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冒险为“天安门事件”平反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pan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11月15日新华社发出一条新闻稿,第二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在头版头条刊出。这条新闻稿的标题,主要是“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在“四人帮”被粉碎后,许多同志为争取“天安门事件”平反做出了很大努力。从1976年10月起,到1978年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达两年的过程。上述新闻的发出,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然而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这标志着人们奋斗的目标得到了实现,并为国内外所周知。
  发出这条新闻,是当时的新华社社长曾涛、《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和《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三人商定和操作的。我只是投了一张赞成票,是此事的少数知情者之一。由于此事的真实经过至今社会上仍不清楚,而且我见到有关文献的记载与我所知道的实际情况不尽符合,故而我认为应该尽一个历史见证人的责任,把自己所知道的事实真相写出来,并且希望得到其他知情者的补充修正。
  1978年11月我在京西宾馆参加中央工作会议,曾涛、胡绩伟、杨西光也都是会议的参加者。15日中午,我回到房间准备睡午觉,接到胡绩伟的电话,说“有要事相商”,要我立刻上楼到杨西光的房间去。进去后见到胡、杨和曾涛,他们告诉我,看到当天《北京日报》上发表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闭幕的消息后,他们想把其中有关“天安门事件”那一段摘出来,单独发一条新闻,并已和时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林乎加(1978年10月—1981年1月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通了电话,林乎加表示同意。他们现在已把新闻稿拟好,事关重要,希望听听我的意见。
  我先看了他们拟的新闻稿,然后把桌上放的那张《北京日报》看了一下,特别仔细地看了其中他们画了道道的有关“天安门事件”的那几行。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新闻稿的标题和北京市委会议上的那几句话不完全对得上号。标题上写的是“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而市委会议的报道中根本没有“天安门事件”五个字。但我转念一想:市委会议关于“天安门事件”那段话,与我记得很清楚的1977年3月华国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的话相比,有很大的进步,甚至可以说翻了过来。市委的那几句话虽然没有写明“天安门事件”的性质如何如何,实质上是为事件平了反。只是因为中央没有表态,不敢明白地写出来。现在新华社发出一条新闻,加上他们拟的那个标题,把市委几句话的实质点破,也许可以促使这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我反思了一下,我这个人一向有书呆子的脾气,可是这一次我不想拘泥于市委会议报道中没有“天安门事件”的字样,决定对他们的做法投一张赞成票。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11月16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登出了这条新闻。《人民日报》用的标题是:“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对于一九七六年清明节因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而受到迫害的同志要一律平反,恢复名誉。”报纸到了京西宾馆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人手中,大家看了都非常高兴。上午8点多我去西北组开会的会议室,在等正式开会的那段时间里,大家兴高采烈,都说这件事太好了。
  这时候,纪登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后来大概是忍不住了,说了一句“像这样大的事,总应该在政治局谈一下才对”。他是政治局委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事先他一无所闻。当时在场的人几乎同时说:“这么做有什么不好?”“新华社发出这条新闻实在太好了!”纪登奎就不再出声了。
  曾涛是发出这条新闻的主要负责人,他这么做是冒一定风险的。当然风险并不很大,因为一定会得到许许多多同志的支持。特别是前三天,即11月12日,陈云在东北组发言,对“天安门事件”的性质必须平反讲得明白、尖锐、有力。曾涛发出这条新闻后,受到在京西宾馆开会的同志们的普遍欢迎。我走在路上、在电梯里都听到赞扬声。这一天午餐和晚餐,我都与曾涛同桌。同桌者——我记得一次有江西来的白栋材,一次有新疆来的汪锋,都对曾涛说,如果你因此在新华社待不下去,欢迎你到我们那儿去。
  16日晚上,林乎加的秘书高稚兰(他是我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作者之一)来到我的房间,告诉我,林乎加看到报纸后,以为新华社发那样一条新闻有什么“来头”,就打电话给曾涛。当得知没有什么“来头”时,他就打电话向华国锋汇报,说标题是新华社自己加的,事先没有同市委商量。华国锋对林乎加的汇报没有讲其他什么话。
  关于林乎加给曾涛打电话这件事,后来有一次我向曾涛问起时,他告诉我,当时林乎加问他那个标题是怎么加上去的,他没有正面回答而反问说:“这条新闻中报道北京市委会议的话与事实有无出入?”林乎加说“没有”,他就说:“加标题发稿是我们新华社的惯例,这事由我们负责,你不必管了。”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美学等主题,通过分析英语思政语料东西方价值观的异同,让师生感同身受共同在外语教学方面了解东西方审美价值观的趋同之势,在差异中看待美、看待人生,了解自我,理解制度自信,确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美;了解自我;看待人生  中图分类号:G4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9-0080-02  1 基于“美”主题英语语料分析东西方审美价值观
摘要:本文围绕伊丽莎白·巴丹特(Elisabeth Badinter)的主要理论——“两性相似”展开,首先介绍该模式的主要内容,接着分析其理论依据,最后将以此为基础给出对两性相似理论的大致评价。  关键词:女性主义;两性相似;两性互补;阳刚气质;阴柔气质  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8-0040-02  0引言  人类
摘要:信息性是语言学家de Beaugrande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海外项目工作、区域、施工局管理中,中方公共关系专员PRO这一岗位的职能在更多层面可能发挥的多重作用,同时在多层面讨论中,引入了新时代形势下的一些新观点、新概念,提出了对于广大PRO工作人员在完成多层面作用发挥时需要具备的一些能力与要求。  关键词:PRO岗位职能;多层次作用;可能性;能力与要求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
生肖纪年源于何时  十二种动物是何时被用于纪年的问题,民俗学家似乎一直没有定论,在先秦时期的《诗经·小雅·吉日》篇里,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的说法,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于是跃马出猎。但这是不是后世所说的“午马”,很多学者也各有不同的理解。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和1986年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秦墓出土的秦简《日书》中,发现“十二兽”的记载,使生肖文化出现的时间问题终于有了依据。“十二兽”与后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革命军的战略性决战。  台湾学者、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纂修蒋永敬认为蒋介石的失利,在于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占。天时即时机,蒋永敬认为,共产党非常会利用时机,比如战败时就争取时间养精蓄锐,而蒋介石“有利时不利用时机,不利时想争取时机却没有机会了”。1946年5月林彪战败后,毛泽东建议其争取时间休备补充,而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钱学森和郭永怀之间的交往堪称伯牙子期之交,在当代中国科学界被视为典范,传为佳话。2013年6月6日,我们在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采访了郭永怀遗孀李佩先生,就钱学森和郭永怀在美国的结识、科研、日常生活,以及他们回国后在创建力学研究所、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诸问题进行了口述访谈。  李佩,祖籍江苏镇江,1918年出生于北京,193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41年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非语言符号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信息传播活动也从传统意义上的文字化逐渐向视觉化转变。在此背景下,仅从语言角度无法全面探究复杂的意义建构过程与信息传播活动。本文基于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以新冠疫情大规模暴发阶段的CNN代表性报道为研究对象,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并探讨语篇特点。我们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三个维度
摘要: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职业素养水平的高低近年来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自党的十八大创造性提出“生态文明”后,基于生态文明理论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发展方向。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高校少数民族,针对现阶段思政教育教学现状,对其优化处理对策进行了系统化剖析,为高校少数民族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校少数民族;高校
摘要:虽然汉语和维吾尔语属于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但是研究这两种语言间的词汇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两种语言间的词汇对比涉及的内容特别广泛。维吾尔语是形态变化十分丰富的语言,具有丰富、能产的后缀,这也是维吾尔语属于黏着语的重要特点之一。维吾尔语和汉语在此方面大不相同,但维吾尔语名词后缀在汉语中的对比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汉维词汇对比的一个细节。这篇文章通过整理列出维吾尔语中的名词后缀及它们在汉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