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学科,这就要求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注重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一个有活力的课堂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中,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影响小学活力课堂实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活力课堂,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力课堂;因素;对策
引言
由于目前应试教育等原因,很多的小学语文课堂都缺乏活力,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语文的教学内容更提不起兴趣。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一直停滞不前。可见,分析影响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的因素,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1影响小学语文活力课堂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1.1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主流的小学语文教学课程都是延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教课方式,主要由课堂朗读-讲解-学生自行阅读-背诵的流程。这样千篇一律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手段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方式也容易疲劳,造成学生思想僵化、制约他们发散性思维的养成。
1.2备课不充分、教学思路不清晰
学生课堂反馈情况很大程度上与课堂授课的清晰、准确程度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很多小学语文老师认为小学语文知识简单,授课前并未认真钻研课程、也并没有吃透教材,对于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更是把握不准,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学生课堂听课效果。
1.3责任心不强
现在很多的小学老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为了减轻自身的教学负担和部分教学责任,他们将很多检查学生背诵、听写、朗读情况的任务交给了学生家长。一旦学生在课堂或是其他小事儿方面表现不好,老师就会在家长会中点名批评相应的学生家长。这种通过教育和惩罚家长来侧面教育学生的方式对师生关系、老师家长关系并不和谐。很多家长由于并不善于或是并没有大量时间来辅导和检查孩子,极大的制约了孩子的学业成长。
2打造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的有效对策
2.1让课堂动起来
课堂不能仅仅是语言上的交流表达和传递,还需要行动上的交流。小学生大多灵活好动,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试着让学生去表演课堂中的内容。老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整体,各自去表演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互动,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去。比如,在《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中,巨人三次将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老师可以让一名学生表演巨人,一名学生表演最后与巨人对话的那个孩子,其余的小组成员表演剩下来的孩子。这样子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乐趣。老师还要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说,巨人发脾气的时候会发出哪些声音,巨人走路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巨人建筑围墙的时候是什么表情,这样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表演中自己去创造。只有动起来的课堂,才能是真正有活力的课堂。
2.2运用富有活力的教学语言
语言的渲染力是很强大的,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带给人不同的效果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老师应该在充分研究课程内容和授课主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小学语文的内容大多数是基础知识类的,特点是比较繁琐,长此以往的学习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而小学生的特点是喜欢生动有趣的事物,这也就是告诉我们老师要努力将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在语言表达上,老师可以增强其语言的生动性以及幽默性,让学生容易被老师的语言所吸引。
2.3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学习
好奇心强是孩子的天性,作为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这一课时,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呈献给学生生动的画面,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再排斥语文学习。
2.4归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长久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较低,对于语文学习态度并不端正,兴趣也较为低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丧失,很多教师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将课堂安排的过于紧凑,也过于主动地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太过于被动,这样不利于学生参与程度的保证,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反而会逐渐消磨掉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课堂教学效率的下滑将会是必然之势。因此,在活力课堂的打造过程中,最为根本的就是要唤起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5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应该说,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性的学科,其实质是很枯燥和无聊的,要想激发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兴趣,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长久的、连续的刺激过程。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这个爱玩的年龄来说,培养学生安静写作的兴趣更是十分困难,因此,教师要在客观环境方面下工夫。这一部分可以分两部分进行,也就是学校和班级这两部分。在班级内部,教师可以进行鼓励表扬制,对于作文写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进行朗读和展出,以此来激励学生有更大的进步;在学校里也可以举办校园级的活动,像是征文一类的有奖励的作文活动,对于学生作文兴趣的提高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培养,保护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笔者相信,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下,小学语文的活力课堂的构建一定能够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范丽花.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学周刊,2014,05:173.
[2]李冬梅.小学语文活力课堂构建策略浅析[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11:12.
[3]牛少山.構建小学语文活力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5,01:155.
[4]庄桂珍.构建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30:36.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力课堂;因素;对策
引言
由于目前应试教育等原因,很多的小学语文课堂都缺乏活力,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语文的教学内容更提不起兴趣。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一直停滞不前。可见,分析影响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的因素,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1影响小学语文活力课堂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1.1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主流的小学语文教学课程都是延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教课方式,主要由课堂朗读-讲解-学生自行阅读-背诵的流程。这样千篇一律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手段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方式也容易疲劳,造成学生思想僵化、制约他们发散性思维的养成。
1.2备课不充分、教学思路不清晰
学生课堂反馈情况很大程度上与课堂授课的清晰、准确程度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很多小学语文老师认为小学语文知识简单,授课前并未认真钻研课程、也并没有吃透教材,对于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更是把握不准,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学生课堂听课效果。
1.3责任心不强
现在很多的小学老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为了减轻自身的教学负担和部分教学责任,他们将很多检查学生背诵、听写、朗读情况的任务交给了学生家长。一旦学生在课堂或是其他小事儿方面表现不好,老师就会在家长会中点名批评相应的学生家长。这种通过教育和惩罚家长来侧面教育学生的方式对师生关系、老师家长关系并不和谐。很多家长由于并不善于或是并没有大量时间来辅导和检查孩子,极大的制约了孩子的学业成长。
2打造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的有效对策
2.1让课堂动起来
课堂不能仅仅是语言上的交流表达和传递,还需要行动上的交流。小学生大多灵活好动,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试着让学生去表演课堂中的内容。老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整体,各自去表演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互动,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去。比如,在《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中,巨人三次将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老师可以让一名学生表演巨人,一名学生表演最后与巨人对话的那个孩子,其余的小组成员表演剩下来的孩子。这样子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乐趣。老师还要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说,巨人发脾气的时候会发出哪些声音,巨人走路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巨人建筑围墙的时候是什么表情,这样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表演中自己去创造。只有动起来的课堂,才能是真正有活力的课堂。
2.2运用富有活力的教学语言
语言的渲染力是很强大的,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带给人不同的效果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老师应该在充分研究课程内容和授课主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小学语文的内容大多数是基础知识类的,特点是比较繁琐,长此以往的学习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而小学生的特点是喜欢生动有趣的事物,这也就是告诉我们老师要努力将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在语言表达上,老师可以增强其语言的生动性以及幽默性,让学生容易被老师的语言所吸引。
2.3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学习
好奇心强是孩子的天性,作为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这一课时,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呈献给学生生动的画面,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再排斥语文学习。
2.4归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长久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较低,对于语文学习态度并不端正,兴趣也较为低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丧失,很多教师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将课堂安排的过于紧凑,也过于主动地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太过于被动,这样不利于学生参与程度的保证,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反而会逐渐消磨掉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课堂教学效率的下滑将会是必然之势。因此,在活力课堂的打造过程中,最为根本的就是要唤起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5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应该说,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性的学科,其实质是很枯燥和无聊的,要想激发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兴趣,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长久的、连续的刺激过程。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这个爱玩的年龄来说,培养学生安静写作的兴趣更是十分困难,因此,教师要在客观环境方面下工夫。这一部分可以分两部分进行,也就是学校和班级这两部分。在班级内部,教师可以进行鼓励表扬制,对于作文写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进行朗读和展出,以此来激励学生有更大的进步;在学校里也可以举办校园级的活动,像是征文一类的有奖励的作文活动,对于学生作文兴趣的提高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培养,保护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笔者相信,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下,小学语文的活力课堂的构建一定能够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范丽花.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学周刊,2014,05:173.
[2]李冬梅.小学语文活力课堂构建策略浅析[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11:12.
[3]牛少山.構建小学语文活力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5,01:155.
[4]庄桂珍.构建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