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或(者)”替代的机制及相关的辖域关系

来源 :中国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120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种结构存在"和""或(者)"相互替代的现象,这些结构包括:否定结构、表囊括所有的条件句和假设句、全称量化句、唯一性结构等."或(者)"在向下蕴涵语境下作子集解读,"和"与其他运算符共现时的语义辖域为并列连词(∧)取宽域,其他运算符(X)取窄域(Xp∧Xq),这是不同结构中"和""或(者)"替代的条件.从可能世界的角度可以将替代结构分为两大类,一类具有[+单选]的性质,一类具有[+全选]的性质."和""或(者)"的替代机制还受词汇语义特征、语境等因素的制约.
其他文献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烟火漫卷》试图通过对哈尔滨的城市景观及世俗生活的呈现重建哈尔滨城市主体,但将小说置于迟子建的"哈尔滨叙事"、现代与当代文学中的"哈尔滨叙事"及当代城市文学史中去勘察,小说在重建城市主体上仍存在某些限度:城市景观的怀旧书写淡化了城市景观作为"精神事件"的意义;城市与人没能紧密贴合,无法实现内在精神的互动;城市世俗生活无法为城市主体重建提供精神资源.《烟火漫卷》对城市主体表述的偏差并非个案,而是当代城市文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当代城市文学的城乡叙事框架和"反城市"的叙事传统相关,也与中国当代
想象是现代哲学、美学和文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其内涵含混多义.从词源来看,其主要含义包括使不在场者在场、影像和回忆.想象的其他指向都由这三个基本含义延伸而来.17至19世纪是想象观念展开的关键时期.笛卡尔把想象带到了认识论的轨道上来,康德再生性想象和生产性想象的划分,以及道德哲学领域休谟和斯密从人性角度对同情想象的探讨等,都为想象观念的扩容和转型提供了新的维度和张力.这些思考最终汇聚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唯心主义哲学家和英国浪漫主义批评家们的笔端,这批人从文学艺术突围,将想象视为文学艺术的本体,赋予其
现代诗歌在社会与知识领域的"边缘化"是一个难以逆转的总体趋势,而如何处理诗歌写作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当代先锋诗歌的一个棘手的难题.在与社会的疏离和对抗中,先锋诗歌在写作伦理和主体意识上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意识,虽然它有助于保持诗歌写作的"自律"与"自足",但是也造成了写作的自我封闭与对现实的简化.在最近20年来,不少先锋诗人开始探索如何在与他人、社会的互动中激发新的语言能量和想象力,探索交往的"伦理"与"交互"的美学,新的写作范式和伦理正在被努力实践和开拓.
我国古代"性灵"文学思想在绵邈悠长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在世俗文学和宗教文学两个场域发展变化的格局.就前者来说,自南朝以至于明清,"性灵"之意的主格调乃创作主体心灵所为的思想与情感;但在不同历史段落略有出入甚至新变,南朝理论家扣住"心""情""兴"而发作,唐宋则进入"心性""性情"层面,金元则引进了道教之"真"而发明了"元气"论,明清一仍金元之"真",但新增了"趣"之意从而将"性灵"引领到文学审美、文学艺术的路径上.就后者来说,"性灵"思想以道教哲学自然气论和宗教关怀为底色揉进文学的元素,汉晋南朝以文气、风
从晚唐五代起,第三人称代词"他"在与名词构成的同位结构中获得了预指功能.当"他+N"同位结构后接谓语且N为通指名词时,"他"由预指N重新分析为预指整个小句,获得了引导宾语小句的准标补词功能.与典型的标补词相比,"他"的句法功能受限.在"他"演化过程中,篇章语用策略和信息结构的完形认知是语法化的重要机制和基本动因."他"从第三人称代词演化为宾语小句标补词,在词汇来源和句法环境两方面都具有跨语言共性.
本文以口语中小句末尾的语气词"嘛"为研究对象,分析"嘛"所在小句与情景结构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小句末尾的"嘛"具有标识事件线索、设置情景、降低权重三种功能,"嘛"对于话语前景、后景配置结构产生影响,是将信息背景化的一种手段.在互动层面,"嘛"具有将背景信息共识化的功能,即为听话人提供背景性新信息,并强行共识给对方.
本文根据湖南泸溪李家田、泸溪白沙、泸溪梁家潭、古丈高峰、沅陵清水坪五个乡话的材料,讨论乡话遇摄字的读音层次.乡话遇摄字读音共有四个层次.层次一、层次二是乡话固有层次,不见于周围湘语和西南官话;层次三可能与周围湘语影响有关;层次四为官话层次,也见于一般方言.
小部分汉语方言古知系三等字今系统性读k组声母,该现象可称为软腭化音变.其音变过程、演变音理在于,卷舌声母和舌尖后元音相拼时伴随软腭化的次要发音,在一定条件下造成软腭化音变.本文论证了各类型方言软腭化音变的音值来源,以及各类型演变参差的原因.
王闿运论诗有"唐人好变,以骚为雅"之说,集中地体现了他对唐诗"快意骋词,自状其偏颇"一面的认识,揭示了唐诗在所抒之情、如何抒情上与六朝的巨大区别,对中古诗歌流变研究具有启发意义.王闿运受到湖湘诗坛的影响,欲截断众流,把拟古的标准上推至汉魏六朝,树立与先唐语境会通,不以奇崛为优、不以情极为雅的复古诗学.湘绮心目中的"诗缘情"是"情不可放,言不可肆",而以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多偏离了这一标准,因此他乃有抑杜甫而独推李颀等论诗之新说.
冰心曾于1946年11月至1951年8月短暂寄居日本.期间,应邀在东京大学做了题为"怎样欣赏中国文学"的连续演讲.在演讲中,冰心参考了美国人类学家鲁丝·本尼迪克特的研究方法,提出从文学和文化来了解中国国民性的观点,并向战后在美国干涉下不得不保留天皇的日本听众强调了中国国民性中"热爱和平"以及尊重个人权利的特征.与此同时,冰心自身的作品《寄小读者》也在战后日本广受欢迎,在日本民众心中树立起了一个民主中国的形象.正是包括文学在内的广义的"文化"连接起了冰心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及战后在日的文学活动,其中蕴含着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