细胞捐献的法律法规方面,认为"需要"的调查对象所占比例为23.1%。认为"完全不需要"的社会人士所占比例高于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们对生殖细胞捐献的总体认知水平普遍偏低,且主要通过网络了解相关信息,而学校教育在对学生的引导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从学校教育入手,加强生殖细胞捐献知识的宣传,同时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殖细胞捐献相关法律及管理运作机制,促进生殖细胞捐献的良好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心理健康成了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且必须亟待进行的一件事。特别是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的班主任更应从细微处着手,积极大胆有序地跟学生的不健康心理作斗争,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状态、奋发向上、乐观自信、情绪稳定、友善待人、善于调控自己的跨世纪的一代。    一、善于发现    1.定期开展心理调查
研究了一类具有垂直传播的疟疾SIR-SI模型,探讨了垂直传播在疟疾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利用下一代矩阵的方法给出了系统的基本再生数,并且借助基本再生数和单调迭代动力系统理论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单纯的要素堆砌已经难以支撑转化全链条的顺利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活动”存在共性,创业活动的成功离不开创业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的繁荣发展,我国企业孵化器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企业孵化器的研究中,并且在此领域中基于不同视角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知识图
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水平,教师们做过许多研究及尝试,不少人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据笔者了解,目前将音乐的核心要素——节奏与汉语相结合,并运用到对外汉语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