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历了中国新闻发布的三个阶段”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召开的自主新闻发布工作交流会上,国家林业局的同志介绍在今年风沙肆虐的时刻,新闻发言人到现场召开发布会,做法很有魄力,吸引了在场中外记者们的关注。
  座谈会后,本刊记者马上联系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记者刚刚把采访传真过去,曹清尧的短信已到:“采访提纲已经收到,会尽快安排采访时间。”顿时,让人感觉这个“发言人”对新闻的敏感度以及高度的责任心。
  在国家林业局的办公室里,记者就风沙现场的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局进行自主新闻发布以来的感受和曹清尧进行了坦诚的交流。
  
  走在路上的发布会
  
  每年4月,是华北地区沙尘暴最严重的季节。近几年来,周边个别国家一到这个季节就有不明真相的人发出中国沙尘暴威胁其生态,甚至影响其精密产品工厂生产的声音,激烈到要求中国政府做出赔偿。对此,中国外交部和国务院新闻办就此问题多次作出澄清,但仍有人固执己见。“百闻不如一见”,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与外交部新闻司沟通,主动提出请外国记者到河北省张家口市风沙源现场去举办一次现场新闻发布会。4月6日,是历年来北方地区必有沙尘暴的一天。那一天来自美国彭博新闻社、英国路透社、日本共同社、日本广播协会、俄罗斯新闻社、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瑞典电视台、新加坡《海峡时报》等11个国家和地区、34家新闻机构的47名记者,跟踪而去。
  还没到现场,在前往张家口的路上新闻发布就已经开始:“我是中国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有关中国防沙治沙的问题大家可以随时问我。”没有话筒、没有发言席,行进中的车厢里中外记者不停地提出各种问题。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的记者在大巴车上当时就发了两篇稿子,“今天应该是我在中国采访效率最高的一天,还没到目的地有些东西就可以发回去了”。
  那么,新闻发布会为什么要到治沙现场召开呢?
  曹清尧解释说:“中国在治理沙尘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有关部门向外国记者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但外国记者对中国政府治沙决心和取得的成就没有亲身感受。这不能怪他们,这是我们宣传不够。提供机会让外国记者到现场看看,让他们把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真实情况告诉他们的国人,告诉世界,这是最好的发布。”
  当记者提问有关中国沙尘天气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时,曹清尧说:“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中国是一个土地沙化严重的国家。中国境内有许多沙源,但中国也受到境外沙尘的严重影响。沙尘天气是个全球性问题,受气候的影响较大,只要条件具备,总是会发生的。一旦有强劲的气流,悬浮在高空的沙尘甚至会漂洋过海。人类目前所能做的就是减少其发生次数,以减轻其危害。今年,中国境内共发生8次沙尘天气,其中3次为沙尘暴,据科学监测,这3次沙尘暴的沙源全部来自境外,因此中国也是沙尘天气的受害者。中国政府将积极与有关国家和组织开展沙尘暴防治的国际合作,加强监测、预警,争取减轻沙尘暴带来的危害。”
  


  在张家口市的治沙现场,当韩国记者问“为什么中国的沙尘暴会传到韩国”时,曹清尧幽默地回答说:“沙尘暴是没有国界的,韩国不给我签证我就去不了你们的国家,但是沙尘不需要护照,也不需要你们签证,甚至不需要机票,会在国家之间自由来往。因此,治理沙尘暴是一项需要国际互动、大家共同参与的事业。”瑞典记者问:“中国政府能否保证明年奥运会没有沙尘暴?”曹清尧指着栽好的树苗告诉他:“土地沙化是中国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今年3月26日至27日,中国国务院召开了全国防沙治沙大会,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对今后一个时期的防沙治沙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今天各位采访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于2000年6月开始试点,中央政府投资500多亿元人民币, 改善北京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奥运”的庄严承诺。到2006年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完成各项治理任务11523.55万亩,工程区内的地表起沙得到有效遏制,北京周边的生态环境改善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不到500天的时间,我们将继续加大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快北京周边风沙源的绿化美化步伐。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厚密的草木覆盖大地,奥运会不会受到风沙的影响。”
  无论是政策层面的还是实践层面的防沙治沙问题,曹清尧和当地的工作人员一一回答了记者们提出来的各种问题。曹清尧曾在防沙治沙办公室担任过两年副主任,对防沙治沙方面的工作比较了解。曹清尧在现场新闻发布的过程中对记者的提问没有任何回避,得到记者们的一致好评。由于得到许多背景资料,又在现场得到了解读,所以在防沙治沙的现场,记者们的采访效率都很高,他们一会儿采访农牧民,一会儿采访基层干部,还拍照、摄像,留下了许多现场鲜活的资料。在采访回京的路上,很多记者还在继续追问,很显然,这样的追问更能击中问题的要害。
  从早到晚,整整十几个小时,中外媒体得到的“料”很足,国际舆论对此场新闻发布会的评价也很高,外交部还专门给国家林业局来信赞扬主动发布。
  
  “真实说话、快捷沟通”
  
  说起新闻发布工作,曹清尧颇有感触:“新闻发言人除了要快捷沟通之外,还要说真话实话。要把真实的情况在第一时间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告诉媒体,要把政府的声音、真实的情况传播出去。”他举例说:“最近中国林权制度的改革,是中国农村第二次伟大的改革。中国林地面积有43亿亩,是耕地面积的两倍多,林改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与社会和农民的及时沟通。”
  “真实说话、快捷沟通”是要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要了解第一手情况。
  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很重视国家林业局组织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宣传报道活动,指示要抓好“说明”工作。为了深入了解情况,从2007年5月份到7月份,曹清尧外出了14次,亲自带领140多人次的记者到4个省区去采访,回来后再协调各个部门发布新闻。由于政策发布和宣传到位,社会很快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予以了极大的支持。据福建、江西、辽宁、浙江四省随机民意调查,已实行林改的地区100%的农民拥护,没有林改的地区83%的农民很想尽快参加林改。政策发布和群众参与是一个互动、双赢的过程。现在,国家林业局各个司局也都把新闻发布会看成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都会主动拿着文件到曹清尧所在的新闻办公室商谈,希望能通过新闻发布、通过媒体征求社会意见以推动工作。
  


  正在访谈间,一位政策法规司的同志来到曹清尧的办公室,请他帮助把握一份制止托管造林的文件,曹清尧请他把整体的策划会同其他司局的相关工作情况给他一份。或许正是具备这种在整体上把握全局的素质,使新闻办公室得到了其他司局的信任。
  回忆起中国新闻发言人的建设进程,曹清尧感慨地说:“中国的新闻发布制度经历了内部文件传达、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新闻发布会再到部分国家部委进行自主新闻发布,这三个阶段我都是亲身经历者。过去中央开完会几天以后才公布消息,现在很多重要会议都是现场直播,真正及时告诉群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极力推动新闻发布制度的初期,也经历了一个很艰难的过程,过去请哪个部委去开发布会都勇气不足。而现在新闻发布形成了立体的网络,我觉得这个体系有必要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指导下逐步健全完善起来,从法律法规上面还要明确制度和定位。”
  国务院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申明了“公开是原则,保密是特殊”的新闻发布原则,在曹清尧看来,《条例》不仅使新闻发布工作有了依据,也對新闻发言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栏目制作了一组有关新闻发言人的访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出席那一期,主持人让他给目前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打分,他打了60分,认为是勉强及格。这说明建立完善的新闻发布制度确实需要一个过程。曹清尧对记者说:“首先,要接受新闻发布制度,这是透明政府、民生政府的体现。其次,作为政府部门,应该把新闻发布作为推进政府工作、为社会服务的手段。新闻发布是一种技能,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
  新闻发言人这个职业刚刚兴起,看起来是一份很风光的工作,在媒体上抛头露面的机会比较多。其实,作为政府声音的传播者,新闻发言人的压力也更大。在2006年国家林业局准备自主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新闻办公室的同志在开会时就讨论,新闻发布制度做不做?做,别的司局可能会认为新闻办公室要把别人的工作说了,引起不满。有一个处长用略带玩笑的口气说,那就牺牲你一个,把国家林业局的新闻发布制度建立起来,习惯了制度,工作也就有推动。在最初的半年里,国家林业局新闻发布工作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局党组态度十分坚决,贾治邦局长批示:“要利用好新闻发布这个平台,更好地向社会、向世界说明我国的林业。”现在,新闻发布制度在国家林业局已经被接受了,各司局也希望把新闻发布会作为推动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对于新闻发言人而言,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该如何处理?曹清尧认为:“新闻发布从一个角度来讲其实没有所谓的负面情况。什么叫负面?很多事情都是客观发生的,比如说森林火灾,及时面对媒体发布真实的情况就不存在负面的新闻。发生森林火灾是防火工作中的一个疏漏,但是通过新闻发布会,告诉社会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了多少森林武警、公安、林业扑火队去灭火,这不就把负面的东西引为正面了吗?”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姜恩柱在接受本刊专访时也曾说,对于发言人而言,记者的提问没有刁钻和不刁钻的,只有好回答和不好回答的。“新闻没有负面的,都是客观发生的” ,这种坦然和真诚,正是新闻发言人所要具备的。
  作为新闻发言人,曹清尧总在设身处地为记者着想,“与记者沟通,首先要互相尊重,发言人和记者的工作都是为了事业”。“新闻发言人要和记者平等互动,才能很好地沟通。为记者提供发稿所需要的信息要有原则,但讲话不能空。”“新闻发布厅不仅是发言人工作的地方,也是记者工作的地方。”想象发布厅里的“长枪短炮”,想象那些寻找端口、写出稿件的发稿人,心中由衷地升起对他们的感激和敬意。
  
  “敏感、热点话题直面相对”
  
  林业是一个公益事业,不是一个围墙式的工厂,或者其他的行业,它需要全社会都来参与。通过新闻发布会和相关的宣传活动,提高国民的生态意识,把政府组织动员转化为老百姓自觉的行动,参加到国土绿化中去,生产更多的生态产品,这样中国的国土绿化才能够有真正的动力。
  从最初一些国家发出的“中国人口威胁论” 到现在的“中国生态环境威胁论”,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林业情况也是国家林业局的责任。18亿亩耕地解决了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曹清尧说他相信中国43亿亩的林地也能够解决中国的生态问题。
  全国人大审议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对于新闻发言人而言更具意义,特别是在发生突发事件和敏感事件时,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把中国政府的声音传播出去,很可能会给中国的外交和政治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1987年发生在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震惊了世界,20年后的2007年4月30日,大兴安岭再次发生火灾,直到5月6日扑灭。这个时候国家林业局说不说?有些同志认为“20年”非常敏感,因为可能会有别有用心的人说20年了你们还搞“纪念”。曹清尧当时向国家林业局领导汇报,认为应该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火灾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什么原因就是什么原因,既然是因为有人带火到那里去钓鱼而引发火灾的,就应真实地向社会发布。”
  发言人要真实地说,快速地说。这本身对新闻传播和舆论宣传都有益,遵循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作为发言人表态半天,记者还是接不到有用的东西,就实现不了新闻发布的效果,新闻发布会也要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性。2007年1月至9月,国家林业局就自主举办了15场新闻发布会。每场新闻发布会,记者都说国家林业局的新闻发布会真有内容,多到了我们消化不了的程度。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日子,7月的喜庆还在回荡。在这期间,中央政府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一对大熊猫,更是博得了全港同胞的喜爱。
  国家林业局管理着全国的野生动物,所以挑选赠港的大熊猫也由国家林业局负责。作为新闻办公室主任和新闻发言人,曹清尧参加了选赠的整个过程。
  曹清尧似乎与大熊猫有着特别的情缘。2005年6月1日,曹清尧就曾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赠送给台湾同胞的大熊猫的情况。
  2007年1月6日,在国家林业局公布赠港大熊猫挑选结果的新闻发布会上,来了很多家香港媒体,其中电视台就10家,虽然条件有限,但还是进行了现场直播。当时一名香港记者提问,“中央政府此次赠送给香港的大熊猫如果生了崽归谁?”这是个事前并没有准备的问题。按规定,赠送的大熊猫如果生育,下一代满3岁必须返还,无论在哪个地方生的大熊猫幼子都是中国的,那么,在香港生了熊猫崽后归谁?“当然是香港,是中国的香港。大熊猫是中国的熊猫,那肯定也是香港的。”曹清尧的回答,令在场的香港记者禁不住地鼓掌。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中国的林业是世界生态的一部分。刚刚由国家林业局和商务部联合编制完成的《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森林培育指南》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针对本国企业境外从事森林培育活动的管理和技术规范性文件,文件刚刚印发,曹清尧就组织向国内外发布消息,国际反响热烈,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世界自然基金会不久前授予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自然保护技术领导奖”,正如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詹姆士·李普在颁奖辞中所说:“这是世界自然基金会首次颁发这一奖项,中国国家林业局多年来在自然保护工作中取得卓越成就,为营造一个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
  (本栏目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合办)
  (信息反馈至[email protected]
  責编:曹晓娟
其他文献
“最近,全世界的目光都转向了北京。十七大期间,代表们将对中国发展中的各种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大会的每一项决议对于中国,乃至其他国家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中国网’世界语版和《中国报道》网络版十七大专题对我了解此次大会及中国有很大帮助。谢谢你们!我将继续关注有关报道。祝大会圆满成功!”  Helmut Matt(德国)  “感谢你们在‘中国网’世界语版和《中国报道》网络版开辟了‘十七大专题’。我从中读到了
期刊
作者的话:  中国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她的发展足以令许多国家羡慕。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大若天下》一书,最早以法文出版,后来又分别以中、英、阿、西、俄、日和德文出版。书出版后,时间又过去了几年,我仍然生活在中国,中国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对一个用那么短的时间取得了那么大成就的国家,我们充满了乐观。如今,这种乐观是很多发达国家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陕北,另外一个星球?  
期刊
编者按:有读者说:“一个作者写多样的人和事,或者多个作者写同样的人和事,这样的书都吸引人。”《日日如新—外国驻华大使夫人访谈录》一书讲述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中国生活的故事。来自不同国家的大使夫人,她们看中国的视角和体验都带有新鲜感。  当她们随着命运之船驶向久已向往的古老又现代的中国,所有的记忆正在成为她们一生的珍藏。在一路感受、一路收藏的过程中,她们通过自己的视角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信息。 
期刊
一、智库的国际化传播趋势与需求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局势的变化,智库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事务的处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服务边界和议题设置都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智库研究内容的国际化和智库服务对象的全球化要求智库扩大国际化传播规模。  国际化传播是建设新时代中国智库的需求。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以来,我国智库建设从策划起步到初见成效,影响力不断扩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之际,令中国人民兴奋令世人瞩目的又一重大事件“嫦娥奔月”, 让万众再次仰望星空。  “嫦娥奔月”的神话,给世代中国人以无比美妙的遐想;“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温家宝总理的诗句,饱含着人类对辽阔宇宙无尽的遐思。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以他豪迈诗情,表达着中国人“巡天”的气概。37年前中国 “东方红一号”卫星划破夜空的那一刻
期刊
编者按:中国股市风云激荡,中国金融业已经没有围墙。近段时间,沪深股市出现了剧烈震荡,这触动着不少投资者的神经。央视经济半小时频道及时对话巴菲特,让人们拨开“股神”的迷雾,理性自信地看待中国的股票市场。  沃伦·巴菲特,被称为华尔街股神。在过去40多年里,经历过全球股市的无数风风雨雨,最终把100美元变成了440亿美元的巨额财富。全世界炒股的人不计其数,但大家公认的股神却只有他一个。日前,巴菲特来到
期刊
对外传播,广义上是指一个国家各种对外交流活动的总和,①通常特指以国家为传播主体,以对象国及其公众为传播对象的对外传播活动。近年来,学界从区域、边疆、地缘等入手,不断衍生出新的研究议题。主要有:区域對外传播,即本区域内需要向区域外的受众(既包括国内也包括国外)进行的传播活动;②边疆对外传播,即立足边疆区域、聚焦边疆问题,以“让外界了解边疆,向外界说明边疆”为内涵,以“塑造边疆形象,提升边疆实力”为目
期刊
半年前就想采访陈昊苏,在采访的前期准备过程中,我们逐渐走进陈昊苏多彩而独特的世界。陈昊苏是对外友协会长,兼中俄友协、中国欧盟协会会长,还是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20年以前他担任过团中央书记、北京市副市长和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陈昊苏是陈毅元帅的长子。另外,他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多本诗文集。  在对外友协的接待室里,陈昊苏会长准时出现在记者面前。他身高1.80米左右,身子略嫌单薄,瘦削的脸
期刊
编者按:为呈现地方外宣亮点,加强对地方外宣的报道,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在2006年7月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读者反响热烈。本刊记者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的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本栏目与中国网合办,采用平面媒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同步进行。栏目开办
期刊
这是一位93岁的老人,精神矍铄,谈吐甚健,60年前的事情,至今回忆起来,依然如数家珍  2007年9月,我们作为南京市政府新闻学考察团成员,专门访问了美国杜克大学、哈佛大学和费正清创办的东方文化研究所。在波士顿的校友晚宴上,一位美国朋友向我们介绍,他的老师是最早报道中国的美国著名记者,已经93岁,身体很好,住在夏威夷,直到现在,依然关注中国,关注中国的奥运。而且,他的学生还当场把存在手机里的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