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生物学检验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但是由于理论内容繁多,实践操作要求高,课时少,教学效率难以提高。本文就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探索。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
一、构建科学、可行的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微生物学检验这门课程的教学总学时为112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52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课程的教学知识点,可以把一些理论课课程安排在实践教学中,这样可以加强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微生物学检验理论教学内容繁多,如果按照高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去考虑学生以后工作的实用性,盲目传授繁杂的理论知识,结果是理论知识不扎实,实际技能不擅长。为此我们加强了实践教学,让学生边做边学,在直观的操作中便于理解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
沿着实践教学主线,将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选择内容和教学形式。以职业和就业为导向,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将来是乡镇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因此授课内容应密切结合临床,合理安排理论授课内容。
二、积极推进“教学做”一体化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改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理论课+验证性实验课”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实践化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要以项目立模块、以模块构知识,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出理论服务于实践的项目驱动法教学思想,设计大量新颖的设计型实训项目,对实训方法和实训手段进行改进,并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材,推行“普通项目实训—典型项目实训—综合(创新)项目实训—竞赛”的教学模式。一步步连续的关联试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快乐学习、享受成功”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发构建知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提升。
三、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直接与医院接轨
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就必须要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熟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后,要参与临床工作,比如到学校的附院检验科上班,参加临床检验资格考试,在临床一线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临床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水平。教师在临床上互相学习,促进了教学和实践的结合,这样不仅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提高了动手能力,最终成为实践操作过硬的“双师型”教师。
四、开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所
充分利用现有检验专业实训室及检验专业多媒体教室,实现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做”一体化。利用附属医院和社区医院资源环境,可以让学生了解并熟悉以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在真实的场景中接触实际工作。安排部分学生模拟患者,从标本采集開始,比如尿液标本采集,由此向学生介绍如何在临床上采集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同时引出其他常见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采集好合格的尿液标本后,由部分学生观察标本是否合格。标本合格后,接种标本,接种标本前可以简单地向学生讲解选择什么培养接种尿液标本、怎么选择培养基等理论知识,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选择好培养基后,开始接种标本,接种好标本后,选择培养方式,由此顺便复习细菌生长的环境。由于细菌生长需要18~24小时,所以把接下来的实验放到第二天,给学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回去查找课本和相关资料完成作业。在第二天的实验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可疑菌落做革兰氏染色实验,提问学生利用哪些生化实验来鉴定这些可疑细菌。通过一个尿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学生可以把之前的理论知识点联系起来。因此,在附院或社区医院检验科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积累一些基本的工作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应用于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点,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注:本文系广西科技大学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
一、构建科学、可行的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微生物学检验这门课程的教学总学时为112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52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课程的教学知识点,可以把一些理论课课程安排在实践教学中,这样可以加强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微生物学检验理论教学内容繁多,如果按照高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去考虑学生以后工作的实用性,盲目传授繁杂的理论知识,结果是理论知识不扎实,实际技能不擅长。为此我们加强了实践教学,让学生边做边学,在直观的操作中便于理解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
沿着实践教学主线,将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选择内容和教学形式。以职业和就业为导向,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将来是乡镇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因此授课内容应密切结合临床,合理安排理论授课内容。
二、积极推进“教学做”一体化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改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理论课+验证性实验课”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实践化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要以项目立模块、以模块构知识,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出理论服务于实践的项目驱动法教学思想,设计大量新颖的设计型实训项目,对实训方法和实训手段进行改进,并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材,推行“普通项目实训—典型项目实训—综合(创新)项目实训—竞赛”的教学模式。一步步连续的关联试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快乐学习、享受成功”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发构建知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提升。
三、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直接与医院接轨
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就必须要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熟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后,要参与临床工作,比如到学校的附院检验科上班,参加临床检验资格考试,在临床一线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临床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水平。教师在临床上互相学习,促进了教学和实践的结合,这样不仅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提高了动手能力,最终成为实践操作过硬的“双师型”教师。
四、开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所
充分利用现有检验专业实训室及检验专业多媒体教室,实现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做”一体化。利用附属医院和社区医院资源环境,可以让学生了解并熟悉以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在真实的场景中接触实际工作。安排部分学生模拟患者,从标本采集開始,比如尿液标本采集,由此向学生介绍如何在临床上采集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同时引出其他常见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采集好合格的尿液标本后,由部分学生观察标本是否合格。标本合格后,接种标本,接种标本前可以简单地向学生讲解选择什么培养接种尿液标本、怎么选择培养基等理论知识,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选择好培养基后,开始接种标本,接种好标本后,选择培养方式,由此顺便复习细菌生长的环境。由于细菌生长需要18~24小时,所以把接下来的实验放到第二天,给学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回去查找课本和相关资料完成作业。在第二天的实验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可疑菌落做革兰氏染色实验,提问学生利用哪些生化实验来鉴定这些可疑细菌。通过一个尿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学生可以把之前的理论知识点联系起来。因此,在附院或社区医院检验科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积累一些基本的工作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应用于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点,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注:本文系广西科技大学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