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社会对高职大学生的整体评价更趋于正向,有越来越多的合格毕业生进入社会,虽然高职生不再纠结于非本科不上的局面,但是高职生群体依然在入学后暴露出不服从管理、生活懒散、学习与适应不良等特征,作为祖国未来的一支生力军,如何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培养他们积极心理品质,本文将从改变思想、唤醒独立和卸下包袱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 积极心理 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177-02
当下高等教育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色,本科固然是绝大多数考生向往的大学,但是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已经看清了形势,不再纠结于非本科不上的局面,高职学院的学生人数明显有所上升。由此可以看出,高分低能的时代已经终结,有大批量技能实用型人才进入人才市场,成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并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培养技能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越来越被学生和家长们青睐,但高职大学生在校期间有很多心理素质上的不足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有较大数量的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课、逃课、不上晚自习,课堂上睡觉甚至上课玩手机现象成为管理痼疾。相对于本科生,高职大专生的迷茫更为深刻,刚入学校时理想与现实错位,很多学生很难适应现实情况,打不起认真学习的劲头。近几年来高职生的招生形式也在进行改革,高职生早就该摒弃自己是本科淘汰生的心态,在当今这个更注重技能而非理论的时代,利用高职独有的技能和考证优势,沉下心来努力钻研考证技巧,加大实习机遇,专升本、企业实习和自主创业等多条路径共同发展。本文将从改变消极颓废的思想,唤醒独立自主意识和卸下心理包袱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改变消极颓废思想
高职生刚迈进大学校园时是最容易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养成教育的时间节点。可以通过入学军训、辅导员首次班会、专业课教师专业教育和大学生心理普测筛查等方式尽快使学生进入大学角色。从学习的本质、大学的本质和人生的本质三个本质教育打通学生思想顾虑,用简洁通俗的语言为学生分析未来社会需要人才的趋势,了解自己目前存在的优劣势,如何最大化利用学校资源以及与周围的师长学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技巧与方法等等。要是在这个阶段赢得学生的心,不仅仅是稳定住入学新生的不安情绪,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大学的意义和浓厚的学术环境。
但是高职生的理解水平和领悟能力相较于本科生整体上偏薄弱一些,加之现在95后学生信息量大、见识广泛和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教育形式上需加强创新性,例如讲学习的本质,大学的本质和人生的本质就可以根据学生当前的需要做出全新的诠释,而不是传统的例如“学而优则仕”“上大学就进了保险箱”等等。有大学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也有可能因工作能力低下而被公司或者企业解雇,虽然取消三本,但是在就业季的高潮来临之时,当大量的学生求职信涌入好单位的时候,HR会优先选择985、211的毕业生,把普通学校的学生都淘汰掉的情况。近几年来参加分类考试或者自主招生考入高职专科院校的学生数目激增,由于未参加高考而被高职专科学校提前录取,有的学生可能更觉得大学也就是这么回事,连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都不会放在眼里。因此更加需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磨难挫折教育,对他们的各项学习任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各项检查评比科目走常态化、正规化的路子。发挥重视班级辅导员的管理监督作用,用下发文件、制定规章等方式做一些硬性规定,例如每周定时定点走访班级宿舍,并打卡记录下查寝的时间和楼号等。安排专职辅导员夜间留校值班制度,全面记录学校晚间学生自习和就寝情况。及时处理突发问题,发现严重问题上报主管领导和部门。更加重视在校生的晚自习、晨跑和上课出勤情况的记录等,特别是大一刚入校的新生。只有严格管理,才能锻造出他们强大内力,才能让他们更快更早进入“社会化”角色,让学生不敢怠慢每一次学习机会。同时他们从严格管制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学会承担不当或错误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每一次的严格要求都是学生发展的新起点。
二 、唤醒独立自主意识
社会把大学生看成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但当下95后大学生生长在物质丰富、吃穿不愁的年代严重忽略对自己的性格塑造和行为养成教育,这样在心理素质的层面非常缺乏独立意识,很多孩子没有主见,随波逐流。
首先要搞清和了解学生们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这可以化作两个部分来看,一是如何理解积极,二是心理品质与其他品质的区别。作为一所高职类院校,首先我们先要承认我校学生在成绩上并不占优势,但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积极的本意跟“消极”相对,既有肯定的、正面的(多用于抽象事物)的含义,又有进取的、热心的意思。品质的意思是人的素质和物品的质量,人的素质指人的健康、智商、情商、逆商等状况和知识、文化、道德素养[1]。而心理品质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素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个别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各具有不同水平的心理品质;一是培养标准,即要求人们的心理所应当达到的水平。几乎每一种心理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品质,如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备用性,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情感的倾向性、多样性、固定性、功效性,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等等。[2]心理品质的优劣最能表现出人的心理素质的水平。因此目前实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更应该让学生们身体力行,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锻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其次积极心理品质应该在教给学生“术”还是“道”中保持平衡。如果是“术”,重点在操作,制定事无巨细的管理规定,如有违抗下令严办。虽然学生口服,但未必心服。如果是“道”,应从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入手,可以把学校作为进入社会前的“训练场”,要明白社会竞争的残酷险恶,但更重要的是你在这个残酷的社会竞争中如何让自己不被冲垮,使自己有屹立不倒之势。这不仅仅是学校的颜面工程,用他们对进入高职专科就读的不满,鼓舞他们主动接触生活,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
三、卸下沉重心理包袱
18-23岁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相比本科生的自信洋溢,高职生的心理包袱显得较为沉重。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影响,很多孩子在进入高职学院之后深受学历之困,总是在是否参加普招专升本、自考本科、考职业证书和只要有个文凭度过光阴之间徘徊。条条大路通罗马,应从发展目标、兴趣爱好和努力程度三方面给学生们进行减压教育。
作为95后的一代他们外部物质条件非常优越,可是在精神领域时常处在高度迷茫的状态。大多数学生都是沿着所谓学习道路按部就班地成长着。可是在优胜劣汰竞争中成为考试落榜者是打击也是觉醒的开始。给学生重新树立希望、看到未来职业发展的前景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这就是给学生点亮一盏指路明灯。
兴趣爱好是一个学生个性的體现,如果对某件事有特别的兴趣往往意味着花更少的时间、精力和更多的动力,有可能会获得更大成功。进入高职学院以后学生会进入目不暇接的社团活动和高度自治的学生组织,既可以培养他们潜在的社交才能、又能够发挥他们无限多样的奇思妙想。高职生会有更多接触社会的实践教学活动和现有岗位的实战操作,如果能把握好这些让学生全面开花的点,高职在教学实践领域比本科更为有声有色。
要想顺利转变高职生的思想,唤醒自主意识,卸下心理包袱从最根本来说还是要学生更加努力,更多进行自我革命和自我突破。我们通常说18岁以前的人生是父母给的,可是到了大学这个阶段必须使学生明白父母从此不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高职校园是教人求真,自己是学做真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其实都是成长的印记,青春没有失败,人生的道路总会历经起伏,提早学会摆脱抱怨、看清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早进行职业规划,定会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写下绚烂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周宗建.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论新民警的心理素质强化训练[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2]张巧爱,王千月.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
作者简介:
李杉杉,生于1981年9月,安徽合肥人,应用心理学硕士,讲师,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学生处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咨询。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 积极心理 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177-02
当下高等教育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色,本科固然是绝大多数考生向往的大学,但是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已经看清了形势,不再纠结于非本科不上的局面,高职学院的学生人数明显有所上升。由此可以看出,高分低能的时代已经终结,有大批量技能实用型人才进入人才市场,成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并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培养技能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越来越被学生和家长们青睐,但高职大学生在校期间有很多心理素质上的不足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有较大数量的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课、逃课、不上晚自习,课堂上睡觉甚至上课玩手机现象成为管理痼疾。相对于本科生,高职大专生的迷茫更为深刻,刚入学校时理想与现实错位,很多学生很难适应现实情况,打不起认真学习的劲头。近几年来高职生的招生形式也在进行改革,高职生早就该摒弃自己是本科淘汰生的心态,在当今这个更注重技能而非理论的时代,利用高职独有的技能和考证优势,沉下心来努力钻研考证技巧,加大实习机遇,专升本、企业实习和自主创业等多条路径共同发展。本文将从改变消极颓废的思想,唤醒独立自主意识和卸下心理包袱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改变消极颓废思想
高职生刚迈进大学校园时是最容易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养成教育的时间节点。可以通过入学军训、辅导员首次班会、专业课教师专业教育和大学生心理普测筛查等方式尽快使学生进入大学角色。从学习的本质、大学的本质和人生的本质三个本质教育打通学生思想顾虑,用简洁通俗的语言为学生分析未来社会需要人才的趋势,了解自己目前存在的优劣势,如何最大化利用学校资源以及与周围的师长学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技巧与方法等等。要是在这个阶段赢得学生的心,不仅仅是稳定住入学新生的不安情绪,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大学的意义和浓厚的学术环境。
但是高职生的理解水平和领悟能力相较于本科生整体上偏薄弱一些,加之现在95后学生信息量大、见识广泛和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教育形式上需加强创新性,例如讲学习的本质,大学的本质和人生的本质就可以根据学生当前的需要做出全新的诠释,而不是传统的例如“学而优则仕”“上大学就进了保险箱”等等。有大学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也有可能因工作能力低下而被公司或者企业解雇,虽然取消三本,但是在就业季的高潮来临之时,当大量的学生求职信涌入好单位的时候,HR会优先选择985、211的毕业生,把普通学校的学生都淘汰掉的情况。近几年来参加分类考试或者自主招生考入高职专科院校的学生数目激增,由于未参加高考而被高职专科学校提前录取,有的学生可能更觉得大学也就是这么回事,连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都不会放在眼里。因此更加需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磨难挫折教育,对他们的各项学习任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各项检查评比科目走常态化、正规化的路子。发挥重视班级辅导员的管理监督作用,用下发文件、制定规章等方式做一些硬性规定,例如每周定时定点走访班级宿舍,并打卡记录下查寝的时间和楼号等。安排专职辅导员夜间留校值班制度,全面记录学校晚间学生自习和就寝情况。及时处理突发问题,发现严重问题上报主管领导和部门。更加重视在校生的晚自习、晨跑和上课出勤情况的记录等,特别是大一刚入校的新生。只有严格管理,才能锻造出他们强大内力,才能让他们更快更早进入“社会化”角色,让学生不敢怠慢每一次学习机会。同时他们从严格管制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学会承担不当或错误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每一次的严格要求都是学生发展的新起点。
二 、唤醒独立自主意识
社会把大学生看成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但当下95后大学生生长在物质丰富、吃穿不愁的年代严重忽略对自己的性格塑造和行为养成教育,这样在心理素质的层面非常缺乏独立意识,很多孩子没有主见,随波逐流。
首先要搞清和了解学生们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这可以化作两个部分来看,一是如何理解积极,二是心理品质与其他品质的区别。作为一所高职类院校,首先我们先要承认我校学生在成绩上并不占优势,但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积极的本意跟“消极”相对,既有肯定的、正面的(多用于抽象事物)的含义,又有进取的、热心的意思。品质的意思是人的素质和物品的质量,人的素质指人的健康、智商、情商、逆商等状况和知识、文化、道德素养[1]。而心理品质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素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个别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各具有不同水平的心理品质;一是培养标准,即要求人们的心理所应当达到的水平。几乎每一种心理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品质,如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备用性,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情感的倾向性、多样性、固定性、功效性,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等等。[2]心理品质的优劣最能表现出人的心理素质的水平。因此目前实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更应该让学生们身体力行,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锻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其次积极心理品质应该在教给学生“术”还是“道”中保持平衡。如果是“术”,重点在操作,制定事无巨细的管理规定,如有违抗下令严办。虽然学生口服,但未必心服。如果是“道”,应从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入手,可以把学校作为进入社会前的“训练场”,要明白社会竞争的残酷险恶,但更重要的是你在这个残酷的社会竞争中如何让自己不被冲垮,使自己有屹立不倒之势。这不仅仅是学校的颜面工程,用他们对进入高职专科就读的不满,鼓舞他们主动接触生活,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
三、卸下沉重心理包袱
18-23岁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相比本科生的自信洋溢,高职生的心理包袱显得较为沉重。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影响,很多孩子在进入高职学院之后深受学历之困,总是在是否参加普招专升本、自考本科、考职业证书和只要有个文凭度过光阴之间徘徊。条条大路通罗马,应从发展目标、兴趣爱好和努力程度三方面给学生们进行减压教育。
作为95后的一代他们外部物质条件非常优越,可是在精神领域时常处在高度迷茫的状态。大多数学生都是沿着所谓学习道路按部就班地成长着。可是在优胜劣汰竞争中成为考试落榜者是打击也是觉醒的开始。给学生重新树立希望、看到未来职业发展的前景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这就是给学生点亮一盏指路明灯。
兴趣爱好是一个学生个性的體现,如果对某件事有特别的兴趣往往意味着花更少的时间、精力和更多的动力,有可能会获得更大成功。进入高职学院以后学生会进入目不暇接的社团活动和高度自治的学生组织,既可以培养他们潜在的社交才能、又能够发挥他们无限多样的奇思妙想。高职生会有更多接触社会的实践教学活动和现有岗位的实战操作,如果能把握好这些让学生全面开花的点,高职在教学实践领域比本科更为有声有色。
要想顺利转变高职生的思想,唤醒自主意识,卸下心理包袱从最根本来说还是要学生更加努力,更多进行自我革命和自我突破。我们通常说18岁以前的人生是父母给的,可是到了大学这个阶段必须使学生明白父母从此不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高职校园是教人求真,自己是学做真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其实都是成长的印记,青春没有失败,人生的道路总会历经起伏,提早学会摆脱抱怨、看清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早进行职业规划,定会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写下绚烂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周宗建.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论新民警的心理素质强化训练[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2]张巧爱,王千月.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
作者简介:
李杉杉,生于1981年9月,安徽合肥人,应用心理学硕士,讲师,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学生处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