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对心内科护士进行心肌梗死急救培训提升抢救效率的作用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e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采取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对心内科护士进行心肌梗死急救培训提升抢救效率的作用。方法:本文总共纳入76例研究对象,皆是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来我院进行抢救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选择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护士根据常规抢救护理模式培训进行护理,研究组护士根据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培训进行护理,每组38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情况,统计抢救效果,观察心率、动脉压以及心理状态。结果:在出诊时间、到达现场时间上,研究组略低于对照组(P>0.05);在返回时间与开始救治时间上,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在抢救成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以及病死率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心率、动脉压以及心理状态评分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用于心肌梗死的抢救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心肌梗死;急救培训;抢救效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7-0161-02
  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中高居第2为位[1]。心肌梗死属于危重症,抢救不及时容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患者死亡。据相关调查统计发现,心肌梗死患者在送入抢救室时已经死亡的高达78.3%[2]。因此,如何提高抢救护理流程,为患者获取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是急诊护理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鉴于此,本文将76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方法,试探讨其对患者抢救情况以及抢救效果的影响,报告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例数有76例,研究时间在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研究对象是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女的比例为23: 15;患者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4.36±5.24)岁;患病时长24~110 min,平均时长(58.63±0.24)min。研究组中男女的构成比为21: 17;患者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4.28±5.36)岁;患病时长25~110 min,平均时长(58.64±0.25)min。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信息,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76例患者经心脏彩超与螺旋CT检查后确诊为心肌梗死,并且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获取伦理委员会的审核通过,患者及家属愿意参加研究。排除标准:患者并发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窦瘤破裂或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肝肾等器官存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并发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系统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根据常规抢救护理模式培训进行干预,具体方法为:①接到急救电话后需要立即初诊,并快速返回医院;②快速分诊,给予患者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检查,面罩吸氧,及时建立静脉通道;③当患者发生心功能异常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通知急救医生,症状严重者要及时送入抢救室。
  研究组开展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护理人员结合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培训进行干预,详细内容为:①加强对心内科护士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培训,定期组织心内科护士学习心肌梗死抢救培训,并进行考核,只有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②接到120急救电话后,需要组织抢救人员赶往急救现场,在途中与现场人员联系,通过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实施简单的急救处理,抢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抢救,并暗度患者的情绪,仔细向患者家属讲解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书。③在送往抢救室中,需要判断患者的病情,联系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叮嘱急诊室人员做好接诊准备,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开展抢救处理。④送达医院后,急诊室的医护人员立即进行紧急处理,随后送往心内科,由2名护理人员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同时进行心电图和生物化验检查,上述操作需要在8 min内完成,以便实施下一步操作。⑤心内科护士在遵医嘱下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防止血栓的形成;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需要做好碘过敏工作,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物,及时推送患者进入手术室并开展介入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情况,仔细记录出诊时间、到达现场时间、返回时间以及开始救治时间;统计抢救效果,仔细记录抢救成功、心力衰竭以及病死的例数;观察心率、动脉压以及心理状态。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评价分析两组的抢救情况 从表1可看出,在出诊时间、到达现场时间上,研究组略低于对照组(P>0.05);在返回时间与开始救治时间上,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


  2.2對比分析两组患者抢救结果的差异 从表2可看出,在抢救成功率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在心力衰竭发生率与病死率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2.3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率、动脉压以及心理状态 从表3可看出,在心率与动脉压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在心理状态评分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主要因为血小板依附在破损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产生血栓造成动脉血液流动不畅,心肌持续、急性缺血进而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压榨性胸痛、身体出汗、濒死感等症状[3]。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且病情危重的特点,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和危险性[4]。因此,临床加强对心肌梗死的抢救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以往临床将心肌梗死的抢救重点放在医疗设备、治疗方案上,忽视了抢救时间对抢救效果的重要性[5]。相关研究发现,在心肌梗死发病50 min内进行积极治疗,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6]。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可以补足常规抢救流程的不足,缩短各个流程的操作时间,确保患者可以在叫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抢救治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7]。张杞[8]在研究中发现对进行急救护理的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也发现,研究组经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干预后,其返回时间与开始救治时间短于采用常规抢救护理模式的对照组(P<0.05),提示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更佳。同时研究发现,在抢救成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心率、动脉压以及心理状态评分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了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可以为患者获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增加病情康复的概率,并且减少并发症与死亡的发生。
  综上所述,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用于心肌梗死抢救治疗的效果显著,在改善抢救情况与抢救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有效稳定患者的心率和动脉压,舒缓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万甜甜, 陈金玲, 史敬丽.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对STEMI患者救治成功率及心肌功能的影响[J]. 檢验医学与临床, 2019, 16(23): 3493-3495.
  [2] 孟晓琴, 贾亚平, 张旭, 等.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的效果[J]. 中华全科医学, 2018, 16(11): 186-188.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12): 710-725.
  [4] 曹教育, 陈霞, 尹丹丹, 等.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救护时效性优化的效果[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 34(23): 1782-1787.
  [5] 冯婉蓉, 郭晖, 白兰.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广西医学, 2018, 40(14): 126-128.
  [6] 陈腊年. 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提高心内科护士对心肌梗死抢救能力的应用效果研究[J]. 全科护理, 2018, 16(9): 1093-1096.
  [7] 李静.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意义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10(10): 196-198.
  [8] 张杞. 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提高心内科护士对心肌梗死抢救能力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29): 266-267.
  作者简介:叶燕婷(1974-),女,广东河源人,大学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及技能培训。E_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疾病认知、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遵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疾病基本知识、自我护理知识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心脏超声检查各项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运用常规多普勒超声测定透析后尿毒症患者的左房内径,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期左室内径, 室间隔厚度, 左室后壁厚度, 左室重量指数等。比较收集到的72例尿毒症患者,经过一年血液透析前后心脏超声检查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尿毒症患者经过透析后,心脏收缩功能有明显改善,左房内径,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期左室内径
【摘要】目的:探析荧光定量PCR检测HBV核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本站就诊的200例体检者,均需要采集HBV血清样本,并进行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及免疫标志物检测。观察荧光定量PCR检测及免疫标志物检测相关结果结果:200例HBV血清样本中,102例HBV-DNA样本呈阴性,98例为阳性,阳性最低定量为1.87*103/mL,阳性最高定量为9.47*103/mL,H
【摘要】通过将标准化病人应用到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第一阶段考试中,更好地检验了学生的临床基本功,获得了考生及监考教师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标准化病人在分阶段考试中的应用,不仅检验了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同时对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也进行了检验。标准化病人的应用,使得考试过程更加专业、客观,对医患矛盾日益严重,医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增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及医学教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化护理服务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体检的100例体检者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的48例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全程化护理服务的52例体检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体检者的体检时间(体检登记时间、体检完成时间)、出体检中心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体检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体检中心时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体检登记时间及体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在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间49例患儿的病历资料,FFA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出现不良反应后的处理方法。结果:49例患儿中,发生不良反应共有8例,占16.32%,其中轻度的不良反应有7例(14.28%),中度的不良反应有1例(2.04%),重度的不良反应有0例(0.00%)。轻中度的不良反应经及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管理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外来手术器械520套作为对象,对所有外来手术器械进行清洗,并根据器械质量分为合格组与不合格组。查阅两组资料,统计清洗剂选择、清洗设备运用、预处理规范性、清洗工具选用、清洗操作流程、取水情况、操作人员认知水平及外来器械结构等,并完成单因素及多因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护理方案联合呼吸操在慢阻肺患者肺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8例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抽选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中医护理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中医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呼吸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14 d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肺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95.92%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总有效率为81.63%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