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的高考已经结束,每年的高考作文题总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对于众多考生和老师而言,作文却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无须品评今年作文的孰优孰劣,那只是表面的喧嚣,事实上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热闹,这里是一个死寂的世界。
对于一般的高中课堂来说,实际上一个月作文训练不会超过四次(这仅是理想状态)。老师评讲作文时,学生会比较认真地听,而一旦要开始动笔写,就茫然不知所措,有人甚至到下课还不能动笔。至于新课标要求每学期“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学生大多敷衍了事,并未起到实际的效果;而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批阅这些敷衍的文字(有些就是照抄各种作文书和杂志);学生们对老师的评语基本上视之如无物。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就是:学生不爱写作文,甚至厌恶、反感写作文,被动地完成老师的作文任务,教师和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
为什么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中呢?
下面就笔者所感谈谈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一、阅读的弱化
人类的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作文学习的过程也类似于婴儿从牙牙学语到熟练地与人交谈的过程。模仿作为人之天性和学习的必要过程,你如果忽视它,那你的教学就一定不会成功。作文作为一种书面表达的形式,必然要模仿各种书面表达的成品,从中汲取营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竟欲谓教阅读如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写作指导”。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为基础,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精神和语言上的断流。
可是,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却十分糟糕。一份针对高一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学生平时很少看书(除去课本),约70%的学生很少看文字类型的纸质书籍,与之对应的是这部分学生很爱看漫画或网上聊天,只有不到5%的学生看过四大名著并列举出其它一些世界名著。这样的阅读状况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一)信息化带来各种传媒对传统阅读的冲击
信息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变化之一,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传统的阅读。传统的依靠纸质媒介进行了千百年的阅读方式正受到各种新兴的媒体的冲击,图像与声音则是这些新兴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的两大利器。声光的强烈刺激与直观感受无疑比白纸黑字对学生更有吸引力。电视及电脑网络等现代媒体由此“无情”地侵占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并逐步抢占了我们传统的阅读阵地。
(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阅读的功利性大大加强
如果我们打开一个学生的书包,会发现里面除了课本和漫画外,最正儿八经的书就要数作文书了,它几乎是大部分学生应付作文的必备工具。不禁想起《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的《精选三科乡会墨程》这种早期的“优秀作文选”,想必在科举时代也是相当流行的。无可否认作文参考书对学生的帮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正体现了学生阅读强烈的功利性。学生买这类书看并不是基于自身的阅读欲望,而只是为了在写作文时“参考”一下。如果不用写作文了,相信这些书也不会有什么人买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成年人不也被快餐文化所淹没吗?成人阅读的娱乐化、功利化势必影响着孩子们的世界,反过来这些孩子们长大后又以这样的方式影响整个社会。我们为何而读书,是一个应该严肃面对的问题。
(三)教育体制的失衡严重挤占和压缩阅读的时间
事实上,社会的影响固然有巨大的作用,而直接担负教育职能的学校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其不良影响的。但实际上,目前的教育体制,特别是高中教育,在学生自我意识、审美意识加快发展时期,不仅忽视对学生的引导与培养,反而挤占与压缩学生的阅读时间,使阅读这种能很好培养学生心智的手段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其实,有时我们不能责怪学生不读书,试问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试卷、习题所占用,哪还有时间去阅读呢?新课标中提出: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样的目标在目前的现状下是很难实现的。
总之,高中的写作已不是像美国教育学家格雷夫斯所说的那样简单的编码了,而应当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编码,所以作为破译密码活动的阅读就应先于写作。我们应在阅读中学习借鉴编码能力,以期提高写作能力。
二、表达平台的缺失
现在的学生真的没有什么需要表达的吗?在慨叹学生越来越难教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现在学生“复杂性”的特点,他们似乎没有以前的学生那样“简单”,脑子里总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就不应认为现在的学生头脑空空,不需要表达。他们有更多的思想,更丰富的情感,更需要表达自我。归根结底,没有适合他们的表达平台才是症结所在。
(一)作文作为作业是被动的应付
有人认为学生是靠作文训练提高作文水平的,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作文训练固然重要,但仅靠有限的几次训练并不能保证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当学生被动应付时,作文课所要求的训练目的并不能很好的达到。甚至有的学生可能会将老师所讲的方法当作公式死板地套用,反而使作文变得僵化,面目可憎,这实质上是对考试的应付。所以不改变被动应付作文的情况,再多的训练也是枉然。同时学生写作的时间也在减少。作文课上学生被动应付,课后情况怎样呢?有调查显示,平时有自觉写作习惯的学生(如写日记)仅占20%。很多学生平时不写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时间。学生的时间,特别是高中生的时间往往被题海所挤占,休息娱乐的时间都没有,自然不会抽出时间来写作了。因此整个语文教学的时间也相对不足,被动的课堂作文的时间也显得捉襟见肘。
(二)高考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失去了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并表达自己感受的平台
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教育名言已经得到了我们语文教育同行的普遍认同。叶圣陶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有人说,迫于高考升学的压力,学生长期受困在由家庭到学校、再由学校到家庭的单调直线式的生活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他们可以熟视无睹;周围的车来人往、世事变迁,他们可以麻木不仁;国际间的风云际会、纵横捭阖,他们可以漠不关心。美丽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都因升学的压力而无情地隔在他们的身外。而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生们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自己都不相信的虚假话语。大自然和生活并非没有打动他们的时刻,而是他们没有适合表达真情实感的平台,作文要评分,有题目要求,有主题限制。于是,学生们在作文教学前迷失了,想要说的不能说(有可能跑题),不想说的说不好(得不到高分),自然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三)媒体的商业化没有学生展现的舞台
21世纪是各种媒体繁盛的时代,我们除了有传统的纸质媒体外,广播、电视、网络都有了相当的发展,而真正能让学生合理地、自由地表达的平台却不多。媒体大多是以盈利为目的,它们需要生存,自然会较多地去迎合市场的需要,而学生往往是市场的消费者而非创造者,当然就不会有他们表现的空间了。
高度的商业化还带来媒体的许多负面效应,以网络为例。由于网站的不可控制性、我国网络管理的滞后和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上网或是聊天,或是玩游戏(目前最多),有时即使想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也会遇到各种困难。2001年8月11日《深圳特区报》报道,有一客户在书店买了一本中小学生学习网站指南之类的书,实际操作后发现书中提供的网站有近一半打不开,且打开的多为黄色网站。如此触目惊心的事实,使许多家长对网络心生畏意,从而禁止学生接触网络,由此出现因噎废食的情况。
(四)学校忽视学生活动,学生失去自我展示的舞台
目前的高中教育基本还是以高考为中心,忽视学生活动对学生全方面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大量的时间用来重复高考的必考内容,而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时间很少。学生们整日忙于无尽的题海之中,也没有时间去写作表达自己真实思想感情的东西。
对于写作教学来讲,这是表达平台的又一缺失,在活动中,学生获得的经历、感受、思考、启示等都可以成为促成其表达的原动力。这对于写作时无话可说和畏惧写作的学生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加以利用,能很好地弥补课堂的不足,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快乐写作中来。
面对以上的不利因素,放任自流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应该采取弥补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就此,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吸取各家之所长,我认为可以从加强阅读和搭建表达平台两方面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大力提倡学生自主阅读,开列合适的书单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借鉴到写作中来。有条件的应该利用学校或地方图书馆开设阅读课让学生自由阅读。
2.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促使其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并积累相当的写作素材。
3.鉴赏古诗词。作为汉语言的精华,古诗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的韵味,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可尝试让一个学生写下自己对某首诗的感受,再当众与师生交流,既提高写作水平,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4.举办作文比赛。在班级内举办作文比赛,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价,增强其公信度,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其写作的动力。
5.创办班级刊物。由学生自己编辑、整理,把学生的习作佳作做成刊物,对于好的作品要推荐到报刊上,满足其成就感,不断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6.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抛开课堂的束缚去亲近、感受自然,哪怕是一片树叶、一朵小花也会比四面墙壁更能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他们不会再像小学生一样单纯地好奇观察客观事物,而是会有更多的人文关照在里面。
7.创设情境写作。请看美国一个个体老板一天的“写作”活动:拟一份跟厂方的货物供销合同,制定一份跟合伙人的合作协议,给顾客写一份新产品推荐说明书,作为某一社会福利组织的一员到电台发一个向灾区人民捐赠的倡议……我们的作文课堂也可以创设类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生活的活动中学习写作。
8.利用公益活动,进行写作实践。鼓励学生在校园内外从事一些公益活动,在参与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让学生写倡议书、公益广告策划书、广告词等。
9.以口头表达带动书面表达。可以举办辩论、演讲、朗诵等比赛,学生在准备这些活动中必然要写作大量的书面材料,我们可以把这些看作是一种口头作文,而形式上要比课堂上灵活,更能让学生接受。
10.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表达自己。随着时代的发展,避开网络已是掩耳盗铃的欺人之举,不如鼓励学生利用好这个表达的平台,引导他们正确合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抒写自己情感。
此外,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还应该走进学生的世界,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对他们的文字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和评价。
对于一般的高中课堂来说,实际上一个月作文训练不会超过四次(这仅是理想状态)。老师评讲作文时,学生会比较认真地听,而一旦要开始动笔写,就茫然不知所措,有人甚至到下课还不能动笔。至于新课标要求每学期“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学生大多敷衍了事,并未起到实际的效果;而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批阅这些敷衍的文字(有些就是照抄各种作文书和杂志);学生们对老师的评语基本上视之如无物。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就是:学生不爱写作文,甚至厌恶、反感写作文,被动地完成老师的作文任务,教师和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
为什么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中呢?
下面就笔者所感谈谈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一、阅读的弱化
人类的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作文学习的过程也类似于婴儿从牙牙学语到熟练地与人交谈的过程。模仿作为人之天性和学习的必要过程,你如果忽视它,那你的教学就一定不会成功。作文作为一种书面表达的形式,必然要模仿各种书面表达的成品,从中汲取营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竟欲谓教阅读如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写作指导”。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为基础,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精神和语言上的断流。
可是,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却十分糟糕。一份针对高一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学生平时很少看书(除去课本),约70%的学生很少看文字类型的纸质书籍,与之对应的是这部分学生很爱看漫画或网上聊天,只有不到5%的学生看过四大名著并列举出其它一些世界名著。这样的阅读状况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一)信息化带来各种传媒对传统阅读的冲击
信息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变化之一,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传统的阅读。传统的依靠纸质媒介进行了千百年的阅读方式正受到各种新兴的媒体的冲击,图像与声音则是这些新兴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的两大利器。声光的强烈刺激与直观感受无疑比白纸黑字对学生更有吸引力。电视及电脑网络等现代媒体由此“无情”地侵占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并逐步抢占了我们传统的阅读阵地。
(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阅读的功利性大大加强
如果我们打开一个学生的书包,会发现里面除了课本和漫画外,最正儿八经的书就要数作文书了,它几乎是大部分学生应付作文的必备工具。不禁想起《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的《精选三科乡会墨程》这种早期的“优秀作文选”,想必在科举时代也是相当流行的。无可否认作文参考书对学生的帮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正体现了学生阅读强烈的功利性。学生买这类书看并不是基于自身的阅读欲望,而只是为了在写作文时“参考”一下。如果不用写作文了,相信这些书也不会有什么人买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成年人不也被快餐文化所淹没吗?成人阅读的娱乐化、功利化势必影响着孩子们的世界,反过来这些孩子们长大后又以这样的方式影响整个社会。我们为何而读书,是一个应该严肃面对的问题。
(三)教育体制的失衡严重挤占和压缩阅读的时间
事实上,社会的影响固然有巨大的作用,而直接担负教育职能的学校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其不良影响的。但实际上,目前的教育体制,特别是高中教育,在学生自我意识、审美意识加快发展时期,不仅忽视对学生的引导与培养,反而挤占与压缩学生的阅读时间,使阅读这种能很好培养学生心智的手段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其实,有时我们不能责怪学生不读书,试问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试卷、习题所占用,哪还有时间去阅读呢?新课标中提出: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样的目标在目前的现状下是很难实现的。
总之,高中的写作已不是像美国教育学家格雷夫斯所说的那样简单的编码了,而应当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编码,所以作为破译密码活动的阅读就应先于写作。我们应在阅读中学习借鉴编码能力,以期提高写作能力。
二、表达平台的缺失
现在的学生真的没有什么需要表达的吗?在慨叹学生越来越难教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现在学生“复杂性”的特点,他们似乎没有以前的学生那样“简单”,脑子里总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就不应认为现在的学生头脑空空,不需要表达。他们有更多的思想,更丰富的情感,更需要表达自我。归根结底,没有适合他们的表达平台才是症结所在。
(一)作文作为作业是被动的应付
有人认为学生是靠作文训练提高作文水平的,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作文训练固然重要,但仅靠有限的几次训练并不能保证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当学生被动应付时,作文课所要求的训练目的并不能很好的达到。甚至有的学生可能会将老师所讲的方法当作公式死板地套用,反而使作文变得僵化,面目可憎,这实质上是对考试的应付。所以不改变被动应付作文的情况,再多的训练也是枉然。同时学生写作的时间也在减少。作文课上学生被动应付,课后情况怎样呢?有调查显示,平时有自觉写作习惯的学生(如写日记)仅占20%。很多学生平时不写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时间。学生的时间,特别是高中生的时间往往被题海所挤占,休息娱乐的时间都没有,自然不会抽出时间来写作了。因此整个语文教学的时间也相对不足,被动的课堂作文的时间也显得捉襟见肘。
(二)高考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失去了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并表达自己感受的平台
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教育名言已经得到了我们语文教育同行的普遍认同。叶圣陶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有人说,迫于高考升学的压力,学生长期受困在由家庭到学校、再由学校到家庭的单调直线式的生活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他们可以熟视无睹;周围的车来人往、世事变迁,他们可以麻木不仁;国际间的风云际会、纵横捭阖,他们可以漠不关心。美丽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都因升学的压力而无情地隔在他们的身外。而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生们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自己都不相信的虚假话语。大自然和生活并非没有打动他们的时刻,而是他们没有适合表达真情实感的平台,作文要评分,有题目要求,有主题限制。于是,学生们在作文教学前迷失了,想要说的不能说(有可能跑题),不想说的说不好(得不到高分),自然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三)媒体的商业化没有学生展现的舞台
21世纪是各种媒体繁盛的时代,我们除了有传统的纸质媒体外,广播、电视、网络都有了相当的发展,而真正能让学生合理地、自由地表达的平台却不多。媒体大多是以盈利为目的,它们需要生存,自然会较多地去迎合市场的需要,而学生往往是市场的消费者而非创造者,当然就不会有他们表现的空间了。
高度的商业化还带来媒体的许多负面效应,以网络为例。由于网站的不可控制性、我国网络管理的滞后和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上网或是聊天,或是玩游戏(目前最多),有时即使想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也会遇到各种困难。2001年8月11日《深圳特区报》报道,有一客户在书店买了一本中小学生学习网站指南之类的书,实际操作后发现书中提供的网站有近一半打不开,且打开的多为黄色网站。如此触目惊心的事实,使许多家长对网络心生畏意,从而禁止学生接触网络,由此出现因噎废食的情况。
(四)学校忽视学生活动,学生失去自我展示的舞台
目前的高中教育基本还是以高考为中心,忽视学生活动对学生全方面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大量的时间用来重复高考的必考内容,而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时间很少。学生们整日忙于无尽的题海之中,也没有时间去写作表达自己真实思想感情的东西。
对于写作教学来讲,这是表达平台的又一缺失,在活动中,学生获得的经历、感受、思考、启示等都可以成为促成其表达的原动力。这对于写作时无话可说和畏惧写作的学生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加以利用,能很好地弥补课堂的不足,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快乐写作中来。
面对以上的不利因素,放任自流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应该采取弥补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就此,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吸取各家之所长,我认为可以从加强阅读和搭建表达平台两方面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大力提倡学生自主阅读,开列合适的书单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借鉴到写作中来。有条件的应该利用学校或地方图书馆开设阅读课让学生自由阅读。
2.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促使其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并积累相当的写作素材。
3.鉴赏古诗词。作为汉语言的精华,古诗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的韵味,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可尝试让一个学生写下自己对某首诗的感受,再当众与师生交流,既提高写作水平,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4.举办作文比赛。在班级内举办作文比赛,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价,增强其公信度,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其写作的动力。
5.创办班级刊物。由学生自己编辑、整理,把学生的习作佳作做成刊物,对于好的作品要推荐到报刊上,满足其成就感,不断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6.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抛开课堂的束缚去亲近、感受自然,哪怕是一片树叶、一朵小花也会比四面墙壁更能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他们不会再像小学生一样单纯地好奇观察客观事物,而是会有更多的人文关照在里面。
7.创设情境写作。请看美国一个个体老板一天的“写作”活动:拟一份跟厂方的货物供销合同,制定一份跟合伙人的合作协议,给顾客写一份新产品推荐说明书,作为某一社会福利组织的一员到电台发一个向灾区人民捐赠的倡议……我们的作文课堂也可以创设类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生活的活动中学习写作。
8.利用公益活动,进行写作实践。鼓励学生在校园内外从事一些公益活动,在参与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让学生写倡议书、公益广告策划书、广告词等。
9.以口头表达带动书面表达。可以举办辩论、演讲、朗诵等比赛,学生在准备这些活动中必然要写作大量的书面材料,我们可以把这些看作是一种口头作文,而形式上要比课堂上灵活,更能让学生接受。
10.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表达自己。随着时代的发展,避开网络已是掩耳盗铃的欺人之举,不如鼓励学生利用好这个表达的平台,引导他们正确合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抒写自己情感。
此外,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还应该走进学生的世界,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对他们的文字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