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视角下对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 :中学生物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w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新课程、新教材(简称“双新”)全面实施,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已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新挑战.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处理好以下5种关系.rn1处理“育人”和“育分”的关系rn“双新”改革强调课堂的“育人”价值,而高考选拔机制则会在一定程度促使学生注重“育分”价值,如何处理“育人”和“育分”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清楚“育分”中的概念理解和应用、解题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等内容都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当前,对于研学旅行目的 地的评价多集中在定性层面上,缺少客观定量的评价体系.文章利用AHP法选取科教价值、游憩价值、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4个准则层因子构建研学旅行目的 地评价指标体系,详细阐述了应用该方法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并以武汉东湖风景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表明,准则层4个因子权重排名为:科教价值>基础设施>游憩价值>环境条件.武汉东湖风景区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条件,以及较高的科教价值和游憩价值,适合作为研学旅行目的 地,但其环境承载力和食宿条件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后续研学
研学课程的开发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开辟了新渠道,有利于补充和完善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以平塘FAST天文研学为例,把PBL模式运用于研学课程设计中,结合研学课程前期准备、研学课程教学环节设计、研学课程评价设计等,展现了完整的研学课程设计思路,并让学生在研学中充分感受天文之奇妙,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对新时代地理“卓越教师”的素质要求进行解读,然后在“新场域”中深入探讨地理“卓越教师”的培育策略,为优化地理教师队伍,提升地理教师教学水平提供借鉴.
为评估复习前后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变化,在高三二轮复习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业总体水平和关键能力在复习中得到显著提升,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提升较为普遍,但不同层次学生的各项能力获益程度存在差异.对学生关键能力增值程度的评估,可为提升“教”与“学”的效率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