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重点分析了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066-02
1 研究背景
金融危机的蔓延波及全球,我国经济增速从2007年的高点开始下滑,到2008年经济进入了全面衰退,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周转资金出现困难,而银行基于风险考虑也出现“惜贷”现象,这样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就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处于出口行业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出口的急速下降使其面临生存困难,如果不能融得资金,它们是很难度过金融危机的。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国家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同时提出2009年全年信贷总量不低于8万亿元。资料显示,仅2009年一季度我国新增信贷将接近4万亿的规模,也即全年的一半。但是,在这场创纪录的信贷风暴下,全国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全国工商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私营企业及个体短期贷款余额4214亿元,比去年12月贷款余额还少。全国1月的短期贷款余额是比去年12月增加了4000亿元,但是私营和个体的短期贷款余额减少了7亿元。
2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2.1 金融危机的内涵
金融危机又可以称为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劵、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某种形式混合的趋势。
2.2 中小企业面临外部环境威胁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国家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同时提出2009年全年信贷总量不低于8万亿元。资料显示,仅2009年一季度我国新增信贷将接近4万亿的规模,也即全年的一半。但是,在这场创纪录的信贷风暴下,全国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全国工商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私营企业及个体短期贷款余额4214亿元,比去年12月贷款余额还少。全国1月的短期贷款余额是比去年12月增加了4000亿元,但是私营和个体的短期贷款余额减少了7亿元。这说明,政策说的多,各个银行和机构调子也很高,但是实际做的情况并不理想。
2.3 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存在障碍
(1)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开始成长起来,但是至今大部分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家族式公司治理制度,企业制度创新严重滞后。同大企业典型的层级治理模式和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相比,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单一,财务制度不完善,也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等。我国有一半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更加缺乏足够的经审计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记录。
(2)银行相关信贷制度不尽完善
银行相关信贷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信贷程序较为复杂,使得贷款的门槛高、程序繁复、操作流程长,不能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资金周转快的特点,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第二,为中小企业融资设计的金融产品不足,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金融危机,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一系列新型的金融产品,但是这些新型的金融产品在使用上,操作流程长,程序复杂,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小、急、频的特点。第三,“人情关”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虽然国家银监会以及金融机构先后出台了有关规范信贷人员行为的规定,但是,贷款“讲人情、重关系”等不正之风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3)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中小型企业融资的另一个困境就是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直接导致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为中小型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经营状况相对不稳定,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比如金融危机下,经营状况就更加糟糕,经营者往往不愿对外公布经营信息,使得银行就无法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银行为避免借贷风险,往往不愿意给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
3 解决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3.1 优化中小企业外部发展环境
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中小企业要想能够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就要优化中小型企业外部环境,也就是建立健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多层次的政策性担保体系。
3.2 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体系
要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关键在于逐步建立一个宏观与微观、外部与内部相结合、配套的信用管理体系,通过增强借款人的信用意识,采取有效的贷款担保方式来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我国应建立信用管理法规政策体系和中小企业诚信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这两个体系的职能作用,增大“失信”企业的法律成本和道德成本,达到综合整治社会信用环境,规范中小企业信用行为的目的。
3.3 健全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制度
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方式是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银行融资渠道不畅通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直接表现,因此,有必要对银行融资渠道进行完善,健全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制度。所有商业银行总行已按央行指导意见设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制定和执行对本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策略、贷款运营与管理模式,这一举措也应该在一级分行和作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二级分行尽快设置。同时可以吸收借鉴国外金融机构先进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技术,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授信制度和程序,应降低企业规模这个指标的权重,变重规模为重效益、重成长性,消除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
3.4 打破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瓶颈
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及所产生的问题,关键要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入手。首先应该创建新型银企关系,构建相互监督的权利关系,还要不断进行宣传教育,把城市和信用作为社会公德教育重中之重,并且从法律和道德方面加大企业失信的成本。然后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企业内外对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督,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对企业信用进行实时、准确的考核。
4 结 论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棘手问题,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求解决之道,然而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朝一夕,单一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需要社会、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担保机构、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以及中小企业多方面的合作,甚至需要国际合作的支撑才可以彻底解决。对于中小型企业自身来讲,要加强中小型企业自身的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优化财务制度,从而为创造更好的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打下基础。对于金融机构来言,要不断改善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制度,简化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程序,为中小型企业创造条件。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066-02
1 研究背景
金融危机的蔓延波及全球,我国经济增速从2007年的高点开始下滑,到2008年经济进入了全面衰退,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周转资金出现困难,而银行基于风险考虑也出现“惜贷”现象,这样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就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处于出口行业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出口的急速下降使其面临生存困难,如果不能融得资金,它们是很难度过金融危机的。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国家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同时提出2009年全年信贷总量不低于8万亿元。资料显示,仅2009年一季度我国新增信贷将接近4万亿的规模,也即全年的一半。但是,在这场创纪录的信贷风暴下,全国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全国工商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私营企业及个体短期贷款余额4214亿元,比去年12月贷款余额还少。全国1月的短期贷款余额是比去年12月增加了4000亿元,但是私营和个体的短期贷款余额减少了7亿元。
2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2.1 金融危机的内涵
金融危机又可以称为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劵、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某种形式混合的趋势。
2.2 中小企业面临外部环境威胁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国家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同时提出2009年全年信贷总量不低于8万亿元。资料显示,仅2009年一季度我国新增信贷将接近4万亿的规模,也即全年的一半。但是,在这场创纪录的信贷风暴下,全国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全国工商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私营企业及个体短期贷款余额4214亿元,比去年12月贷款余额还少。全国1月的短期贷款余额是比去年12月增加了4000亿元,但是私营和个体的短期贷款余额减少了7亿元。这说明,政策说的多,各个银行和机构调子也很高,但是实际做的情况并不理想。
2.3 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存在障碍
(1)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开始成长起来,但是至今大部分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家族式公司治理制度,企业制度创新严重滞后。同大企业典型的层级治理模式和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相比,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单一,财务制度不完善,也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等。我国有一半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更加缺乏足够的经审计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记录。
(2)银行相关信贷制度不尽完善
银行相关信贷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信贷程序较为复杂,使得贷款的门槛高、程序繁复、操作流程长,不能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资金周转快的特点,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第二,为中小企业融资设计的金融产品不足,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金融危机,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一系列新型的金融产品,但是这些新型的金融产品在使用上,操作流程长,程序复杂,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小、急、频的特点。第三,“人情关”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虽然国家银监会以及金融机构先后出台了有关规范信贷人员行为的规定,但是,贷款“讲人情、重关系”等不正之风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3)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中小型企业融资的另一个困境就是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直接导致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为中小型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经营状况相对不稳定,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比如金融危机下,经营状况就更加糟糕,经营者往往不愿对外公布经营信息,使得银行就无法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银行为避免借贷风险,往往不愿意给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
3 解决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3.1 优化中小企业外部发展环境
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中小企业要想能够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就要优化中小型企业外部环境,也就是建立健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多层次的政策性担保体系。
3.2 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体系
要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关键在于逐步建立一个宏观与微观、外部与内部相结合、配套的信用管理体系,通过增强借款人的信用意识,采取有效的贷款担保方式来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我国应建立信用管理法规政策体系和中小企业诚信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这两个体系的职能作用,增大“失信”企业的法律成本和道德成本,达到综合整治社会信用环境,规范中小企业信用行为的目的。
3.3 健全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制度
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方式是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银行融资渠道不畅通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直接表现,因此,有必要对银行融资渠道进行完善,健全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制度。所有商业银行总行已按央行指导意见设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制定和执行对本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策略、贷款运营与管理模式,这一举措也应该在一级分行和作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二级分行尽快设置。同时可以吸收借鉴国外金融机构先进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技术,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授信制度和程序,应降低企业规模这个指标的权重,变重规模为重效益、重成长性,消除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
3.4 打破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瓶颈
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及所产生的问题,关键要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入手。首先应该创建新型银企关系,构建相互监督的权利关系,还要不断进行宣传教育,把城市和信用作为社会公德教育重中之重,并且从法律和道德方面加大企业失信的成本。然后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企业内外对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督,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对企业信用进行实时、准确的考核。
4 结 论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棘手问题,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求解决之道,然而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朝一夕,单一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需要社会、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担保机构、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以及中小企业多方面的合作,甚至需要国际合作的支撑才可以彻底解决。对于中小型企业自身来讲,要加强中小型企业自身的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优化财务制度,从而为创造更好的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打下基础。对于金融机构来言,要不断改善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制度,简化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程序,为中小型企业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