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具体编号是GB5749—2006)就如何实现对微生物安全的问题,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大肠埃希氏菌、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隐孢子虫及贾第鞭毛虫也被看成了控制饮用水中的微生物的主要指标。本文阐述了饮用水微生物检测中存到的一些问题,论述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饮用水;微生物检测
水是生命的必需物质之一,人体健康和饮水卫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八成疾病都是因为环境恶劣及水的不安全因素引起的。饮用各种不良水造成了五十多种疾病,比如传染病、消化疾病、糖尿病、皮肤病、结石病及癌症等。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持续提升,越来越关注饮用水的健康程度。笔者重点分析了一次饮用水检测活动中饮用水的具体检测情况,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桶装饮用水调查情况
笔者参与了本单位组织的一次饮用水检测活动,累计采集了十个厂家三十个批次的桶装饮用水,在这其中,不合格的情况达到了18份,不合格率累计达到了60%。比如,菌落总数的最高值为17000cfu/ml,比国家规定的指标高出了850倍;大肠菌群的被测最高值为240MPN/100ml,相当于国家规定数值的八十倍;最高的铜绿假单胞菌达到了43cfu/250ml。菌落总数中有27份属于不合格产品,不合格比例达到了90%;大肠菌群方面,有12份属于不合格产品,不合格率比例达到了40%;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1份属于不合格产品,不合格比例达到36.67%。
2 讨论
从这种调查结果来看,本单位这次桶装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的不合格率达到了60%,这表明桶装饮用水的具体运输、生产及储存中都出现了不少问题。从开展微生物检测的三个项目来看,问题较大的是菌落总数,在所有不合格样品中,均出现了菌落总数高于国家标准的情况。这代表着微生物污染日益严重,对桶装饮用水的质量、安全与卫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次被抽样分析调查的桶装饮用水,均来自于市面销售、都是各个饮用水企业近段时间生产出来的水,它们的微生物污染重点出现在生产过程中。桶装水的水桶通常都采取了循环使用的方式,假如厂家没有利用洗桶专用设施,只是采取了人工洗刷水桶的方式,受到了消毒剂本身的浓度、不正确的消毒方法及时间过短等方面的影响,势必无法彻底清洗回收桶内的各种污染物。再加上生产人员不具备基本的卫生常识,不能充分地了解工艺流程中的饮用水安全影响因素,尤其是在水质处理工艺时,不能及时更换过滤膜等,在饮用水生产操作中,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非常严重的微生物污染。
3应采取的解决方案
从本次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来看,说明了本地桶装饮用水存在着较大的质量问题,首先笔者提出,监管部门必须强化监督及监测桶装饮用水生产厂家的经常性、预防性卫生监测及监督,强化管理及监督这些生产厂家的工艺流程、水源水、储藏、消毒及成品水环节。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必须强化饮用水生产企业的生产操作及技术人员在卫生法规、专业技术知识及卫生知识方面的培训。完善这些生产厂家的饮用水卫生管理机制和制度,监督这些生产企业有力地实施国家关于桶装水的卫生标准,有效地破解桶装水合格率较低的问题。
自然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无处不在,是易于感染的关键性病菌之一,它的传播途径非常多,可以通过水、空气、呼吸道、皮肤及土壤等进行传播。当前铜绿假单胞菌存在着诸多致病因子,易于造成皮肤炎症及急性肠道疾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了多重耐药性及严重的耐药性。这也体现在这一次的桶装饮用水检测结果中。因为不少人通常都是直接饮用桶装饮用水,会在更大程度上危害用户的身体健康。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制定及完善桶装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国家标准。
在检测桶装水内的微生物时,易于受到各种外源性因素的强烈影响,所以应该规范饮用水微生物检测活动,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在接收饮用水微生物样品后,必须尽早检测其中的微生物,假如无法不能检测完饮用水的样品,必须将其置于4℃以下的温度环境中进行冷藏保存,且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检测完毕。
此外,很多因素都会对微生物指标产生重大影响,消毒剂指标合格并非判定生物指标达到标准的仅有标准,必须全面地分析诸多影响因素。随机抽样检测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菌落总数,在检测必须充分地混匀样品,强化各个检测流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准确的检测结果。在样品具有较低的菌密度时,就会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检测结果可能会出现下列现象: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从概率上来看,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应该选用密封圈性能较好的耐高温螺纹瓶,将其当作无菌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和传统意义上检测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方法不同的是,ATP、FCM等检测法显得更加快捷、方便,效率更高,也更加准确。运用这些检测方法,能够实时监控饮用水处理的不同流程和环节,确保生产、技术人员有效地掌握不同流程中的出水水质,进一步减小饮用水安全的风险。
在进行饮用水微生物检测时,应该先对无菌室进行灭菌操作,通过测定其中的空气浮菌数,对灭菌效果进行检测。必须严格无菌室中的人员进出,尽可能地降低外界与无菌室之间的空气对流,从而确保检测环境适宜于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
4 结语
从上文分析能够看出,不少地区的饮用水都出现了微生物超标等多种问题,因此必须要认真分析这些问题的具体成因,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解决措施。这样以来,才能做好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工作,有效地提升和改进饮用水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 GB/T5749—20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施晓晶(1986-),女,上海人,助理工程师,就职于喀什地区产品质量检验所,研究方向:产品质量检验。
关键词:饮用水;微生物检测
水是生命的必需物质之一,人体健康和饮水卫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八成疾病都是因为环境恶劣及水的不安全因素引起的。饮用各种不良水造成了五十多种疾病,比如传染病、消化疾病、糖尿病、皮肤病、结石病及癌症等。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持续提升,越来越关注饮用水的健康程度。笔者重点分析了一次饮用水检测活动中饮用水的具体检测情况,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桶装饮用水调查情况
笔者参与了本单位组织的一次饮用水检测活动,累计采集了十个厂家三十个批次的桶装饮用水,在这其中,不合格的情况达到了18份,不合格率累计达到了60%。比如,菌落总数的最高值为17000cfu/ml,比国家规定的指标高出了850倍;大肠菌群的被测最高值为240MPN/100ml,相当于国家规定数值的八十倍;最高的铜绿假单胞菌达到了43cfu/250ml。菌落总数中有27份属于不合格产品,不合格比例达到了90%;大肠菌群方面,有12份属于不合格产品,不合格率比例达到了40%;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1份属于不合格产品,不合格比例达到36.67%。
2 讨论
从这种调查结果来看,本单位这次桶装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的不合格率达到了60%,这表明桶装饮用水的具体运输、生产及储存中都出现了不少问题。从开展微生物检测的三个项目来看,问题较大的是菌落总数,在所有不合格样品中,均出现了菌落总数高于国家标准的情况。这代表着微生物污染日益严重,对桶装饮用水的质量、安全与卫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次被抽样分析调查的桶装饮用水,均来自于市面销售、都是各个饮用水企业近段时间生产出来的水,它们的微生物污染重点出现在生产过程中。桶装水的水桶通常都采取了循环使用的方式,假如厂家没有利用洗桶专用设施,只是采取了人工洗刷水桶的方式,受到了消毒剂本身的浓度、不正确的消毒方法及时间过短等方面的影响,势必无法彻底清洗回收桶内的各种污染物。再加上生产人员不具备基本的卫生常识,不能充分地了解工艺流程中的饮用水安全影响因素,尤其是在水质处理工艺时,不能及时更换过滤膜等,在饮用水生产操作中,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非常严重的微生物污染。
3应采取的解决方案
从本次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来看,说明了本地桶装饮用水存在着较大的质量问题,首先笔者提出,监管部门必须强化监督及监测桶装饮用水生产厂家的经常性、预防性卫生监测及监督,强化管理及监督这些生产厂家的工艺流程、水源水、储藏、消毒及成品水环节。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必须强化饮用水生产企业的生产操作及技术人员在卫生法规、专业技术知识及卫生知识方面的培训。完善这些生产厂家的饮用水卫生管理机制和制度,监督这些生产企业有力地实施国家关于桶装水的卫生标准,有效地破解桶装水合格率较低的问题。
自然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无处不在,是易于感染的关键性病菌之一,它的传播途径非常多,可以通过水、空气、呼吸道、皮肤及土壤等进行传播。当前铜绿假单胞菌存在着诸多致病因子,易于造成皮肤炎症及急性肠道疾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了多重耐药性及严重的耐药性。这也体现在这一次的桶装饮用水检测结果中。因为不少人通常都是直接饮用桶装饮用水,会在更大程度上危害用户的身体健康。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制定及完善桶装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国家标准。
在检测桶装水内的微生物时,易于受到各种外源性因素的强烈影响,所以应该规范饮用水微生物检测活动,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在接收饮用水微生物样品后,必须尽早检测其中的微生物,假如无法不能检测完饮用水的样品,必须将其置于4℃以下的温度环境中进行冷藏保存,且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检测完毕。
此外,很多因素都会对微生物指标产生重大影响,消毒剂指标合格并非判定生物指标达到标准的仅有标准,必须全面地分析诸多影响因素。随机抽样检测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菌落总数,在检测必须充分地混匀样品,强化各个检测流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准确的检测结果。在样品具有较低的菌密度时,就会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检测结果可能会出现下列现象: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从概率上来看,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应该选用密封圈性能较好的耐高温螺纹瓶,将其当作无菌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和传统意义上检测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方法不同的是,ATP、FCM等检测法显得更加快捷、方便,效率更高,也更加准确。运用这些检测方法,能够实时监控饮用水处理的不同流程和环节,确保生产、技术人员有效地掌握不同流程中的出水水质,进一步减小饮用水安全的风险。
在进行饮用水微生物检测时,应该先对无菌室进行灭菌操作,通过测定其中的空气浮菌数,对灭菌效果进行检测。必须严格无菌室中的人员进出,尽可能地降低外界与无菌室之间的空气对流,从而确保检测环境适宜于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
4 结语
从上文分析能够看出,不少地区的饮用水都出现了微生物超标等多种问题,因此必须要认真分析这些问题的具体成因,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解决措施。这样以来,才能做好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工作,有效地提升和改进饮用水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 GB/T5749—20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施晓晶(1986-),女,上海人,助理工程师,就职于喀什地区产品质量检验所,研究方向:产品质量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